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鲵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旭 颜其贵 +2 位作者 雷燕 左兰 曾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4-948,共5页
目的报告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腐皮病的主要病原菌的检测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发病濒死的大鲵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药... 目的报告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腐皮病的主要病原菌的检测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发病濒死的大鲵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1株优势菌,根据此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其为气单胞菌属的维氏气单胞菌。此菌对供试健康大鲵、斑点叉尾鮰和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对供试2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美唑等6种高度敏感,对阿奇霉素和新霉素2种中度敏感,对氟哌酸等19种药物耐药。结论所检出的维氏气单胞菌为导致中国大鲵腐皮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腐皮病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腐皮病致病菌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肇赣 徐伯亥 《水产学报》 CAS 1985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尼罗罗非鱼的细菌性腐皮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感染率可达80%以上。本文对尼罗罗非鱼腐皮病的致病细菌的分离及毒力试验结果作了报道,并对这种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等性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确定其病原为Ⅰ型嗜水产气单孢... 尼罗罗非鱼的细菌性腐皮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感染率可达80%以上。本文对尼罗罗非鱼腐皮病的致病细菌的分离及毒力试验结果作了报道,并对这种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等性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确定其病原为Ⅰ型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biotype 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腐皮病 培养特性 性状 生理生化 毒力试验 产气 致病菌 细菌性 致病细菌
下载PDF
美国红鱼“腐皮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纪荣兴 胡石柳 +1 位作者 邹文政 张坤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共4页
从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美国红鱼 (Sciaenops ocellatus)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菌液浓度为 10 8 CFU/mL时,可致健康美国红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且 100%死亡,确认该分离菌为美国红鱼'腐皮病'的致病菌.该菌... 从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美国红鱼 (Sciaenops ocellatus)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菌液浓度为 10 8 CFU/mL时,可致健康美国红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且 100%死亡,确认该分离菌为美国红鱼'腐皮病'的致病菌.该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 0/129(150 μ g)敏感, TCBS上生长呈黄色,氧化酶阳性,伏-普二试验阴性,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蔗糖发酵阳性,甘露糖发酵阳性,阿拉伯糖发酵阳性,肌醇阴性,赖氨酸阴性,精氨酸阳性,鸟氨酸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七叶灵水解阴性, ONPG阳性,有动力,在盐度 0~ 60生长, 80和 100不生长, 30~ 40 ℃生长, 4 ℃、45 ℃不生长,鉴定该菌为河流弧菌( Vibrio fluvialis).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多粘菌素 B、四环素、痢特灵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咽、庆大霉素、菌必治不敏感;对氯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利福平中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鱼 腐皮病 病原 河流弧菌 药敏试验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鳖白底板病、腐皮病并发症病原菌及药物治疗 被引量:18
4
作者 丁雷 岳永生 +2 位作者 宋憬愚 谢光伟 赵德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白底板病 腐皮病 并发症 气单胞菌 迟缓爱德华氏菌 药物治疗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日本鳗鲡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伟妮 朱志华 +2 位作者 陈智伟 梅景良 林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6,共6页
从患腐皮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表溃烂处分离到1株病原菌(322A),对其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和生理生化分析,测定了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促旋酶(gyrase)B亚单位gyrB基因序列,并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感染... 从患腐皮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表溃烂处分离到1株病原菌(322A),对其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和生理生化分析,测定了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促旋酶(gyrase)B亚单位gyrB基因序列,并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感染实验证实菌株322A具有致病性;生理生化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16S rRNA基因分析显示,该菌株与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同源性均在99%-100%,构建的系统树显示,菌株322A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FJ462702))亲缘关系最近;gyrB基因分析表明,该菌株与A.hydrophila种内序列的相似性为96%-98%,种间序列的相似性为94%-95%,构建的系统树结果显示,该菌株与A.hydrophila(FJ608553、FJ608552、AF208259)聚为一个分支。