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Hayes提出。作为基于正念技术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之一,该疗法以功能情境主义为哲学基础,立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基本性质的实证研究,旨在...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Hayes提出。作为基于正念技术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之一,该疗法以功能情境主义为哲学基础,立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基本性质的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平衡接纳与改变来提高心理灵活性。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相当广泛的临床问题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与CBT等传统疗法的对比中展现优势。ACT的临床效果和技术细节可做进一步研究,该疗法与CBT的融合及其在临床领域之外的应用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of Registration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2016年8期)、Web of Science、CINAHL、Psyco INFO、CBM、C...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of Registration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2016年8期)、Web of Science、CINAHL、Psyco INFO、CBM、CNKI和Wan Fang Data中有关认知行为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9月1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进行交叉核对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包括1 4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在干预≥2个月时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SMD=–0.85,95%CI(–0.96,–0.74),P<0.000 01]和焦虑[SMD=–1.16,95%CI(–1.37,–0.94),P<0.000 0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MD=0.88,95%CI(0.21,1.56),P=0.010];而干预不足2个月时,认知行为疗法组与对照组相比,抑郁和焦虑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干预≥2个月时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足2个月时效果不明显。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Hayes提出。作为基于正念技术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之一,该疗法以功能情境主义为哲学基础,立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基本性质的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平衡接纳与改变来提高心理灵活性。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相当广泛的临床问题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与CBT等传统疗法的对比中展现优势。ACT的临床效果和技术细节可做进一步研究,该疗法与CBT的融合及其在临床领域之外的应用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of Registration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2016年8期)、Web of Science、CINAHL、Psyco INFO、CBM、CNKI和Wan Fang Data中有关认知行为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9月1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进行交叉核对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包括1 4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在干预≥2个月时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SMD=–0.85,95%CI(–0.96,–0.74),P<0.000 01]和焦虑[SMD=–1.16,95%CI(–1.37,–0.94),P<0.000 0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MD=0.88,95%CI(0.21,1.56),P=0.010];而干预不足2个月时,认知行为疗法组与对照组相比,抑郁和焦虑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干预≥2个月时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足2个月时效果不明显。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