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2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针对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南 被引量:480
1
作者 J. Claude Hemphill Ⅲ Steven M. Greenberg +12 位作者 Craig S. Anderson Kyra Beckelr Bernard R. Bendok Mary Cushman Gordon L. Fung Joshua N. Goldstein R. LochMacdonald Pamela H Mitchell, Phillip A Scott,Magdy H Selim, Daniel Woo 高圆圆 徐欣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21-739,共19页
目的本指南旨在为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新的全面推荐意见。方法利用PubMed进行规范化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至2013年8月底。撰写委员会成员通过远程电信会议讨论指南内容及推荐意见,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疗效确定... 目的本指南旨在为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新的全面推荐意见。方法利用PubMed进行规范化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至2013年8月底。撰写委员会成员通过远程电信会议讨论指南内容及推荐意见,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疗效确定性水平和证据分级方案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由6位同行评议专家以及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和卒中委员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对指南草案进行发表前审阅。结果本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医疗诊治提供了循证指南,重点包括诊断、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压管理、继发性脑损伤防治、颅内压控制、外科治疗的作用、转归预测、康复、二级预防以及将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指南已纳入最新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结论脑出血是一种需要进行早期积极救治的危重疾病。本指南为脑出血患者的目标导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血压 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 脑出血 脑室出血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317
2
作者 耿志宇 宋琳琳 +1 位作者 许幸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评价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6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C)组、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R)组及异丙酚芬太尼靶控(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 目的 评价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6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C)组、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R)组及异丙酚芬太尼靶控(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拔管后1、3和24h的意识状态(OAAS),认知功能测试(MMSE),疼痛评分(VRS)及主诉需要阿片药镇痛的时间;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①C组诱导时的舒张压低于R组和F组,低血压者多于R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R组。F组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R组。②三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但F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术后恢复室(PACU)的时间早于C组。F组病人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拔管后1h和3h的OAAS评分高于C组,R组病人离开PACU时的OAAS评分高于C组。F组病人拔管后1h的MMSE评分高于C组。R组病人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拔管后1h和术后24h的VBS评分高于C组和F组,需要阿片药镇痛者R组多于其他两组。三组病人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气管插管 麻醉诱导 血压 心率
原文传递
血压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07
3
作者 龚兰生 刘力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23-324,共2页
血压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龚兰生,刘力生编者按由于心血管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领域范围日益扩展,国际间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随之而来,摆在本刊面前的当务之急是加速信息传递与作出宏观导向。为此,本刊首次开创了“新... 血压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龚兰生,刘力生编者按由于心血管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领域范围日益扩展,国际间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随之而来,摆在本刊面前的当务之急是加速信息传递与作出宏观导向。为此,本刊首次开创了“新视野”这个栏目,编者刻意以这个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心脏血管疾病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参照值协作研究 被引量:256
4
作者 张维忠 施海明 +4 位作者 王瑞冬 余绮文 王治国 张麟 吴中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25-328,共4页
国内七个医疗单位检测283例年龄20~79岁临床健康者的动态血压,结果表明,国人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111/68±9.6/6,3mmHg(1mmHg=0.133kPa),男(113.9/69.2±9.0/6.... 国内七个医疗单位检测283例年龄20~79岁临床健康者的动态血压,结果表明,国人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111/68±9.6/6,3mmHg(1mmHg=0.133kPa),男(113.9/69.2±9.0/6.0mmHg)女(107.0/66.3±8.9/6.3mmHg)性别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各年龄组之间相差数值较小,各地区动态血压参数值无明显大的差距。推荐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130/80mmHg,白昼均值<135/85mmHg,夜间均值<125/75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10%可作为暂时的动态血压正常参照值工作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动态血压参数 正常值
原文传递
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7年累积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26
5
