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7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天桥铅锌矿床分散元素赋存状态及规律 被引量:103
1
作者 周家喜 黄智龙 +3 位作者 周国富 李晓彪 丁伟 谷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1-480,共10页
利用电子探针(EPMA)、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分析了天桥铅锌矿床矿石矿物中分散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及规律,结果表明分散元素在该矿床中含量达到了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有的甚至达到了工业品位(如Cd等);这些分散元素可能以类质同... 利用电子探针(EPMA)、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分析了天桥铅锌矿床矿石矿物中分散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及规律,结果表明分散元素在该矿床中含量达到了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有的甚至达到了工业品位(如Cd等);这些分散元素可能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硫化物矿物中,其规律为Ga、Cd、In等赋存在闪锌矿中,Ge、Tl等赋存在方铅矿中,黄铁矿中分散元素富集低;在不同颜色闪锌矿中,Ga、Cd富集规律表现为浅色闪锌矿>中色闪锌矿>黑色闪锌矿,而Ge、Tl、In、Se富集表现出中色闪锌矿相对高于浅色及黑色闪锌矿;同标本中,不同颜色闪锌矿的Ge、In富集规律在还显示浅色闪锌矿>中色闪锌矿>黑色闪锌矿,而Ga、Tl、Cd、Se富集规律呈现中色闪锌矿相对高于浅色及黑色闪锌矿。Ga/In、Zn/Cd等参数指示出矿床成因类型可能为热液-沉积-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元素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天桥铅锌矿
下载PDF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新认识 被引量:100
2
作者 杨胜雄 梁金强 +2 位作者 陆敬安 曲长伟 刘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共14页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且烃类运移条件良好,可为水合物成藏提供充足的气源和通畅的疏导通道,而且神狐海域海底沉积层的温度、压力条件满足水合物形成的要求,具备了水合物聚集成藏的地质条件,成为我国水合物勘探开发的...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且烃类运移条件良好,可为水合物成藏提供充足的气源和通畅的疏导通道,而且神狐海域海底沉积层的温度、压力条件满足水合物形成的要求,具备了水合物聚集成藏的地质条件,成为我国水合物勘探开发的重点靶区。为了明确神狐地区水合物的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首次将随钻成像测井引入对水合物赋存状态、成藏序列、成藏模式和主控因素的研究中,从而为今后水合物的开采和钻井方案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通过随钻成像测井、电阻率频谱及相对饱和度分析发现神狐海域共发育厚层状、分散状、斑块状、断层附近和薄层状5种赋存状态的水合物,其中厚层状和分散状水合物相对饱和度高且厚度大,开采价值较大,是研究区的主力水合物层,厚层状水合物常分布于水合物层顶部而分散状水合物常分布于水合物层底部;斑块状、断层附近和薄层状水合物相对饱和度较低且分布不规律,开采价值较小。厚层状、分散状、斑块状和断层附近水合物主要为深部热解气通过断层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区聚集成藏,为构造渗漏型水合物;薄层状水合物主要为浅部生物气横向运移聚集至水合物稳定域,为地层扩散型水合物。神狐海域发育开启型、填充型和界面型3种类型的断层,断层作为气体和流体的运移通道,沟通了气源和水合物稳定带,控制了水合物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展布范围,为神狐地区水合物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随钻成像测井 相对饱和度(Sand Counting) 赋存状态 成藏序列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神狐地区
下载PDF
锗的地球化学、赋存状态和成矿作用 被引量:89
3
作者 胡瑞忠 苏文超 +1 位作者 戚华文 毕献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5-217,共3页
关键词 成矿作用 矿床地球化学 矿床学 赋存状态 伴生组分 现代信息 产业 国内外 金属 独立
下载PDF
北美页岩油气研究进展及对中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的思考 被引量:95
4
作者 张林晔 李钜源 +3 位作者 李政 张金功 朱日房 包友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0-711,共12页
北美在海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中已获得巨大成功,研究表明,页岩油和页岩气形成条件和赋存状态虽然具有较多的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共性为二者均呈"连续型"分布于沉积盆地的斜坡和中心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油气均产自... 北美在海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中已获得巨大成功,研究表明,页岩油和页岩气形成条件和赋存状态虽然具有较多的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共性为二者均呈"连续型"分布于沉积盆地的斜坡和中心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油气均产自有机质丰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存在异常高压的页岩地层。两者的差异性表现在页岩气的产生具有多源性和多阶性,即页岩气既可来自Ⅰ-Ⅱ型有机质,也可来自Ⅲ型有机质,但页岩油主要来自Ⅰ-Ⅱ型有机质;页岩气可形成于有机质成熟作用的任何阶段,但页岩油是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的产物。由于页岩油和页岩气分子直径和结构的差异导致两者在页岩中的赋存状态和开采机制存在一定差别。勘探实践表明,中国陆相盆地存在着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有针对性地研究其勘探开发技术,是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性 成熟度 储集空间 赋存状态 形成条件
