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接骨板治疗累及肱骨距的肱骨近端骨折:有效支撑、并发症和功能恢复 被引量:32
1
作者 徐鹏 苏萍 +1 位作者 李雪栋 芮永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49-1956,共8页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的保头治疗是创伤骨科的难点,而如何获得内侧柱支撑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目的:总结肱骨距的一般概念、临床意义及作用、常见的损伤原因、钢板固定治疗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肱骨距的认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的保头治疗是创伤骨科的难点,而如何获得内侧柱支撑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目的:总结肱骨距的一般概念、临床意义及作用、常见的损伤原因、钢板固定治疗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肱骨距的认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4至2019年万方、知网、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肱骨近端内侧壁治疗及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Philos,infermedial screw,calcar screw,fibularallograft,middle support”,中文检索词为“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距,内侧柱,钢板,腓骨移植”,同时对文章中参考文献进行人工检索。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5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目前对于肱骨距的范围定义仍不明确,累及肱骨距的骨折目前无统一的分型标准,X射线片显示的肱骨距损伤模式常常与骨折实际情况不符,累及肱骨距的骨折往往是复杂的骨折。临床医师对肱骨距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是引起肱骨距损伤和未能得到很好修复的主要原因;②钢板治疗仍是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对于“可修复性内侧壁”,根据肱骨距损伤情况决定重建内侧柱方式,使用距螺钉、同种异体腓骨髓内植骨、骨水泥增强、内侧钢板都是可行的方法,术中实现内侧壁解剖复位、获得内侧柱的有效支撑能帮助减少术后并发症,而内侧钢板的使用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肩袖修复对内侧柱支撑也是至关重要的;③肱骨距的范围需要达成统一的观点,充分了解肱骨距的重要性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至关重要。术前应详细了解肱骨距的骨折模式,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术中实现内侧壁的解剖复位、获得内侧柱的有效支撑可减少骨折术后并发症,术中肩袖的良好修复也是患者取得较好功能很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壁 肱骨距 接骨板 腓骨移植
下载PDF
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可有效促进骨愈合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远辉 杨运发 +4 位作者 胡汉生 张光明 余升华 曾勉东 范震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41-1646,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带血管腓骨移植是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分析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病例中选择非恶性肿瘤、随访20个月以上病例28例,清除病灶后应用带血... 背景:研究表明,带血管腓骨移植是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分析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病例中选择非恶性肿瘤、随访20个月以上病例28例,清除病灶后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对于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同时用腓骨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覆盖。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20个月至6年,移植腓骨后3-8个月与受区骨达到骨愈合,术后10-22个月移植腓骨直径增粗致接近受区骨直径。Enneking系统评价肢体功能:胫骨大段骨缺损平均24.2分,肢体功能恢复81%,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达94%;股骨骨缺损平均26.3分,肢体功能恢复88%,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100%;桡尺骨远端骨缺损平均21.75分,肢体功能恢复72%,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100%。结果表明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可有效促进骨缺损愈合,降低致残、感染及截肢率,治疗后患者对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腓骨移植 骨缺损 四肢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坤正 王春生 +5 位作者 党晓谦 李幼芬 刘安庆 李旭东 贺西京 杨大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11-613,I001,共4页
1981年以来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为主的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520例,其中有创伤史者229例,服用激素药物史者228例,酗酒史者24例,原因不明者29例。术后315例获得1~15年的随访,综合评价其优良率为86... 1981年以来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为主的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520例,其中有创伤史者229例,服用激素药物史者228例,酗酒史者24例,原因不明者29例。术后315例获得1~15年的随访,综合评价其优良率为86.6%。手术切开髋关节囊,切除股骨头周边增生变形的骨赘和炎性反应的滑膜组织。股骨颈前外侧凿成与腓骨外径相应的骨槽,沿骨槽向股骨头部延伸凿成骨洞,在“C”臂式X线机监视下骨洞深度达股骨头软骨下区,直视下凿刮骨坏死囊变组织,取大转子区或髂骨松质骨碎屑填塞股骨头内囊变区,然后将带血管蒂腓骨远端插入股骨头骨洞内,余部嵌入股骨颈骨槽内,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进行显微吻合。该手术在直视下能彻底清除坏死囊变组织,减轻了骨内压,同时植入新鲜松质骨,为坏死区再血管化排除了障碍。植入带血管腓骨,增加了股骨头部血供,对股骨头颈部起到了支撑作用,对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有一定作用,此手术适应于FicatⅠ、Ⅱ、Ⅲ期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移植 股骨头坏死
