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通膏外敷和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廖志浩 陈希 +1 位作者 吴雪茹 叶国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敷及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封闭组、联合组和温通膏组,每组各36例。封闭组给予腱鞘内局部封闭治疗,联合组给予温通膏(主要由当归、补骨脂、独...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敷及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封闭组、联合组和温通膏组,每组各36例。封闭组给予腱鞘内局部封闭治疗,联合组给予温通膏(主要由当归、补骨脂、独活、羌活等药物组成)外敷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温通膏组给予单纯温通膏外敷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测定3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腕关节尺偏的活动度(ROM),评价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观察3组复发率。【结果】(1)治疗1周后,封闭组、联合组和温通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100.0%、72.2%;治疗2周后,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00.0%、86.1%;联合组疗效均优于封闭组和温通膏组(P<0.05)。(2)治疗1周和2周后,3组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ROM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封闭组和温通膏组,ROM均明显高于封闭组和温通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3组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4)随访3个月,封闭组、联合组、温通膏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0.61%、10.20%、20.41%,联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封闭组和温通膏组(P<0.05)。【结论】温通膏外敷联合局部封闭疗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缓解疼痛,增加腕关节活动度,减少复发率;单用温通膏外敷在治疗1周内的疗效逊于单纯局部封闭疗法,但在2周后的疗效与单纯局部封闭相当,且温通膏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局部封闭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原文传递
温通膏治疗风寒湿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雪霞 吴雪茹 +1 位作者 黄晓冰 谢华民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66-2468,共3页
目的:观察外用温通膏治疗风寒湿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风寒湿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本院制剂温通膏外用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扶他林软膏外用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 目的:观察外用温通膏治疗风寒湿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风寒湿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本院制剂温通膏外用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扶他林软膏外用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滑液中IL-1β、IL-6、IL-17含量,观察两组患者的关节综合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膝关节滑液中IL-1β、IL-6、IL-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8.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膏治疗风寒湿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优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风寒湿证 温通 扶他林软
下载PDF
温通膏定性鉴别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雪茹 朱金段 吴康郁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建立温通膏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温通膏中当归、冰片、羌活、独活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当归、冰片、羌活、独活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果准... 目的:探讨建立温通膏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温通膏中当归、冰片、羌活、独活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当归、冰片、羌活、独活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温通膏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用于控制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定性鉴别 薄层色谱法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化温通膏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涵 王凌 +1 位作者 吴雪茹 谢华民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6-719,共4页
目的优选温通膏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回流时间、乙醇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浸膏得率、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为评价指标,加权综合评分,优选温通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温通膏最佳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温通膏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回流时间、乙醇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浸膏得率、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为评价指标,加权综合评分,优选温通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温通膏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20 min。结论所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温通膏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提取工艺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温通膏的研制与质量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必达 吴宾 +1 位作者 黄艳环 吴剑宏 《广东药学》 2004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温通膏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考察。方法 以卡波姆 94 0 (Carbomer 94 0 ,Cb 94 0 )为凝胶基质制备温通膏 ,建立了酸碱度、粘度、稳定性、成分鉴别等质量考察指标。结果 以 1.2 %Cb 94 0为凝胶基质制备含生药量 35 %的温通膏为宜... 目的 研究温通膏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考察。方法 以卡波姆 94 0 (Carbomer 94 0 ,Cb 94 0 )为凝胶基质制备温通膏 ,建立了酸碱度、粘度、稳定性、成分鉴别等质量考察指标。结果 以 1.2 %Cb 94 0为凝胶基质制备含生药量 35 %的温通膏为宜。pH值 6 .5~ 7.5 ,粘度 11.5× 10 0 0厘泊 ,显色反应表明含有生物碱成分 ,TLC鉴别表明含有乌头碱、薄荷脑 ,并且凝胶稳定、不分层。结论 制备该凝胶剂工艺简单 ,所得制剂质量可控 ,性质稳定 ,尤其适于医院外用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凝胶剂 卡波姆 质量考察
下载PDF
温通膏督脉外敷配合铺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春梅 《中医正骨》 2016年第8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温通膏督脉外敷配合铺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温通膏督脉外敷配合铺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23-63岁,中位数45岁。每3 d 治疗1次,... 目的:观察温通膏督脉外敷配合铺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温通膏督脉外敷配合铺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23-63岁,中位数45岁。每3 d 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和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采用 JOA 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JOA 腰痛疾患疗效评分高于治疗前[(20.16±6.51)分,(11.24±2.98)分,t =-6.230,P =0.000],腰椎疼痛 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2.80±1.00)分,(6.12±1.39)分,t =9.676,P =0.000];采用 JOA 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33例、良42例、中5例。结论:温通膏督脉外敷配合铺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能够缓解腰部疼痛症状,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寒湿 督脉 隔姜灸 温通
下载PDF
温通膏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肩周炎46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春 杨功旭 钟传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寒凝血瘀型肩周炎患者46例,采用温通膏外敷,结合传统功能锻炼,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患者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和Co...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治疗的寒凝血瘀型肩周炎患者46例,采用温通膏外敷,结合传统功能锻炼,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患者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结果:有效及以上43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3.48%,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膏外敷治疗肩周炎可减轻疼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寒凝血瘀型 温通