原文传递
中国煤系中关键金属资源:富集类型与分布 被引量:81
5
作者 代世峰 赵蕾 +4 位作者 魏强 宋晓林 王文峰 刘晶晶 段飘飘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3715-3729,共15页
煤是特殊的沉积有机矿产,资源量巨大.以有机质为主要物质组成的特征决定了煤的吸附障和还原障性能,因而可以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富集多种关键金属,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甚至异常超大型规模的矿床,即"煤型关键金属矿床"这种新的... 煤是特殊的沉积有机矿产,资源量巨大.以有机质为主要物质组成的特征决定了煤的吸附障和还原障性能,因而可以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富集多种关键金属,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甚至异常超大型规模的矿床,即"煤型关键金属矿床"这种新的矿床类型.煤型关键金属矿产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探的新领域、新蹊径和重要方向.本文选择性地总结了煤型锗矿床、煤型镓铝矿床、煤型稀土矿床,以及煤型铌-锆-稀土-镓矿床的分布特征与成矿机制,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煤中铍、钪、锂、镁、钒和铼的富集与分布.不同煤型关键金属矿床具有特定的成矿地质环境,研究这些矿床的分布、富集成因以及金属赋存机制,有助于金属矿床的预测、勘探和开发.此外,这些矿床还是研究有机质和无机质相互作用的难得案例,能够帮助解决区域地质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对发展和完善已有的关键金属成矿理论、保障关键金属安全供给、发展循环经济、减轻环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 富集类型 赋存状态
原文传递
煤矸石中潜在有害微量元素淋溶析出研究 被引量:58
6
作者 刘桂建 杨萍玥 +2 位作者 彭子成 吴恩江 王桂梁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49-457,共9页
在煤矸石淋溶实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淋溶析出的浓度与其在煤矸石中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溶出浓度受淋溶时间、淋溶液温度、酸碱度的影响。淋溶液温度越高、淋溶时间越长 ,则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 在煤矸石淋溶实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淋溶析出的浓度与其在煤矸石中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溶出浓度受淋溶时间、淋溶液温度、酸碱度的影响。淋溶液温度越高、淋溶时间越长 ,则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析出的浓度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溶实验 有害微量元素 溶出浓度 煤矸石 赋存状态
下载PDF
煤中汞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9
7
作者 张军营 任德贻 +1 位作者 许德伟 赵峰华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本文简要综述了煤中汞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
关键词 分布规律 赋存状态 迁移转化 环境影响
原文传递
煤中常量元素的赋存特征与研究意义 被引量:66
8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唐跃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煤中常量元素(包括Na、Mg、Al、Si、K、Ca、Ti、P和Fe)是煤的重要无机组成,也是影响煤物理化学性质及加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华北鄂尔多斯盆地、开滦矿区和峰峰矿区晚古生代煤、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的具体实例,对煤中常量元素... 煤中常量元素(包括Na、Mg、Al、Si、K、Ca、Ti、P和Fe)是煤的重要无机组成,也是影响煤物理化学性质及加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华北鄂尔多斯盆地、开滦矿区和峰峰矿区晚古生代煤、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的具体实例,对煤中常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地质成因和指相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煤中常量元素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做了简要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赋存状态 地质成因
下载PDF
煤中微量元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9
作者 刘桂建 彭子成 +2 位作者 王桂梁 杨萍月 Chou Cheng lin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3-62,共10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在煤炭开采、运输、洗选、淋溶 (滤 )、燃烧等其它加工利用过程中 ,煤中的微量元素要发生迁移、析出 ,并入侵到大气、水、土壤和生态环境中 ,最终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煤中微量元素十分重要 ,是因为它们与环...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在煤炭开采、运输、洗选、淋溶 (滤 )、燃烧等其它加工利用过程中 ,煤中的微量元素要发生迁移、析出 ,并入侵到大气、水、土壤和生态环境中 ,最终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煤中微量元素十分重要 ,是因为它们与环境问题、动、植物及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在研究微量元素时必须考虑微量元素的性质及毒性 ,它们主要依靠其含量、种类、存在形式、pH值、氧化—还原条件及其它因素。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发现、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成因机理及微量元素的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历史、现状 ,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并指出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基础上 ,加强微量元素环境学方面的研究是今后煤中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环境地球化学 分布规律 赋存状态 成因机理
