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肠黏膜细胞凋亡减轻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晓毅 车向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再灌注1 h,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缺血后经阴茎背...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再灌注1 h,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缺血后经阴茎背静脉缓慢泵入UTI(5万单位/kg);对照组给予等量等渗盐水;空白对照组仅做开关腹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采集标本,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清内毒素含量,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Bax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而Bcl-2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菌和内毒素的移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缺血-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BAX BCL-2
下载PDF
肠道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远位免疫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卫红 柴家科 +3 位作者 胡森 孙天骏 邹晓防 盛志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肠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UR)损伤对远位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55只大耳白兔分为肠不完全性I/R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依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肠血流量变化规律,不完全性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复制肠不完全性I/R损伤模... 目的观察肠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UR)损伤对远位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55只大耳白兔分为肠不完全性I/R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依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肠血流量变化规律,不完全性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复制肠不完全性I/R损伤模型,观察脾脏、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node,MLN)细胞增殖力变化,及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改变,并行静脉血、脾脏、MLN细菌培养。结果肠缺血期,脾脏、MLN凋亡细胞略增加,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增加明显,3d时仍见较多凋亡细胞;脾脏、MLN细胞caspase-3表达与凋亡改变趋势相同;肠不完全性I/R损伤后脾脏、MLN细胞增殖力明显降低;静脉血、脾脏、MLN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增加。结论脾脏、MLN等免疫细胞功能障碍可能是肠I/R损伤后细菌移位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肠I/R损伤后caspase-3激活所致的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免疫 功能障碍 凋亡
原文传递
电针“足三里”穴激活多巴胺机制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雨梦 石现 +2 位作者 唐富波 张文华 胡森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1h组和4h组、电针1h组和4h组,每组6只。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30min,恢复灌流1h和4h,制备肠I/...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1h组和4h组、电针1h组和4h组,每组6只。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30min,恢复灌流1h和4h,制备肠I/R模型。电针组于肠缺血后即刻行电针双侧"足三里"穴30min。再灌注1h和4h后,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多巴胺(DA)水平,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取心肌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左心尖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1h组和4h组血浆DA水平下降,而TNF-α、CK-MB、LDH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MPO活性升高(均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相应时段模型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穴治疗后血浆DA水平升高,血浆TNF-α、CK-MB、LDH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MPO活性降低(除CK-MB 4h、MPO 4h和MDA 1h外,余均P<0.05),心肌组织损伤减轻。I/R损伤1h时电针抑制心肌MDA含量、MPO活性的百分比分别是9%、13%,4h时分别是30%、1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减轻大鼠肠I/R后心肌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电针"足三里"穴升高血浆DA,降低血浆TNF-α和心肌组织MPO、MDA,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电针 心肌损伤 多巴胺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翁立新 付小兵 +4 位作者 李秀霞 孙同柱 郑曙云 陈伟 黎君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101,F005,共5页
目的 评价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以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 (SMA)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 目的 评价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以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 (SMA)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量 (2、4和 8μg)改构型 a FGF治疗组和 4 μg野生型 a FGF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 ,其余各组动物均于缺血 4 5 m in后再灌注 2、6、12和 2 4 h活杀 ,取血及小肠组织标本 ,检测血浆中 D乳酸含量及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表达特性 ,并检测肝、肾功能指标 ,观察不同剂量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血浆 D乳酸变化及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 ,再灌注后 12 h肠屏障功能及肝、肾组织损伤最严重 ,而改构型 a FGF 4μg治疗组在伤后 2 4 h损伤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野生型 a FGF治疗组有所减轻。PCNA的表达趋势与 D 乳酸类似。结论 改构型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与促修复作用 ,其抗损伤修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构型 野生型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缺血-灌注损伤 剂量-效应 AFGF 器官功能 D-乳酸
