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9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却猪肉中腐败菌的分离、初步鉴定与初始菌相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马俪珍 南庆贤 戴瑞彤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9-43,共5页
对导致冷却猪肉腐败的主要微生物进行了分离与初步鉴定,以作为优选天然防腐剂的供试菌,并对来源不同的冷却猪肉的初始菌相进行了分析比较,以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保鲜措施,延长冷却猪肉的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从冷却猪肉上初步分离出... 对导致冷却猪肉腐败的主要微生物进行了分离与初步鉴定,以作为优选天然防腐剂的供试菌,并对来源不同的冷却猪肉的初始菌相进行了分析比较,以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保鲜措施,延长冷却猪肉的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从冷却猪肉上初步分离出乳酸菌2株,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属菌株各3株,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菌株各1株,热死环丝菌和酵母菌各1株.冷却肉上各种腐败菌的比例为:假单胞菌属在25%~26%之间,乳酸菌在20%~21%之间,微球菌和葡萄球菌属占12%~15%,热死环丝菌占12%~13%,酵母菌和霉菌占5%~7%,只有肠杆菌科差异较大,在19%~25%之间.冷却肉上的初始菌相中以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腐败 分离 相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在青贮饲料中的作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国仓 李增辉 范秀兰 《内蒙古畜牧科学》 2003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微生物 青贮饲料 发酵 乳酸 腐败 醋酸 酵母
下载PDF
预报微生物学及其在食品货架期预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3
作者 肖琳琳 张凤英 +1 位作者 杨宪时 许钟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1期68-73,共6页
预报微生物学研究食品腐败的过程和腐败优势细菌的消长变化情况 ,该领域获得的数值信息为食品货架期监测预报系统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准确预报产品的货架期 ,必须考虑整个食品微生态系统。本文略述了与食品腐败相关的微生物学... 预报微生物学研究食品腐败的过程和腐败优势细菌的消长变化情况 ,该领域获得的数值信息为食品货架期监测预报系统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准确预报产品的货架期 ,必须考虑整个食品微生态系统。本文略述了与食品腐败相关的微生物学研究 ,并引入了特定腐败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预报微生物学在食品货架期预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研究进展 ,并以腐败假单胞菌为例 ,简要介绍了预报模型的建立步骤和货架期预报系统的开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研究进展 食品 腐败假单胞 微生态系统 优势细 预测 货架期 腐败 领域
下载PDF
柿叶抗菌活性的研究及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7
4
作者 纪莉莲 张强华 崔桂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首次以柿叶提取物对七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及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柿叶具有较强的拮抗食品腐败菌与致病菌的活性;对各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313g/ml和0.625g/ml,抑菌率达到90%以上。对柿叶的活性成... 首次以柿叶提取物对七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及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柿叶具有较强的拮抗食品腐败菌与致病菌的活性;对各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313g/ml和0.625g/ml,抑菌率达到90%以上。对柿叶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它们分别为挥发油、总黄酮、香豆素及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 活性 活性成分 分离 鉴定 食品 腐败 致病
下载PDF
微生物与肉类食品的腐败 被引量:30
5
作者 孙承锋 戴瑞彤 +1 位作者 曲富春 陈斌 《肉类研究》 2001年第1期32-35,共4页
腐败微生物的大量增殖是造成肉类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肉类食品中主要腐败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特性 。
关键词 腐败 货架期 肉制品 微生物 致腐能力
下载PDF
微波杀菌在酱牛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承锋 南庆贤 牛天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3,共3页
对酱牛肉中主要的腐败菌进行了分离与初步鉴定 ,并通过对腐败菌在微波加热条件下的死亡特性的研究 ,探讨了微波杀菌应用于酱牛肉保鲜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酱牛肉中的主要腐败菌属于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与假单胞菌属。微波加热温度达到 ... 对酱牛肉中主要的腐败菌进行了分离与初步鉴定 ,并通过对腐败菌在微波加热条件下的死亡特性的研究 ,探讨了微波杀菌应用于酱牛肉保鲜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酱牛肉中的主要腐败菌属于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与假单胞菌属。微波加热温度达到 5 0~ 6 0℃时 ,可以杀死大部分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保鲜 微波杀 酱牛肉
下载PDF
竹醋液抑制腐败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忠琴 欧敏锐 +1 位作者 许小平 郭养浩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8-80,共3页