下载PDF
煤及顶板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及逐级化学提取 被引量:62
10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李生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用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研究了石炭井、石嘴山和峰峰矿区煤层及顶板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 ;根据稀土元素的特性 ,把稀土元素分为水溶态 ( )、可交换态 ( )、碳酸盐结合态 ( )、有机态 ( )、硅铝化合物结合态 ( )和硫化物结合态 ( ) ... 用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研究了石炭井、石嘴山和峰峰矿区煤层及顶板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 ;根据稀土元素的特性 ,把稀土元素分为水溶态 ( )、可交换态 ( )、碳酸盐结合态 ( )、有机态 ( )、硅铝化合物结合态 ( )和硫化物结合态 ( ) .研究表明 ,无论是煤中还是顶板中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硅铝化合物结合态中 ;水溶态和可交换态中稀土元素含量甚微 ,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稳定的表现之一 .高含量的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和有机质亦对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起了一定作用 .在煤层顶板中 ,以硅铝化合物和硫化物结合态的稀土元素含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少 ,以有机质结合态的稀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且和煤层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不同 ,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以及相同沉积环境对不同物质中的稀土元素的分馏效应是不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逐级化学提取实验 赋存状态 煤层顶板 沉积环境 分馏效应
下载PDF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元素及As的分布 被引量:57
11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2 位作者 李生盛 宋建芳 武朝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研究了华北聚煤盆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元素 ,并与全国和西南地区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 ;还研究了煤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在华北地台划分了 3个煤区域地球化学带 ,绘制了山西组和太原组煤中 As等元素的分布图 .结果发现 ,除个别微... 研究了华北聚煤盆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元素 ,并与全国和西南地区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 ;还研究了煤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在华北地台划分了 3个煤区域地球化学带 ,绘制了山西组和太原组煤中 As等元素的分布图 .结果发现 ,除个别微量有害元素 (如 Ni,U,Cl,Mo,Cu,Zn)在局部地区富集外 ,华北聚煤盆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有害元素含量较低 ,整体上不足以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燃煤产物及其危害性尚值得深入研究 ) ;As的区域分布和古地理环境及煤岩煤质特征相吻合 ,指出华北地台晚古生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总体上主要受控于聚煤古环境 ,其分布具有南北分带 ,东西延展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微量元素 区域地球化学 赋存状态 聚煤古环境 华北地台
下载PDF
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1
12
作者 杨振兴 《黄金》 CAS 2002年第7期31-35,共5页
我国难处理金矿资源分布较广 ,并且在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合理、高效和环保地开发利用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关键在于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应用程度。从国内外金矿石选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分析 ,焙烧氧化、细... 我国难处理金矿资源分布较广 ,并且在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合理、高效和环保地开发利用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关键在于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应用程度。从国内外金矿石选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分析 ,焙烧氧化、细菌氧化和热压氧化 3种预处理工艺将成为未来开发利用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基本工艺。针对国内难处理金矿资源的特点 ,进一步开展上述预处理工艺的工程化应用研究 ,是今后我国黄金生产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赋存状态 预处理工艺 焙烧 压热氧化 细菌氧化 选矿 冶金技术
下载PDF
