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99
1
作者 张世煌 徐伟平 +2 位作者 李明顺 李新海 徐家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中国玉米连年丰收,国内市场供应充足,但未来玉米需求会继续扩大,对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顾历史,中国玉米品种不断提高产量,得益于增强了抗逆(病)性。但在90年代以后,玉米育种目标和育种思路受到困扰。育种者要重视提高... 中国玉米连年丰收,国内市场供应充足,但未来玉米需求会继续扩大,对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顾历史,中国玉米品种不断提高产量,得益于增强了抗逆(病)性。但在90年代以后,玉米育种目标和育种思路受到困扰。育种者要重视提高品种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从农大108和郑单958中得到的玉米育种启示 被引量:88
2
作者 段民孝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2,共4页
通过分析玉米优良品种农大108和郑单958的特征特性,提出育种中可以借鉴的策略,从而提高育种效率。通过拓宽种质基础,注重对抗倒性选择,培育耐密性好和生育特性适应广的品种,兼顾对穗部性状选择,制种技术简单并且高产,从而得到大面积推... 通过分析玉米优良品种农大108和郑单958的特征特性,提出育种中可以借鉴的策略,从而提高育种效率。通过拓宽种质基础,注重对抗倒性选择,培育耐密性好和生育特性适应广的品种,兼顾对穗部性状选择,制种技术简单并且高产,从而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株型 耐密性 抗倒性 生育期
下载PDF
我国玉米产业现状及生物育种发展趋势 被引量:74
3
作者 赵久然 王荣焕 刘新香 《生物产业技术》 2016年第3期45-52,共8页
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的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我国玉米产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通过生物育种实现节本增效提高玉米产业国际竞... 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的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我国玉米产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通过生物育种实现节本增效提高玉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途径,并对玉米主要育种技术及优势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业 生物育种 粮食安全 我国玉米生产 鲜食玉米 玉米品种 玉米育种 种植面积 玉米总产量 转基因成分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 被引量:51
4
作者 郭庆法 高新学 +4 位作者 刘强 刘铁山 张成华 董瑞 叶金才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生产上用的主栽品种较少,种质基础狭窄,抗风险能力较弱。解决的关键是在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能够支撑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
关键词 黄淮海夏玉米 玉米育种 创新
下载PDF
植物诱变新技术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魏良明 姜鸿勋 +1 位作者 胡学安 赵发欣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0,36,共3页
根据文献资料 ,简述了石蜡油_EMS花粉诱变、离子束注入和空间诱变新技术的诱变机理。
关键词 EMS 离子注入 空间诱变 玉米育种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唐海涛 张彪 +2 位作者 林勇 叶国成 陈宛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12-916,共5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艺性状 玉米育种
下载PDF
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高翔 陈泽辉 +3 位作者 祝云芳 赵晓燕 沈建华 曹绍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120-123,136,共5页
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5003、U8112、掖478、掖107、铁7922、丹9046等和玉米杂交种掖单2、4、12、13号、沈单7号、本玉9号、成单14、雅玉2号、登海11、郑单958... 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5003、U8112、掖478、掖107、铁7922、丹9046等和玉米杂交种掖单2、4、12、13号、沈单7号、本玉9号、成单14、雅玉2号、登海11、郑单958和东单60等对中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美国Reid与旅大红骨、四平头、Lancaster、美国P78599种质、综合种选亚群和Suwan亚群等。新世纪如何继续沿用原有杂优模式和创建新的杂优模式都值得玉米育种家高度重视,为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再上新的台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种质 杂优模式 郑单958 玉米自交系 玉米杂交种 生产应用 中国 美国 创建
下载PDF
美国先锋玉米育种经验的启示 被引量:29
8
作者 丰光 李妍妍 +1 位作者 邢锦丰 黄长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参考美国先锋的育种经验,对我国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方法和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今后我国玉米育种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玉米育种 杂种优势 种质资源 先锋公司
原文传递
诱变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旭 杨兆顺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25-27,共3页
简述了诱变育种的发展现状,系统介绍了电离辐射、化学诱变和空间诱变的特点、处理方法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诱变技术在玉米育种领域里的可能应用。
关键词 玉米育种 诱变技术 空间诱变 化学诱变 诱变育种 应用 电离辐射 处理方法 分析
下载PDF
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进程及对未来育种目标的初探 被引量:21
10
作者 卢秉生 丰光 +1 位作者 李妍妍 娄志东 《杂粮作物》 CAS 2010年第2期68-71,共4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对提高玉米单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比如南方广泛种植的郑单958。尤其近年国外新品种的介入如先玉335等,这就给我国的广...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对提高玉米单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比如南方广泛种植的郑单958。尤其近年国外新品种的介入如先玉335等,这就给我国的广大育种科技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对已往的育种思路、育种方法、育种目标进行调整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育种实践提出了对未来育种目标的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进程 育种目标 性状
下载PDF
中美两国玉米育种思路和技术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世煌 《北京农业》 2007年第14期13-16,共4页
  最近5年,美国先锋公司培育的杂交种大举进入我国许多省和全国玉米区域试验.这些代表美国15~20年前育种水平的杂交种所到之处,表现突出.……
关键词 玉米育种 杂交种产量 产量潜力 区域试验 育种思路 育种水平 一般配合力 育种目标 种质创新 试验密度
原文传递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唐海涛 张彪 +2 位作者 林勇 叶国成 陈宛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09-114,共6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艺性状 玉米育种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关淑艳 董昭旭 +2 位作者 李晖 孙国旭 马义勇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高产、抗逆、优质、抗病的玉米新品种。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不仅加快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进程,也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高产、抗逆、优质、抗病的玉米新品种。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不仅加快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进程,也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文中论述了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种类及其特点,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玉米抗逆、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方面的应用,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种子纯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展望了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基因工程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玉米抗逆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关淑艳 费建博 +2 位作者 刘智博 金栋梁 马义勇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9-407,共9页