原文传递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少成 纪方 +5 位作者 禹宝庆 王书平 姚益平 黄平 朱伟新 马玉海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加压螺丝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的基础上 ,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部及头部 ,吻合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 结果 ... 目的 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加压螺丝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的基础上 ,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部及头部 ,吻合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 结果  12例经平均 3年系统随访 ,骨折愈合率10 0 % ,未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结论 带血管腓骨移植加压螺丝钉固定 ,对股骨颈骨折有协同作用 ,可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提供新的血供及支撑固定 ,有利于骨折愈合及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腓骨移植 治疗 带血管腓骨移植
原文传递
术中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童德迪 陈山林 +4 位作者 荣艳波 刘波 郭阳 易传军 徐海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术中即时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同时采用一种新的供区血管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早期的临床结果. 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应用术中即时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的... 目的 探讨应用术中即时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同时采用一种新的供区血管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早期的临床结果. 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应用术中即时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14例(18髋),采用Steinberg分期:Ⅱ期8髋,Ⅲ期6髋,Ⅳ期4髋.手术在即时三维计算机导航引导下完成.术中在股骨大转子下方选取最佳入点,钻孔并逐渐扩大骨隧道直达股骨头病变区,用注册过的磨钻精确、彻底磨除坏死的囊变病灶及硬化骨.整个磨除过程均在导航计算机显示屏实时监控下完成,并在导航引导下经骨隧道植入游离腓骨,用一枚空心钉将腓骨尾端固定于股骨近端,吻合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与腓动、静脉.术中/后常规拍片,了解病灶清除、植骨及腓骨固定位置等情况. 结果 全部14例(18髋)均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下顺利完成手术,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与腓动、静脉吻合通畅,动脉搏动良好,术后7d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扫描检查,检查结果均提示游离腓骨成活.术后X线检查提示坏死病灶及周围硬化骨清除彻底,游离腓骨植入位置良好.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评估影像学疗效.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23.6个月,1年以上随访13例17髋,术前Harris评分(57.5±14.5)分,平均59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87.5±2.5)分,平均88.6分,按Harris评分标准,优6髋,良11髋.术后末次随访患髋X线检查与术前对比,有15髋股骨头坏死有不同程度改善,2髋无明显变化,全部患髋股骨头关节面均未出现进一步塌陷. 结论 术中即时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为微创手段进行关节囊外手术提供有力保障,不仅可以精确、彻底清除坏死灶,而且可以将游离腓骨精准植入至关节软骨下骨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计算机导航 三维 腓骨移植 旋股外侧动脉
原文传递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的新术式及其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3 位作者 甄平 高秋明 李旭升 傅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索扩大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范围。方法应用吻合血管节段性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腔性骨缺损;吻合血管双节段腓骨移植或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尺、桡骨缺损;对于Ⅲ度胫骨粉碎性骨折,采用带血管或吻合血管腓骨移... 目的探索扩大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范围。方法应用吻合血管节段性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腔性骨缺损;吻合血管双节段腓骨移植或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尺、桡骨缺损;对于Ⅲ度胫骨粉碎性骨折,采用带血管或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起到内夹板固定作用,并加速该类型骨折的愈合。结果所有被修复骨缺损均获良好愈合,其功能与外形均令人满意。结论以上几种手术方式开展,扩大了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吻合血管
原文传递
游离腓骨移植修复股骨感染性骨缺损 被引量:26
7
作者 郭永明 滕云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方法 2008年4月-2013年4月,对9例股骨感染性骨缺损病例进行游离腓骨移植手术,术前窦道分泌物及术中病灶处细菌培养均证实感染.经清创后骨缺损长度(7.5±2.4)cm,...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方法 2008年4月-2013年4月,对9例股骨感染性骨缺损病例进行游离腓骨移植手术,术前窦道分泌物及术中病灶处细菌培养均证实感染.经清创后骨缺损长度(7.5±2.4)cm,其中一期手术6例,待感染控制后二期行游离腓骨移植3例.3例采用单根腓骨移植修复,6例采用双折腓骨移植修复.6例腓骨瓣携带皮瓣来监测移植腓骨血运.术中采用钢板固定移植腓骨6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术后对移植腓骨的成活与骨结合部愈合情况进行影像学评估,应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评价术后功能. 结果 全部移植腓骨均成活并获得骨性连接.全部病例随访12 ~ 39个月,平均24.5个月.移植腓骨长度平均(14.5±3.2)cm.移植骨和股骨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5±1.2)个月.终末随访时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20 ~ 27分,平均24分,供区无功能障碍,无感染复发,移植腓骨无应力骨折发生. 结论 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感染性骨缺损有利于治疗感染,骨愈合率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移植 股骨 感染 骨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期修复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23
8
作者 周训银 文家福 +3 位作者 陈希哲 吴红 赵文星 徐永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共3页
采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瓣移植,一期修复下颌骨大型骨缺损的手术设计与手术方法,并就手术设计的解剖学基础,此法的优点与不足、手术操作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13例移植骨瓣全部成活,术后下颌骨的功能与外形恢复良好.