作者 赵冬 吴兆苏 +7 位作者 王薇 刘静 吴桂贤 曾哲淳 王文化 刘军 秦兰萍 刘飒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12-617,共6页
目的 以较大人群、较广的地理覆盖面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提供中国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量化关系的数据 ;探讨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危险因素标识或致病因素在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的关系上存在的差别 ;分析血压对急性脑卒中和冠... 目的 以较大人群、较广的地理覆盖面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提供中国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量化关系的数据 ;探讨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危险因素标识或致病因素在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的关系上存在的差别 ;分析血压对急性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发病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及控制血压对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公共卫生意义 ;初步评价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治疗和分级标准。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共 2 9488人基线血压水平和 1992~ 1999年共 138177 1观察人年中急性心血管病 (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 )事件发病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 ,两者均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的有效标识 ,但收缩压水平对急性心血管病事件 ,特别是脑卒中危险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舒张压 ,收缩压≥ 180mmHg(1mmHg =0 133kPa)组与收缩压 <12 0mmHg组人群相比 ,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单因素分析时高 2 2倍 (脑卒中 31倍 ,冠心病 8倍 ) ,多因素分析时高 11倍 (脑卒中 16倍 ,冠心病 4倍 )。血压对于与急性脑卒中事件和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影响无论在强度、影响方式和预防的公共卫生意义上存在明显差别 ,人群中 79 7%的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血压的升高 ,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脑血管意外 冠状动脉疾病 队列研究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围人群的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04
6
作者 赵连成 武阳丰 +2 位作者 周北凡 李莹 杨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1-475,共5页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 (BMI)和腰围 (WC)对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 1992~ 1994年和 1998年在中国不同地区男女性中年人群中进行的两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合并共 35 0 0 3人 ,比较不同BMI和WC分组的平均血压水...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 (BMI)和腰围 (WC)对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 1992~ 1994年和 1998年在中国不同地区男女性中年人群中进行的两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合并共 35 0 0 3人 ,比较不同BMI和WC分组的平均血压水平及其高血压患病率。结果 随着BMI和 /或WC的增加 ,人群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多数BMI组中 ,男女性WC与血压均值和高血压患病率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线性趋势检验P <0 .0 5 ) ,同样在不同的WC组中 ,BMI均与血压均值和高血压患病率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男女性按不同BMI及WC标准分组的年龄调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 16 .5 %、14.1%(BMI <2 4kg/m2 ,男 /女 :WC <85 /80cm) ,2 9.8%、2 0 .6 %(BMI <2 4kg/m2 ,男 /女 :WC≥ 85 / 80cm) ,2 9.6 %、2 4.7%(BMI:2 4.0~ 2 7.9kg/m2 ,男 /女 :WC <85 / 80cm ) ,39.2 %、30 .3%(BMI:2 4.0~ 2 7.9kg/m2 ,男 /女 :WC≥ 85 / 80cm) ,5 7.5 %、43 .3 %(BMI≥ 2 8kg/m2 ,男 /女 :WC≥ 85 / 80cm)。结论 BMI和WC均与人群血压有相互独立的关联 ,保持BMI和WC均在正常范围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腰围 血压 血压 患病率 调查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拮抗内皮素生物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0
7
作者 谭敦勇 张继峰 +7 位作者 牛大地 迟学栋 陈晓彤 张越 赵云涛 石湘云 汤健 唐朝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53-657,共5页
本实验在大鼠及小鼠的整体、离体器官及细胞水平上系统观察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内皮素(ET)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CGRP显著地拮抗ET的升压、增加血管张力、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损伤心肌以及致小鼠猝死等作用,并明显降低大鼠... 本实验在大鼠及小鼠的整体、离体器官及细胞水平上系统观察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内皮素(ET)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CGRP显著地拮抗ET的升压、增加血管张力、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损伤心肌以及致小鼠猝死等作用,并明显降低大鼠血浆ET含量。结果提示CGRP可能是机体内源性ET拮抗剂,给予外源CGRP可能对与ET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有防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压 心肌 降钙素 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14
8
作者 李文涛 何晓明 王宜芝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共2页
对 6 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术前、术后血压的观察 ,发现 36例依常规护理的病人术前lh、术后l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对照血压明显增高 ;术后 3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对照血压降低。对血压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根据原因提... 对 6 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术前、术后血压的观察 ,发现 36例依常规护理的病人术前lh、术后l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对照血压明显增高 ;术后 3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对照血压降低。对血压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根据原因提出护理要点并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又通过对 30例病人的临床观察 ,护理效果满意 ,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血压 护理