以竹类热处理的副产物—竹醋液为原料,测定了其对食品和水果中不同类型腐败菌的抑制效果。抑菌试验表明竹醋液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抑菌剂,对细菌和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各类腐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大肠杆菌0.08%,枯草芽孢杆菌0... 以竹类热处理的副产物—竹醋液为原料,测定了其对食品和水果中不同类型腐败菌的抑制效果。抑菌试验表明竹醋液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抑菌剂,对细菌和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各类腐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大肠杆菌0.08%,枯草芽孢杆菌0.04%,金黄色葡萄球菌0.04%,啤酒酵母0.32%,黑曲霉0.08%,桔青曲霉0.16%,白曲霉0.32%,毛霉0.32%和根霉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液 腐败 作用
原文传递
仙人掌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声兰 陈朝银 段家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43,共4页
以云南的新鲜仙人掌及其仙人掌干粉为原料研究了仙人掌的几种提取物对几种常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仙人掌提取物对几种常见腐败菌和致病菌有明显和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中仙人掌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巨大芽孢... 以云南的新鲜仙人掌及其仙人掌干粉为原料研究了仙人掌的几种提取物对几种常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仙人掌提取物对几种常见腐败菌和致病菌有明显和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中仙人掌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青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提取物 作用 腐败 致病 乙醇 乙酸乙酸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冷鲜鸡腿肉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腐败能力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高磊 谢晶 +3 位作者 叶藻 张宁 汪逸麟 高忱岳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8-53,共6页
为了有针对性地控制冷鲜鸡中微生物污染,用平板划线分离和感官评价方法对变质冷鲜鸡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筛选。再将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与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筛选出的进行鉴定。最后将... 为了有针对性地控制冷鲜鸡中微生物污染,用平板划线分离和感官评价方法对变质冷鲜鸡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筛选。再将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与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筛选出的进行鉴定。最后将各优势腐败菌重新接种至灭菌肉块于4℃贮藏,分别在第1、2、4、6、8天测定各组接种肉块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并以TVB-N产量因子(YTVB-N)探讨各优势腐败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经选择性培养基划线分离和感官评价方法,接种肉块共筛选得到5株优势腐败菌即J3、S1、M3、V1和J1,鉴定结果分别为: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Serratia grimesii。进一步研究其腐败特性,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肉块在4℃贮藏过程中,通过计算YTVB-N发现:J3的腐败能力最强,而V1的腐败能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鸡腿肉 分离 鉴定 腐败 腐败能力
下载PDF
预测微生物学与食品质量安全 被引量:25
10
作者 韩北忠 李敏 +1 位作者 张琳 张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共3页
预测食品微生物学利用数学模型定量地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食品中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生长和存活,对食品的货架期作出合理的预测。该文简要介绍了预测模型的3个水平及其在预测货架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预测微生物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预测模型 货架期 食品安全 腐败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的细菌分离、初步鉴定及菌相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赵海鹏 谢晶 严文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为了明确南美白对虾在冷藏过程中细菌的组成,为开发新的保鲜剂提供指导,利用生理生化检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结合生理生化检验结果和系统进化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冷藏期间有8种典型菌株,它... 为了明确南美白对虾在冷藏过程中细菌的组成,为开发新的保鲜剂提供指导,利用生理生化检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结合生理生化检验结果和系统进化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冷藏期间有8种典型菌株,它们在货架期结束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腐败希瓦氏菌36%、嗜水气单胞菌26%、恶臭假单胞菌15%、蜡样芽孢杆菌7%、嗜冷杆菌10%、不动杆菌2%、金黄色葡萄球菌2%、微小杆菌1%,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南美白对虾冷藏后期的主要优势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腐败 16SrDNA 保鲜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对生鲜牛肉主要腐败菌及生物胺抑制效应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黄明明 乔维维 +1 位作者 章建浩 王佳媚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3,共7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对气调包装V(O_2)∶V(CO_2)∶V(N_2)=35%∶35%∶30%生鲜牛肉在72kV条件下处理85 s,4℃条件下贮藏10 d,分析牛肉冷藏过程菌落总数、主要腐败菌属、挥发性盐基氮、硫代巴比妥酸值和主要生物胺含量变化,研究CPCS处...