原文传递
温通膏联合穴位按摩预防肌肉注射黄体酮保胎治疗所致硬结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许春梅 吴雪茹 周敏婷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6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温通膏联合穴位按摩预防肌肉注射黄体酮保胎治疗所致硬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行肌肉注射黄体酮保胎治疗的孕妇,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注射前热敷注射部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 目的:观察温通膏联合穴位按摩预防肌肉注射黄体酮保胎治疗所致硬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行肌肉注射黄体酮保胎治疗的孕妇,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注射前热敷注射部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通膏涂擦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比较2组注射部位硬结分级及发生率、注射局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早期流产发生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为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0%(P<0.05)。观察组注射部位VAS评分为(2.89±0.35)分,低于对照组的(4.57±0.42)分(P<0.05)。观察组早期流产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42.00%(P<0.05)。结论:温通膏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可以预防肌肉注射黄体酮保胎治疗所致硬结产生,减轻孕妇注射部位的疼痛感,降低早期流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肌肉注射 硬结 温通 穴位按摩 疼痛 早期流产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温通膏外涂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黎小霞 李巧萍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8期264-265,共2页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涂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外涂温通膏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8.0%,对照组80.0%,2组比较,...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涂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外涂温通膏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8.0%,对照组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观察组94.0%,对照组5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膏外涂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肩周炎较单纯中药热奄包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温通 中药热奄包
原文传递
温通膏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肌注黄体酮所致局部反应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春梅 吴雪茹 +1 位作者 周敏婷 肖珊 《陕西中医》 2020年第8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温通膏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黄体酮所致局部反应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兆流产并肌注黄体酮病例共280例,其中出现局部反应体征病例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红外线照... 目的:探讨温通膏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黄体酮所致局部反应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兆流产并肌注黄体酮病例共280例,其中出现局部反应体征病例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两组均为2周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孕酮和β-HCG水平、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491,P=0.014)。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明显上升,联合组患者CD4^+、CD8^+和CD4^+/CD8^+水平等指标上升/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孕酮和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孕酮和β-HCG水平等指标上升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小腹疼痛、阴道流血、腰酸胀痛和两膝酸软降低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膏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黄体酮所致局部反应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局部反应症状和免疫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红外线照射 黄体酮 局部反应 免疫功能水平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盈 高雪芬 林伟斌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139-143,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温通膏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温通膏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维度(日常生活活动、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增大肩关节活动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寒湿痹阻型 温针灸 温通 疼痛 肩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温通膏方复合微针贴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涵 梁诗敏 吴雪茹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9-162,共4页
目的:研究温通膏方复合微针贴剂制备方法,并考察贴剂的相关性能。方法:筛选优化载药层基质处方,采用分层载药法制备温通膏方复合微针贴剂,考察其压变性能、皮肤穿刺性能。结果:当基质处方配比33%PVP∶40%PVA-1788为3∶1,基质和药液配比... 目的:研究温通膏方复合微针贴剂制备方法,并考察贴剂的相关性能。方法:筛选优化载药层基质处方,采用分层载药法制备温通膏方复合微针贴剂,考察其压变性能、皮肤穿刺性能。结果:当基质处方配比33%PVP∶40%PVA-1788为3∶1,基质和药液配比为1∶1时,得到的复合微针贴剂压变性能良好,能成功穿透离体大鼠皮肤。结论:温通膏方复合微针贴剂是一种新型复合型微针贴剂,既保留了微针的物理特性,又满足了载药量需求,为中药复方微针贴剂提供了新的制剂技术,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复合微针贴剂 制备工艺 皮肤穿刺性能
下载PDF
温通膏穴位外敷治疗慢性胆囊炎11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宁 戚宏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1997年第6期371-372,共2页
使用温通膏穴位外敷治疗慢性胆囊炎11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78例,治疗组116例,对照组62例。男69例,女109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1.7±9.13岁,平均病程3.7±2.4年。全部患者均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 使用温通膏穴位外敷治疗慢性胆囊炎11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78例,治疗组116例,对照组62例。男69例,女109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1.7±9.13岁,平均病程3.7±2.4年。全部患者均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经B超检查证实为慢性胆囊炎,排除胆囊结石及急性胆囊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穴位外敷 中医药疗法 慢性 胆囊炎
下载PDF
温通膏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啟锵 柴生颋 刘治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060-1065,共6页
【目的】观察温通膏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肩关节功能锻炼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玻璃... 【目的】观察温通膏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肩关节功能锻炼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肩关节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温通膏外涂联合玻璃酸钠肩关节注射治疗,疗程为5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5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对肩关节疼痛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ADL评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膏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可有效改善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情况,临床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寒湿痹阻型 温通 玻璃酸钠 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新工艺温通膏制剂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涵 王凌 +2 位作者 潘弟仪 吴雪茹 谢华民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2期54-58,共5页
