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04
篇文章
<
1
2
…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记录
1
《巴蜀史志》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12013年5月21—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他强调,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布局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
关键词
抗震救灾精神
灾后恢复重建
受灾群众
芦山地震
灾区
科学布局
灾区
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
妥善安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灾后重建的终极目标:提升灾区人民幸福指数
被引量:
2
2
作者
龚平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4,共3页
"5.12"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社会生产、生活几近瘫痪,灾区人民的幸福指数急剧下降。提升灾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仅是灾后重建的应有之义,更是灾后重建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灾区
人民
幸福指数
灾后重建
原文传递
灾后重建应正确处理好重建主体间的关系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志初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
2008年第6期37-37,27,共2页
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巨大的资金、人力与物力投入,需要举全国之力,各种主体积极参与。进行灾后重建的主体力量涉及到政府、市场、民间组织(包括个人志愿者)、灾区人民等。为保证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
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巨大的资金、人力与物力投入,需要举全国之力,各种主体积极参与。进行灾后重建的主体力量涉及到政府、市场、民间组织(包括个人志愿者)、灾区人民等。为保证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民间组织、"八方支援"和"自力更生"等主体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政府
市场
民间组织
灾区
人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
2
4
作者
曹燕
胡子祥
+1 位作者
张利民
雷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21-127,共7页
灾区人民是抗震救灾活动的特殊参与力量。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源于他们直接参与的抗震救灾实践,还源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精神...
灾区人民是抗震救灾活动的特殊参与力量。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源于他们直接参与的抗震救灾实践,还源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精神内涵包括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乐观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它不仅是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的强大精神力量,还是激发和鼓舞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区
人民
抗震救灾精神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患难相恤 大爱无疆——全国宗教界积极支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
被引量:
1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共2页
连日来,玉树地震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心。大家为地震死难者哀恸,更为救援中那绛红色的僧袍感动;同时,让人们感动与自豪的,还有全国各地宗教界与灾区人民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感。...
连日来,玉树地震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心。大家为地震死难者哀恸,更为救援中那绛红色的僧袍感动;同时,让人们感动与自豪的,还有全国各地宗教界与灾区人民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感。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灾难面前,全国各地宗教界发扬"慈悲济世、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以其特有的方式,为灾区祈福;以捐款捐物的实际行动,向灾区群众送去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界人士
地震
灾区
玉树
青海
支援
大爱
灾区
人民
信教群众
原文传递
对口支援玉树灾区法制化的思考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建伟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1年第2期44-46,共3页
青海玉树2010年"4·14"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重建方针。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不仅要让灾区人民生产生活上一个大台阶,而且要让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大台阶。"
关键词
对口支援
灾区
人民
玉树
法制化
胡锦涛总书记
生态环境建设
社会主义
地震
灾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殊党费”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巨大效用
被引量:
1
7
作者
黄林
《党建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1,共2页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在中组部的组织发动下,全国广大党员踊跃交纳“特殊党费”97.3亿元,其中投入四川达80.3亿元。这笔饱含深情、数额巨大的“特殊党费”,有力地支持了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极大地增强了灾区人民战...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在中组部的组织发动下,全国广大党员踊跃交纳“特殊党费”97.3亿元,其中投入四川达80.3亿元。这笔饱含深情、数额巨大的“特殊党费”,有力地支持了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极大地增强了灾区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恢复重建
党费
2008年
灾区
重建
抗震救灾
灾区
人民
中组部
大地
原文传递
音乐的力量:汶川灾区学生心理重建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向乾坤
穆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4,共3页
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痛.国内外的心理工作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帮助,尽可能指导灾区人民走出悲痛、恢复信心。为灾区学生提供音乐心理治疗就成为我们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地震发生后.我和...
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痛.国内外的心理工作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帮助,尽可能指导灾区人民走出悲痛、恢复信心。为灾区学生提供音乐心理治疗就成为我们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地震发生后.我和几位老师很快成立了针对灾区学生心理重建的课题研究小组,为灾区学生提供音乐心理治疗.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纪念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之际.我们把它整理出来,以抚慰我们在地震中幸存下来并顽强生活着的同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工作者
心理重建
灾区
学生
汶川地震
力量
汶川特大地震
灾区
人民
心理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要闻
9
《中国财政》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5,共2页
谢旭人部长赴云南昭通彝良地震灾区 9月11日,财政部透露,财政部部长谢旭人陪同温家宝总理赴云南昭通彝良地震灾区了解受灾情况和前期救灾工作的布置及进展,并就财政部门支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迅即行动...
