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2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蒽对黑鱼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2
1
作者 唐学玺 张培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7-220,共4页
采用毒性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蒽对黑鱼君几种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不同的组织其SOD活性高低不同 ,按SOD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 :肝 >血清 >肾 >鳃 >肌肉 ;2 .不同的组织 ,其SOD活性对蒽的... 采用毒性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蒽对黑鱼君几种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不同的组织其SOD活性高低不同 ,按SOD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 :肝 >血清 >肾 >鳃 >肌肉 ;2 .不同的组织 ,其SOD活性对蒽的敏感性有所差异 ,按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为 :血清 >肝 >鳃 >肌肉 >肾。3.不同组织的SOD活性在蒽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不同。低浓度的蒽引起鳃、肾、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升高 ,随着蒽浓度的提高 ,SOD活性又表现出抑制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JUN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酶活性 海洋污染
下载PDF
UV-B辐射和蒽对三角褐指藻DNA伤害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唐学玺 黄键 +2 位作者 王艳玲 王蒙 王丽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5-378,共4页
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和多环芳烃——蒽对三角褐指藻 DNA的伤害作用。结果表明 ,蒽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随着蒽浓度的增加 ,三角褐指藻 DNA损伤程度增加 ;在蒽浓度固定不变时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DN... 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和多环芳烃——蒽对三角褐指藻 DNA的伤害作用。结果表明 ,蒽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随着蒽浓度的增加 ,三角褐指藻 DNA损伤程度增加 ;在蒽浓度固定不变时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DNA的损伤程度同样提高 ;在蒽的处理过程中同时伴有紫外线的辐射处理 ,DNA的损伤程度加剧 ;蒽处理解除一段时间后 ,DNA损伤程度未明显减轻 ,而 UV-B处理解除后 ,DNA的损伤可明显恢复。说明 DNA的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海洋微藻受蒽伤害的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辐射 三角褐指藻 DNA损伤 相互作用 污染物 海洋微藻
下载PDF
黄浦江底泥对多环芳烃吸附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郁 李咏梅 +1 位作者 林逢凯 胥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22,共8页
本文主要介绍黄浦江底泥对以蒽为代表性物质的多环芳烃的吸附研究.着重探讨其吸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黄浦江底泥对蒽的吸附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 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型较好地描述,这表明原描述非极性气相分子在极性吸附剂... 本文主要介绍黄浦江底泥对以蒽为代表性物质的多环芳烃的吸附研究.着重探讨其吸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黄浦江底泥对蒽的吸附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 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型较好地描述,这表明原描述非极性气相分子在极性吸附剂上吸附的多分子层极化模型可应用于稀溶液中溶剂化蒽分子在极性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本研究认为吸附等温线上出现阶梯状形式是由于蒽-甲醇分子的溶剂化作用及底泥颗粒的表面不均匀性所致;未参与溶剂化作用的甲醇分子与溶剂化蒽分子间存在竞争吸附,这一结果预示了其它有机物对多环芳烃在底泥上的竟争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吸附机理 溶剂化作用 多环芳烃
下载PDF
两株假单胞菌对蒽菲芘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聂麦茜 张志杰 +1 位作者 王晓昌 戴小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0-633,共4页
从污染污泥中分离出两株假单胞菌PCN5及PCB2 .研究了它们对蒽、菲、芘的降解性能及生长繁殖情况 .结果表明 ,单基质存在下 ,1 0h ,PCN5对蒽的降解转化率为 91 8% ,芘为 75 6 % ,菲仅为 2 6 2 5 % ;相反PCB2对菲的降解效果最好 ,蒽最差 ... 从污染污泥中分离出两株假单胞菌PCN5及PCB2 .研究了它们对蒽、菲、芘的降解性能及生长繁殖情况 .结果表明 ,单基质存在下 ,1 0h ,PCN5对蒽的降解转化率为 91 8% ,芘为 75 6 % ,菲仅为 2 6 2 5 % ;相反PCB2对菲的降解效果最好 ,蒽最差 ;混合基质体系中 ,两菌株都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对芘的降解效果较差 ;1 30h ,PCN5对蒽、菲、芘混合体系中的TOC去除率为38 9% ,PCB2对相应体系的去除率为 73 7% ;混合体系中两株的生长曲线相似 ,细菌浓度均呈指数增长趋势 ,PCN5的最大浓度约是原加入量的 1 0 0 0 0倍 ,PCB2是原加入量的 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生物降解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蒽与UV-B辐射共同作用对2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于娟 唐学玺 田继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为研究多环芳烃 (PAHs)蒽单独胁迫以及与UV B共同作用对小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closterlum)和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ng)的毒害作用 ,对小新月菱形藻 ,蒽质量浓度设为 0 0、2 0 0、35 0、6 2 5、113 0、2 0 0 0 μg/... 为研究多环芳烃 (PAHs)蒽单独胁迫以及与UV B共同作用对小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closterlum)和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ng)的毒害作用 ,对小新月菱形藻 ,蒽质量浓度设为 0 0、2 0 0、35 0、6 2 5、113 0、2 0 0 0 μg/L以及辐射剂量 1.3J/m2 ;对亚心形扁藻 ,蒽质量浓度设为 0 0、35 0、6 2 5、113 0、2 0 0 0、35 0 0 μg/L以及辐射剂量 2 .77J/m2 。结果表明 ,蒽单独胁迫以及蒽与UV B共同作用都使这 2种海洋微藻受到伤害 ,微藻的相对增长率、叶绿素 a质量浓度、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 ,蒽在UV B辐射下发生的光致毒性使海洋微藻受到更大的伤害 ,蒽对这 2种海洋微藻生长的 4 8h·EC50 分别为 16 7.9μg/L和 14 1.3μg/L ,而蒽 +UV -B对 2种藻生长的 4 8h·EC50 分别下降为 12 2 .3μg/L和 115 .5 μg/L。 2种藻类叶绿素 a、类胡萝卜素含量在UV B辐射存在下也比无UV B辐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作用 海洋微藻 小新月菱形藻 亚心形扁藻 毒性效应 光致毒效应 紫外线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萘、蒽、菲、芘的好氧微生物降解 被引量:19