关键词 腓骨移植 下颌骨缺损 血管吻合 修复术
下载PDF
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9
作者 田志 徐朝健 +1 位作者 冯毅 吕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S1期116-118,共3页
目前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多采用非手术疗法、保髋手术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而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通过全髋关节置换缓解临床症状,彻底治愈股骨头坏死。现将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股骨头坏死病因的研究... 目前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多采用非手术疗法、保髋手术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而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通过全髋关节置换缓解临床症状,彻底治愈股骨头坏死。现将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断及治疗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股骨头坏死病因的研究现状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坏死。其发病机制常常是由于骨内血液循环障碍,骨细胞凋亡,随病情发展股骨头负重区骨小梁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股骨头变形、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 手术疗法 髓芯减压术 髋关节疼痛 带血管蒂 腓骨移植 关节面 骨小梁结构 植骨术
原文传递
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大段缺损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郭奇峰 徐中和 温世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目的 探讨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做如下改进以治疗股骨大段缺损 :带监测皮岛的腓骨中段折断成双腓骨进行修复 7例 ;带监测皮岛的腓骨捆绑同种异体骨修复 7例。 结果 ... 目的 探讨带监测皮岛的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做如下改进以治疗股骨大段缺损 :带监测皮岛的腓骨中段折断成双腓骨进行修复 7例 ;带监测皮岛的腓骨捆绑同种异体骨修复 7例。 结果 带监测皮岛的双腓骨移植监测皮岛全部成活 ,术后 3~ 9年随访显示移植骨增粗、塑形、无折断。带监测皮岛腓骨捆绑同种异体骨移植除 1例术后局部渗液取出异体骨外 ,其余 6例术后 1~ 2年随访显示移植腓骨与异体骨紧密结合 ,移植骨增粗、塑形、无折断。 结论 带监测皮岛双腓骨或捆绑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股骨缺损 ,可增加移植腓骨骨量和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监测皮岛 腓骨移植 治疗 股骨大段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改进的组合腓骨移植修复负重长管骨缺损 被引量:17
11
作者 范启申 周祥吉 +3 位作者 张树明 周建国 田青业 蒋纯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报道组合腓骨移植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组合腓骨移植方法改进如下 :于吻合血管的双腓骨或双节段腓骨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形切开剥离至骨嵴 ,双腓骨或双节段腓骨前内侧相对 ,两断端固定 ,将相对缘游离骨膜... 目的 报道组合腓骨移植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组合腓骨移植方法改进如下 :于吻合血管的双腓骨或双节段腓骨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形切开剥离至骨嵴 ,双腓骨或双节段腓骨前内侧相对 ,两断端固定 ,将相对缘游离骨膜纵形缝合 ,使其组合为一根粗骨修复骨缺损。 结果 临床应用 2 8例 ,结果所有长管负重骨缺损均获得良好骨愈合 ,移植骨无折断。 结论 改进的组合腓骨移植是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长管骨缺损 腓骨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腓浅血管蒂腓骨移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经南 张发惠 吴水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2-264,共3页
在4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浅血管的起始、走行和分支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显示:腓浅动脉始于胫前动脉,外径1.4±0.4mm。在肌间隔内,动脉分出1~3支外径为0.9±0.2mm的肌骨支,分布腓骨... 在4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浅血管的起始、走行和分支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显示:腓浅动脉始于胫前动脉,外径1.4±0.4mm。在肌间隔内,动脉分出1~3支外径为0.9±0.2mm的肌骨支,分布腓骨头及颈以下腓骨体中上段骨膜,并与其它来源的腓骨膜支构成动脉网,有形成以腓浅血管为蒂的腓骨移植,从而为腓骨移植增加一种可供选择的新血管蒂。临床应用2例,全部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动脉 腓骨移植 解剖