谢旭人部长赴云南昭通彝良地震灾区 9月11日,财政部透露,财政部部长谢旭人陪同温家宝总理赴云南昭通彝良地震灾区了解受灾情况和前期救灾工作的布置及进展,并就财政部门支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迅即行动,把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关爱落到实处,二是积极筹措,及时拨付,全力保障救灾应急的资金需要,确保救灾资金投向解决受灾群众衣、食、住、医和灾区桥梁、道路、水利等工程的修复重建等最为关键的民生领域,切实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早日重建家园。三是要切实加强救灾资金的监管,花好每一分钱,让灾区人民放心满意。四是要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大救灾资金的监督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救灾工作
财政部部长
要闻
地震
灾区
灾区
人民
资金投向
灾区
群众
救灾资金
原文传递
北川五日速记
10
作者
杨旭民
李嵱
陈小玮
《新西部》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对灾区人民的—个承诺。 两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灾区到底变成什么样子?灾区群众的生活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央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者走进了汶川大...
“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对灾区人民的—个承诺。 两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灾区到底变成什么样子?灾区群众的生活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央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者走进了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北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
汶川大地震
速记
灾区
人民
灾区
群众
重
灾区
承诺
中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融支持是灾区恢复重建的巨大动力
11
作者
李明昌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7-38,共2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艰苦努力以及对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援助下,经过灾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务...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艰苦努力以及对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援助下,经过灾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灾后恢复重建转入了全面完成重建任务和灾区发展振兴的新阶段。在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及各灾区分支机构切实发挥牵头推动作用,牢记央行肩负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恢复重建
灾区
人民
金融支持
人民
银行成都分行
汶川特大地震
四川地震
灾区
对口支援
艰苦奋斗
原文传递
推动新时代救灾捐赠工作高质量发展
12
作者
高益凌
《中国减灾》
2023年第15期41-43,共3页
救灾捐赠直接关系民生,是灾后整合社会资源、及时把全国各地人民的温暖传递给受灾群众、促进灾区恢复生活生产的重要途径。灾害发生后,对救灾捐赠物资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灾区人民的切身利益。本...
救灾捐赠直接关系民生,是灾后整合社会资源、及时把全国各地人民的温暖传递给受灾群众、促进灾区恢复生活生产的重要途径。灾害发生后,对救灾捐赠物资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灾区人民的切身利益。本文提出,推动新时代救灾捐赠工作高质量发展,要从政治高度想透做实、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大框架下谋划,更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争取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灾捐赠
中国式现代化
总体国家安全观
整合社会资源
受灾群众
灾区
人民
安全高效运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机制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被引量:
1
13
作者
陈锦棠
成元君
刘肇薇
《中国社会工作》
2010年第13期54-58,共5页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作为一支专业的力量,第一次主动投入到国家重大事件中,第一次展现中国社工的实力与能力,第一次与其他专业、其他部门进行跨专业、跨部门的合作实践,第一次深入到本地的文化和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作为一支专业的力量,第一次主动投入到国家重大事件中,第一次展现中国社工的实力与能力,第一次与其他专业、其他部门进行跨专业、跨部门的合作实践,第一次深入到本地的文化和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政府、与社会组织等合作,以“社会工作站”的组织形式,在帮助灾区人民调适心理、整合资源、改善关系、创新社区、增进能力以及发展生计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专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汶川大地震
救援机制
灾害
社会组织
日常生活
灾区
人民
整合资源
原文传递
抗灾保电:风停水退,人进电通
被引量:
1
14
作者
顾锋明
张琦琳
+1 位作者
李晓红
朱请霞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6年第8期12-15,共4页
2016年,全国各地遭受台风、强龙卷风、特大暴雨袭击,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为了最大限地减少灾区人民的损失,广大电力职工以“风停水退,人进电通”的担当,夜以继日奋斗在抢险最前线,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为灾区人...
