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9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41
1
作者 李红波 张小林 +1 位作者 吴江国 朱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8-446,共9页
基于苏南地区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市域和县域两个层面探讨了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形成的驱动力,初步构建了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分布整体较为集聚,苏锡常... 基于苏南地区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市域和县域两个层面探讨了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形成的驱动力,初步构建了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分布整体较为集聚,苏锡常地区村庄密度较高,宁镇地区呈稀疏化分布,村庄整体分布与地貌类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规模面积整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各县域单元乡村聚落用地总体较低。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了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形成的影响因子,包括政府调控、城镇化、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等,并基于社会发展角度构建了驱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苏南地区
下载PDF
苏南乡镇企业改制的思考 被引量:55
2
作者 邹宜民 戴澜 孙建设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9-65,共7页
一、苏南乡镇企业改制的特征苏南乡镇企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引人注目的企业产权改革。与以前所有的改革措施不同,这一次的改制不仅颇为彻底地明晰了苏南地区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产权,而且基本上是把乡镇党政领导人对乡镇企业的直接支配... 一、苏南乡镇企业改制的特征苏南乡镇企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引人注目的企业产权改革。与以前所有的改革措施不同,这一次的改制不仅颇为彻底地明晰了苏南地区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产权,而且基本上是把乡镇党政领导人对乡镇企业的直接支配权从企业撤出来。可以说这一改革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乡镇企业 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苏南地区耕地多功能评价与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71
3
作者 范业婷 金晓斌 +3 位作者 项晓敏 杨绪红 刘晶 周寅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0-992,共13页
研究从耕地多功能理论和国家发展现实需求出发,构建了耕地多功能解析框架和功能分类评价体系,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创建覆盖苏南地区全域耕地的1km×1km空间格网,以此为评价单元,采用模糊优选模型定量评价苏南地区耕地多... 研究从耕地多功能理论和国家发展现实需求出发,构建了耕地多功能解析框架和功能分类评价体系,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创建覆盖苏南地区全域耕地的1km×1km空间格网,以此为评价单元,采用模糊优选模型定量评价苏南地区耕地多功能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耕地功能内涵不断丰富,逐步从基础性的生产功能转向集生产、生活、生态、阻隔、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多种功能;②苏南地区耕地农业生产保障功能总体较强,社会生活保障功能西高东低,生态安全维持功能总体偏弱,城镇空间阻隔功能表现突出,苏南地区东部乡土文化承载功能较强;③苏南地区耕地多功能区域分异特征显著,具体可分为农业生产主导型、都市农业示范型、特色农业发展型、高效农业建设型、绿色农业观光型5种类型区,各区耕地主导功能均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推动土地利用分区管制规则制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选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土地利用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空间格网 评价 区域特征 苏南地区
原文传递
家庭农场是苏南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66
4
作者 朱学新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42,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苏南地区的农业如何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问题。笔者认为,苏南农业应该积极进行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走出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本文明确提出发展中小家庭农场是目前苏... 本文主要探讨苏南地区的农业如何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问题。笔者认为,苏南农业应该积极进行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走出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本文明确提出发展中小家庭农场是目前苏南农业经营的主要取向,并就如何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农业 集约化经营 家庭农场
下载PDF
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63
5
作者 吴苏 《考古》 1978年第4期223-240,289-291,共21页
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常州市东郊戚墅堰镇南约半华里,大运河的南岸,距运河仅有四、五十米,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一年,南京博物院在苏南地区进行考古复查时,发现了该处遗址。一九七二年冬,常州市博物馆在遗址中部偏南处进行试掘,开挖5&#... 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常州市东郊戚墅堰镇南约半华里,大运河的南岸,距运河仅有四、五十米,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一年,南京博物院在苏南地区进行考古复查时,发现了该处遗址。一九七二年冬,常州市博物馆在遗址中部偏南处进行试掘,开挖5×5米的探方一个(Tl),清理墓葬二十四座,出土一批遗物。一九七三年秋,当地生产队在遗址上的麦田里挖排水沟时,发现完整的人骨架五具,以及连接成片的红烧土。随后,由南京博物院和常州市博物馆进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苏南地区 墓葬 随葬品 灰陶 平面图 出土 泥质 常州市 南京博物院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建设与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初探——以苏南地区高速路段为例 被引量:42
6
作者 姚士谋 管驰明 房国坤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0-305,共6页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速公路以其高速、安全、舒适、经济的优点在整个公路网中起着主干线的突出作用。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 ,而大量修建则是在二次大战以后。各...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速公路以其高速、安全、舒适、经济的优点在整个公路网中起着主干线的突出作用。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 ,而大量修建则是在二次大战以后。各工业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干线公路通行能力 ,促进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发展 ,大量修建高速公路。到 6 0— 70年代 ,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建设了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目前世界高速公路总长度已达 16万多km。本文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 ,一是高速公路对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布局 连接形式 城镇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 苏南地区