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菌株322A可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 腐皮病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大鳞副泥鳅腐皮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乔乔 安贤惠 +4 位作者 韩迎亚 马臻 朱明 隆小华 李联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6-675,共10页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自江苏省连云港市某水产养殖公司采集的泥鳅样品病灶部位,分离到1株腐皮病病原细菌D5-7,经回归感染得以确认。通过菌落和细胞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自江苏省连云港市某水产养殖公司采集的泥鳅样品病灶部位,分离到1株腐皮病病原细菌D5-7,经回归感染得以确认。通过菌落和细胞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以杀鲑气单胞菌D5-7为病原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试验,通过初筛和复筛,自泥鳅养殖池水样中分离筛选到菌株X8,对杀鲑气单胞菌D5-7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达(14.2±0.10)mm,经鉴定菌株X8为解淀粉芽孢杆菌,适应温度20~40℃,盐度0~50。解淀粉芽孢杆菌X8对引起水产病害的其他病原如维氏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菌、哈维弧菌、鳗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7±0.10)mm、(16.8±0.15)mm、(11.3±0.20)mm、(8.2±0.05)mm、(11.8±0.10)mm、(8.2±0.08)mm。在解淀粉芽孢杆菌X8的泥鳅养殖应用试验中,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长增加1.40 cm,体质量增加2.44 g,酸性磷酸酶提高0.18 U/mL,试验组的这3项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该研究结果可为水产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有望研制成防治水产病害的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病 杀鲑气单胞菌 拮抗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中华鳖腐皮病及防治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谭北平 《水利渔业》 1996年第3期26-27,共2页
研究了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病理,认为腐皮病的病原是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两个种(或亚种)。
关键词 腐皮病 气单胞菌属 中华鳖 防治
下载PDF
大鲵腐皮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印 林跃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90,共2页
大鲵(giant salamander),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eanus,也称娃娃鱼(呜叫如婴儿啼哭),为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2008年4月份,四川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腐皮病,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患病大鲵体表黏液部分脱落,体表有绿豆大小的白色小... 大鲵(giant salamander),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eanus,也称娃娃鱼(呜叫如婴儿啼哭),为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2008年4月份,四川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腐皮病,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患病大鲵体表黏液部分脱落,体表有绿豆大小的白色小点和白斑,特别在四肢分布最多。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进一步腐烂成溃疡状直至暴露红色的肌肉。患病大鲵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现将大鲵腐皮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鉴定 腐皮病 大鲵 药敏试验 病原 药物敏感试验 拉丁学名 两栖动物
下载PDF
中华鳖腐皮病病原菌及防治药物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崔青曼 袁春营 张跃红 《水利渔业》 1998年第5期13-14,35,共3页
从具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中华鳖体中分离到P-1、P-2两株细菌,人工感染,经菌株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实均为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菌,且为嗜水气单胞菌。同时进行了该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筛选了15种最佳防治... 从具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中华鳖体中分离到P-1、P-2两株细菌,人工感染,经菌株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实均为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菌,且为嗜水气单胞菌。同时进行了该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筛选了15种最佳防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病 病原菌 防治药物 中华鳖 鳖病
下载PDF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11
10
作者 罗方兴 毛盼 +3 位作者 王荣华 曾丹 肖调义 钟蕾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89,共5页
