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刘全达 蔡志民 +2 位作者 余佩武 姜军 吴国庆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手段 ,探讨腺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8~ 1998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的 4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 5 4 6岁 (2 0~ 84岁 ) ...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手段 ,探讨腺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8~ 1998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的 4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 5 4 6岁 (2 0~ 84岁 ) ,男女之比 1 94∶1,中位病程 10 6d(7~6 40d)。病理学类型为腺癌 42例 ,平滑肌肉瘤 4例 ,类癌 1例。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 (35例 ,75 % ) ,尤其是乳头区 (2 8例 )。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疼痛 (6 8% ) ,黄疸 (6 0 % ) ,消化道出血 (47% ) ,呕吐(45 % ) ,体重减轻 (32 % ) ,乳头区以外肿瘤常有呕吐、消化道出血 ,平滑肌肉瘤多有腹块。诊断手段主要有纤维胃镜、胃肠钡餐、B型超声、CT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纤维胃镜对球部肿瘤确诊率高 ,B型超声和ERCP联合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检出率 ,胃肠钡餐对其它部位肿瘤有帮助。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 ,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 ,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可根据症状选择系列或联合应用诊断手段 ;十二指肠腺癌与血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腺癌 平滑肌肉瘤 癌瘤 诊断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及行为危险因素与子宫颈癌的关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键 薄莉 门新华 《中国性科学》 2005年第6期12-13,共2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一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是HPV致宫颈癌的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是其最相关的因素,精液中成...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一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是HPV致宫颈癌的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是其最相关的因素,精液中成分诱导宫颈癌发生;其他辅助因素如吸烟、口服避孕药、性卫生条件差和免疫功能低下,均与CIN3、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相关。HPV的检测以hC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对不同筛查对象制定了不同筛查方案。HPV是迄今为止人类癌瘤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治愈和消灭的人类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免疫功能低下 一过性感染 宫颈癌发生 口服避孕药 子宫颈病变 HPV 持续感染 自然消退 轻微病变 卫生条件 发生风险 筛查方案 筛查对象 致癌病毒 癌瘤 高危型 性行为
下载PDF
直肠类癌60例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27
3
作者 姚鎏琳 单光圻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6-218,共3页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癌瘤
原文传递
阑尾类癌2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宏 姜波健 +1 位作者 涂长龄 童新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0-541,共2页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196 7~ 1997年收治的 2 1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 2 1例患者中有 12例(5 7% )的症状和体征提示为急性阑尾炎。 9例患者 (43 % )为偶然发...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196 7~ 1997年收治的 2 1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 2 1例患者中有 12例(5 7% )的症状和体征提示为急性阑尾炎。 9例患者 (43 % )为偶然发现。肿瘤直径小于 1cm有 16例 ,1~ 2cm 3例 ,大于 2cm 2例。 15例肿瘤浸润深度限于粘膜下或肌层 ,4例侵及浆膜。有 2例患者显示肿瘤浸润至阑尾系膜 ,1例患者肿瘤大于 2cm伴局部淋巴结转移。除 1例肿瘤直径大于 2cm且伴阑尾系膜淋巴结阳性者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外 ,其余 2 0例均仅行阑尾切除术。获随访的 19例患者中 ,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少见且多无症状。小于 1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性阑尾切除术即可。肿瘤大于 2cm的患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癌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直肠类癌33例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邹鸿志 郁宝铭 +3 位作者 李东华 赵任 孙骥远 王志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1-583,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进行随访 ,将其按直径大小和肌层是否有浸润分别分组 ,比较各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生存率的区别。结果 直肠类癌以大便习惯改变 ( 17/ ...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进行随访 ,将其按直径大小和肌层是否有浸润分别分组 ,比较各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生存率的区别。结果 直肠类癌以大便习惯改变 ( 17/ 3 3 ,5 2 % )、便血 ( 14 / 3 3 ,4 2 % )和体检发现直肠肿块 ( 14 / 3 3 ,4 2 % )为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类癌一般发现较早 ,肿瘤直径 >2cm或浸润肌层者分别占 12 % ( 4 / 3 3 )。电灼术、局切术和扩大局切术共占 79% ( 2 6/ 3 3 ) ,根治性手术仅占 18% ( 6/ 3 3 )。所有病例 (n =2 9)总的 10年生存率为 84 % ,肿瘤直径 <2cm组 (n =2 6) 10年生存率为 94 % ,而 >2cm组 (n =3 )无 1例活过 5年 ,两者差别非常显著 (P =1 0× 10 -9) ;未浸润肌层者 (n =2 5 ) 10年生存率为94 % ,而浸润肌层者 (n =4 )仅 1例活过 5年 ,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P =1 2× 10 -5)。结论 直肠类癌一般能早期发现 ,局部切除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癌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类癌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15