下载PDF
吻合血管超长腓骨移植治疗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4 位作者 甄平 高秋明 李旭升 刘占宏 王宏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 报告26 例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经验。 方法 26 例均为开放性骨折,属Hansen Ⅲ型骨折,其中多发伤14 例。合并胫前和( 或)胫后动脉损伤15 例,合并胫后神经损伤6 例,腓... 目的 报告26 例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经验。 方法 26 例均为开放性骨折,属Hansen Ⅲ型骨折,其中多发伤14 例。合并胫前和( 或)胫后动脉损伤15 例,合并胫后神经损伤6 例,腓总神经损伤5 例。26 例中,16 例Ⅰ期行吻合血管的超长腓骨或复合组织瓣移植,同时分别修复损伤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10 例延期修复。 结果 术后随访6 ~24 个月,26 例胫骨骨折均骨性愈合,修复的血管、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 结论 吻合血管的超长腓骨移植Ⅰ期或延期治疗严重的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可促进骨愈合,降低感染及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粉碎性骨折 移植 腓骨移植 吻合血管
原文传递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肌骨头缺血性坏死220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坤正 毛履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移植 腓骨移植 股骨头坏死
原文传递
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设计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友元 范松 +4 位作者 林钊宇 张大明 黄志权 陈伟良 李劲松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 介绍应用ProPlan CMF软件、计算机虚拟手术切除下颌骨病灶、设计数字化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收治的19例病灶累及下颌骨的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21 ~ 73岁,中位年龄5... 目的 介绍应用ProPlan CMF软件、计算机虚拟手术切除下颌骨病灶、设计数字化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收治的19例病灶累及下颌骨的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21 ~ 73岁,中位年龄54岁,其中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7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6例,下牙龈鳞癌4例,下颌骨鳞癌2例.术前行下颌骨及供区小腿螺旋CT扫描,将数据导入ProPlanCMF软件,根据肿瘤性质、骨破坏范围模拟下颌骨病灶的切除、腓骨瓣制备以及重建位置,并制作手术导板,术中在导板的引导下行下颌骨病灶的切除、腓骨瓣的制备塑形、钛支架的弯制及固定、腓骨瓣的就位. 结果 19例患者均按照术前设计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下颌骨病灶切除和腓骨塑形均在术前设计的截骨导板引导下完成,恶性肿瘤患者切缘均为阴性,术前设计制作的腓骨就位导板使得塑形后的多段腓骨可快速而精确就位固定,上、下颌咬合关系良好,手术时间4.5 ~7.0 h,平均5.5h.术后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除2例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出现颌下区局部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处理后4周愈合,其余患者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年,未见肿瘤复发及患者死亡,所有患者对颌面外形、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满意,开口度2.0~4.0 cm.复查曲面断层片或CT片显示腓骨瓣位置良好,下颌关节髁状突均在关节窝内正常位置.19例患者小腿腓骨供区无并发症,术后1周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3个月行走基本正常. 结论 应用ProPlan CMF软件进行计算机虚拟手术设计和导板制作,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尤其是腓骨的截骨塑形与颌骨缺损的空间关系匹配,提高了下颌骨重建手术的精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移植 下颌骨重建 ProPlan CMF软件 三维螺旋CT 引导模板
原文传递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中伟 张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25-428,共4页
关键词 先天性 胫骨假关节 腓骨移植
原文传递
有限元分析部分腓骨切除对小腿骨受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韵 李栋才 贺西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2,共2页
