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9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139
1
作者 梁晓玲 阿布来提 +4 位作者 冯国俊 李进 李铭东 李维鼎 高慧慧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20,共5页
本试验选用本所选育和引进的 17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杂交种的产量、生育期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 ,选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杂交种CX_711、中单 940 9、CX_6 49、CX_712、CX_777、CX75 ... 本试验选用本所选育和引进的 17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杂交种的产量、生育期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 ,选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杂交种CX_711、中单 940 9、CX_6 49、CX_712、CX_777、CX75 1等。经过对产量、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等 11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千粒重 (r =0 .5 411 ) ,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粗 (r=0 476 7) ,出籽率 (r =0 40 6 7)和穗长 (r=0 14)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状之间株高与穗位高和茎粗 (r=0 82 2 2 ,(r=0 76 0 6 )、穗长与行粒数 (r=0 70 6 5 )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指出提高千粒重 ,增加穗粗和穗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产量 遗传相关系数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玉米杂交种的根系生长、氮素吸收与产量形成 被引量:110
2
作者 春亮 陈范骏 +1 位作者 张福锁 米国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5-619,共5页
以氮效率不同的4个玉米杂交种(组合)为材料,在两个氮水平下分析了根系大小与氮素累积及产量形成方面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高效杂交种(NE1和ND108)吸氮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但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吐丝后氮累积量,而在前期不同基因型... 以氮效率不同的4个玉米杂交种(组合)为材料,在两个氮水平下分析了根系大小与氮素累积及产量形成方面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高效杂交种(NE1和ND108)吸氮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但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吐丝后氮累积量,而在前期不同基因型间氮素累积差异不显著。两个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NE1和ND108都具有较大的根系;在不施氮条件下,氮低效品种209×115的根系干重与ND108相近,而其氮累积量及产量均最低。说明根系大小是决定氮累积量的主导因素,但氮吸收速率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氮吸收 玉米杂交种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氮效率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73
3
作者 刘建安 米国华 +1 位作者 陈范骏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利用北京地区推广的 8个主要玉米杂交种 ,在不施N和施N条件下研究了产量、N累积量及N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 ,在不施N和施N条件下 ,不同品种之间产量的变异幅度分别为 6 2 %、5 7% ;N累积总量的变异幅度则分别为 5 5 %、48%。其中... 利用北京地区推广的 8个主要玉米杂交种 ,在不施N和施N条件下研究了产量、N累积量及N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 ,在不施N和施N条件下 ,不同品种之间产量的变异幅度分别为 6 2 %、5 7% ;N累积总量的变异幅度则分别为 5 5 %、48%。其中以农大 10 8的产量和N累积总量最高 ,中单 12 0和中单 2号最低。随施N量增加 ,吸收效率和N效率显著下降 ,利用效率则变化不大。在 2个施N水平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氮效率 基因型差异
下载PDF
夏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58
4
作者 李军虎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文通过对夏玉米杂交种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往分析表明,果穗长、行粒数、千粒重在影响单株子粒产量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认为在育种实践中,以这3个农艺性状作为直接选择指标,并协调好行粒数与千粒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本文通过对夏玉米杂交种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往分析表明,果穗长、行粒数、千粒重在影响单株子粒产量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认为在育种实践中,以这3个农艺性状作为直接选择指标,并协调好行粒数与千粒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穗粗,可望选出单株产量较高的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夏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55
5
作者 岳尧海 周小辉 任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1,共3页
选用30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过对产量、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r=0.5366),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长(r=0.4989)、千粒重(r=0.4512... 选用30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过对产量、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r=0.5366),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长(r=0.4989)、千粒重(r=0.4512)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提高行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穗长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产量 农艺性状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苗期耐低氮指标的筛选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53