下载PDF
东部发达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苏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60
7
作者 王玉莹 金晓斌 +3 位作者 沈春竹 鲍桂叶 刘晶 周寅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98-2310,共1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部发达区面临水土流失、生态廊道阻断、栖息地破碎化等生态问题。识别重要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苏南地区为研究区,分别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水资源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部发达区面临水土流失、生态廊道阻断、栖息地破碎化等生态问题。识别重要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苏南地区为研究区,分别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水资源安全和土壤保持3项指标进行生态用地识别,结合GIS技术进行生态用地评价,以高等级生态用地作为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缓冲区和生态廊道,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生态安全格局由源地、廊道和缓冲区共同构成。研究区内高等级(非常重要)生态用地面积比例为22.97%;将面积大于10 km^2的高等级生态用地提取为源地,生态源地的面积比例为19.17%。(2)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确定了生态缓冲区和生态廊道,其中生态缓冲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52%,潜在生态廊道的主要景观构成为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别占廊道总面积的31.82%、19.06%和17.27%。(3)通过叠加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源地、生态缓冲区图层,识别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冲突区域,总面积为603.84 km^2,占源地与缓冲区面积总和的4.38%,空间上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和太湖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苏南地区
下载PDF
政府权力、精英关系和乡镇企业改制——比较苏南和温州的不同实践 被引量:46
8
作者 张建君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124,共33页
通过对苏南和温州乡镇企业不同的改制方式的比较,本文分析了改制背后的政治因素。虽然财政约束、监管约束和信息约束可以部分地解释两地改制方式的差异,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地权力关系的不同,即政治约束。本文指出是人民与政府之间、... 通过对苏南和温州乡镇企业不同的改制方式的比较,本文分析了改制背后的政治因素。虽然财政约束、监管约束和信息约束可以部分地解释两地改制方式的差异,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地权力关系的不同,即政治约束。本文指出是人民与政府之间、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之间不同的权力关系解释了谁可以参与、谁被排除在外,谁的利益得到考虑、谁的利益可以牺牲。乡镇企业改制所揭示的问题对当下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权力 精英关系 乡镇企业改制 比较研究 苏南地区 温州市
原文传递
苏南设施栽培中旱作人为土养分与盐分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夏立忠 杨林章 王德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6,69,共5页
通过对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 19个具有代表性的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及对照菜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电导率、水溶性盐总量及各离子含量的调查和研究 ,认为该地区部分设施栽培土壤有严重养分富集和次生盐渍化的现... 通过对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 19个具有代表性的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及对照菜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电导率、水溶性盐总量及各离子含量的调查和研究 ,认为该地区部分设施栽培土壤有严重养分富集和次生盐渍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化肥和含速效养分过高的有机肥施用造成的 ,在季节性大棚为主的条件下 ,这一现象与棚龄没有必然联系 ,适宜的管理、合理调整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比例及有机肥品种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土壤 养分富集 盐渍化 苏南地区 设施栽培 旱作人为土
下载PDF
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发展及其模式探讨 被引量:37
10
作者 曹恒德 王勇 李广斌 《规划师》 2007年第2期18-21,共4页
在产业集聚、交通体系演化和农村发展三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下,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布局从高度分散走向适度集中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根据未来农村人口迁移及其引起的分布变化,苏南地区可采取异地城市... 在产业集聚、交通体系演化和农村发展三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下,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布局从高度分散走向适度集中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根据未来农村人口迁移及其引起的分布变化,苏南地区可采取异地城市社区模式、就地城市社区模式、“就近并点”乡村社区模式、“迁弃归并”乡村社区模式四种模式来实现农居点的适度集中,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注重乡村文化与特色的保护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农村 苏南地区
下载PDF
苏南地区近20年城市用地扩展的特点与问题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落成 吴楚材 姚士谋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9-645,共7页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结构演变是城市化过程在空间地域上所反映的重要特征。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城乡用地矛盾也日趋突出,尤其是本来人多地少的苏南地区更是如此。本文试图通过近2...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结构演变是城市化过程在空间地域上所反映的重要特征。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城乡用地矛盾也日趋突出,尤其是本来人多地少的苏南地区更是如此。本文试图通过近20年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用地扩展和结构演变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宏观调控对策,为城乡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城市用地扩展 土地利用变化 对策