下载PDF
幼鼠小肠缺血-再灌注肠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林春榕 潘云 +5 位作者 吴学东 曲文超 路会侠 庄立峰 刘庆文 盛盼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2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幼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将32只4周龄(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各16只。Sham组仅暴露腹腔脏器,不作任何干预;I/R组经... 目的:观察幼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将32只4周龄(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各16只。Sham组仅暴露腹腔脏器,不作任何干预;I/R组经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恢复血供,于再灌注30、60、90、120 min每组动物各处死4只取小肠组织进行组织学Chiu’s评分,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t检验。结果:Sham组肠组织形态正常;I/R组小肠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缺血和炎症反应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各观察时间点组织学评分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值在I/R组高于Sham组(P<0.05)。结论:幼鼠肠I/R导致肠组织病理损伤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组织 组织学 幼鼠
下载PDF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窗能量代谢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姚平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窗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复制大鼠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缺血1、6、24、48h肠组织线粒体ATP、ADP和AMP的含量,Na2+,K2+-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结果在各个不同时间窗,各检... 目的研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窗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复制大鼠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缺血1、6、24、48h肠组织线粒体ATP、ADP和AMP的含量,Na2+,K2+-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结果在各个不同时间窗,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缺血48h内观测肠组织中能量代谢相关指标,可以用于评价药物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能量代谢 大鼠
下载PDF
硫化氢调控c-Jun氨基端激酶/活化蛋白-1信号通路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7
作者 童斐 卢根林 +1 位作者 吴爱兵 姜仁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是否通过调控c-Jun氨基端激酶/活化蛋白-1(JNK/AP-1)信号通路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起保护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H2S供体硫氢化钠干预组(I/R+NaHS组)...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是否通过调控c-Jun氨基端激酶/活化蛋白-1(JNK/AP-1)信号通路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起保护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H2S供体硫氢化钠干预组(I/R+NaHS组),每组10只。用无损伤血管夹阻断肠系膜上动脉法制备I/R损伤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I/R+NaHS组再灌注前10 min经大鼠尾静脉注射100μmol/kg的NaHS,随后按1.07 mmol·kg-1·h-1输注直到再灌注120 min。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浆H2S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小肠病理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进行Chiu评分以评价肠黏膜损伤程度;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组织磷酸化JNK(p-JNK)、JNK、AP-1、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固有层破坏,出血、溃疡,Chiu评分明显升高(分:4.80±0.63比0.70±0.09,P<0.01);血浆H2S浓度和回肠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H2S(μmol/L):17.29±1.40比34.62±1.48,SOD(kU/g):5.38±0.93比20.56±1.85,均P<0.01〕,回肠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μmol/g:16.06±1.71比4.80±0.92,P<0.01),回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CL-2/β-actin:0.32±0.06比0.79±0.05,P<0.01),p-JNK、A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JNK/β-actin:0.69±0.03比0.10±0.03,AP-1/β-actin:0.82±0.02比0.22±0.02,均P<0.01)。与I/R组比较,I/R+NaHS组上皮层与固有层中度分离,部分绒毛顶端破损,Chiu评分明显下降(分:2.90±0.56比4.80±0.63,P<0.01);血浆H2S浓度和回肠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H2S(μmol/L):24.48±1.84比17.29±1.40,SOD(kU/g):10.29±1.26比5.38±0.93,均P<0.01〕,回肠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μmol/g:7.88±1.01比16.06±1.71,P<0.01),回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β-actin:0.44±0.06比0.32±0.06,P<0.01),p-JNK、A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JNK/β-actin:0.54±0.05比0.69±0.03,AP-1/β-actin:0.66±0.04比0.82±0.02,均P<0.01)。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硫化氢 c-Jun氨基端激酶/活化蛋白-1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小鼠不同程度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卢化祥 贾一韬 +2 位作者 俞为荣 姚敏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30,共5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小鼠轻、重度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时间分别为90 min和180 min的小鼠轻度肠I/R损伤模型(模型1)和严重肠I/R损伤模型(模型2)。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1对照组和治疗组、模型2对...