为了确定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腐皮病的主要致病菌,从湖南省湘阴县中华鳖养殖场采取已呈明显发病症状且频死的中华鳖10只,从背甲和腹甲病灶处分离到6株菌株,通过分离纯化培养,挑选出2株优势菌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人工感... 为了确定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腐皮病的主要致病菌,从湖南省湘阴县中华鳖养殖场采取已呈明显发病症状且频死的中华鳖10只,从背甲和腹甲病灶处分离到6株菌株,通过分离纯化培养,挑选出2株优势菌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人工感染试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产碱杆菌(Bacillus al-caligen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致病菌均对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丙氟哌酸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可作为治疗该病的推荐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大鲵疾病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10
11
作者 敖鑫如 《江西水产科技》 1999年第4期21-22,共2页
本文论述了作者自1996 年开展大鲵人工繁殖试验以来,对大鲵蝌蚪期、幼鲵期、成鲵期的主要疾病从体外到体内作了细致的观察,对疾病的病因、病症、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作了阐述,论文为确保大鲵的正常繁殖、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科... 本文论述了作者自1996 年开展大鲵人工繁殖试验以来,对大鲵蝌蚪期、幼鲵期、成鲵期的主要疾病从体外到体内作了细致的观察,对疾病的病因、病症、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作了阐述,论文为确保大鲵的正常繁殖、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腐皮病 水霉病 病因 症状 综合防治
下载PDF
浙江地区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与药敏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惠仙 杨志坚 《科技通报》 2006年第2期165-168,172,共5页
中华鳖腐皮病是危害中华鳖最严重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四季均可流行,给养鳖业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研究从浙江地区患病个体的颈部病灶、足部病灶、肝脏及肠壁中共分离到6支菌株,经人工感染毒力测试,鉴定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 中华鳖腐皮病是危害中华鳖最严重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四季均可流行,给养鳖业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研究从浙江地区患病个体的颈部病灶、足部病灶、肝脏及肠壁中共分离到6支菌株,经人工感染毒力测试,鉴定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致病菌均对新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氟嗪酸、庆大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15种中草药仅高敏于五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腐皮病 病原 药敏
下载PDF
罗非鱼腐皮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中草药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桂生 张艳英 +6 位作者 高光平 史秋梅 李星灿 韩红升 黄晓媛 缴宝丰 宋青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151,共4页
为了研究罗非鱼腐皮病的防治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等鉴定方法,从患腐皮病的罗非鱼体内分离到1株温和气单胞菌,并进行致病性试验和中草药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对罗非鱼有较强的致病作用。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 为了研究罗非鱼腐皮病的防治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等鉴定方法,从患腐皮病的罗非鱼体内分离到1株温和气单胞菌,并进行致病性试验和中草药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对罗非鱼有较强的致病作用。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五倍子、乌梅、沙棘、苏木4种单味中草药对分离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石榴皮次之,陈皮、石菖蒲、鱼腥草、马齿苋、穿心莲、桉树叶、薄荷等无抑菌作用,且五倍子+乌梅的组方抑菌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腐皮病 温和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中草药
下载PDF
中华鳖“腐皮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储卫华 杨金先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5,共3页
对江苏省吴县、吴江等地区养殖的患“腐皮病”的中华鳖的病原进行了分离 ,从病鳖的肝脏分离得菌株 B- 1,用菌株B- 1进行人工感染 ,10 0 %的鳖患病 ,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对 B- 1株进行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及致... 对江苏省吴县、吴江等地区养殖的患“腐皮病”的中华鳖的病原进行了分离 ,从病鳖的肝脏分离得菌株 B- 1,用菌株B- 1进行人工感染 ,10 0 %的鳖患病 ,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对 B- 1株进行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因子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 病原
下载PDF
中华鳖腐皮病血液病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青曼 袁春营 +2 位作者 张跃红 轩兴荣 李景彦 《水利渔业》 1998年第6期11-12,共2页
对患有腐皮病的中华鳖的血液病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鳖的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外形上均有较大变形,甚至破碎,淋巴细胞个体增大;从生理指标值上来看,病鳖的红细胞数目减少,白细胞数目尤其是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 对患有腐皮病的中华鳖的血液病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鳖的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外形上均有较大变形,甚至破碎,淋巴细胞个体增大;从生理指标值上来看,病鳖的红细胞数目减少,白细胞数目尤其是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红细胞脆性增加,沉降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腐皮病 血液病理
下载PDF
牛蛙腐皮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戚建华 刘韵怡 +4 位作者 童文涛 肖翎 赵祯 宋增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1-469,共9页