下载PDF
苏南地区湖泊群的富营养化状态比较及指标阈值判定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陈小华 李小平 +2 位作者 王菲菲 陈无歧 刘晓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0-399,共10页
借助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箱须图法以及拐点探测分析法,分析了苏南地区11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特征以及各湖之间的差异性,并探讨湖泊由轻度富营养化向中度富营养化状态转换的相关指标阈值。结果显示苏南地区各湖泊的营养物水平存在明显... 借助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箱须图法以及拐点探测分析法,分析了苏南地区11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特征以及各湖之间的差异性,并探讨湖泊由轻度富营养化向中度富营养化状态转换的相关指标阈值。结果显示苏南地区各湖泊的营养物水平存在明显的阶梯状特征,不同湖泊所处的富营养化阶段有所不同。典型封闭型湖泊水源地尚湖与傀儡湖水质最好,总体为Ⅱ—Ⅲ类,评价为中营养状态。典型过水性湖泊淀山湖与澄湖水质最差,TN和TP均劣于Ⅴ类,评价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他湖泊属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基于拐点分析,提出苏南地区湖泊群富营养化状态由轻度向中度转变的指标阈值:COD Mn为4.7mg/L,NH3-N为1.0mg/L,TN为2.3mg/L,TP为0.125mg/L,Chl-a为25μg/L,透明度为50cm;尚湖和傀儡湖处于富营养化最轻的下游区,元荡和阳澄湖目前处于敏感的拐点区域,而淀山湖、澄湖、长荡湖等其他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重的上游区。苏南湖泊群的富营养化状态差异性主要是由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和水资源管理模式引起的,实现管理目标由资源利用向资源保护合理转变是解决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 阈值 富营养化 湖泊 苏南地区
下载PDF
苏南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特征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涛 朱鹤 +2 位作者 王钊 陶卓民 陶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81-2294,共14页
空间集聚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路径。为深刻认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集聚发展特征,以苏南地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空间集聚已成为苏南乡村旅... 空间集聚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路径。为深刻认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集聚发展特征,以苏南地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空间集聚已成为苏南乡村旅游开发的显著特征,但星级景点和节庆活动间以及不同市域间乡村旅游集聚特征差异显著。②苏南乡村旅游空间集聚存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双重约束特征;在地理环境要素组合上表现出明显地距离衰减规律,在社会经济要素组合上表现出严格地门槛要求;其中,距水域2 km以内、海拔100 m以下、城镇人口密度达到1万人/km2、等级公路密度1 km/km2、旅游花费密度10万元/km2、可支配收入密度300万元/km2区域是乡村旅游集聚开发的合理区间。③当前苏南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结构呈现散点状层级式特征。研究认为,它是分别受星级景点和节庆活动的主导与弥合功能影响,由多节点网络式与双核心卫星式互动转化而形成的。本研究针对乡村旅游空间集聚特征和结构演化规律的相关发现,以期为实践中更好运用集聚开发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集聚开发 时空特征 结构模式 苏南地区
原文传递
苏南典型地区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付程 史学正 +1 位作者 潘贤章 王洪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6-249,共4页
在地统计学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分析了苏南典型地区耕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特征,并运用块段普通克立格法(BlockKriging)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制作了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粒径土壤颗... 在地统计学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分析了苏南典型地区耕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特征,并运用块段普通克立格法(BlockKriging)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制作了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粒径土壤颗粒在较大的范围内存在着空间相关性,砂粒和粉砂的空间相关距离达到243km,粘粒也达到81km;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达到70%以上,反映了土壤颗粒在研究区域内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Kriging插值结果更直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土壤颗粒 空间变异特征 地统计学 GIS 半方差函数 克立格法 无偏线性插值
原文传递
苏南丘陵区林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31
15
作者 陶宝先 张金池 +2 位作者 崔志华 孔雨光 俞元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8,共5页
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马尾松、毛竹、麻栎、杉木4种林分土壤的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毛竹林土壤脲酶活性最高,裸地土壤3种酶活性均最低;3种酶活性在... 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马尾松、毛竹、麻栎、杉木4种林分土壤的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毛竹林土壤脲酶活性最高,裸地土壤3种酶活性均最低;3种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呈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趋势,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较大,脲酶活性相对变化较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分别与全N、有效P、有机质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且2种酶之间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Pb在α=0.0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酸性磷酸酶与Cu、Pb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脲酶与全P、有机质、Pb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与全N、酸性磷酸酶、Cu在α=0.0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酶与全N、有效P、有机质、Cu、Pb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4种林分土壤肥力起主要作用的因子主要包括: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全N、有效P、速效K、有机质。3种酶可作为较理想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肥力指标 苏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耕地质量指数和空间自相关的苏南地区耕地保护分区 被引量:32