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小鼠轻、重度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时间分别为90 min和180 min的小鼠轻度肠I/R损伤模型(模型1)和严重肠I/R损伤模型(模型2)。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1对照组和治疗组、模型2对照组和治疗组,共六组(n=10)。模型1和模型2治疗组小鼠均于缺血结束后再灌注前即刻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6 IU/g,相应对照组于缺血结束再灌注前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 h后于下腔静脉采血。观察小肠黏膜的大体损伤情况;采用Chiu氏评分法对小肠病理损伤程度进行评分;检测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正常,其余各组小鼠均有明显肠黏膜损伤,并伴有黏膜MPO活性增加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升高。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模型1治疗组小鼠的肠黏膜损伤显著加重,Chiu氏评分显著升高(P<0.01);但模型2治疗组小鼠的小肠损伤明显减轻,Chiu氏评分显著降低(P<0.01)。模型1和模型2治疗组小鼠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可减轻严重肠I/R损伤但加重轻度肠I/R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缺血-灌注损伤 炎症
下载PDF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菌易位发生部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晓旭 全竹富 +2 位作者 朱文强 李秋荣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不同肠段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假手术)和肠道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6和24 h取材)。检测空肠、回肠和结肠的细菌、内毒素易位情况,各段肠系膜静脉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 目的:探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不同肠段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假手术)和肠道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6和24 h取材)。检测空肠、回肠和结肠的细菌、内毒素易位情况,各段肠系膜静脉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肠道缺血-再灌注1 h组各肠段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均阴性,再灌注后24 h组空肠、回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结肠系膜淋巴结(P<0.05);两组大鼠各段肠系膜静脉血培养、内毒素测定均为阴性;肠道缺血-再灌注后1 h和6 h组大鼠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段肠系膜静脉血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6 h组,空肠、回肠的肠系膜静脉血IL-6浓度明显高于结肠(P<0.05)。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肠道细菌易位,空、回肠更易遭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打击,从而发生细菌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细菌易位 炎症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幼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敏 胡毓华 张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73-1475,共3页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肠缺血-再灌注(I-R)幼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肠I-R模型,将24只雄性Wistar幼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C组)、肠I-R损伤(B组)和肠I-R损伤+GLP-2保护(A组)三组。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检测...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肠缺血-再灌注(I-R)幼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肠I-R模型,将24只雄性Wistar幼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C组)、肠I-R损伤(B组)和肠I-R损伤+GLP-2保护(A组)三组。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的细菌菌落情况、肠黏膜丙二醛(MDA)、血清D-乳酸、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B组肠黏膜损伤最明显,Chiu′s评分、肠系膜淋巴结细菌菌落计数、肠黏膜MDA、血清D-乳酸、内毒素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与B组相比,A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且Chiu′s评分、肠系膜淋巴结细菌菌落计数、肠黏膜MDA、血清D-乳酸、内毒素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GLP-2能够减轻幼鼠肠I-R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减轻细菌/内毒素易位、减少氧自由基和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2 缺血-灌注损伤 D-乳酸 细菌易位
原文传递
缺血后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克玄 李云胜 +3 位作者 李偲 李毅 廖东江 黄文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2-696,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I/R)损伤后肠黏膜的蛋白质变化,探讨其可能的肠保护机制。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I/R组和IPo组。II...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I/R)损伤后肠黏膜的蛋白质变化,探讨其可能的肠保护机制。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I/R组和IPo组。IIL/R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再开放60min,IPo组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行三个循环灌注30s/阻断30S,余同II/R组。再灌注结束即刻在距回肠末端5cm处取20cm小肠刮取肠黏膜,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 Master 2D Elite 5.0图像软件进行分析,应用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结果研究发现1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6个在IPo组中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9个通过鉴定及功能分析,其中醛糖还原酶、醛脱氢酶与抗氧化应激和抑制凋亡相关。结论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IPo与II/R损伤后肠黏膜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IPo的肠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醛糖还原酶和醛脱氢酶的表达,从而抑制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缺血-灌注损伤 蛋白质组学 醛糖还原酶 醛脱氢酶