部分腓骨切除广泛运用于腓骨移植术及腓骨肿瘤、外伤等治疗中。经过术后随访及离体力学实验分析 ,许多作者认为切除侧小腿的并发症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但仍存在争论。本研究采用计算机有限元模拟技术 ,对部分腓骨切除前后该侧下肢腓骨的... 部分腓骨切除广泛运用于腓骨移植术及腓骨肿瘤、外伤等治疗中。经过术后随访及离体力学实验分析 ,许多作者认为切除侧小腿的并发症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但仍存在争论。本研究采用计算机有限元模拟技术 ,对部分腓骨切除前后该侧下肢腓骨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切除术明显改变了腓骨内应力分布及分载能力 ,从而影响了距骨内外侧的应力分布 ,降低了踝关节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切除 小腿骨受力 有限元 腓骨移植
下载PDF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潮桐 方达刚 +4 位作者 王炳禧 张瑞龄 魏启赞 黄永辉 黄世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8-89,共2页
传统骨移植术,由于缺乏血液供应,植入骨块需经长久的爬行替代过程才能愈合,且易发生骨不连、骨吸收及感染率高等缺点。1990年以来,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外伤性骨缺损7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切除致长段骨缺损5例,骨髓炎... 传统骨移植术,由于缺乏血液供应,植入骨块需经长久的爬行替代过程才能愈合,且易发生骨不连、骨吸收及感染率高等缺点。1990年以来,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外伤性骨缺损7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切除致长段骨缺损5例,骨髓炎骨缺损1例,均获成功。经随访6个月~7年均达骨愈合,其中4例携带腓骨头移植修复桡骨下端缺损重建桡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胫骨长段骨缺损行吻合血管移植术后9个月、12个月,先后两次发生疲劳性骨折。认为,移植之腓骨虽愈合增粗,但可能因负重而发生疲劳性骨折,适当延长术后外固定时间,是防止骨折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腓骨移植 吻合血管
下载PDF
游离皮瓣联合腓骨移植Ⅰ期修复第一跖骨全长缺损 被引量:13
19
作者 芮永军 施海峰 +2 位作者 张志海 陆征峰 薛明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游离皮瓣联合腓骨移植I期修复第一跖骨全长缺损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足部胫侧跖骨缺损的9例患者,采用游离皮瓣联合腓骨移植I期修复第一跖骨全长缺损。其中亚急诊修复6例,择期修复3例。采... 目的探讨利用游离皮瓣联合腓骨移植I期修复第一跖骨全长缺损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足部胫侧跖骨缺损的9例患者,采用游离皮瓣联合腓骨移植I期修复第一跖骨全长缺损。其中亚急诊修复6例,择期修复3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ALTPE)联合腓骨移植修复7例,采用背阔肌皮瓣(TAPF)联合腓骨移植修复2例。术中根据健侧第一跖骨的长度游离患侧腓骨重建第一跖骨,游离皮瓣同时修复周围软组织缺损。受区游离组织采用组合移植的血管吻合方式:皮瓣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胸背动脉)与受区的动脉吻合,皮瓣静脉(伴行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吻合,将腓动脉及伴行静脉串联在皮瓣的动、静脉分支上。结果术后8例顺利成活,1例术后发生皮瓣静脉危象,经探查,股前外侧皮瓣坏死,即改用背阔肌皮瓣覆盖创面,皮瓣成活。9例患者经6~36个月的随访,皮瓣无溃疡发生,移植之腓骨骨性愈合,行走无再次骨折发生。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游离皮瓣联合腓骨同期修复第一跖骨缺损,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疗程,修复后患足功能良好,是重建足负重区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跖骨组织瓣 腓骨移植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坤正 党晓谦 +5 位作者 武永刚 刘安庆 雷高 李旭东 高喜明 杨大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1-263,T057,共4页
目的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和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观察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和预防状况。方法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在股骨头颈部的前外侧,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 目的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和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观察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和预防状况。方法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在股骨头颈部的前外侧,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吻合。结果186例患者经3~15年的系统X线片和功能随访观察,骨折愈合率为93.0%,优良率达86.5%。结论带血管腓骨和加压螺丝钉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形成协同固定作用,腓骨坚硬,不易吸收,支撑在股骨头内防止塌陷,为股骨头颈部提供了新的血供,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吻合术 腓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