6
作者 李强 罗延宏 +3 位作者 谭杰 孔凡磊 杨世民 袁继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90-1199,共10页
为探明耐低氮玉米杂交种的苗期筛选鉴定方法,筛选出耐低氮能力强、可推广应用到生产上的玉米杂交种,本研究采用蛭石和珍珠岩盆栽、Hoagland营养液培养方式,以西南地区生产中应用的51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对供试品种进行了2年的低氮胁迫... 为探明耐低氮玉米杂交种的苗期筛选鉴定方法,筛选出耐低氮能力强、可推广应用到生产上的玉米杂交种,本研究采用蛭石和珍珠岩盆栽、Hoagland营养液培养方式,以西南地区生产中应用的51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对供试品种进行了2年的低氮胁迫苗期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各玉米品种苗期主要形态、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在指标间和品种间均有较大差异。根据相对值变异系数大小,筛选出叶面积、氮积累量、根冠比、地上部干重、根体积、根干重和单株干重7个指标作为耐低氮能力的评价指标。以7个指标归一化的变异系数为权重进行耐低氮能力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并与用全部指标(第1年为13个指标,第2年为25个指标)模糊隶属函数评价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的结果进行比较,7个指标评价结果与全部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得出的耐低氮能力强和弱的前10个品种的重合率分别达90%和80%,说明筛选指标的代表性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表明上述7个指标可以作为玉米苗期耐低氮能力评价指标,并筛选出‘正红311’、‘成单30’、‘黔北2号’等适宜于中国西南丘陵山区种植的耐低氮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苗期 低氮胁迫 指标筛选 模糊隶属函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子粒脱水速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李凤海 郭佳丽 +1 位作者 于涛 史振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0,24,共5页
以3个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子粒脱水速率、子粒含水率和植株相关性状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材料子粒脱水速率存在显著差异,熟期对子粒脱水速率有明显影响,中晚熟材料的平均脱水速率高于晚熟品种;... 以3个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子粒脱水速率、子粒含水率和植株相关性状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材料子粒脱水速率存在显著差异,熟期对子粒脱水速率有明显影响,中晚熟材料的平均脱水速率高于晚熟品种;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在杂交种父本间差异极显著,母本间无差异,杂交种子粒含水率与亲本自交系呈极显著正相关,子粒生理成熟时含水率的高低影响收获时的含水率;子粒自然脱水速率与穗轴脱水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子粒长、穗位高、株高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子粒脱水速率 子粒含水率 熟期
原文传递
苗期遮光及光照转换对不同玉米杂交种光合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潮海 栾丽敏 +2 位作者 王群 李宁 赵亚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研究了苗期遮光及光照转换对两个玉米杂交种叶片光合速率、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尤其是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光合速率(Pn)降低,但遮光后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的下降幅度均表现为杂交种掖单2 2小于丹玉1... 研究了苗期遮光及光照转换对两个玉米杂交种叶片光合速率、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尤其是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光合速率(Pn)降低,但遮光后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的下降幅度均表现为杂交种掖单2 2小于丹玉13。与此相同,遮光使丹玉13Pn 的下降显著大于掖单2 2。由遮光转入自然光下后Pn 迅速下降,4~5d之后逐渐回升,但仍无法恢复到自然光下的水平。自然光下生长的玉米转至遮光条件下时ΦPSⅡ、Fv/Fm、qp迅速上升,而NPQ呈下降趋势;而遮光的玉米转至自然光下时,各荧光参数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这些效应在2个玉米杂交种之间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光 光照转换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玉米杂交种
下载PDF
利用SPSS实现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任洪雷 李春霞 +4 位作者 龚士琛 李国良 扈光辉 王明泉 杨剑飞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0,共5页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育的74个玉米杂交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18.0对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中的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粒宽、粒厚、百粒重、容重、出子率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育的74个玉米杂交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18.0对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中的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粒宽、粒厚、百粒重、容重、出子率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主要农艺性状对杂交种产量的决策系数。结果表明,出子率、百粒重、生育期、穗长和穗行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农艺性状 产量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决策系数