原文传递
不同输液方式复苏产兔失血性休克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莉萍 余艳红 +1 位作者 盛超 刘倩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89,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输液方法复苏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产兔对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水平的影响,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对休克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产后6 h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①假休克组(P组)、②传统液体复苏组(... 目的:观察不同输液方法复苏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产兔对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水平的影响,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对休克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产后6 h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①假休克组(P组)、②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③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建立非控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休克30min后接受不同复苏方案,于休克后90 min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输液治疗。于0 min、90 min、180 min、4 h抽血检测各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水平。结果:失血性休克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血清DAO活性、D-乳酸水平显著增高,其中DAO活性、D-乳酸水平PNL组、PLH组显著高于P组,PNL组显著高于PLH组(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复苏较传统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输液复苏 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 缺血-灌注损伤 黏膜屏障
下载PDF
肠内喂养温度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平波 赵红 +1 位作者 戴利 张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喂养温度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肠内喂养温度组(10℃、24℃、32℃、40qC组),复制大鼠肠缺血一再灌注损... 目的探讨肠内喂养温度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肠内喂养温度组(10℃、24℃、32℃、40qC组),复制大鼠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肠黏膜形态行Chiu评分;采用比色法测定胃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RT—PCR测定TNF—αmRNA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形态的改变,TUNEL法测定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肠黏膜屏障指标Chiu评分、MDA含量、凋亡指数、TNF-αmRNA表达及SOD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组Chiu评分、MDA含量、TNF-α.mRNA表达均低于其他各组,SOD活力高于其他各组;而40℃组Chiu评分、MDA含量、TNF-α mRNA表达均高于其他各组,SOD活力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降低肠内喂养温度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低温抗氧化及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及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喂养 温度 缺血-灌注损伤
下载PDF
大鼠失血性休克肠粘膜形态学与功能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建星 陈双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3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粘膜屏障功能与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休克复苏后0h、1h、3h、6h、12h、24h时间段取回肠组织标本,通过光镜和电镜下进行肠粘膜的形态学改变的观察,包括组织学检查、肠...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粘膜屏障功能与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休克复苏后0h、1h、3h、6h、12h、24h时间段取回肠组织标本,通过光镜和电镜下进行肠粘膜的形态学改变的观察,包括组织学检查、肠粘膜及绒毛厚度测量、粘膜损伤指数评定;同时在肝门静脉血作内毒素测定及复苏后1h、3h、6h的尿液作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检测以分析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结果 肠粘膜损伤主要表现出凋亡、坏死的两种细胞死亡形式。复苏0h组粘膜上皮就发生明显损伤改变,1h进一步加重,3h组出现修复现象,6h部分空肠及回肠绒毛已修复,12h时大部分肠粘膜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内毒素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在6h组达到高峰,仅24h组才恢复正常。结论 失血性休克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屏障早期受累,表现为回肠粘膜细胞凋亡及坏死的两种损伤形式;肠粘膜具有强大的修复潜能;肠屏障功能的恢复滞后于形态学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缺血/灌注损伤 粘膜屏障 内毒素 乳果糖/甘露醇比值
下载PDF
硫化氢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海明 邓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8-759,共2页
H2S是续NO和CO之后的第三气体信号分子,在心血管疾病[1]、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肝脏功能障碍起保护作用[2-3],具有抗炎效应[1-4]。然而硫化氢在炎症中的作用至今尚有争议。H2S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表达水平及其意... H2S是续NO和CO之后的第三气体信号分子,在心血管疾病[1]、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肝脏功能障碍起保护作用[2-3],具有抗炎效应[1-4]。然而硫化氢在炎症中的作用至今尚有争议。H2S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国内外文献鲜见报道。本课题对其加以探讨,现阐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硫化氢 血浆 患者 缺血-灌注损伤 气体信号分子 肝脏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β-七叶皂甙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鼠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文侠 王航辉 韩振奎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鼠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治疗组。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hiu’s法观察肠粘膜损伤情况,电镜观察肠粘膜超微结构变化;测定粘膜血管通透性、组织髓过...