6
作者 宗晔 冀明 +2 位作者 俞力 牛应林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53-355,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评估EST术后胆囊切除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12月因胆总管结石而行EST治疗257例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8个月(26~48个月)....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评估EST术后胆囊切除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12月因胆总管结石而行EST治疗257例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8个月(26~48个月).根据不同病情和处理情况分为3组进行比较,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EST术后行胆囊切除为A1组,EST术后未行胆囊切除为A2组;B组为未合并胆囊结石者.结果 出现远期并发症者31例(12.1%),胆总管结石复发25例(9.7%),胆管炎27例(10.1%),胰腺炎2例(0.8%),胆管癌1例(0.4%);A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均高于A1组(P均〈0.05).结论 从远期疗效来看,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EST术后行胆囊切除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瘤 直肠 内镜黏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胃肠道类癌 被引量:14
7
作者 谷元廷 吴飞跃 +2 位作者 牛跃平 尤伟 僧国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4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 4 8%的类癌浸及肌层 ,16 3 %的类癌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 ,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7% ,6 6 7% ,44 4%。结论 胃肠道类癌临床表现不典型...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4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 4 8%的类癌浸及肌层 ,16 3 %的类癌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 ,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7% ,6 6 7% ,44 4%。结论 胃肠道类癌临床表现不典型。肿瘤直径 <2cm者可行局部广泛切除术 ;>2cm者应行根治术 ;结肠及胃部类癌多灶及混合性类癌切除范围应相对扩大 ,而阑尾及空回肠类癌手术范围应相对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癌瘤
下载PDF
套扎器法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直肠类癌患者三年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钟芸诗 周平红 +4 位作者 徐美东 张轶群 陈巍峰 马丽黎 姚礼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评价套扎器法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治疗直肠类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45例直径≤2 cm 直肠类癌患者,均行 ESMRL,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58±18)... 目的评价套扎器法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治疗直肠类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45例直径≤2 cm 直肠类癌患者,均行 ESMRL,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58±18)岁。分析本组患者切除根治性、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内镜中心肠镜检查患者的1.8%(45/24600),病灶距离肛缘从2~15 cm,直径从0.3~2.0 cm,平均(1.4±0.3)cm。超声内镜提示本组中24例(53%)患者的病灶为仅位于黏膜下层(第3层)的无回声占位,后方不伴有声影,肌层完整,平均病灶直径(0.8±0.2)cm,另21例(47%)患者的病灶同时位于黏膜层(第2层)和黏膜下层(第3层),平均病灶直径(1.5±0.2)cm,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ESMRL 术,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25±4)min,有34例(75.6%)患者切除后切缘有动脉性出血,予止血夹夹闭止血或硬化剂注射止血。有7例(15.6%)患者于术后2~7 d 出现迟发性出血,其中3例(43%)为创面底部肌层渗血,另4例(57%)为切缘渗血或动脉性出血,需再次内镜检查进行止血处理。无穿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病理检查切除标本直径从1~3 cm,平均(2.2±0.6)cm,厚度从0.3~1.5 cm,平均(0.5±0.3)cm。切缘阴性率86.7%(39/45),另有6例患者镜检下肿瘤周边无法见到正常黏膜下层结构,无法判断切缘有无受累,但肿瘤包膜完整,边界清晰,重新活检无肿瘤依据,选择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6~52)个月,随访率100%,无转移、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ESMRL 是治疗直肠类癌的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腔内超声检查 癌瘤 直肠
原文传递
10例肺不典型类癌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维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2-184,共3页
关键词 肺肿瘤 癌瘤 光镜 电镜
原文传递
阑尾类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道瑾 甘毅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17-320,共4页