16
作者 高建岗 黄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3-218,共6页
掌握耕地质量指数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特征,对耕地质量利用分区管理与制定差异化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江苏省2016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数据库,以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和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计算县区的耕... 掌握耕地质量指数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特征,对耕地质量利用分区管理与制定差异化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江苏省2016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数据库,以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和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计算县区的耕地质量等别指数,探究耕地质量等别指数的集聚性规律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苏南地区耕地质量等别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强的集聚性规律,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级递减的趋势;(2)苏南地区耕地质量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从全局Moran′s I值分析,表现为国家利用等指数>自然等指数>经济等指数;(3)从县级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耕地质量HH型呈现组团集中分布特征,LH型和HL型则零星分散在个别县区,LL型按条带状集中分布。研究基于县区耕地利用特点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类型,将苏南地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质量提升区、结构调整区和优先建设区4个耕地保护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指数 空间自相关 耕地保护分区 苏南地区
下载PDF
苏南地区主要落叶果树的需冷量 被引量:31
17
作者 姜卫兵 韩浩章 +2 位作者 戴美松 汪良驹 马凯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7,共3页
连续2年对苏南地区主要落叶果树的需冷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梨的需冷量最低,油桃次之,杏较高,葡萄最高。有些品种(如美人酥梨、华光油桃等)年际间有差异,不同地区间差异更大。用犹他模型统计的落叶果树需冷量年际间差异较小,地区间也... 连续2年对苏南地区主要落叶果树的需冷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梨的需冷量最低,油桃次之,杏较高,葡萄最高。有些品种(如美人酥梨、华光油桃等)年际间有差异,不同地区间差异更大。用犹他模型统计的落叶果树需冷量年际间差异较小,地区间也较稳定,可作为苏南地区落叶果树需冷量的主要统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落叶果树 需冷量
下载PDF
苏南地区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玉福 刘彦随 +1 位作者 龙花楼 王介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兴起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成功典型,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苏南模式演进中农村发展历程和特征,对于认识农村区域发展规律,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 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兴起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成功典型,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苏南模式演进中农村发展历程和特征,对于认识农村区域发展规律,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为例,深入分析了苏州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978-2006年,苏州市GDP呈指数增长,年均递增14.4%,第一产业比重由28.1%降为1.9%,第三产业比重由16.2%升为32.7%,农村农业劳动力比重由75.5%降为16.8%,城乡收入比由1.27扩大到2.0(但远小于全国平均值);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就业人口增加,极大地推动了苏州农村城镇化进程。1989-2006年的17年间,苏州市城镇用地增加了4.7倍;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构成苏州市农村发展的四大主导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动力机制 苏南模式 苏南地区 苏州市
原文传递
苏南、浙北地区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19
作者 沈士琨 史春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选取社会经济、配套产业发达且相近的苏南、浙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百度地图API中的地点检索服务获取民宿点地理信息,结合空间分析方法与地理探测器探究两地民宿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大地区民宿均呈显著集聚状态,... 选取社会经济、配套产业发达且相近的苏南、浙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百度地图API中的地点检索服务获取民宿点地理信息,结合空间分析方法与地理探测器探究两地民宿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大地区民宿均呈显著集聚状态,分布在地势低平且水系发达区域,依托高禀赋旅游资源和交通干线集聚。2)在两地区别上,苏南民宿表现出集聚程度上的市域差异,浙北则分布相对均衡且集聚范围较广;空间集聚态势差异性显著,前者呈“四核集聚,次级中心团状布局”,后者表现出“西东中梯度格局”。3)消费能力、客源市场与通达程度是影响两地民宿分布的重要共性因子,两两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增强了对民宿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4)浙北民宿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弱,水系环境与景区依赖是两大地区间的区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 空间格局 水系环境 旅游资源 通达程度 苏南地区 浙北地区
下载PDF
改革驱动下苏南乡村空间与规划转型初探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兴平 涂志华 戎一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61,共6页
在分析苏南乡村改革进程及其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实证调查和研究,对以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为核心的新乡村改革驱动下苏南乡村地区空间转型的特点和内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转型出现的新的乡村空间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对苏南乡... 在分析苏南乡村改革进程及其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实证调查和研究,对以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为核心的新乡村改革驱动下苏南乡村地区空间转型的特点和内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转型出现的新的乡村空间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对苏南乡村地区规划变革的方向提出了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乡村 城乡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