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2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IPN涂料的合成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镛先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6,共4页
研究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涂料的合成,并用IR、TG、SEM、GPC及性能测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涂料可用作摩岩石刻防风化材料,具有无色透明、硬度高、附着力强、耐酸沉降、耐热老化性好... 研究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涂料的合成,并用IR、TG、SEM、GPC及性能测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涂料可用作摩岩石刻防风化材料,具有无色透明、硬度高、附着力强、耐酸沉降、耐热老化性好及有优良的透水气性,可避免使用单一有机硅涂料或丙烯酸系涂料造成的“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丙烯酸酯 摩岩石刻 防风化 涂料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双酚A 被引量:49
2
作者 李英 王楼明 +4 位作者 张琛 叶锐均 张昱 刘丽 刘志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 (SPME)具有前处理方法操作简单、避免使用有机溶剂、回收率高等优点 ,且容易与其它分析仪器联用 ,建立了一种顶空衍生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法 (SPME-GC/MS)测定水中双酚 A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 SPME纤维头、... 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 (SPME)具有前处理方法操作简单、避免使用有机溶剂、回收率高等优点 ,且容易与其它分析仪器联用 ,建立了一种顶空衍生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法 (SPME-GC/MS)测定水中双酚 A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 SPME纤维头、萃取温度和时间、解吸时间、搅拌速度、p H值等萃取条件及衍生化温度和衍生化时间等衍生化条件 ,实现了水中痕量双酚 A的快速测定。结果表明 :用 85 μm的聚丙烯酸酯 (PA)萃取涂层对水中的双酚 A萃取效果很好 ,双酚 A在 0 .0 1~ 1 0 0 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 ,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 >0 .999,方法的检测限为 2 .5 ng/L (S/N =3 ) ,相对标准偏差 (n=7)为 3 .1 3 % ,回收率为 86.3 %~ 9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双酚A 固相微萃取技术 相对标准偏差 前处理方法 丙烯酸酯 衍生化 有机溶剂 仪器联用 SPME 萃取温度 解吸时间 搅拌速度 萃取条件 快速测定 萃取效果 浓度范围 相关系数 回收率 pH值 检测限
下载PDF
原位分散紫外光固化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 被引量:26
3
作者 徐国财 马家举 +1 位作者 邢宏龙 胡乃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0-452,共3页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丙烯酸酯
下载PDF
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4
作者 陈梁 吕满庚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44,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各类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
关键词 复合乳液 水性 丙烯酸酯 PUA 酸改性 制备方法 研究 -丙烯酸酯
下载PDF
涂料用可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5
作者 余樟清 李伯耿 潘祖仁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2-30,共9页
对涂料用可交联丙烯酸乳液的制备方法、组成、结构与乳液及涂膜性能的相互关系和各种乳液体系的交联机理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 涂料 乳液 丙烯酸乳液 交联 丙烯酸酯
下载PDF
新型无皂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唐黎明 董汉鹏 +1 位作者 刘德山 周其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ANa)齐聚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St/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稳定性高,乳液涂膜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其透明性和耐水性能明显优于... 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ANa)齐聚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St/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稳定性高,乳液涂膜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其透明性和耐水性能明显优于普通乳液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 性能 涂料 水性涂料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原位乳液聚合包覆纳米硅溶胶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王锐兰 《有机硅材料》 CAS 2002年第5期5-8,共4页
首先 ,用水溶性聚合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包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 (SiO2 ) ;然后 ,通过原位乳液聚合法制成以SiO2 为核 ,聚丙烯酸酯 (ACR)为壳的复合物。实验表明 ,当包覆温度为 6 0℃、且nHPMC∶nSiO2 等于 1∶1 6时 ,HPMC -SiO2 /... 首先 ,用水溶性聚合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包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 (SiO2 ) ;然后 ,通过原位乳液聚合法制成以SiO2 为核 ,聚丙烯酸酯 (ACR)为壳的复合物。实验表明 ,当包覆温度为 6 0℃、且nHPMC∶nSiO2 等于 1∶1 6时 ,HPMC -SiO2 /ACR复合乳液的稳定性较好 ;ACR的转化率及反应速率随SiO2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用HPMC -SiO2 质量分数为 3%~ 2 0 %的HPMC -SiO2 /ACR复合物改性PVC时 ,拉伸强度随HPMC -SiO2 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 ,当HPMC -SiO2 质量分数达到 2 0 %后开始下降 ;而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在HPMC -SiO2 质量分数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原位乳液 包覆 纳米硅溶胶 研究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PVC