原文传递
人群脉压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1
9
作者 吴桂贤 吴兆苏 +5 位作者 刘静 曾哲淳 王文化 秦兰萍 刘军 刘飒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36-440,共5页
目的 探讨脉压 (PP)在人群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 1997年北京城市、农村自然人群高血压普查资料 (35~ 74岁 ) ,共 2 970 7人 ,分析PP在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血压水平、不同类型脑卒中分布频率 (% )。结果  (1)随着血压的... 目的 探讨脉压 (PP)在人群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 1997年北京城市、农村自然人群高血压普查资料 (35~ 74岁 ) ,共 2 970 7人 ,分析PP在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血压水平、不同类型脑卒中分布频率 (% )。结果  (1)随着血压的增高PP的分布频率也在增高 ,血压正常人群 ,PP在 40~ 49mmHg(1mmHg=0 .133kPa)频度最高 ,在血压I期人群中频度最高的PP在 6 0~ 6 9mmHg ,在血压II期人群中PP 70~ 79mmHg分布频率最高 ,在血压III期人群中频率最高的PP在 90~99mmHg;(2 )人群缺血性卒中PP高于出血性卒中PP。(3)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年龄早于城市 4.3~6 .4岁 ,城乡人群发病年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0 ) ;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 (P =0 .0 0 0 0 ) ;农村人群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城市 (P =0 .0 0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分布特征 频率 脑卒中 脉压
原文传递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 被引量:111
10
作者 陈忠 杨耀国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69-175,共7页
1概述 1.1指南制定的方法和背景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1概述 1.1指南制定的方法和背景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发布的相关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指南 美国卒中协会 血管外科学 临床研究证据 美国心脏协会 脑卒中 血压 狭窄程度 再狭窄
下载PDF
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 被引量:99
11
作者 王薇 赵冬 +5 位作者 孙佳艺 刘静 刘军 秦兰萍 刘飒 吴兆苏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84-987,共4页
目的研究在多省市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的分布情况,分析正常高值血压[SBP130~139mmHg及(或)DBP85~89mmHg]与心血管病(CVD)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在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基础上,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 目的研究在多省市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的分布情况,分析正常高值血压[SBP130~139mmHg及(或)DBP85~89mmHg]与心血管病(CVD)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在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基础上,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378人的基线血压水平和1992-2003年期间发生的CVD[包括冠心病(CHD)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者占32.1%,与高血压的比例为1.2:1.0。2)多因素分析显示:以正常血压为对照,正常高值血压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56%(RR=1.559;95%CI1.163,2.089);增加CHD发病危险44%(RR=1.441;95%CI0.996,2.086);增加总的CVD发病危险52%(RR=1.522,95%CI1.206,1.919)。正常高值血压对出血性卒中的作用(RR=2.082,95%CI1.116,3.885)大于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RR=1.474;95%CI1.050,2.069)。3)在总的CVD事件中,14.4%归因于正常高值血压;其中12.4%的CHD事件和15.2%的脑卒中事件归因于正常高值血压。结论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比例很高。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人群脑卒中和CVD发病危险。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健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血压 正常高值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联合测量腰臀围比值(或腰围)和血压可预测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92
12
作者 杨文英 杨兆军 +1 位作者 李光伟 邢小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代谢综合征(MS)包括多种组成成分,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本研究目的是明确哪一种成分对MS的贡献最大.方法根据1999年WHO的MS工作定义对1994年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调查的15 564例年龄≥25岁的中国成人资料进行分析;胰岛素抵抗... 目的代谢综合征(MS)包括多种组成成分,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本研究目的是明确哪一种成分对MS的贡献最大.方法根据1999年WHO的MS工作定义对1994年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调查的15 564例年龄≥25岁的中国成人资料进行分析;胰岛素抵抗定义为HOMA-IR指数超过本组糖耐量正常人群(年龄25~74岁)的第75百分位数.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MS各组分对MS贡献大小.结果 (1)本人群MS患病率为64.35%,标化患病率为59.00%.(2)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臀围比值(WHR)(或腰围)、体重指数(BMI)与MS独立正相关,相关强度从高至低顺序依次为WHR(或腰围)、SBP、DBP、性别(女>男)、BMI、年龄,这些变量预测本人群MS的一致性达93.8%.WHR、BMI、SBP、DBP预测本人群MS的一致性为90.2%;若以腰围代替WHR,则一致性为86.2%;若去掉BMI, 则一致性达86.1%.(3)在其它因素不变时,WHR每增加0.05、腰围每增加5 cm、SBP每增加10 mm Hg(1 mm Hg=0.133 kPa)、DBP每增加5 mm Hg、BMI每增加5 kg/m2分别可增加本人群MS风险3.35倍、1.87倍、1.52倍、1.46倍、1.34倍.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联合测量腰臀围比值(或腰围)和血压可作为一项快速评估MS的简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臀围比值 腰围 臀围 血压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北京市老年人群体重、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8
