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出秦兵器铭刻新探 被引量:26
1
作者 黄盛璋 《文博》 1988年第6期38-45,共8页
秦兵器铸造分中央与地方两大系统,过去传世已有不少,只是缺乏研究,不明制度、规律,尤以很多仅深记用地,只一两字,旧并不知其为秦兵器。解放后出土不断见于报导,但兵器铭刻多草率苟简,细线而小,又多锈蚀残泐,以致极难辨认,有时“差之毫厘... 秦兵器铸造分中央与地方两大系统,过去传世已有不少,只是缺乏研究,不明制度、规律,尤以很多仅深记用地,只一两字,旧并不知其为秦兵器。解放后出土不断见于报导,但兵器铭刻多草率苟简,细线而小,又多锈蚀残泐,以致极难辨认,有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解放后新出秦兵器不断见于报导,因无全面考察与总结性研究可从利用,不仅诸多已出同铭或相关的兵器未能利用,铭文本身误释、误考之处往往有之,至于分国、断代之规律,与制度、历史、地理之阐明,更非所详。作者留心古兵器研究,已三十年,精诚所注,往往“金石为开”,古语信不我欺。三晋、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造 相邦 国兵 地理志 西河郡 假守 二字 介休县 董翁
下载PDF
秦西汉误释未释官印考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平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2+54+56+58+60+62,共15页
秦及西汉官印由于距今久远,印文残阙,形制各别,读法特殊,常有误释或未释之现象。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对新近出土或传世的误释及未释的29枚秦与西汉官印,依据文献典籍与考古材料,或厘正旧说,或予释解,做出了新的探讨。
关键词 秦汉南北朝 古陶文 博物馆 官印 汉书 地理志 乐府 印文 《史记·秦本纪》
原文传递
殷墟甲骨文字考释(七篇) 被引量:22
3
作者 裘锡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录 1.“小”与他字的合文2.释“遍又于小山”3.释“蚤”4.释“置”字异体5.释“匀”6.释“昏”字异体7.释“注”1.“小”与他字的合文殷墟甲骨文中,“小”与他字的合文颇为常见(这大概跟“小”的字形适宜于跟其他字写成合文有关).这... 目录 1.“小”与他字的合文2.释“遍又于小山”3.释“蚤”4.释“置”字异体5.释“匀”6.释“昏”字异体7.释“注”1.“小”与他字的合文殷墟甲骨文中,“小”与他字的合文颇为常见(这大概跟“小”的字形适宜于跟其他字写成合文有关).这种合文往往由于“小”被视为不成字的点画而遭到误释.如“(?)”为“小甲”合文,到1948年才有方静若撰文发其覆,直到近年才普遍得到承认.《铁云藏龟拾遗》1.14(即《甲骨文合集》32599)的“小且(祖)乙”合文长期被误释为“沮”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卜辞 合文 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字 初文 形声字 “么” 小甲 “辩”
下载PDF
国家翻译实践的功利性特征——以《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重译历程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任东升 李江华 《东方翻译》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列宁发表于1905年、论述俄国革命特殊时期报刊与建党关系的文章《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在中国的译介诠释史经历了“政党”、“政权”和“国家”三个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圣经”,作为中共的纲领性文献广为引用,很多... 列宁发表于1905年、论述俄国革命特殊时期报刊与建党关系的文章《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在中国的译介诠释史经历了“政党”、“政权”和“国家”三个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圣经”,作为中共的纲领性文献广为引用,很多观点被引诸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影响到之后4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文艺政策,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起到极大制约作用。该文被十次翻译成中文,其中九次存在“误译”,最后一次重译才纠正之前的误译。探究该文反复重译的历史背景,可揭示其“误译”的必然性和国家翻译实践的政治功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重译 国家翻译实践 政治功利性
原文传递
中山王器考释拾遗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琳仪 《史学集刊》 1984年第3期5-10,共6页
中山王器铭文自发表以来,已经有不少同志撰写文章和专著,研究成果斐然可观。但是迄今仍有少数文字或未识,或误释。即便对已识的文字,如何分析其结构,确定其音读,证成其义训,也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从中山器最主要的大鼎、方壶。