下载PDF
影响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24
8
作者 管蓉 艾照全 +1 位作者 李建宗 熊传溪 《中国胶粘剂》 CAS 1998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国内近十几年来研究中所揭示的影响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用图示法直观地显示了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性能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丙烯酸酯 胶粘剂 性能 乳液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被引量:28
9
作者 靳东杰 刘治猛 哈成勇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77,共7页
在回顾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历史基础上 ,系统地介绍了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 (PUA)的制备方法 ,其中包括聚氨酯 (PU)和聚丙烯酸酯 (PA)的直接掺混法、PU和PA的乳液共聚法、接枝法、互穿网络法、核壳聚合法 ,对这些方... 在回顾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历史基础上 ,系统地介绍了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 (PUA)的制备方法 ,其中包括聚氨酯 (PU)和聚丙烯酸酯 (PA)的直接掺混法、PU和PA的乳液共聚法、接枝法、互穿网络法、核壳聚合法 ,对这些方法做了简单的评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改性 水性 制备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新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龙复 寇波 刘洪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33,共3页
综述了80年代以来水性聚氨酯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单组分水性聚氨酯、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改性材料的特点和主要合成方法。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以丙酮法、预聚体扩散法和熔融分散法为主。单组分水性聚氨酯主要包括线型和... 综述了80年代以来水性聚氨酯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单组分水性聚氨酯、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改性材料的特点和主要合成方法。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以丙酮法、预聚体扩散法和熔融分散法为主。单组分水性聚氨酯主要包括线型和交联型二种。为了获得较低温度下的优良性能,90年代双组分水性聚氨酯受到更多的重视,其研究重点是减少副反应,增加反应的选择性及在潮湿、低温环境下成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 改性 丙烯酸酯
下载PDF
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脲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徐强 景浩 +1 位作者 胡春圃 应圣康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5-549,共5页
分别用乙二胺 (EDA)和水作为扩链剂制备了聚氨酯脲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UA)水分散液 .借助DSC、DMA、FTIR研究了扩链剂对PUA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EDA扩链体系中 ,虽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和聚酯软段以及扩链剂与异氰酸... 分别用乙二胺 (EDA)和水作为扩链剂制备了聚氨酯脲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UA)水分散液 .借助DSC、DMA、FTIR研究了扩链剂对PUA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EDA扩链体系中 ,虽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和聚酯软段以及扩链剂与异氰酸酯生成的硬段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 ,但由此合成的PUA仍具有多相结构 ;水扩链体系只有一个较宽的二级转变区 ,各相之间有较大程度的混合 .由EDA扩链合成的PUA在耐溶剂、耐水性及拉伸强度等方面优于水扩链体系 .两种扩链剂体系所得PUA的性能差异 ,主要与二者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的脲键密度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链剂 结构 性能 丙烯酸酯 涂料
下载PDF
以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为连接料的塑料凹版水性油墨的研制 被引量:33
12
作者 蔡栋宇 项尚林 +1 位作者 陈贤益 张文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5,共4页
采用乳液共聚法制备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以酞菁蓝为颜料配制了塑料凹版水性油墨,讨论了封端剂丙烯酸-β-羟乙基酯含量和颜料含量对水性油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EA用量的增加,PUA复合乳液和水性油墨的粘度增加,但油墨的... 采用乳液共聚法制备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以酞菁蓝为颜料配制了塑料凹版水性油墨,讨论了封端剂丙烯酸-β-羟乙基酯含量和颜料含量对水性油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EA用量的增加,PUA复合乳液和水性油墨的粘度增加,但油墨的稳定性先得到改善而后下降;随着颜料含量的增加,水性油墨的稳定性变差, 13%的颜料含量为宜;该水性油墨不仅对PET薄膜具有优异的附着牢度,对OPP薄膜同样具有良好的附着牢度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 塑料凹版水性油墨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增韧剂改性PVC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会轩 杨海东 +1 位作者 戴英 冯之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8,共3页
用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对PVC进行了抗冲击改性,研究了增韧剂的组成结构与增韧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在本工作所考察的范围内,增韧剂粒径越大,其增韧效果越好.电镜观察证实共混体系的形态为弹性体粒子均匀地分散在... 用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对PVC进行了抗冲击改性,研究了增韧剂的组成结构与增韧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在本工作所考察的范围内,增韧剂粒径越大,其增韧效果越好.电镜观察证实共混体系的形态为弹性体粒子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丙烯酸酯 增韧剂 核壳结构 改性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共混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曾小君 宁春花 周弟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6年第4期9-12,共4页
