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张敬霞 王宏光 宋世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特征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HP5500超声仪 ,对35例脑梗塞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 :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记分均显著高...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特征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HP5500超声仪 ,对35例脑梗塞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 :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记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7 %和21.7% ,P<0.01;(6.745±3.214)mm和(3.408±3.613)mm ,P<0.001] ,且脑梗塞组软斑比例为55.8% ,显著大于对照组33.3% (P<0.01) ,脑梗塞组斑块表面不规则即Ⅱ、Ⅲ度的比例亦显著大于对照组 (41.9 %/11.1 % ,11.6%/0 % ,P<0.05)。结论 :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 ;软斑块是发生脑梗塞的主要危险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 脑梗塞 超声 诊断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被引量:59
2
作者 高方 宾建平 肖文星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0-521,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发病机制 病因 不稳定斑块 冠状动脉血流 溃烂 粥样硬化 呈现 构成 因素
下载PDF
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3
作者 石衍梅 李洁 +2 位作者 蔚若川 曹海传 薛一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HD)[1]。2012年心血管病在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中占41.1%,在农村占38.7%,为各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HD)[1]。2012年心血管病在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中占41.1%,在农村占38.7%,为各种疾病之首,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在城市为95.97/10万,农村为75.72/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死亡 缺血性心脏病 发病机制 心肌缺血缺氧 粥样硬化 心血管病 平滑肌细胞增生 冠脉微循环障碍 冠脉血管痉挛 纤维斑块
原文传递
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7
4
作者 陈丽兰 陈国强 +1 位作者 杨滔 龙木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6-88,92,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中...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中NSE、S100β含量呈降低趋势,BDNF、NGF含量呈升高趋势;观察组血清中GGT、iNOS、MPO的含量呈降低趋势,PON1、PON2的含量呈升高趋势;观察者血清中PPARγ、CD62p、YKL-40、sCD40L、Fibulin-5的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减轻神经元损伤、抑制粥样硬化过程和血小板的激活过程,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前列地尔 粥样硬化 血小板激活
下载PDF
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观察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晓萌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88例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0例同龄健康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组颈总动脉内径(CADIA)扩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88例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0例同龄健康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组颈总动脉内径(CADIA)扩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增厚显著,且与年龄、病期呈正相关。斑块检出率高血压组为64%,对照组为18%(P<0.01),其中高血压期患者斑块检出率为100%。结论CADIA扩大、CAIMT增厚可提示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和数目、大小可反映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反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 粥样硬化 超声观察
下载PDF
低频超声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6
作者 杨霞峰 王风云 +4 位作者 李延辉 王桂芳 王晶茹 吴春霞 杨晓倩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超声治疗组...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超声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低频超声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超声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ytnss)评分、大脑中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微栓子阳性率、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结果(1)低频超声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3.70±4.88)明显低于对照组(4.68±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频超声治疗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058.60±34.33)cm/s]明显低于治疗前[(189.94±28.2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低频超声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微栓子阳性率(17.00%、6.00%)明显低于对照组(67.00%、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低频超声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超声治疗能够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减少大脑中动脉狭窄段起源微栓子.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粥样硬化 低频超声治疗 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齐旭红 毕冬梅 +5 位作者 李娟 张雪梅 康群凤 周全红 康枫 温智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评估能力。方法回顾分析44例患者同期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结果 CT检查血管平均狭窄率29%,MRI检查3D TOF法血管平均狭窄率35%;黑血...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评估能力。方法回顾分析44例患者同期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结果 CT检查血管平均狭窄率29%,MRI检查3D TOF法血管平均狭窄率35%;黑血法血管平均狭窄率28%。MRI检查发现钙化45处,CT发现81处;CT检查显示的36处小点状钙化MRI未能显示。结论 CT与MRI均能判断病变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显示,CT优于MR;综合多序列扫描影像特点,可以提高MR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 MRI CT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塞的作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安兴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56-25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塞的作用。方法: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晚),高剂量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晚),观察两组脑梗塞的发生率。结...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塞的作用。方法: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晚),高剂量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晚),观察两组脑梗塞的发生率。结果:高剂量他汀组脑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他汀组(1.43%∶8.57%,P<0.05),1年内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调控血脂,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作用,20mg/晚剂量较10mg/晚剂量有更低的脑梗塞发生率,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 粥样硬化 脑梗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鉴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海文 杨志明 萧传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81-585,共5页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迅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及各种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可较好的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故其对于ACS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斑块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原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建民 张荣伟 袁绍纪 《实用医药杂志》 2009年第2期67-68,共2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动脉硬化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血管壁对多种始动因素的一种异常反应。