6
作者 殷波 顾继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21,共8页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污染物,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选取香港米埔红树林淤泥富集微生物,研究红树林微生物对PAHs的好氧降解。试验观察到,萘、蒽、菲、芘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均有较强的挥发性。多底物培养液中的菌群浓度明显高于单底物系...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污染物,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选取香港米埔红树林淤泥富集微生物,研究红树林微生物对PAHs的好氧降解。试验观察到,萘、蒽、菲、芘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均有较强的挥发性。多底物培养液中的菌群浓度明显高于单底物系统。多次连续转接使培养液中的细菌生长能力增强。初始底物浓度可影响细菌生长速率,底物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细菌生长。从分离得到的降解菌中选取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WⅡ和斑点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TⅡ进行单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豚鼠气单胞菌WⅡ能够高效降解4种底物,而斑点气单胞菌TⅡ能够高效降解萘、蒽和芘3种底物。另外还发现斑点气单胞菌TⅡ能够明显降低水中菲的挥发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微生物降解 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 WⅡ 斑点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TⅡ
下载PDF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轩 张威 +7 位作者 李师翁 张满效 刘光锈 陈拓 胡平 伍修锟 台喜生 陈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3-1040,共8页
从兰州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分别以萘、蒽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BDP01).通过菌株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的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在LB培养基中48h内呈对数生长,48h到72h进... 从兰州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分别以萘、蒽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BDP01).通过菌株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的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在LB培养基中48h内呈对数生长,48h到72h进入生长稳定期,72h后开始进入衰亡期;其最佳培养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中性或弱碱性,该菌能在萘和蒽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mg·L-1和50mg·L-1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良好生长,与已报道的其他微生物比较,BDP01在较短时间内具有较强的降解多环芳烃能力,1%的接种量15d内可降解89.64%的萘和77.21%的蒽.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菌株基因组中有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23O)基因.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发布的C23O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2%.该酶在20~65℃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细胞裂解液中酶活力变化范围为13.10~540.86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邻苯二酚2 3-双加氧酶 绿脓杆菌
原文传递
煤焦油中蒽、菲、咔唑的精制及利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卫国 吴旭洲 《煤化工》 CAS 2002年第1期1-5,39,共6页
蒽、菲、咔唑是煤焦油中的重要组分 ,主要富集在煤焦油初馏时蒽油馏分中。本文综述了从煤焦油蒽油馏分中分离精制蒽、菲、咔唑的原理、方法及技术发展状况 ;并对蒽、菲。
关键词 煤焦油 精制 咔唑 精制
下载PDF
Pluronic嵌段共聚物F127和P123胶束对萘、蒽、芘的增溶 被引量:16
9
作者 郑玉婴 江琳沁 +1 位作者 赵剑曦 许秀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7-621,共5页
35℃时 F1 2 7和 P1 2 3在 ccm后可生成内核 PO成分分别为 92 .7%和 94 .5%的胶束 ,后者胶束内核体积为前者的 2 .8倍 .稠环芳烃和空胶束的第一步缔合平衡常数 K1值均随萘、蒽、芘顺序逐渐增大 .萘、蒽、芘在每个 F1 2 7和 P1 2 3胶束... 35℃时 F1 2 7和 P1 2 3在 ccm后可生成内核 PO成分分别为 92 .7%和 94 .5%的胶束 ,后者胶束内核体积为前者的 2 .8倍 .稠环芳烃和空胶束的第一步缔合平衡常数 K1值均随萘、蒽、芘顺序逐渐增大 .萘、蒽、芘在每个 F1 2 7和 P1 2 3胶束中的增溶量均随胶束内核体积增大而线性增加 ,每个 PO基团对应的增溶量比十二烷基磺酸胶束内核中相同体积对应的增溶量约大近 2倍 .Pluronic胶束除与稠环芳烃间具有强相互作用力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ronic嵌段共聚物 胶速增溶 稠环芳烃化合物 F127 P123 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下载PDF