2016年,全国各地遭受台风、强龙卷风、特大暴雨袭击,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为了最大限地减少灾区人民的损失,广大电力职工以“风停水退,人进电通”的担当,夜以继日奋斗在抢险最前线,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为灾区人民抗险救灾、恢复生产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通
抗灾
灾区
人民
特大暴雨
电力职工
恢复生产
龙卷风
损失
原文传递
充分发挥主流舆论阵地引领作用
被引量:
1
15
作者
徐体义
《社会主义论坛》
2016年第2期22-23,25,共3页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彩云之南考察,这是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高度重视、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灾区人民的真情厚爱、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习近平总...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彩云之南考察,这是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高度重视、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灾区人民的真情厚爱、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期间,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人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云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领作用
舆论阵地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团结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
灾区
人民
跨越式发展
总书记
原文传递
刘永光:从志愿者到社工
16
作者
杜春霞
段望军
唐平
《中国社会工作》
2011年第18期25-26,共2页
人生何去何从,有出于本意的规划,也有为某种使命而来的。曾在汶川地震灾区奔忙的志愿者们就是因爱心使然,无私帮助灾区人民勇敢地直面现实,从脆弱走向坚强,从忧伤转向乐观。如今,大多志愿者已完成使命陆续离开,寻访他们有些困难...
人生何去何从,有出于本意的规划,也有为某种使命而来的。曾在汶川地震灾区奔忙的志愿者们就是因爱心使然,无私帮助灾区人民勇敢地直面现实,从脆弱走向坚强,从忧伤转向乐观。如今,大多志愿者已完成使命陆续离开,寻访他们有些困难,但我们还是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找到了部分依然守护在灾区的志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者
社工
刘永
地震
灾区
直面现实
灾区
人民
人生
乐观
原文传递
为了灾区人民的幸福——温家宝总理第十次四川地震灾区纪行
17
作者
李斌
张晓松
《中国应急管理》
2011年第5期11-13,共3页
巍峨雄壮的龙门山蜿蜒逶迤,湍急汹涌的岷江水奔腾不息—— 五月的川西北大地,草木葱茏,山清水秀。一个个新村镇、新学校、新医院、新社区、新工厂和一条条新道路,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关键词
四川地震
灾区
温家宝总理
灾区
人民
幸福
龙门山
川西北
原文传递
向地震灾区捐赠的个人所得税有何筹划技巧
18
作者
赵诗云
《纳税》
2014年第11期34-38,共5页
问:云南鲁甸发生的地震对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破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时间,许多国人自发向灾区和有关部门捐款捐物.请问,向地震灾区捐赠,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有何筹划技巧?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地震
灾区
技巧
捐赠
灾区
人民
自发
缴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滚滚洪流里的坚强堡垒
19
作者
李玮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
2013年第10期12-13,共2页
8月24日,历时五天四夜的抚顺清原红透山镇抢险救援活动胜利结束,辽宁边防官兵给灾区人民留下的不仅是清理掉洪火痕迹的全新小区,还有让灾区群众难以忘怀的浓浓深情……
关键词
坚强
救援活动
灾区
人民
边防官兵
灾区
群众
痕迹
原文传递
文化力量的最好见证 参观四川地震灾区的文化感悟
20
作者
蒋建国
《新湘评论》
2011年第21期22-23,共2页
前不久,因工作需要,我们十多位同志到四川地震灾区进行了一次参观学习。我们一行起早贪黑、迎风冒雨,从广元经绵阳、过德阳、走阿坝、到成都。通过实地察看、听人介绍、座谈交流等方式,从中了解实际情况;通过在各地的“三基地一窗...