阑尾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因为发病率低,临床中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术中仔细探查和病理切片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本文对治疗方法和何种情况下行右半结肠根治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阑尾肿瘤 癌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肺类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谭月发 许乙凯 +1 位作者 余田 谭相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肺类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类癌患者的临床和MSCT资料。结果:9例中8例表现为边界清楚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影,1例表现为右肺中叶不规则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肺类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类癌患者的临床和MSCT资料。结果:9例中8例表现为边界清楚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影,1例表现为右肺中叶不规则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类似于大叶性肺炎。3例病灶密度均匀,4例可见浅分叶,1例可见深分叶,3例有细短毛刺,3例有胸膜凹陷征,4例可见钙化灶,3例有胸腔积液。8例肿块表现为"冰山征"(支气管腔外部分大于腔内部分)。增强扫描后5例中度以上(20~40 HU)强化,3例轻度(1~20 HU)强化,1例病灶内窄带状强化。本组病例均未见空洞、囊变、坏死。结论:肺类癌的MSCT的影像特点为肺内单发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多为明显均匀强化,以及"冰山征"和/或特征性钙化。若见因支气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类似于大叶性肺炎的表现,应高度注意本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联合超声内镜行内镜下切除治疗消化道类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中艳 刘磊 +2 位作者 杨院平 仝巧云 迟宝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820-182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超声内镜(EUS)行内镜下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类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2004年3月—2011年8月行常规检查时发现消化道黏膜面呈半球状... 目的:探讨联合超声内镜(EUS)行内镜下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类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2004年3月—2011年8月行常规检查时发现消化道黏膜面呈半球状隆起的患者18例,患者常规内镜检查考虑消化道类癌后均行 EUS 检查,对其中直径〈1 cm 的行 EMR 治疗,直径1~2 cm 的行 ESD 治疗。结果18例患者 EUS 所见考虑肿瘤可能,未累及肌层,其中17例病灶深度判断正确。病灶部位为直肠11例,胃3例,食管2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切除治疗,17例切除完整,1例病变与肌层有粘连,转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联合 EUS 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直径≤2 cm 且未累及肌层的消化道类癌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瘤 超声内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32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仲宏 梁健 +1 位作者 黄开红 闵军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 1980~ 2 0 0 0年 32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和 31例患者 1~ 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包括阑尾类癌 10例 ,...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 1980~ 2 0 0 0年 32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和 31例患者 1~ 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包括阑尾类癌 10例 ,结肠类癌 8例 ,直肠类癌 7例 ,胃类癌 4例 ,小肠类癌 2例 ,十二指肠类癌 1例。 32例胃肠道类癌中 ,良性类癌 2 5例 ,恶性类癌 7例。 8例患者术前经内镜活检证实 ,4例出现恶性类癌综合征。在平均 2 9个月的随访中 ,7例患者死于转移。【结论】胃肠道类癌大小、有无浸润及远处转移是判断胃肠道类癌良恶性的主要依据。胃肠道类癌的良、恶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癌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预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瘤36例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振寰 刘彤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478-480,共3页
关键词 癌瘤 消化系统肿瘤
原文传递
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孟曼 令狐恩强 +4 位作者 赵坡 卢忠生 王志强 王永华 黄启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7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8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新标准对病理切片进行分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8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新标准对病理切片进行分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1cm、1~2cm、〉2cm,98.77%比78.57%比28.57%,X^2=71.4793,P=0.0001)、病理分级(G1级、G2级、G3级,98.73%比76.19%比25.00%,X^2=56.5121,P=0.0001)及疾病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99.40%比50.00%比60.00%比16.67%,X^=105.0383,P=0.0001)这三个变量中不同分类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删失数据后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显示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回归系数(B)为1.277,Wald值为28.145,Exp(B)值为3.586,95%CI为2.237—5.747。结论肿瘤的病理分期是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时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不同其预后也不相同,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及选择合适的随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直肠 癌瘤 病理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胃肠类癌的临床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益群 钱家鸣 周旭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00-902,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肠类癌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 1982~ 2 0 0 3年的病理分类胃肠类癌 36例 ,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国际组织学新分类标准 (2 0 0 0 )分为恶性类癌、类...