蒽对二种海洋微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于娟 唐学玺 杨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研究了多环芳烃 (PAHs) -蒽对 2种海洋微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蒽浓度的增加 ,小新月菱形藻和亚心形扁藻的非酶性系统中的类胡萝卜素 (CA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下降 ,酶性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研究了多环芳烃 (PAHs) -蒽对 2种海洋微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蒽浓度的增加 ,小新月菱形藻和亚心形扁藻的非酶性系统中的类胡萝卜素 (CA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下降 ,酶性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下降 ,当加入抗氧化剂GSH时 ,蒽对两种海洋微藻的伤害作用得以缓解 .说明 ,蒽使海洋微藻的抗氧化系统破坏 ,损及体内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平衡 ,加剧了膜脂过氧化作用 ,对微藻的膜系统产生伤害 .图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薇藻 抗氧化系统 多环芳烃 海洋污染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快速直接检测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仁杰 尚丽平 +3 位作者 鲍振博 何俊 邓琥 刘玉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48-2150,共3页
提出了快速直接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进行荧光检测的方法——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以多环芳烃蒽为研究对象,实验验证了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土壤中蒽污染物的可行性。采用AvaSpec-2048TEC型热电制冷式光纤光谱仪对土壤中的... 提出了快速直接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进行荧光检测的方法——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以多环芳烃蒽为研究对象,实验验证了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土壤中蒽污染物的可行性。采用AvaSpec-2048TEC型热电制冷式光纤光谱仪对土壤中的蒽进行直接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蒽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000 005~0.001g.g-1)时,其诱导荧光强度与蒽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为0.929),这就表明了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直接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测量是可行的。该技术可以在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预处理的条件下进行测试,这对实现土壤中PAH污染物实时、在线、现场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 多环芳烃 土壤
下载PDF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蒽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慧蓉 陈建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4,共4页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 2种品系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蒽的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各样品中蒽的降解率为 75 %~ 99% ;动培养方式比静培养方式对蒽的降解效果好 ;OGC10 1菌优于 BKM- F- 176 7菌 ;对菌进行 5 0℃、2 4h的预处理 。
关键词 黄孢原毛平革菌 生物降解 致癌物 污染物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总的多环芳烃含量 被引量:17
13
作者 史兵方 杨秀培 +1 位作者 唐婧 蔡铎昌 《环境科学导刊》 2007年第4期91-93,共3页
用常规荧光法分析了土壤中多环芳烃总体特征光谱,同时以多环芳烃蒽作参比,定量估测了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含量。蒽的线性范围0-2.0μg/mL,相关系数0.9996,检测限0.61ng/mL;测得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测量浓度均〉1.01μg/g。
关键词 荧光法 土壤 多环芳烃 测定
下载PDF
带荧光基团蒽的正庚醛和正丁醛Resorcinarenes母体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精安 艾小红 +2 位作者 王腾凤 杨世柱 谢雨惠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9-252,共4页
合成正庚醛、正丁醛 Resorcinarenes母体 ,经生成酯衍生物后同 9-蒽甲醇反应 ,合成了带荧光基团蒽的正庚醛、正丁醛 Resorcinarenes母体衍生物。考察了各种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并给出了产物的 IR,1 H NMR,MS及
关键词 正庚醛 正丁醛 Resorcinarenes母体 荧光基团 合成 衍生物
下载PDF
蒽对太平洋牡蛎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性影响与膜脂质过氧化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培玉 唐学玺 董双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4-437,共4页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选用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多环芳烃蒽,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为实验材料进行毒理实验。研究了太平洋牡蛎消化腺、鳃、唇瓣和肌肉4种不同组织中的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选用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多环芳烃蒽,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为实验材料进行毒理实验。研究了太平洋牡蛎消化腺、鳃、唇瓣和肌肉4种不同组织中的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对蒽胁迫的敏感性;同时研究了4种不同组织膜脂过氧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4种不同组织中3种不同抗氧化酶对蒽敏感性有显著差异性。(2)4种不同组织的膜脂过氧化伤害程度表现为:消化腺>鳃>唇瓣>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膜脂过氧化 牡蛎
下载PDF
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芴、苊、蒽和苝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耀群 时宁 +1 位作者 钱方 黄贤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38-540,共3页