13
作者 华琦 汤哲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0,共3页
为了解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抽样检测北京市62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其中宣武区市民289例,大兴县郊区农民194例,怀柔县贫困山区农民140例。发现城市市民及郊区农民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 为了解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抽样检测北京市62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其中宣武区市民289例,大兴县郊区农民194例,怀柔县贫困山区农民140例。发现城市市民及郊区农民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山区农民(P<0.01及0.05)。城市市民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高脂血症及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郊区及山区农民(P<0.001及0.05)。女性超重及肥胖者的比例高于男性(P<0.05)。随年龄老化超重及肥胖者的比例减小(P<0.001)。超重及肥胖者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发生率较正常体重者及消瘦者明显增加(P均<0.001),冠心病及钙化性瓣膜病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体重 血脂 血压 血糖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101
14
作者 葛晓平 华崇俊 杨俊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7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注射液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压、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为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金华广福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 目的探讨胺碘酮注射液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压、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为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金华广福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用胺碘酮注射液治疗者为对照组(40例),应用胺碘酮注射液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者为联合治疗组(40例)。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和心率变异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药物治疗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和心率变异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分别为(104.37±12.68)、(129.87±13.86)mm Hg,舒张压分别为(74.93±13.29)、(88.14±10.25)mm Hg,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分别为(150.77±14.60)、(151.02±14.51)、(95.88±11.85)和(96.01±11.93)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分别为(74.68±10.99)、(100.82±12.03)次/min,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分别为(137.65±14.92)、(138.11±14.61)次/min],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起效时间[(0.5±0.2)h]明显短于对照组[(6.4±0.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心率变异指标值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36.21±27.96)ms]明显高于对照组[(118.95±32.6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注射液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 血压 心率
原文传递
噪声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15
作者 石磊 张星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28,共4页
噪声是环境污染的七大典型公害之一,环境和职业噪声接触均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噪声除了对听觉系统产生特异性损伤,如听力损伤或耳聋外,还影响人们的情绪、睡眠和工作效率,诱发高血压和冠心病,并对... 噪声是环境污染的七大典型公害之一,环境和职业噪声接触均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噪声除了对听觉系统产生特异性损伤,如听力损伤或耳聋外,还影响人们的情绪、睡眠和工作效率,诱发高血压和冠心病,并对神经、消化和生殖等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1]。近年来,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今后预防和治疗噪声所致健康危害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听力损伤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血压 血脂 心电图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7
16
作者 王文绢 王克安 +6 位作者 陈春明 曹若湘 白雅敏 马林茂 任振营 牛振华 高权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阐明北京地区7~15岁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并为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提出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是否能够敏感区分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的血压值提供交叉验证的依据。方法 2000年4~... 目的 阐明北京地区7~15岁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并为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提出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是否能够敏感区分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的血压值提供交叉验证的依据。方法 2000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地区5155名6~15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肥胖流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建议,以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儿童高血压标准诊断儿童高血压,采用Person相关分析、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中7~15岁4982名研究对象的资料。结果(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的影响后,7~15岁儿童青少年的BMI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检验P<0.0001,BMI与SBP、DBP的偏r分别为0.323 87和0.245 88;(2)SBP值、DBP值都是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3)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间高SBP率、高DBP率、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值<0.0001),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96和4.8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达19.70%和24.2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儿童 青少年 体重指数 血压 超重现象 肥胖