关键词 文字 研究成果 甲骨文 义训 音读 世家 民族 理解
下载PDF
魏末晋初楼兰文书编年系联(上) 被引量:9
6
作者 胡平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7-77,共11页
1980年3月至4月间,新疆楼兰考古队在楼兰古城进行考古调查时,又在古遗地中发掘获得一批汉文文书.这样,自本世纪初第一次在楼兰遗地发现古代文书以来,先后已有五批文书出土,总数已有800件左右.前四次出土的文书,包括1901年斯文赫定发掘、... 1980年3月至4月间,新疆楼兰考古队在楼兰古城进行考古调查时,又在古遗地中发掘获得一批汉文文书.这样,自本世纪初第一次在楼兰遗地发现古代文书以来,先后已有五批文书出土,总数已有800件左右.前四次出土的文书,包括1901年斯文赫定发掘、1906年及1914年斯坦因两次发掘、1909年橘瑞超发掘共700余件,由林梅村同志将已发表过的录文按照出土地点编次辑为《楼兰尼雅出土文书》一书,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第五批出土文书,经侯灿同志整理已在1988年7期《文物》上公布.笔者与李均明同志合作撰成《198O年楼兰新出土文书校释》一文,对这批文书重作了清理考证.数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书 楼兰地区 日食 好古 书史 司马炎 年号 行书 都督府
原文传递
《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 误释俗字补正——兼论俗字研究对于民间写本文契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唐智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4期36-40,共5页
对《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1736-1950年)》中十余处俗字释读疏漏进行了辨析与补正。即“伐”当为“代”的讹俗字,而非“伐”;“■”当为“面”的俗字,而非“日”;“(冫又)”当为“收”的俗字,而非“决”;“二卖二文”之“文”当为... 对《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1736-1950年)》中十余处俗字释读疏漏进行了辨析与补正。即“伐”当为“代”的讹俗字,而非“伐”;“■”当为“面”的俗字,而非“日”;“(冫又)”当为“收”的俗字,而非“决”;“二卖二文”之“文”当为“收”字之讹;“沃”“■”均为“添”的俗字,而非“涂”“■”;“議唁”“言”当为“異(异)言”,而非“議唁”“謱言”;“■”“■”当为“興(兴)”的俗字,而非“莫”;“■”“■”当为“眾(众)”的俗字,而非“我”“象”;“■魂”当为“祖坟”,而非“祺魂”,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苗族林业契约文书 俗字 补正
下载PDF
民间秘密语理据试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瑞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72,共7页
民间秘密语是一种社会方言 ,揭示其理据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调查说明 ,秘密语论著及词典避释、误释理据的比重很大 。
关键词 民间秘密语 理据 曲文
原文传递
误释及认同:复义、氛围及诗歌翻译─—兼评《西风颂》的两个中文译本 被引量:4
9
作者 傅勇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5-101,共7页
误释及认同:复义、氛围及诗歌翻译─—兼评《西风颂》的两个中文译本傅勇林雪莱是天才,《西风颂》则系英诗翘楚。问世以来,注家蜂起,译家咸集,角度不同,解诂迥异。原因在诗有文化、美学及语言三个层次的复义性。文化复义指原诗表... 误释及认同:复义、氛围及诗歌翻译─—兼评《西风颂》的两个中文译本傅勇林雪莱是天才,《西风颂》则系英诗翘楚。问世以来,注家蜂起,译家咸集,角度不同,解诂迥异。原因在诗有文化、美学及语言三个层次的复义性。文化复义指原诗表层即可感知的文化要旨,又指积淀于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颂》 诗歌翻译 《现代汉语词典》 复义性 艺术氛围 神话原型 文化氛围 美学意义 语言
原文传递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一)——读考古发现文字资料札记之二 被引量:6
10
作者 裘锡圭 《人文杂志》 1982年第2期49-58,共10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居延汉简甲乙编》(以下简称《甲乙编》),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对汉简研究来说是一件大事。编者弄清了1930年出土的全部居延简的出土地点,纠正了过去著录上的不少错误,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全部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居延汉简甲乙编》(以下简称《甲乙编》),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对汉简研究来说是一件大事。编者弄清了1930年出土的全部居延简的出土地点,纠正了过去著录上的不少错误,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全部释文作了修订。既增加了这批资料的科学价值,也便利了使用这批资料的同志。这是值得我们感谢的。但是《甲乙编》也有美中不足之处。首先是图版质量差。考古所编的《居延汉简甲编》(以下简称《甲编》或《甲》)和劳干编的《居延汉简》(以下简称《居》),它们的图版本来就不够理想。这次重印,虽然抽换了部分图版,有所改进,但是总的来看,质量更差了,被印得根本无法辨认的字更多了。其次,在释文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简 《居延汉简甲乙编》 重文号 爰书 图版 戍卒 考古发现 文例 札记