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肠类癌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 1982~ 2 0 0 3年的病理分类胃肠类癌 36例 ,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国际组织学新分类标准 (2 0 0 0 )分为恶性类癌、类癌 2组 ;比较 2组类癌的发病年龄特点、临床表现差异、转移情况、在消化系统内分泌肿瘤和肿瘤中的发病比例以及确诊的主要手段等。结果 (1)患病比 :胃肠类癌占同期消化系统肿瘤的 0 .35 % ,占同期消化系统内分泌肿瘤的 10 .2 0 %。 (2 )年龄 :恶性类癌发病年龄为 (5 5 .8± 12 .8)岁 ,类癌发病年龄为 (45 .1± 12 .0 )岁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3)部位 :类癌多发于直肠 (6 3% ) ,而发生于胃 (35 % )与结肠 (2 5 % )应考虑恶性类癌。(4)转移 :淋巴结与肝脏是恶性类癌常见的转移部位 (6 0 % ) ;胃与结肠部位的恶性类癌转移率明显高于直肠与其他部位。(5 )检查手段 :胃肠类癌的发现多依赖内镜检查 ,但直肠指检不应偏废。 (6 )类癌综合征的发生率低 ,恶性类癌多见。结论 胃肠类癌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发病率较低 ,但并非罕见 ;直肠是类癌的好发部位 ,胃与结肠是恶性类癌的好发部位 ;恶性类癌发病年龄较大且易伴肝与淋巴结转移 ,类癌综合征多见于恶性类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癌瘤 胃肠肿瘤 内分泌腺肿瘤
原文传递
类癌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中起 赵宪邨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0年第8期351-354,共4页
类癌瘤通常为一种进展缓慢和无症状的肿瘤 ,但有时可为恶性肿瘤并难以处理。本文对类癌瘤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 胃肿道肿瘤 癌瘤 病理 症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类癌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涛 钦伦秀 +6 位作者 潘奇 逄锦忠 王鲁 孙惠川 叶青海 樊嘉 汤钊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335-1337,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类癌(PHC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004年2月收治的1例巨大 PHCT 病例,并检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国内文献报告的19例 PHCT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变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HCT ...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类癌(PHC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004年2月收治的1例巨大 PHCT 病例,并检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国内文献报告的19例 PHCT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变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HCT 的症状以腹胀、腹疼等上腹不适(8例)和腹部肿块(7例)为主,少数表现为类癌综合征(3例)。病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嗜铬颗粒蛋白 A 和突触素的阳性率较高。1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完全切除病灶;4例接受介入栓塞化疗。结论 PHCT 的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足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较好。介入栓塞化疗足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瘤 肝肿瘤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宇 白晶 李爱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34-63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和患者预后及术后随访肿瘤标记物。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和患者预后及术后随访肿瘤标记物。结果:患者于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阑尾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结果证实为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ⅠA期,术后便秘好转,随访至今2年3个月复查肿瘤标记物未降至正常,但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卵巢肿瘤,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对于伴有严重便秘患者应排除该类肿瘤,同时术后一定要进行比较全面的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癌瘤 便秘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
下载PDF
膀胱类癌的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附四例报告)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永和 郝钢跃 +3 位作者 冀海军 张道新 张长淮 杜林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6-388,共3页
目的 探讨膀胱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膀胱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5 4~ 79岁。临床症状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 ,无面色潮红、心悸、腹泻等类癌综合征表现。膀胱镜检查均... 目的 探讨膀胱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膀胱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5 4~ 79岁。临床症状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 ,无面色潮红、心悸、腹泻等类癌综合征表现。膀胱镜检查均发现息肉样新生物 ,5mm× 5mm~ 2 5mm×30mm。 结果  4例患者中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辅以放疗 1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 3例。临床分期 :Ⅱ期 2例 ,Ⅲ期 2例。组织学检查 :肿瘤细胞呈嗜银性染色 ,电镜下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染色 :嗜铬粒蛋白A(+)、角质素 (+)。 2例分别于术后 5年和 3个月死于肿瘤转移 ;2例术后分别随访 19年、8个月 ,未见复发及转移。 结论 膀胱类癌临床少见 ,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手术范围取决于肿瘤大小、部位 ,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病理特征 癌瘤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