原文传递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4
17
作者 谭燕 刘鸣 +3 位作者 王清芳 阳清伟 谈颂 吴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试验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人院、发病24h内的脑卒中患者。连续观察人院后10d血压,随访1个月和6个月时死亡、残疾和复发情况。... 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试验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人院、发病24h内的脑卒中患者。连续观察人院后10d血压,随访1个月和6个月时死亡、残疾和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血压与预后关系。结果共纳入脑卒中患者592例。血压与预后呈U型关系。人院时血压在120/90mmHg左右、第1—7天每天的平均血压在140/90mmHg左右预后较好。独立影响1个月死亡的血压因素是24h内血压下降程度,独立影响6个月死亡/残疾的是第3—7天每天的平均血压。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独立影响预后,人院7d内血压处理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压 预后
原文传递
2001例血液透析患者病因分析及高血压和贫血治疗状况 被引量:77
18
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肾脏病专业协作组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5期235-238,共4页
目的为初步调查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病因及治疗状况,对分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军队医院现有血液透析患者共2001例的病因、目前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及贫血治疗、高血压治疗状况、血浆白蛋白及血脂水平等进行了调查。结果2001例... 目的为初步调查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病因及治疗状况,对分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军队医院现有血液透析患者共2001例的病因、目前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及贫血治疗、高血压治疗状况、血浆白蛋白及血脂水平等进行了调查。结果2001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49.07%、高血压肾损害占16.99%、糖尿病肾病占12.04%,在2001例血液透析患者中,高血压患者的比率达81.51%,高血压控制常需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血压控制低于140/90mmHg(1mmHg=0.133Kpa)水平者占58.98%。有85.51%的透析患者使用了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Hb)≥90g/L的患者占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患者的54.18%,Hb>110g/L者为16.78%。有33.33%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35g/L,有12.14%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30g/L。结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贫血治疗效果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病因 血压 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下载PDF
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5
19
作者 金文胜 潘长玉 +2 位作者 陆菊明 智光 杨波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报能力。 方法 收集有血糖升高倾向和心血管疾病(CVD)或其他危险因子的221名个体进行OGTT,检测血脂、血压,记录CVD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报能力。 方法 收集有血糖升高倾向和心血管疾病(CVD)或其他危险因子的221名个体进行OGTT,检测血脂、血压,记录CVD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连续性及颈动脉可视范围内斑块,根据三者计算 AS积分。将 FPG和 2 hPG五分位划分,比较不同分位之间的AS积分和 IMT。以稳健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探讨血糖对 AS积分、IMT、AS斑块发生和 IMT异常的相关关系。 结果 随着血糖升高,AS积分和 IMT逐渐增加,最高五分位血糖的 IMT和AS积分明显增高;同时校正年龄、性别、血压、血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发现 FPG和2 hPG均为AS积分的独立预报因子。FPG对IMT的预报可独立于年龄、性别、或血压和血脂谱、或CVD的校正;2 hPG对 IMT预报能独立于年龄和性别、或 CVD的校正。两种血糖对斑块发生的预报独立于CVD,对 IMT异常增厚的预报独立于年龄和性别或者CVD。 结论 FPG和 2 hPG是AS的独立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T 血糖升高 血压 性别 年龄 PG OGTT 斑块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75
20
作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孙艺红 +8 位作者 陈康 陈歆 谷伟军 郭远林 李一君 刘彤 彭道泉 母义明 马长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1-437,共17页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为规范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心脏科和内分泌科领域的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进展及...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为规范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心脏科和内分泌科领域的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进展及专家经验,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分别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管理的角度进行阐述,涵盖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和心力衰竭)的诊断、药物治疗及危险因素管理等相关的临床重要内容,旨在加强患者的综合管理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主要包括血压、血脂、抗栓、抗心肌缺血、抗心室重构等。糖尿病的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糖、血糖监测治疗及低血糖预防。此外,本共识还针对特殊人群如糖尿病肾病、高龄(>75岁)及心血管危重症等患者给出了具体的临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血压 血脂 降糖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