下载PDF
秦简字词考释四则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贵元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7-379,共3页
一奴道中及弩道绝驰道,驰道与弩道同门、桥及阪(265号简)(《云梦龙岗秦简》34页)勶弩道其故舆□□□□行之不□□(250号简)(《云梦龙岗秦简》35页)马弩□□(残1②)(《云梦龙岗秦简》35页)《云梦龙岗秦简》34页注:"弩道:未详,疑即... 一奴道中及弩道绝驰道,驰道与弩道同门、桥及阪(265号简)(《云梦龙岗秦简》34页)勶弩道其故舆□□□□行之不□□(250号简)(《云梦龙岗秦简》35页)马弩□□(残1②)(《云梦龙岗秦简》35页)《云梦龙岗秦简》34页注:"弩道:未详,疑即下文‘弋射甬道’(69号简)。"按,以上三简中四个弩字皆为奴字误释,四字原形作,此为奴字异体,下加饰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 云梦 间壤 间祀 马王堆帛书 龙岗 《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 未足 驰道
原文传递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续二) 被引量:5
12
作者 裘锡圭 《人文杂志》 1982年第4期87-91,共5页
(120)30·7(甲228) ·书移 “移”,劳氏释“檄”,可从。《居》图版242甚清晰。 (121)30·8
关键词 《居延汉简甲乙编》 候长 甲3 居延简 重文号 文例 汉印 图版 草书
下载PDF
罗振玉甲骨文考释之误释字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谭飞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罗振玉甲骨文考释中的误释字大体可以分为误收它字作异体、误释字形、误析部件三种类型。究其原因,主要有"对差异缺乏细致分析,混讹形似形体"、"对部件组合义分析不够,轻言增省"、"从《说文》对相关字的形体... 罗振玉甲骨文考释中的误释字大体可以分为误收它字作异体、误释字形、误析部件三种类型。究其原因,主要有"对差异缺乏细致分析,混讹形似形体"、"对部件组合义分析不够,轻言增省"、"从《说文》对相关字的形体析解、释义出发分析甲骨文形体,附会而误"、"据形联想,结合卜辞文句推析验证不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甲骨文 类型 原因
原文传递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续四) 被引量:4
14
作者 裘锡圭 《人文杂志》 1983年第1期99-102,共4页
(205)54·1 伤洞中一处 当释“伤渊中一所”。关于弓渊,请参看第21条。(206)54·23A □□五月初壘亭尽甲辰廿 “□□五月”劳氏释“五月庚辰”,“廿”下一残字劳氏释“五”,皆是。从庚辰至甲辰正为二十五天。(207)54·25(甲... (205)54·1 伤洞中一处 当释“伤渊中一所”。关于弓渊,请参看第21条。(206)54·23A □□五月初壘亭尽甲辰廿 “□□五月”劳氏释“五月庚辰”,“廿”下一残字劳氏释“五”,皆是。从庚辰至甲辰正为二十五天。(207)54·25(甲386) 章曰张掖都尉印 “印”字似当释“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汉简甲乙编》 甲3 邮书 汉印 居延简 《汉简缀述》 石弩 大司农 候长
下载PDF
《汉语大词典》误释词目研究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曲文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部历史性、民族性的大型汉语词典。它在释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硬伤"和一般性释义失误。通过资料积累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法,对它的失误词目进行初步测估,发现它失误的词目当在1万条以上...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部历史性、民族性的大型汉语词典。它在释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硬伤"和一般性释义失误。通过资料积累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法,对它的失误词目进行初步测估,发现它失误的词目当在1万条以上。这些失误严重影响了它的总体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产生一些误导作用。因此,发现并纠正这些释义错误,将是以后《汉语大词典》修订的一个核心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研究报告 词目 汉语词典 抽样调查 资料积累 总体质量 导作用 核心任务 历史性 民族性 一般性 发现