中国煤中砷的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富集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58
13
作者 郑刘根 刘桂建 +3 位作者 CHOU Chenlin 高连芬 彭子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5-366,共12页
砷是煤中有害微量元素之一,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砷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出来,进入环境。本文在全面分析现有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对中国煤中砷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煤中砷的含量与分布、赋存状态、富集因素以及环境意义。通过研究... 砷是煤中有害微量元素之一,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砷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出来,进入环境。本文在全面分析现有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对中国煤中砷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煤中砷的含量与分布、赋存状态、富集因素以及环境意义。通过研究和分析可知,中国煤中砷的平均值约为5μg/g,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类型的煤中有较大的差异,除中国西南地区含量异常高外,一般含量均在10μg/g以内;煤中砷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主要以无机态的硫化物结合为主,并常与黄铁矿等矿物伴生,也存在有机态结合的砷;中国煤中砷的来源和富集主要是以陆源母岩、成煤植物、沉积环境和构造裂隙—热液作用等为主的多种因素综合控制的结果;在煤燃烧过程中,煤中的砷释放出来,并对长期生活在燃煤地区的环境和人体产生影响。本文还提出今后煤中砷研究的主要方向,以为煤中砷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砷 赋存状态 微量元素 砷中毒 环境地球化学 中国煤
下载PDF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58
14
作者 刘建中 《贵州地质》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详细阐述了水银洞金矿床的矿石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矿物嵌布特征 ,初步划分了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对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金矿床 矿石 赋存状态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陈吉艳 杨瑞东 张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扫描电镜配合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了贵州织金含磷岩系剖面稀土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剖面上稀土含量与磷灰石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稀土主要赋存于磷灰石矿物中;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方法...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扫描电镜配合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了贵州织金含磷岩系剖面稀土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剖面上稀土含量与磷灰石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稀土主要赋存于磷灰石矿物中;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生物碎屑、白云石和胶磷矿进行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胶磷矿中稀土含量最高,生物碎屑和白云石稀土含量较低,说明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利用稀土元素化学物相分析研究同样表明只有少量的稀土元素被磷块岩中粘土矿物所吸附,大量的稀土元素以类质同相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赋存状态 磷块岩 寒武系 贵州
下载PDF
煤中砷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51
16
作者 赵峰华 任德贻 +4 位作者 彭苏萍 王运泉 张军营 丁振华 丛志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砷是煤中常见的有害微量元素,由于其丰度较低,定量研究其赋存状态一直很困难。近年来,采用逐级化学提取实验方法对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砷进行了定量研究,综合分析这些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①煤中砷的赋存状态包括硫化物态砷、有机态砷、... 砷是煤中常见的有害微量元素,由于其丰度较低,定量研究其赋存状态一直很困难。近年来,采用逐级化学提取实验方法对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砷进行了定量研究,综合分析这些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①煤中砷的赋存状态包括硫化物态砷、有机态砷、砷酸盐态砷、硅酸盐态砷、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总体上,硫化物态砷>有机态砷>砷酸盐态砷>硅酸盐态砷>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但在不同的煤样品中,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②一般而言,煤中大部分砷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中,含砷黄铁矿中的砷含量与黄铁矿的成因或类型有关。煤中的砷酸盐态砷主要与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共生;硅酸盐态砷主要进入粘土矿物晶格。③在砷含量较低的煤样品中,有机态砷含量较高,其中在褐煤和低煤级烟煤中,可提取出与腐殖酸和富里酸结合的砷。当前还难以确认有机态砷的化学结构。④贵州特高砷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较为复杂,在某些样品中与氧结合的有机态砷为主要的赋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逐级化学提取