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对气调包装V(O_2)∶V(CO_2)∶V(N_2)=35%∶35%∶30%生鲜牛肉在72kV条件下处理85 s,4℃条件下贮藏10 d,分析牛肉冷藏过程菌落总数、主要腐败菌属、挥发性盐基氮、硫代巴比妥酸值和主要生物胺含量变化,研究CPCS处理对牛肉冷藏过程中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PCS会显著降低贮藏过程中牛肉中的菌落含量,贮藏10 d菌落总数为5.76lg(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7.46 lg(CFU/g),假单胞菌、热死索丝菌、乳酸菌微球菌和肠杆菌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73、2.01、1.68、1.37、0.46 lg(CFU/g)。挥发性盐基氮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含量缓慢升高,仍在可接受范围;生物胺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精胺、组胺和亚精胺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并且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74、0.85、0.05 mg/kg,苯乙胺和腐胺含量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并且比对照组下降0.78和0.62 mg/kg。因此,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能有效抑制牛肉中菌落总数、主要腐败菌生长和生物胺形成,保持其良好的安全和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冷杀 生鲜牛肉 腐败 生物胺
下载PDF
鲈鱼在微冻贮藏下品质及优势腐败菌的变化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慧敏 王庆丽 朱军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0-335,共6页
为了分析冷藏温度对鲜活鲈鱼品质影响,研究通过测定感官指标、pH、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细菌总数并结合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评价了微冻条件下鲈鱼品质变化及优势微生物。结果表明,-2℃微冻贮藏能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延... 为了分析冷藏温度对鲜活鲈鱼品质影响,研究通过测定感官指标、pH、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细菌总数并结合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评价了微冻条件下鲈鱼品质变化及优势微生物。结果表明,-2℃微冻贮藏能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延缓pH、TVB-N和K值上升,减缓细菌的生长繁殖,鲈鱼在冷藏和微冻贮藏中货架期分别为9d和18d。细菌计数和DGGE图谱均显示,鲈鱼在冷藏和微冻贮藏下产H2S菌和假单胞菌增长最快,其中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是主要优势腐败菌。可见,-2℃微冻贮藏比4℃冷藏能延缓鲈鱼品质劣变,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微冻 品质 腐败
下载PDF
非发酵豆制品主要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敏 檀建新 +2 位作者 路玲 田益玲 李淑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0,共3页
以非发酵性豆制品(豆腐丝、豆腐)为试验材料,从其腐败过程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主要腐败细菌:df1、df2、df3,对其形态和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引发非发酵性豆制品腐败变质的3株主要细菌为成... 以非发酵性豆制品(豆腐丝、豆腐)为试验材料,从其腐败过程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主要腐败细菌:df1、df2、df3,对其形态和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引发非发酵性豆制品腐败变质的3株主要细菌为成团肠杆菌(E.agglomeran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性豆制品 腐败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中温乳化香肠中一株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3
15
作者 潘晓倩 赵燕 +5 位作者 张顺亮 赵冰 乔晓玲 陈文华 李家鹏 曲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98,共6页
以中温乳化香肠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5℃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管碟法和酶标比浊法测定肉制品中常用的7种防腐剂对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中温乳化香肠在25℃贮藏第25天时,菌落总数已超过GB 2726—2005《熟肉制... 以中温乳化香肠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5℃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管碟法和酶标比浊法测定肉制品中常用的7种防腐剂对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中温乳化香肠在25℃贮藏第25天时,菌落总数已超过GB 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菌落数,从该腐败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腐败菌CMRC BC-1,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比对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7种防腐剂中,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该菌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添加量为0.1 g/L时,其抑制率达到99.05%;其余6种防腐剂除山梨酸钾外,在各自的最大添加量时对该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杀 乳化肠 腐败 分离鉴定 特性