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鼠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治疗组。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hiu’s法观察肠粘膜损伤情况,电镜观察肠粘膜超微结构变化;测定粘膜血管通透性、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观察大鼠存活率。结果小肠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肠粘膜屏障严重受损、β-七叶皂甙钠能减轻其损伤。β-七叶皂甙钠能降低Chiu’s评分、EB含量、MPO活性与CGRP含量,并提高大鼠的存活率。结论预先给予β-七叶皂甙钠能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存活率,可能与其对肠粘膜屏障形态与功能保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粘膜屏障 Β-七叶皂甙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存活率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燕娜 陈世民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热休克蛋白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INJURY 腹部动脉瘤 感染性休克 屏障功能
下载PDF
4-辛基衣康酸加重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肠损伤及远端器官损伤
18
作者 吴熙成 孙弋力 +3 位作者 宁海燕 张雪 张力 杨永强 《毒理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4-辛基衣康酸(4⁃octyl itaconate,4⁃OI)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4⁃OI对照组、肠I/R组和4⁃OI处理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5 h再灌... 目的探讨4-辛基衣康酸(4⁃octyl itaconate,4⁃OI)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4⁃OI对照组、肠I/R组和4⁃OI处理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5 h再灌注3 h的方法复制肠I/R损伤模型。利用相关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小肠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和肺的组织病理学异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结果4⁃OI处理加重肠I/R诱导的小肠和肺组织病理学异常,升高小肠组织内MDA含量(F=2.730,P<0.05)及Caspase⁃3的活性(F=2.645,P<0.01),上调肠I/R小鼠血清中IL⁃6(F=3.087,P<0.01)、AST(F=1.303,P<0.01)、ALT(F=2.661,P<0.01)水平和肺内MPO(F=2.897,P<0.01)的含量。结论4⁃OI可加重肠I/R诱导的小肠及远端器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辛基衣康酸 缺血-灌注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凋亡
原文传递
H_2S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根林 吴爱兵 王宏宾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H_2S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和C(缺血-再灌注+NaHS)组。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前10 min C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100μmol/k... 目的:H_2S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和C(缺血-再灌注+NaHS)组。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前10 min C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100μmol/kg NaHS并以1 mg/(kg·h)速度静脉维持到再灌注2h。RT-PCR、流式细胞仪法分别检测单核细胞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PAR-3 m RNA及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组织因子(TF)、TNF-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H2S;检测凝血VIII因子活性(FVIII: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纤溶酶原活性(PLG:A)、抗凝血酶活性(AT:A)、血小板计数。结果:C组PAR-1、PAR-1 m RNA、TF、TNF-α、FVIII:C、v WF、t-PA、PAI-1均低于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H2S、PLG:A、AT:A低于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_2S与PAR-1、PAR-1 m RNA、TF、TNF-α、FVIII:C、v WF、t-PA、PAI-1呈负相关(r=-0.58、-0.68、-0.62、-0.64、-0.73、-0.55、-0.57、-0.64,均P<0.01),与PLG:A、AT:A呈正相关(r=0.57、0.61,均P<0.01)。结论:H_2S通过降低PAR-1、TF、TNF-α含量,改善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凝血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硫化氢 凝血功能 大鼠
下载PDF
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20
作者 王春荣 程永刚 祁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589,598,共5页
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探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新的防治途径。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治疗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 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探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新的防治途径。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治疗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含量,收集小肠灌洗液并测定灌洗液中的溶菌酶含量,同时取肠系膜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肝及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情况,取回肠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测量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取回肠组织制成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肠功能恢复汤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DAO和D-乳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小肠灌洗液中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1),细菌移位率显著降低(P<0.01)。肠功能恢复汤组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明显好于模型组。结论肠功能恢复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恢复汤 缺血-灌注损伤 黏膜屏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