下载PDF
贵州煤中汞的分布、赋存状态及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9
17
作者 冯新斌 洪业汤 +2 位作者 倪建宇 周斌 王羽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14,共3页
对贵州省六枝、水城、盘县和贵阳等4大煤田煤中汞的研究表明:煤中汞的平均含量为0.552μg/g;煤中汞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硅酸盐矿物相中汞的分布量很少;贵州燃煤引起的汞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关键词 空气污染 贵州 分布 赋存状态
下载PDF
中国煤中的铀、钍和放射性核素 被引量:55
18
作者 黄文辉 唐修义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B07期55-63,共9页
中国煤中的铀平均含量为3mg/kg,在某地富铀煤中检测到的最高值达25660mg/kg,其赋存状态主要是与有机质相结合的方式;钍平均含量6mg/kg,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南方一些地区的石煤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核素,并且容易在灰渣中富集,综合利用时应... 中国煤中的铀平均含量为3mg/kg,在某地富铀煤中检测到的最高值达25660mg/kg,其赋存状态主要是与有机质相结合的方式;钍平均含量6mg/kg,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南方一些地区的石煤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核素,并且容易在灰渣中富集,综合利用时应加强监控,以避免产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放射性核素 环境污染 赋存状态
下载PDF
铝土矿(岩)型锂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潜力 被引量:56
19
作者 钟海仁 孙艳 +3 位作者 杨岳清 王登红 黄凡 赵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8-916,共19页
铝土矿常共伴生Li、Zr、Nb、Sc等三稀元素,是潜在的巨大沉积型锂资源库。铝土矿中锂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研究,对丰富发展锂矿成矿理论和实现铝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意义重大。文章系统收集了中国山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和重庆等地... 铝土矿常共伴生Li、Zr、Nb、Sc等三稀元素,是潜在的巨大沉积型锂资源库。铝土矿中锂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研究,对丰富发展锂矿成矿理论和实现铝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意义重大。文章系统收集了中国山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和重庆等地区铝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矿物学、年代学资料,探讨了锂的赋存、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和综合利用前景。黔北、渝南、豫西、晋中北铝土矿区的古风化壳沉积型富锂铝土矿(岩),成矿时代为晚石炭世本溪期和中二叠世梁山期,锂主要富集于含矿岩系中、下部致密块状铝土岩(高铝黏土岩)-硬质黏土岩中,其A/S值为1.1~1.8,w(SiO2)为25%~45%,w(Al2O3)介于35%~55%,而在土状铝土矿中w(Li)偏低。锂主要以离子交换和离子吸附2种形式赋存在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中,并且当黏土矿物含量高、种类多时,w(Li)更高。铝土矿(岩)型锂是沉积型锂资源的重要而巨大的来源,黏土提锂在实验和工业上的进展为铝土矿中锂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沉积型锂矿 铝土矿(岩) 黏土 分布规律 赋存状态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泥岩与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吸附有机质的三种赋存状态及其热稳定性 被引量:52
20
作者 卢龙飞 蔡进功 +2 位作者 刘文汇 腾格尔 王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6,共11页
为研究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和二者的结合方式以及有机质的热稳定性,提取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和东海陆架表层泥质沉积物中的粘土组分(粒径<2μm),依次进行索氏抽提、碱性水解和酸性水解处理,得到原始... 为研究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和二者的结合方式以及有机质的热稳定性,提取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和东海陆架表层泥质沉积物中的粘土组分(粒径<2μm),依次进行索氏抽提、碱性水解和酸性水解处理,得到原始和相继处理过程所得碱解和酸解粘土样品及相应的有机组分,继而进行原始和碱解、酸解粘土样品的微观形貌(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微分热重(TG/DTG)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索氏抽提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外表面和堆积于孔隙中,碱解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边缘破键处,而酸解有机质主要赋存于膨胀型粘土蒙皂石层间。前者为物理吸附或束缚的游离有机质,后两者为化学吸附的结合有机质。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的不同结合关系造成它们热稳定性的差异,显示出二者间复杂的作用关系及其对生烃的多阶段性影响。研究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相对和绝对数量对深入研究油气成因和烃类初次运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热稳定性 粘土矿物 有机质 烃源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