【目的】明确浙江嘉善某养殖场引起牛蛙腐皮病的致病菌,并探究益生菌与牛蛙腐皮病病原菌间的相互作用,为今后利用益生菌防控牛蛙腐皮病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 【目的】明确浙江嘉善某养殖场引起牛蛙腐皮病的致病菌,并探究益生菌与牛蛙腐皮病病原菌间的相互作用,为今后利用益生菌防控牛蛙腐皮病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 DNA序列扩增,确定引起牛蛙腐皮病的致病菌;根据药敏试验筛选抗菌药物,并从生物防控的角度探究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与致病菌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从患病牛蛙的内脏及体表溃烂处共分离获得9株疑似致病菌株,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菌株NWt-2为引起牛蛙腐皮病的致病菌;综合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可确定菌株NWt-2为布韦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ouvetii)。菌株NWt-2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和硫酸阿米卡星等5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磺胺嘧啶、盐酸林可霉素和盐酸大观林可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不敏感(耐药)。浓度为105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紫色杆菌对菌株NWt-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5±0.46和0.97±0.38 mm。【结论】布韦不动杆菌是引起浙江嘉善养殖牛蛙发生腐皮病的致病菌,可选用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和硫酸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进行防治。鉴于枯草芽孢杆菌对布韦不动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在当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耐药性的情况下,选择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进行生物防控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腐皮病 布韦不动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天津地区养殖南方大口鲶常见病记述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春友 金宝全 樊振忠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75,共2页
记述了天津地区在养殖南方大口鲶过程中10种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包括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腐皮病、白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和气泡病、感冒等。
关键词 天津 南方大口鲶 肠炎病 烂鳃病 赤皮病 腐皮病 白皮病 水霉病 小瓜虫病 车轮虫病 指环虫病 症状 病原 防治
下载PDF
胡子鲶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艳华 施金谷 +5 位作者 黄钧 彭民毅 黄新财 宣泽平 温华成 彭亚 《广西畜牧兽医》 2013年第1期8-11,共4页
从玉林市某养殖场患腐皮病濒死胡子鲶的肝脏、心脏、腹水、病灶等处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株(0907A、0907B、0907C和0907D)。据API 20NE的鉴定结果,4株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均对胡子鲶有强的致病力,是胡子鲶腐皮病... 从玉林市某养殖场患腐皮病濒死胡子鲶的肝脏、心脏、腹水、病灶等处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株(0907A、0907B、0907C和0907D)。据API 20NE的鉴定结果,4株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均对胡子鲶有强的致病力,是胡子鲶腐皮病的病原菌。4株病原菌对44种药物中的头孢呋肟、氟苯尼考、菌必治、舒普深、盐酸沙拉沙星、多粘菌素B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等14种药物都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阿莫西林和阿洛西林6种药物都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鲶 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鲫腐皮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温海深 刘振琦 马国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9-55,共7页
作者对鲫腐皮病的病因及病原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31.0℃时,病程为48~120h;随着水温的升高感染力加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58(n=5);经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生理生化反应测... 作者对鲫腐皮病的病因及病原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31.0℃时,病程为48~120h;随着水温的升高感染力加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58(n=5);经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初步认为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AeromonaspunctataSub.punct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病 鲫鱼 病原菌
下载PDF
甲鱼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胜宇 张晓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9-41,共3页
甲鱼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张胜宇,张晓刚(江苏淮阴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淮阴市清浦区水产站)近几年,甲鱼人工养殖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给水产生产增添了一定的活力,但是,由于很多生产者不能掌握养殖技术,尤其对甲鱼疾病缺... 甲鱼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张胜宇,张晓刚(江苏淮阴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淮阴市清浦区水产站)近几年,甲鱼人工养殖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给水产生产增添了一定的活力,但是,由于很多生产者不能掌握养殖技术,尤其对甲鱼疾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严重影响了经济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鱼 水霉病 红脖子病 腐皮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