前不久,因工作需要,我们十多位同志到四川地震灾区进行了一次参观学习。我们一行起早贪黑、迎风冒雨,从广元经绵阳、过德阳、走阿坝、到成都。通过实地察看、听人介绍、座谈交流等方式,从中了解实际情况;通过在各地的“三基地一窗口”参观,从中获得理性认识。尽管那地震瞬间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党和政府组织抗震救灾的号角声、灾区人民顽强自救互救的呐喊声、四面八方支援恢复重建的铁锤声已渐渐远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震
灾区
文化力量
感悟
参观学习
抗震救灾
政府组织
自救互救
灾区
人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记录
1
出处
《巴蜀史志》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文摘
12013年5月21—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他强调,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布局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
关键词
抗震救灾精神
灾后恢复重建
受灾群众
芦山地震
灾区
科学布局
灾区
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
妥善安置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灾后重建的终极目标:提升灾区人民幸福指数
被引量:
2
2
作者
龚平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4,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09XZX009)
文摘
"5.12"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社会生产、生活几近瘫痪,灾区人民的幸福指数急剧下降。提升灾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仅是灾后重建的应有之义,更是灾后重建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灾区
人民
幸福指数
灾后重建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灾后重建应正确处理好重建主体间的关系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志初
机构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经济管理学教研部
出处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
2008年第6期37-37,27,共2页
文摘
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巨大的资金、人力与物力投入,需要举全国之力,各种主体积极参与。进行灾后重建的主体力量涉及到政府、市场、民间组织(包括个人志愿者)、灾区人民等。为保证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民间组织、"八方支援"和"自力更生"等主体间的关系。
关键词
灾后重建
政府
市场
民间组织
灾区
人民
分类号
D632.5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
2
4
作者
曹燕
胡子祥
张利民
雷芳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21-127,共7页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料挖掘
整理和应用研究"(SC16ZD09)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对象自选课题
文摘
灾区人民是抗震救灾活动的特殊参与力量。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源于他们直接参与的抗震救灾实践,还源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精神内涵包括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乐观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它不仅是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的强大精神力量,还是激发和鼓舞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彰显。
关键词
灾区
人民
抗震救灾精神
时代价值
Keywords
people in disaster areas
spirit of earthquake relief
contemporary value
分类号
D632.5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患难相恤 大爱无疆——全国宗教界积极支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
被引量:
1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出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共2页
文摘
连日来,玉树地震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心。大家为地震死难者哀恸,更为救援中那绛红色的僧袍感动;同时,让人们感动与自豪的,还有全国各地宗教界与灾区人民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感。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灾难面前,全国各地宗教界发扬"慈悲济世、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以其特有的方式,为灾区祈福;以捐款捐物的实际行动,向灾区群众送去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心。
关键词
宗教界人士
地震
灾区
玉树
青海
支援
大爱
灾区
人民
信教群众
分类号
D6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对口支援玉树灾区法制化的思考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建伟
机构
青海大学政策法规办公室
出处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1年第2期44-46,共3页
文摘
青海玉树2010年"4·14"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重建方针。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不仅要让灾区人民生产生活上一个大台阶,而且要让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大台阶。"
关键词
对口支援
灾区
人民
玉树
法制化
胡锦涛总书记
生态环境建设
社会主义
地震
灾区
分类号
D927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殊党费”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巨大效用
被引量:
1
7
作者
黄林
机构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出处
《党建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1,共2页
文摘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在中组部的组织发动下,全国广大党员踊跃交纳“特殊党费”97.3亿元,其中投入四川达80.3亿元。这笔饱含深情、数额巨大的“特殊党费”,有力地支持了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极大地增强了灾区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关键词
灾后恢复重建
党费
2008年
灾区
重建