The technique of derivative constant energy synchronous fluorimetry wa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For mixture of fluorene, acenaphthene, anthracene and perylene, thedetection limit is 2. 4, 17.1, 0.27, 0.043 ng/mL,... The technique of derivative constant energy synchronous fluorimetry wa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For mixture of fluorene, acenaphthene, anthracene and perylene, thedetection limit is 2. 4, 17.1, 0.27, 0.043 ng/mL, respectively, when first-derivative con-stant energy synchronous fluorimetry is employed. The detectlon limit is 1. 5, 15. 0, 0.13,0. 022 ng/mL, respectively, when second-derivative constant energy synchronous fluorlme-try is employed. In the method, four compounds can be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d withoutany mutual inter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数技术 恒能量 同步荧光法 Bei PHAS
下载PDF
多环芳烃对2种海洋微藻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健 韩德婷 +1 位作者 唐学玺 李永祺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以青岛大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s) ,球等鞭金藻 870 1 (Isochrysis galbana870 1 )为试验材料 ,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指数法 ,比较了 3种多环芳烃 ,蒽 (anthracene) ,并 [a]芘 (benzo[a] pyrene)及 1 ,2 -苯并蒽 (1 ,2 - be... 本文以青岛大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s) ,球等鞭金藻 870 1 (Isochrysis galbana870 1 )为试验材料 ,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指数法 ,比较了 3种多环芳烃 ,蒽 (anthracene) ,并 [a]芘 (benzo[a] pyrene)及 1 ,2 -苯并蒽 (1 ,2 - benzonthracene)单剂和混剂对青岛大扁藻和球等鞭金藻 870 1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对青岛大扁藻 ,胁迫 72 h,蒽与苯并 [a]芘的联合及苯并 [a]芘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为协同作用 ,蒽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及蒽 ,苯并 [a]芘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为拮抗作用。对球等鞭金藻 870 1胁迫 72 h,苯并 [a]芘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为协同作用 ,其它联合均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青岛大扁藻 球等鞭金藻 苯并[A]芘 1 2-苯并 联合毒性 拮抗作用 海洋污染
下载PDF
二维色谱/光谱重叠峰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Ⅱ)——投影降秩分辨法与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迪钊 梁逸曾 +2 位作者 沈海林 崔卉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227-123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联用色谱定性定量方法——投影降秩分辨法.该法可不经对重叠组分的逐一分辨直接对目标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实际分析体系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菲、蒽、萤蒽和芘为目标组分,成功地进行了直接定性定量分析.
关键词 色谱 多环芳烃 分析 大气飘尘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及助溶剂对环境污染物蒽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顺年 苑会梅 王连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15,共4页
测定了加入助溶剂乙二醇乙醚前后环境中污染物蒽在三种不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对蒽的增溶能力与其浓度的关系曲线在其临界胶束浓度时出现一转折点,在此转折点前后,这条关系曲线均为直线。乙二醇乙醚... 测定了加入助溶剂乙二醇乙醚前后环境中污染物蒽在三种不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对蒽的增溶能力与其浓度的关系曲线在其临界胶束浓度时出现一转折点,在此转折点前后,这条关系曲线均为直线。乙二醇乙醚的加入,不仅起到了降低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作用,也增大了蒽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胶束/水分配系数。将蒽的胶束/水分配系数作为表面活性剂增溶能力的量度,与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化学 表面活性剂 助溶剂 污染物
下载PDF
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水溶解态的蒽和芘 被引量:11
20
作者 蔡宗群 鹿贞彬 +2 位作者 朱亚先 洪丽玉 张勇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64,共4页
利用PAHs具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同步荧光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较好的优点,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溶液中溶解态蒽和芘的方法。所建方法测定蒽和芘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8~2.0×10^-7mol/L和5.0×10^-9~3.5×... 利用PAHs具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同步荧光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较好的优点,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溶液中溶解态蒽和芘的方法。所建方法测定蒽和芘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8~2.0×10^-7mol/L和5.0×10^-9~3.5×10^-7mol/L.检出限分别为1.69×10^-9mol/L、8.42×10^-10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0%、2.34%(n=5)。运用所建方法尝试了自来水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法 溶解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