下载PDF
“XX门”中“门”意义的误释——与布占廷先生商榷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媛媛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7-50,共4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的交流愈加频繁。语言中敏感度极强的词汇反映中国社会动态的发展颇为明显,出现了很多新词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构词方式。由于词典收录的相对滞后,给我们理解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的交流愈加频繁。语言中敏感度极强的词汇反映中国社会动态的发展颇为明显,出现了很多新词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构词方式。由于词典收录的相对滞后,给我们理解上造成了诸多困难,甚至出现理解上的错误,“XX门”中“门”意义的误释就是一种。文章对布占廷论文中出现的误释现象予以纠正,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X门” 纠正
下载PDF
西方音乐术语的中国化误释与创新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2期3-9,201,共7页
本文针对西方音乐术语在中国化过程中所出现的误释与创新现象,进行了实证考察和分析,指出术语的误释是对学术的伤害,而术语的创新是对学术的贡献,并以转调、主音作为误释的例证,调式半音体系作为创新的例证,进行了术语层面及学理层面的... 本文针对西方音乐术语在中国化过程中所出现的误释与创新现象,进行了实证考察和分析,指出术语的误释是对学术的伤害,而术语的创新是对学术的贡献,并以转调、主音作为误释的例证,调式半音体系作为创新的例证,进行了术语层面及学理层面的阐释。倡导对西方音乐术语求其真、辨其义、赋其意义。避免术语层面的误释,发挥学理层面上的创新,推动音乐学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术语 转调 主音 调式半音体系 创新
下载PDF
《说文》据形探义误区举隅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应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8-111,共4页
《说文》立足小篆,由本字探寻本义,产生了诸多误释;误释主要表现为以引申义为本义、以假借义为本义及望文训义;导致误释的根源在于文字的变迁、神学化儒学的影响及语言内部的发展。
关键词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根源
下载PDF
从部首字形误释论《说文解字》析形释义
19
作者 张晓明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48-58,125,126,共13页
以甲金简字形为参照,《说文》540个部首字形误释173个,约占1/3,其中比较典型的误认有99个之多。字形误释部首义类多样,分布比较自然,提示字形误释应属于自源性错误。字形误释部首约90%为低频部首,部内属字少,提示需要重新考量部首字形... 以甲金简字形为参照,《说文》540个部首字形误释173个,约占1/3,其中比较典型的误认有99个之多。字形误释部首义类多样,分布比较自然,提示字形误释应属于自源性错误。字形误释部首约90%为低频部首,部内属字少,提示需要重新考量部首字形误释涉及范围与影响程度。即使是采用严判标准,60%字形误释部首的释义也是正确的。从构字频率与释义角度来看,部首字形误释程度与影响并不严重。这种情况,引发对于《说文》形义孰为中心、《说文》“形书”性质的讨论,亦引发汉字部件化进程与“六书”尤其是“形声”确指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部首 部件化
下载PDF
《汉语大字典·补遗》不释、误释字考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宝忠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4-38,共5页
徐中舒先生主编.湖北四川两省联合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是迄今为止收字最多的一部字书。该书正文收字53723个,补遗收字955个,共计54678个。收入补遗当中的字,大部分为冷僻字、异体字、形误字。在这955个字中,编者明确注明音义未详的有2... 徐中舒先生主编.湖北四川两省联合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是迄今为止收字最多的一部字书。该书正文收字53723个,补遗收字955个,共计54678个。收入补遗当中的字,大部分为冷僻字、异体字、形误字。在这955个字中,编者明确注明音义未详的有28字,缺音者56字,缺义者1字,音义俱缺者10字,共计95字。此外,补遗中尚存在一些训释欠妥的字。今仅就笔者所知,对补遗中不释之字及训释欠妥之字考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遗 汉语大字典 云光 音义 墓志铭 字正 《老子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