抗震救灾
灾区
人民
中组部
大地
分类号
D26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音乐的力量:汶川灾区学生心理重建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向乾坤
穆兰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4,共3页
基金
2008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项目[CSXL-82008])
文摘
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痛.国内外的心理工作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帮助,尽可能指导灾区人民走出悲痛、恢复信心。为灾区学生提供音乐心理治疗就成为我们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地震发生后.我和几位老师很快成立了针对灾区学生心理重建的课题研究小组,为灾区学生提供音乐心理治疗.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纪念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之际.我们把它整理出来,以抚慰我们在地震中幸存下来并顽强生活着的同胞。
关键词
音乐工作者
心理重建
灾区
学生
汶川地震
力量
汶川特大地震
灾区
人民
心理治疗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要闻
9
出处
《中国财政》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5,共2页
文摘
谢旭人部长赴云南昭通彝良地震灾区 9月11日,财政部透露,财政部部长谢旭人陪同温家宝总理赴云南昭通彝良地震灾区了解受灾情况和前期救灾工作的布置及进展,并就财政部门支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迅即行动,把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关爱落到实处,二是积极筹措,及时拨付,全力保障救灾应急的资金需要,确保救灾资金投向解决受灾群众衣、食、住、医和灾区桥梁、道路、水利等工程的修复重建等最为关键的民生领域,切实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早日重建家园。三是要切实加强救灾资金的监管,花好每一分钱,让灾区人民放心满意。四是要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大救灾资金的监督检查。
关键词
抗震救灾工作
财政部部长
要闻
地震
灾区
灾区
人民
资金投向
灾区
群众
救灾资金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北川五日速记
10
作者
杨旭民
李嵱
陈小玮
机构
不详
《新西部》编辑部
出处
《新西部》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文摘
“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对灾区人民的—个承诺。 两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灾区到底变成什么样子?灾区群众的生活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央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者走进了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北川。
关键词
北川
汶川大地震
速记
灾区
人民
灾区
群众
重
灾区
承诺
中央
分类号
D632.5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融支持是灾区恢复重建的巨大动力
11
作者
李明昌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出处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7-38,共2页
文摘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艰苦努力以及对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援助下,经过灾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灾后恢复重建转入了全面完成重建任务和灾区发展振兴的新阶段。在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及各灾区分支机构切实发挥牵头推动作用,牢记央行肩负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灾后恢复重建
灾区
人民
金融支持
人民
银行成都分行
汶川特大地震
四川地震
灾区
对口支援
艰苦奋斗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832.4
原文传递
题名
推动新时代救灾捐赠工作高质量发展
12
作者
高益凌
机构
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
出处
《中国减灾》
2023年第15期41-43,共3页
文摘
救灾捐赠直接关系民生,是灾后整合社会资源、及时把全国各地人民的温暖传递给受灾群众、促进灾区恢复生活生产的重要途径。灾害发生后,对救灾捐赠物资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灾区人民的切身利益。本文提出,推动新时代救灾捐赠工作高质量发展,要从政治高度想透做实、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大框架下谋划,更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争取新突破。
关键词
救灾捐赠
中国式现代化
总体国家安全观
整合社会资源
受灾群众
灾区
人民
安全高效运行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机制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被引量:
1
13
作者
陈锦棠
成元君
刘肇薇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中国社会工作》
2010年第13期54-58,共5页
文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作为一支专业的力量,第一次主动投入到国家重大事件中,第一次展现中国社工的实力与能力,第一次与其他专业、其他部门进行跨专业、跨部门的合作实践,第一次深入到本地的文化和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政府、与社会组织等合作,以“社会工作站”的组织形式,在帮助灾区人民调适心理、整合资源、改善关系、创新社区、增进能力以及发展生计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专业服务。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汶川大地震
救援机制
灾害
社会组织
日常生活
灾区
人民
整合资源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抗灾保电:风停水退,人进电通
被引量:
1
14
作者
顾锋明
张琦琳
李晓红
朱请霞
机构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
国网莆田供电公司
出处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6年第8期12-15,共4页
文摘
2016年,全国各地遭受台风、强龙卷风、特大暴雨袭击,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为了最大限地减少灾区人民的损失,广大电力职工以“风停水退,人进电通”的担当,夜以继日奋斗在抢险最前线,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电,为灾区人民抗险救灾、恢复生产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关键词
电通
抗灾
灾区
人民
特大暴雨
电力职工
恢复生产
龙卷风
损失
分类号