下载PDF
冰鲜肉中腐败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曾晓房 林惠珍 +2 位作者 邝智祥 唐秀山 白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550-19552,19558,共4页
综述了冰鲜肉中腐败菌的组成特点及生长代谢特点,分析了不同种类冰鲜肉(猪肉、羊肉、牛肉、鸭肉及鸡肉)的初始菌相构成及其冷藏过程中的消长规律,旨在为我国冰鲜肉防腐保鲜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冰鲜肉 腐败 相变化 防腐
下载PDF
壳聚糖醋酸混合液对30℃贮藏的鲜猪肉上各种腐败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光华 乔晓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5-50,共6页
将鲜猪肉分别浸入1%壳聚糖—2%醋酸混合液(简称CA液),2%醋酸(简称A液)和无菌蒸馏水中浸渍约10s,取出沥干2~3min,用聚乙烯袋和真空聚酯袋包装。观察贮藏在30℃时CA液和A液对鲜猪肉货架期和鲜猪肉上各种腐败菌包括杂菌总数,乳酸杆菌(L... 将鲜猪肉分别浸入1%壳聚糖—2%醋酸混合液(简称CA液),2%醋酸(简称A液)和无菌蒸馏水中浸渍约10s,取出沥干2~3min,用聚乙烯袋和真空聚酯袋包装。观察贮藏在30℃时CA液和A液对鲜猪肉货架期和鲜猪肉上各种腐败菌包括杂菌总数,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肠杆菌科菌(Enterobacte-riaceae)、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霉菌(Mould)和酵母(Yeast)生长的影响,并且比较不同包装材料对CA液和A液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CA液和A液对鲜肉上各种腐败菌的杀灭能力在0天是相同的;(2)CA液和A液对各种腐败菌均有抑制作用,但CA液的作用明显比A液的强;(3)空白及A液处理样品货架期小于22h,但CA液可明显延长鲜肉货架期达80h;(4)虽然聚乙烯袋或真空聚酯袋对鲜肉货架期无明显影响,但是它们改变了鲜肉上优势腐败菌丛并左右鲜肉中各种腐败菌的最大值;(5)同聚乙烯袋包装鲜肉相比,真空包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A液和CA液的抑菌效果,并且完全抑制了霉菌和酵母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醋酸 腐败 鲜猪肉
下载PDF
气调包装酱牛肉贮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变化规律和预测模型的初建 被引量:22
18
作者 胡洁云 严维凌 +1 位作者 林露 陈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42-145,共4页
以中式熟食酱牛肉为研究对象,测定在5℃条件下散装、真空、无氧、低氧和高氧包装的酱牛肉中菌落总数、热死环丝菌、乳酸菌和假单胞菌的变化规律,并且针对散装酱牛肉菌落总数建立初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低氧包装(35%O2、55%CO2、10%N2)... 以中式熟食酱牛肉为研究对象,测定在5℃条件下散装、真空、无氧、低氧和高氧包装的酱牛肉中菌落总数、热死环丝菌、乳酸菌和假单胞菌的变化规律,并且针对散装酱牛肉菌落总数建立初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低氧包装(35%O2、55%CO2、10%N2)能够有效抑制酱牛肉贮藏过程中腐败菌的生长;比较线性方程和修正的Gompertz方程建立的初级模型得知,修正的Gompertz方程所得的决定系数R2均超过0.98,模型的可靠性较线性模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牛肉 气调包装 腐败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防腐剂对3种模式腐败菌抑菌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南南 徐歆 +3 位作者 商丰才 黄琴 陈有亮 李卫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食品防腐剂对腐败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防腐剂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对于藤黄微球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与ε-聚赖氨酸,MIC均为12.5... 目的:研究食品防腐剂对腐败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防腐剂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对于藤黄微球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与ε-聚赖氨酸,MIC均为12.5μg/mL;对于枯草芽孢杆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丙酸钙、丁二酮、柠檬酸、柠檬醛和D-异抗坏血酸钠,MIC均为6.25μg/mL;对于大肠杆菌(G-),抑菌效果最好的是过氧化氢和丁二酮,MIC均为25μg/mL。结论:不同防腐剂对3种模式腐败菌的抑制效果有所差异,应复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剂 腐败 最小抑质量浓度 作用
下载PDF
以生物胺变化评价冷藏罗非鱼片腐败进程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寿春 钟赛意 +2 位作者 马长伟 李平兰 杨信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77-282,共6页
为了探讨生物胺指标评价鱼肉腐败进程的可能性及其安全范围,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冷藏罗非鱼片贮藏过程的生物胺变化,用以判断鱼片的腐败进程。结果表明:新鲜鱼片初始单胺和多胺总量较高,二胺总量很低。贮藏过程中单胺和多胺波动... 为了探讨生物胺指标评价鱼肉腐败进程的可能性及其安全范围,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冷藏罗非鱼片贮藏过程的生物胺变化,用以判断鱼片的腐败进程。结果表明:新鲜鱼片初始单胺和多胺总量较高,二胺总量很低。贮藏过程中单胺和多胺波动变化并呈下降趋势,尸胺、腐胺含量快速增加成为主要生物胺。含有尸胺+腐胺的二胺、生物胺指数、总生物胺等指标与其两者增长趋势相似。相关分析表明尸胺、腐胺、二胺、生物胺指数、总生物胺与贮藏时间、微生物数量和氨基态氮具有高度相关性。经回归分析表明假单胞菌、肠杆菌的增长与尸胺、腐胺具有重要的对应关系。尸胺、腐胺和二胺可简便有效评价鱼片腐败进程;但综合考虑组胺和酪胺的毒性,则生物胺指数(BAI)更适用,冷藏罗非鱼片生物胺指数的初步判别范围为:<20mg/kg,新鲜;20~40mg/kg,可接受;>40mg/kg,腐败。该研究为冷藏罗非鱼片生物胺的限量标准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 罗非鱼片 腐败 腐败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