目的:建立新工艺温通膏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新工艺温通膏的稳定性。方法:对新工艺温通膏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其性状、薄层鉴别、含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包装下的新工艺温通膏各项检查... 目的:建立新工艺温通膏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新工艺温通膏的稳定性。方法:对新工艺温通膏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其性状、薄层鉴别、含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包装下的新工艺温通膏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标准。结论:包装下的新工艺温通膏制剂质量基本稳定,包装材料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影响因素试验 加速稳定性试验 长期稳定性试验
下载PDF
温通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皮肤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碧莲 文桂卿 +4 位作者 黄晓冰 钟兰英 钟倪俊 吴雪茹 王利胜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建立温通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皮肤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回收率为指标,采用增量法考察不同灌流液流速对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灌流液的流速和取样间隔;... 目的建立温通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皮肤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回收率为指标,采用增量法考察不同灌流液流速对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灌流液的流速和取样间隔;利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观察灌流液流速、浓度对探针体外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研究反透析法是否可应用于探针体内回收率的计算;将探针植入大鼠皮下,通过减量法考察探针在12 h内体内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探针体外回收率随着灌流液流速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实际操作的时间和采样体积,选择灌流液流速为1μL·min-1,每次采样间隔为20 min;灌流液流速保持一定时,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下探针体外回收率变化不大,且探针体外回收率与损失率近似相等,表明反透析法可以应用于探针体内回收率的计算;探针植入皮下在12 h内回收率保持相对稳定。结论所建立的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皮肤微透析方法可用于温通膏给药后大鼠皮肤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皮肤微透析 探针回收率 皮肤药动学
原文传递
温通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力文 翁家贤 +3 位作者 吴涵 黄晓冰 钟碧莲 吴雪茹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8-1235,共8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温通膏(补骨脂、续断、干姜等)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温通膏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检...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温通膏(补骨脂、续断、干姜等)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温通膏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KOA疾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在线平台对温通膏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KOA疾病相关靶点映射取交集,即得温通膏治疗KOA的关键靶点(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将共同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 共筛选得到103个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共348个;得到温通膏治疗KOA的关键靶点(共同靶点)147个;PPI网络分析得到AKT1、TNF、IL6、TP53、IL1B、VEGFA、JUN等核心靶点;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豆甾醇等活性成分可能是温通膏治疗KOA的核心成分;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612个生物过程(BP),77个细胞组分(CC),104个分子功能(MF);得到152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 温通膏可能通过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TNF、VEGFA等核心靶点,通过AGE-RAGE、TNF等信号通路,协同发挥对KOA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膝骨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槲皮素 Β-谷甾醇 山柰酚
原文传递
温通膏联合超声波治疗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侠海 郑观强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6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波治疗联合本院制剂温通膏治疗下腰痛(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诊治的45例LBP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超声波联合温通膏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4次后的功能障碍指数(ODI... 目的:观察超声波治疗联合本院制剂温通膏治疗下腰痛(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诊治的45例LBP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超声波联合温通膏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4次后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的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提示显效10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84.4%。结论:温通膏联合超声波可有效改善LBP患者的疼痛、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温通 超声波疗法
下载PDF
温通膏超声耦合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浩志 谢晓娜 +1 位作者 郑侠海 方亮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采用温通膏耦合超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以接受运动治疗者为常规组,以接受运动联合超声治疗者为超声组,以接受运动联合温通膏超声耦合治疗者为温通膏组....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采用温通膏耦合超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以接受运动治疗者为常规组,以接受运动联合超声治疗者为超声组,以接受运动联合温通膏超声耦合治疗者为温通膏组.分析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温通膏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1)及超声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WMFT评分、FMA-U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呈升高趋势(P<0.05),VAS评分呈降低趋势(P<0.05);而在治疗结束及随访3个月时,温通膏组WMFT评分、FMA-U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及超声组(P<0.05),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及超声组(P<0.05).结论 温通膏超声耦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 超声耦合 缺血性脑卒中 肩痛
下载PDF
温通膏外涂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4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颖 黄宏兴 +3 位作者 徐无忌 庄洪 刘庆浩 万雷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涂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外涂温通膏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用推拿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肩关节活动度的检查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情况。结...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涂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外涂温通膏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用推拿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肩关节活动度的检查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3个病理分期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0.7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而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在改善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外展方面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温通膏外涂配合推拿综合治疗肩周炎较单纯推拿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推拿 温通 投药 局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