自制了水性聚氨酯乳液,并采用共混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共混改性的涂膜性能比水性聚氨酯乳液涂膜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水性 丙烯酸酯 共混 改性
下载PDF
含氟聚丙烯酸酯防水防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惠芳 任建纲 +2 位作者 戴荣继 杨谦 李惠黎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1-24,共4页
以全氟辛酸和全氟辛基磺酰氟为原料,合成了六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并进行了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研究了聚合反应中各种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产品的防水防油性,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含氟单体与非氟单体共聚时... 以全氟辛酸和全氟辛基磺酰氟为原料,合成了六种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并进行了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研究了聚合反应中各种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产品的防水防油性,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含氟单体与非氟单体共聚时降低含氟单体用量,从而降低有机氟防水防油剂成本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 防油剂 合成 性能 丙烯酸酯 处理剂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复合弹性体微粒改性通用型环氧树脂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范宏 王建黎 陈卓 《中国胶粘剂》 CAS 2000年第4期5-7,共3页
报道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 (PB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复合弹性体微粒 ,对通用型E -4 4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时 ,能有效地提高抗冲和剪切强度 ,显著降低环氧树脂体系内应力 ,并讨论了有关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复合弹性粒子 环氧树脂 增韧 改性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瑞瑛 王静媛 +2 位作者 韩庆国 李玉玮 汤心颐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3-216,共4页
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研究刘瑞瑛王静媛韩庆国李玉玮汤心颐(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互穿聚合物网络,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阻尼性能,乳胶自1969年Sperling和Fri... 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性能的研究刘瑞瑛王静媛韩庆国李玉玮汤心颐(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互穿聚合物网络,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阻尼性能,乳胶自1969年Sperling和Frisch分别发展了MilarIPN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合物网络 丙烯酸酯 苯乙烯 阻尼性能 乳胶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类的合成、表征及其对油品的降凝作用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维邦 曾晖扬 李卓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4-29,共6页
本工作合成了酯基碳数为14~18的聚丙烯酸酯(PA),并对它们的热性质、结晶性质、溶液性质以及降凝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PA-16和PA-18对所试验油品均无降凝作用,仅PA-14对0<sup>#</sup>柴油有效果,其降凝作用的规律与PMA... 本工作合成了酯基碳数为14~18的聚丙烯酸酯(PA),并对它们的热性质、结晶性质、溶液性质以及降凝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PA-16和PA-18对所试验油品均无降凝作用,仅PA-14对0<sup>#</sup>柴油有效果,其降凝作用的规律与PMA-14基本相同,表明-CH<sub>3</sub>的存在对降凝作用的影响不大。还发现PA-14与PMA-14除了长链酯的碳数相同外,它们在庚烷中的形态十分相似,支持了前文提出的降凝效果与分子链在溶液中的扩展形态密切相关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合成 降凝作用
下载PDF
聚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同步互贯网络聚合物阻尼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黄光速 何其佳 江璐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成功地制得了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同步互贯网络聚合物 ( SIN)阻尼材料 ,其 tgδ的最宽跨越温度为 10 0℃ ,最高阻尼值为 1.0。用动态力学谱表征了所制得的一系列 SIN材料的玻璃化转变 ,在傅立叶红外 ( FT- IR)实验中追踪两种组分聚合... 成功地制得了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同步互贯网络聚合物 ( SIN)阻尼材料 ,其 tgδ的最宽跨越温度为 10 0℃ ,最高阻尼值为 1.0。用动态力学谱表征了所制得的一系列 SIN材料的玻璃化转变 ,在傅立叶红外 ( FT- IR)实验中追踪两种组分聚合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该 SIN体系中 ,两组分发生凝胶反应时 ,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调整二者的比例和交联剂、引发剂及催化剂的用量 ,使两种组分聚合反应速度相匹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硅氧烷 丙烯酸酯 同步互穿网络合物 阻尼材料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洪涛 《粘接》 CAS 1996年第4期29-32,共4页
系统地介绍了聚氨酯一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聚氨酯(PU)和聚丙烯酸酯(PA)共混交联法,带不饱和双键的氨基甲酸酯单体和丙烯酸酯单体的乳液共聚合法,PU作种子的复合乳液聚合方法等。
关键词 混事交联法 乳液 丙烯酸酯 胶粘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