可能有多种发病机制共同参与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目前公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动脉硬化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血管壁对多种始动因素的一种异常反应。可能有多种发病机制共同参与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目前公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血管重塑的机制有3种:机械力学、炎症和理化因素。关于其形成原因的研究,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 发生机制 进展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壁类粥样硬化样改变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镇 任大宏 +1 位作者 胡虞乾 裘法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5-516,F003,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壁类粥样硬化样改变,并探讨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 50 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取一段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供研究,10 例十二指肠球部...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壁类粥样硬化样改变,并探讨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 50 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取一段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供研究,10 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和10 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 均无肝硬化) 为对照组,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光镜见病变组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壁显著增厚,内皮细胞不完整,形成许多增生结节,呈丘状、乳头状或弥漫性增厚,内膜下间隙有大量排列方向紊乱的平滑肌细胞和聚积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及呈“糜粥”状坏死、崩解的组织;中膜平滑肌细胞显著增厚,并向内膜下迁移。电镜见内皮细胞破损,附壁血栓形成,内膜下间隙有大量增殖的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中膜和迁移到内膜的平滑肌细胞的表型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结论 门脉高压时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壁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改变,从而形成类粥样硬化样斑块,使管壁粗糙、增厚、变硬,故可增加血流阻力和形成附壁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门脉高压症 脾静脉 胃冠状静脉 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白志勇 李敬府 +3 位作者 杨玉杰 贾建文 王金锐 张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 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脑梗死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 70% 的TIA患者 123人,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 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脑梗死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 70% 的TIA患者 123人,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4例患者完成观察,平均随访 14. 6个月,发生脑梗死 12例,其中无斑块组患者脑梗死年发生率为 1. 9%,稳定性斑块组为 4. 7%,不稳定性斑块组为 15. 4%,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结论 超声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粥样硬化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爱宏 《上海医学影像》 2009年第2期176-177,186,共3页
颈动脉超声在诊断上的应用,不仅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而且通过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判别斑块的特性、检测有无狭窄和阻塞以及对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预测和防治均有重要价值。目前,颈动脉超声检查己在... 颈动脉超声在诊断上的应用,不仅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而且通过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判别斑块的特性、检测有无狭窄和阻塞以及对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预测和防治均有重要价值。目前,颈动脉超声检查己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规范检查方法和熟悉有关诊断分析问题,以致造成一些误差。为此,现就颈动脉超声的检测技术及诊断分析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期引起国内超声工作者的关注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检查 诊断分 查方 颅外段颈动脉 检测技术 颈动脉疾病 脑血管疾病 粥样硬化
下载PDF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马杰 徐新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许多相关联系,高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现综述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的相似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的共同发生机制以及通过超声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消退...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许多相关联系,高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现综述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的相似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的共同发生机制以及通过超声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消退,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疾病 粥样硬化
下载PDF
正常人颈动脉超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钱嵘 赵宝珍 柳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8期704-706,710,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正常人颈动脉超声的特点。 方法 :将 2 5 0名正常人按年龄分为Ⅰ (31~ 4 0岁 )、Ⅱ(4 1~ 5 0岁 )、Ⅲ (5 1~ 6 0岁 )、Ⅳ (6 1~ 70岁 )、Ⅴ (>70岁 )五组。运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2D CDUS)检测每组...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正常人颈动脉超声的特点。 方法 :将 2 5 0名正常人按年龄分为Ⅰ (31~ 4 0岁 )、Ⅱ(4 1~ 5 0岁 )、Ⅲ (5 1~ 6 0岁 )、Ⅳ (6 1~ 70岁 )、Ⅴ (>70岁 )五组。运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2D CDUS)检测每组受检者左右颈总动脉共 5 0 0支 ,测量颈总动脉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 (IMT)、最大剪切率 (SR)等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 :①正常人颈动脉内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宽 ,其中Ⅰ、Ⅱ、Ⅲ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Ⅳ组与Ⅰ、Ⅱ组比较及Ⅴ组与Ⅰ、Ⅱ、Ⅲ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或P <0 .0 1) ,Ⅳ、Ⅴ组间无明显差异。②当年龄 >5 0岁时 ,IMT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 (P <0 .0 5 ) ,斑块检出率与年龄呈正比。③血流速度Ⅲ组较Ⅰ组 ,Ⅳ组较Ⅰ、Ⅱ组 ,Ⅴ组较第Ⅰ、Ⅱ、Ⅲ组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④颈总动脉最大SR各组右侧略大于左侧 ,但无统计学意义 ,双侧最大SR随年龄增长而减低 ,Ⅳ组较Ⅰ、Ⅱ组 ,Ⅴ组较前三组差异显著 (P <0 .0 5 )。⑤各组间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PI)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人随年龄增长颈动脉内径增宽 ,血流速度下降 ,IMT增加 ,SR降低 ,年龄增长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年龄 粥样硬化 超声
下载PDF
522例冠心病人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与衰老的关系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文煜 孙金荣 《中国微循环》 1993年第1期13-16,7,共5页