随着人口的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对玉米产量和抗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杂交育种已无法满足要求。分子标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的有机结合,为玉米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文中论述了分子标记辅... 随着人口的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对玉米产量和抗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杂交育种已无法满足要求。分子标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的有机结合,为玉米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文中论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玉米抗病、抗虫、抗旱、抗涝、抗寒、抗盐碱、抗倒伏育种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对于传统育种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逆
原文传递
浅议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现状与方向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鹏 白永新 +2 位作者 张润生 魏振飞 张建华 《种子科技》 2019年第2期18-19,共2页
玉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也是国民的重要粮食之一。近年来,我国玉米品种不断优化、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原因是玉米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越来越强,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玉米育种的思路以及目标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 玉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也是国民的重要粮食之一。近年来,我国玉米品种不断优化、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原因是玉米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越来越强,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玉米育种的思路以及目标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玉米育种的发展现状与方向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玉米育种的发展现状、趋势、方向以及加强我国玉米育种的有效举措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广西玉米育种目标及种质改良对策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述宽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根据广西生态特点、玉米耕作制度、生产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玉米育种存在问题 ,提出了玉米育种目标仍是高产、优质、多抗 ,种质改良应以广西地方种质资源为基础 ,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 ,建立核心种质库 ,改进育种手段 ,开展温、热带种质互... 根据广西生态特点、玉米耕作制度、生产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玉米育种存在问题 ,提出了玉米育种目标仍是高产、优质、多抗 ,种质改良应以广西地方种质资源为基础 ,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 ,建立核心种质库 ,改进育种手段 ,开展温、热带种质互导 ,创造新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玉米育种 育种目标 种质改良 核心种质库 地方种质资源 穿梭育种
下载PDF
中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晓辉 韩晓清 崔书会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1-75,共5页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高赖氨酸玉米的出现,标志着玉米不再是单纯的热能饲料,而是热能与蛋白质相结合的新型饲料;然而,纯隐性的高赖氨酸玉米粉质胚乳表现出的生理缺...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高赖氨酸玉米的出现,标志着玉米不再是单纯的热能饲料,而是热能与蛋白质相结合的新型饲料;然而,纯隐性的高赖氨酸玉米粉质胚乳表现出的生理缺陷,制约了高赖氨酸玉米的发展与利用。中国育种工作者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将纯隐性的高赖氨酸玉米改良成半硬质、硬质胚乳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组配出胚乳籽粒半硬质的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随着人们对优质蛋白玉米品质、利用价值、饲用价值、经济价值认识不断提高,如能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优质蛋白玉米将在中国的种植业、畜牧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研究进展 玉米育种 高赖氨酸玉米 优质蛋白玉米 玉米自交系 玉米杂交种 居民收入 饮食结构 新型饲料 生理缺陷 玉米品质 利用价值 饲用价值 经济价值 半硬质 需求量 畜产品 蛋白质 胚乳 工作者 种植业 畜牧业 热能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吴永升 莫伟健 +2 位作者 谭华 黄开健 刘丕庆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转基因技术和SSR、AFLP分子标记的应用,加快了玉米研究进程,育成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玉米,有利于研究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建立玉米杂种优势群,提高玉米QPM育种效率,缩短育种... 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转基因技术和SSR、AFLP分子标记的应用,加快了玉米研究进程,育成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玉米,有利于研究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建立玉米杂种优势群,提高玉米QPM育种效率,缩短育种进程。但由于研究费用过高,基因技术与SSR标记缺乏有用的玉米基因,基因沉默现象也成为开展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限制因素。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研究的日趋成熟,在拓宽玉米自交系种质材料,提高杂交种抗逆、抗病性和产量,完善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发掘玉米高产、优质、高抗、高油、高直链淀粉基因并进行相关标记的定位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生物技术 转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河北省夏玉米品种产量变化趋势及育种方向 被引量:16
19
作者 梁新棉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54-56,共3页
分析了1986~2000年河北省夏玉米区试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提出今后河北省夏玉米育种主攻目标是产量和品质并重,主攻方向是中熟玉米杂交种和特种用途玉米杂交种。
关键词 变化趋势 河北省 玉米 育种方向 品种产量 玉米杂交种 2000年 产量和品质 区试品种 玉米育种 主攻方向 种用 中熟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的玉米育种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7
20
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4 位作者 向振凡 张芳魁 冯云超 张兴端 余志江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近30年玉米的育种态势,得出玉米杂交种子粒产量随区域试验轮次呈线性增加,与对照比较,子粒产量平均每轮次递增1.87%;出苗至成熟天数随轮次呈线性延长,每轮次平均延长0.32d;株高随轮次呈线性增加,平均每轮次增高2.82cm;...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近30年玉米的育种态势,得出玉米杂交种子粒产量随区域试验轮次呈线性增加,与对照比较,子粒产量平均每轮次递增1.87%;出苗至成熟天数随轮次呈线性延长,每轮次平均延长0.32d;株高随轮次呈线性增加,平均每轮次增高2.82cm;随年代增加,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均呈增加趋势,秃尖长度表现为延长;种质基础与利用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延长生育期和增加株高来提高产量,片面追求高秆稀植大穗型品种是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的误区。选准合适的育种目标,培育和改良核心育种材料,注重自交系一般配合力、自身产量和抗逆性选择是育种成败的关键。充分挖掘种质资源利用潜力,培育适合轻简栽培品种,将特用玉米育种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应是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种质基础 育种策略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