原文传递
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44
10
作者 王立秋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3-25,29,共4页
本文通过对10个玉米单交种9个数量性状与子粒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叶数r1>抽丝期r2>行粒数r3>株高r4>穗位高r5>穗长r6>穗粗r7>百粒重r8>穗行数r9.说明,玉米杂交... 本文通过对10个玉米单交种9个数量性状与子粒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叶数r1>抽丝期r2>行粒数r3>株高r4>穗位高r5>穗长r6>穗粗r7>百粒重r8>穗行数r9.说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叶数、抽丝期、行粒数、株高等主要性状.为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产量 产量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唐海涛 张彪 +2 位作者 林勇 叶国成 陈宛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12-916,共5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艺性状 玉米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两种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周培禄 任红 +2 位作者 齐华 赵明 李从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276,共14页
旨在探明东北春玉米不同类型杂交种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本文以不同类型杂交种代表性品种郑单958(ZD958,Reid×唐四平头模式)和先玉335(XY335,Reid×Lancaster模式)为试验材料,2014年和2015年设置5个氮肥水... 旨在探明东北春玉米不同类型杂交种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本文以不同类型杂交种代表性品种郑单958(ZD958,Reid×唐四平头模式)和先玉335(XY335,Reid×Lancaster模式)为试验材料,2014年和2015年设置5个氮肥水平[0 kg hm–2(N0)、100 kg hm–2(N1)、200 kg hm–2(N2)、300 kg hm–2(N3)和400 kg hm–2(N4)]和2个种植密度(67 500株hm–2和90 000株hm–2)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干物质与氮素积累、运转及氮素利用的差异规律。结果表明,两年XY335品种的最高籽粒产量均高于ZD958,最优氮肥施用量明显降低4.8%~10.6%;相比ZD958,不施氮处理,两种种植密度下XY335品种干物质积累能力及物质运转效率都明显降低,而施氮条件下XY335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量及干物质运转效率均增加,同时增幅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步提高,且在高密度条件下优势更为明显。开花期XY335叶片与茎鞘氮素含量显著高于ZD958(P<0.05),而成熟期由于其较高物质的运转效率表现出明显较低的数值,籽粒氮素含量在高密度下差异较小,而低密度条件下相对ZD958显著提高(P<0.05)。施氮条件下XY335品种花前、花后氮素积累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均高于ZD958,其中叶片中氮素的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较高(P<0.05)。两种种植密度处理最优施氮条件下XY335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ZD958(P<0.05),而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可见,高密度条件下XY335类型品种表现出明显较高的物质积累能力以及花后物质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表现出明显高氮高效的品种特征,因此生产上建议,东北春玉米区高密度种植条件下该类型品种在较高氮肥施用量时易获得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氮肥 物质生产 氮素利用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谭静 陈洪梅 +3 位作者 韩学莉 段智利 汪燕芬 番兴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55-158,共4页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主要穗部性状之演变及对育种目标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柳家友 柏志安 吴伟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z2期3-4,共2页
对 1975~2002年河 南 省玉 米区 试 资料 中主 要 穗 部性 状 的 演 变进 行 了 分 析,并 对其 与 小 区 产量 的 关 系进行 了相 关 与通 径分 析。结 果表 明 ,行 粒数 、千 粒重 在玉 米 产量 构成 因 素中 占主 导 地位 ,不 宜过 ... 对 1975~2002年河 南 省玉 米区 试 资料 中主 要 穗 部性 状 的 演 变进 行 了 分 析,并 对其 与 小 区 产量 的 关 系进行 了相 关 与通 径分 析。结 果表 明 ,行 粒数 、千 粒重 在玉 米 产量 构成 因 素中 占主 导 地位 ,不 宜过 多 追求 穗行 数 。近 一阶段 内高 产 育种 目标 应以 选 育中 大穗 型 、子 粒容 重高 的 玉米 杂交 种 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穗部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目标
下载PDF
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高翔 陈泽辉 +3 位作者 祝云芳 赵晓燕 沈建华 曹绍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120-123,136,共5页
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5003、U8112、掖478、掖107、铁7922、丹9046等和玉米杂交种掖单2、4、12、13号、沈单7号、本玉9号、成单14、雅玉2号、登海11、郑单958... 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5003、U8112、掖478、掖107、铁7922、丹9046等和玉米杂交种掖单2、4、12、13号、沈单7号、本玉9号、成单14、雅玉2号、登海11、郑单958和东单60等对中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美国Reid与旅大红骨、四平头、Lancaster、美国P78599种质、综合种选亚群和Suwan亚群等。新世纪如何继续沿用原有杂优模式和创建新的杂优模式都值得玉米育种家高度重视,为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再上新的台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优模式 郑单958 玉米自交系 玉米杂交种 生产应用 中国 美国 创建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the dominant maize hybrids grown in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29