本文以冠心病为例分析青壮年期与老年前期、老年期人群522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特点。发现随增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升高。因此认为冠心病的发生是机体综合衰老过程中心血管与血液系统衰老的表现,危险因素只起促进作用。因此冠心病是一种... 本文以冠心病为例分析青壮年期与老年前期、老年期人群522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特点。发现随增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升高。因此认为冠心病的发生是机体综合衰老过程中心血管与血液系统衰老的表现,危险因素只起促进作用。因此冠心病是一种衰老性疾病。本文证明: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时期。延缓和防止机体综合衰老和心血管、血液系统的衰老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血液流变学疗法也是抗衰老和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衰老 预防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下载PDF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8
17
作者 沈长银 石蓓 +3 位作者 赵然尊 许官学 王冬梅 周志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3-926,共4页
目的构建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内膜氮气损伤,建立兔右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以左颈总动脉为自身对照,以高脂喂养不加氮气损伤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行血管造影和病理学检查。结果高脂喂养加氮... 目的构建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内膜氮气损伤,建立兔右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以左颈总动脉为自身对照,以高脂喂养不加氮气损伤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行血管造影和病理学检查。结果高脂喂养加氮气损伤后4周行病理学检查示:损伤动脉管壁区域性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呈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期-纤维斑块期改变;血管造影显示:右颈总动脉有20%~30%狭窄。8周行病理学检查显示:损伤动脉管壁全周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较明显,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改变;其中18只兔血管造影显示:右颈总动脉16只血管有60%~80%狭窄,2只完全闭塞。自身及空白对照组动脉造影无狭窄,病理学检查未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论氮气损伤加高脂喂养能有效地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粥样硬化 狭窄 血管造影 颈动脉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昊 刘永明 +1 位作者 邓小容 汪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1期168-169,171,共3页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同时就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根据研究课题需要笔者在所属辖区医院病历资料室抽调2012-11~2016-11本院接诊的15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同时就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根据研究课题需要笔者在所属辖区医院病历资料室抽调2012-11~2016-11本院接诊的15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与同期收治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5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5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45例为中短暂性脑血管病发作患者,便于研究将本组病例纳入TIA组,其余110例脑梗死患者视为脑梗死组,57例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组间比较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IMT)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粥样硬化斑块分型与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动脉血管壁IMT比较,脑梗死组与TIA组略大(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动脉血管壁IMT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IA组、对照组三组斑块血管检出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前两者斑块血管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脂质型、纤维型、钙化型、混合型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脂质型斑块与混合型斑块检出率高于TIA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最易出现的部位依次为颈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处、颈动脉分叉处,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扮演着重要角色,颈部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能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血管超声检查 缺血性脑血管病 粥样硬化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华先平 杨勇 +4 位作者 娄国平 曹政 吴瑞霞 陈彬 陈平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了解瑞舒伐他汀出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时间点。方法:同期随机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为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颈动脉内膜正常者52例为...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了解瑞舒伐他汀出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时间点。方法:同期随机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为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颈动脉内膜正常者52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低脂肪饮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每月末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经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清TC、TG、LDL-C、hsCRP和MMP-9浓度及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观察指标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点: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血清TC、LDL-C、hsCRP及MMP-9明显下降,从2个月开始TG明显下降,从6个月开始颈动脉IMT明显降低,至6个月末均明显下降(P<0.05~0.01);从3个月开始HDL-C明显升高,至6个月末均明显升高(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和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 炎症 瑞舒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军 魏艳玲 +4 位作者 范丽玲 肖潇 颜綦先 李娅 陈东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根据CT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患者(48例)和健康人(43例),超声测定外周血管硬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相关指标,检测生化和内皮舒张功能指标,心脏CTA检测冠...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根据CT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患者(48例)和健康人(43例),超声测定外周血管硬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相关指标,检测生化和内皮舒张功能指标,心脏CTA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结果 NAFLD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M-1,(185.1±36.2)ng/ml]、血内皮素-1[ET-1,(104.8±19.3)pg/ml]和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15.5±2.3)cm/s]显著高于健康人(85.4±17.3)ng/ml、(67.5±12.1)pg/ml和(13.6±2.4)cm/s,(P<0.05),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8.1±2.4)%]明显低于健康人(13.2±3.5)%,(P<0.05);此外,NAFLD患者颈动脉IMT厚度(1.31±0.35)mm、劲动脉(31.3%)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3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76±0.18)mm、9.3%和11.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AFLD分别与IMT、劲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NAFLD与CVD密切相关,NAFLD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应定期进行IMT和粥样斑块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疾病 内皮功能 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