F426.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充分发挥主流舆论阵地引领作用
被引量:
1
15
作者
徐体义
机构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
出处
《社会主义论坛》
2016年第2期22-23,25,共3页
文摘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彩云之南考察,这是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高度重视、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灾区人民的真情厚爱、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期间,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人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云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
关键词
引领作用
舆论阵地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团结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
灾区
人民
跨越式发展
总书记
分类号
D677.196.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刘永光:从志愿者到社工
16
作者
杜春霞
段望军
唐平
出处
《中国社会工作》
2011年第18期25-26,共2页
文摘
人生何去何从,有出于本意的规划,也有为某种使命而来的。曾在汶川地震灾区奔忙的志愿者们就是因爱心使然,无私帮助灾区人民勇敢地直面现实,从脆弱走向坚强,从忧伤转向乐观。如今,大多志愿者已完成使命陆续离开,寻访他们有些困难,但我们还是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找到了部分依然守护在灾区的志愿者。
关键词
志愿者
社工
刘永
地震
灾区
直面现实
灾区
人民
人生
乐观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为了灾区人民的幸福——温家宝总理第十次四川地震灾区纪行
17
作者
李斌
张晓松
机构
新华社
出处
《中国应急管理》
2011年第5期11-13,共3页
文摘
巍峨雄壮的龙门山蜿蜒逶迤,湍急汹涌的岷江水奔腾不息—— 五月的川西北大地,草木葱茏,山清水秀。一个个新村镇、新学校、新医院、新社区、新工厂和一条条新道路,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关键词
四川地震
灾区
温家宝总理
灾区
人民
幸福
龙门山
川西北
分类号
F812.8 [经济管理—财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向地震灾区捐赠的个人所得税有何筹划技巧
18
作者
赵诗云
出处
《纳税》
2014年第11期34-38,共5页
文摘
问:云南鲁甸发生的地震对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破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时间,许多国人自发向灾区和有关部门捐款捐物.请问,向地震灾区捐赠,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有何筹划技巧?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地震
灾区
技巧
捐赠
灾区
人民
自发
缴纳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滚滚洪流里的坚强堡垒
19
作者
李玮
出处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
2013年第10期12-13,共2页
文摘
8月24日,历时五天四夜的抚顺清原红透山镇抢险救援活动胜利结束,辽宁边防官兵给灾区人民留下的不仅是清理掉洪火痕迹的全新小区,还有让灾区群众难以忘怀的浓浓深情……
关键词
坚强
救援活动
灾区
人民
边防官兵
灾区
群众
痕迹
分类号
D632.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化力量的最好见证 参观四川地震灾区的文化感悟
20
作者
蒋建国
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出处
《新湘评论》
2011年第21期22-23,共2页
文摘
前不久,因工作需要,我们十多位同志到四川地震灾区进行了一次参观学习。我们一行起早贪黑、迎风冒雨,从广元经绵阳、过德阳、走阿坝、到成都。通过实地察看、听人介绍、座谈交流等方式,从中了解实际情况;通过在各地的“三基地一窗口”参观,从中获得理性认识。尽管那地震瞬间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党和政府组织抗震救灾的号角声、灾区人民顽强自救互救的呐喊声、四面八方支援恢复重建的铁锤声已渐渐远去,
关键词
四川地震
灾区
文化力量
感悟
参观学习
抗震救灾
政府组织
自救互救
灾区
人民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记录
《巴蜀史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灾后重建的终极目标:提升灾区人民幸福指数
龚平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原文传递
3
灾后重建应正确处理好重建主体间的关系
徐志初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曹燕
胡子祥
张利民
雷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患难相恤 大爱无疆——全国宗教界积极支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
本刊编辑部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原文传递
6
对口支援玉树灾区法制化的思考
周建伟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特殊党费”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巨大效用
黄林
《党建研究》
北大核心
2010
1
原文传递
8
音乐的力量:汶川灾区学生心理重建研究
向乾坤
穆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要闻
《中国财政》
北大核心
2012
0
原文传递
10
北川五日速记
杨旭民
李嵱
陈小玮
《新西部》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金融支持是灾区恢复重建的巨大动力
李明昌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12
推动新时代救灾捐赠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益凌
《中国减灾》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机制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陈锦棠
成元君
刘肇薇
《中国社会工作》
2010
1
原文传递
14
抗灾保电:风停水退,人进电通
顾锋明
张琦琳
李晓红
朱请霞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6
1
原文传递
15
充分发挥主流舆论阵地引领作用
徐体义
《社会主义论坛》
2016
1
原文传递
16
刘永光:从志愿者到社工
杜春霞
段望军
唐平
《中国社会工作》
2011
0
原文传递
17
为了灾区人民的幸福——温家宝总理第十次四川地震灾区纪行
李斌
张晓松
《中国应急管理》
2011
0
原文传递
18
向地震灾区捐赠的个人所得税有何筹划技巧
赵诗云
《纳税》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辽宁】滚滚洪流里的坚强堡垒
李玮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
2013
0
原文传递
20
文化力量的最好见证 参观四川地震灾区的文化感悟
蒋建国
《新湘评论》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