16
作者 CHEN FanJun FANG ZenGuo +5 位作者 GAO Qiang YE YouLiang JIA LiangLiang YUAN LiXing MI GuoHua ZHANG FuSu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6期552-560,共9页
Breeding high-yielding and nutrient-efficient cultivars is one strategy to simultaneously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food security,resource shortage,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However,the potential increased yield and r... Breeding high-yielding and nutrient-efficient cultivars is one strategy to simultaneously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food security,resource shortage,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However,the potential increased yield and reduction in fertilizer input achievable by using high-yielding and nutrient-efficient cultivars is unclear.In the present study,we evaluated the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 of 40 commercial maize hybrids at five locations in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in 2008 and 2009.The 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genotype and nitrogen(N) input on maize yield was significant when the yield reduction under low-N treatment was 25%-60%.Based on the average yields achieved with high or low N application,the tested cultivar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based on their NUE:efficient-efficient(EE) were efficient under both low and high N inputs,high-N efficient(HNE) under only high N input,low-N efficient(LNE) under only low N input,and nonefficient-nonefficient under neither low nor high N inputs.Under high N application,EE and HNE cultivars could potentially increase maize yield by 8%-10% and reduce N input by 16%-21%.Under low N application,LNE cultivars could potentially increase maize yield by 12%.We concluded that breeding for N-efficient cultivars is a feasible strategy to increase maize yield and/or reduce N in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genotypexnitrogen interaction low nitrogen stress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YIELD
原文传递
云南省玉米杂交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汪燕芬 田俊明 +7 位作者 詹和明 张培高 陈洪梅 黄云霄 段智利 吕宏斌 严富民 番兴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925-928,共4页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中北部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穗行数>单株有效穗数>株高>千粒重>穗位高>空杆率...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中北部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穗行数>单株有效穗数>株高>千粒重>穗位高>空杆率>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生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杂交玉米引种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邓小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1-73,共3页
通过对 9313、3333、3119等 7个玉米杂交种的引种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筛选出适宜我市自然条件下春玉米种植的高产玉米杂交种 3个。实践证明我市春玉米每 6 6 7m2 可突破吨粮大关 ,为发展永州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杂交玉米 玉米杂交种 高产栽培 试验
下载PDF
优质高效青贮玉米品种选育途径与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9
19
作者 冯勇 赵瑞霞 +3 位作者 苏二虎 张来厚 刘志雄 孙峰成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年第S1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选育 途径与方法 玉米自交系 粮饲兼用型玉米 子粒产量 优质高效 玉米杂交种 内蒙古 玉米
下载PDF
四川省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唐海涛 林勇 +2 位作者 叶国成 陈宛秋 张彪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四川省玉米区试2005年平丘1~4组参试的40个玉米新组合及相应对照分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出籽率>穗长>适应度...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四川省玉米区试2005年平丘1~4组参试的40个玉米新组合及相应对照分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出籽率>穗长>适应度>穗行数>百粒重>抗倒伏>CV值>生育期>行粒数,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出籽率和穗长等。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单穗粒重、出籽率、适应性、长穗和多行的选择,同时不要忽略百粒重和抗倒性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区域试验 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