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系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影响因素与保纯技术 被引量:36
1
作者 肖层林 周承恕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4,共3页
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高低、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漂移、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制种季节的安排不适宜、制种母本迟发高位分蘖穗自交结实等 ,是引起两系杂交水稻种子不纯的主要原因。用不育系原种制种 ,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 ,安排安全... 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高低、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漂移、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制种季节的安排不适宜、制种母本迟发高位分蘖穗自交结实等 ,是引起两系杂交水稻种子不纯的主要原因。用不育系原种制种 ,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 ,安排安全的不育系育性敏感期 ,对母本定向栽培 ,严格制种田的纯度检测和种子纯度种植鉴定等 ,是保障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 杂交稻 种子纯度 保纯技术
下载PDF
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温敏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2 位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李宏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5-1099,共5页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与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F2代及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A3314的雄性不育性与K3314A的雄性不育性一致,除受细胞质基因控制外,还受两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呈独立遗传。其中A3314中来自斯卑尔脱(T.speltavar.duh.)小麦的K型雄性不育基因rfv1sp为其主效基因,与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的雄性不育主效基因rfv1为一对等位基因,并具有温度敏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 温敏不育 遗传研究 非1B/1R类型 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基因 雄性不育 K型小麦 种子生产体 温度敏感特性 分离群体 主效基因 隐性核基因 杂交小麦 育性反应 专利技术 基因控制 等位基因 成本低 F1代 BC1
下载PDF
安农810S的选育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邓华凤 李必湖 +1 位作者 刘爱民 周清明 《作物研究》 1996年第1期8-11,共4页
安农810S是以安农S-1为母本,水源2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温敏型为主的两用核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在日均温24℃以下,历年稳定不育期在50d以上,不育度和不育株率为100%。其株叶型好,田间抗性好,... 安农810S是以安农S-1为母本,水源2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温敏型为主的两用核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在日均温24℃以下,历年稳定不育期在50d以上,不育度和不育株率为100%。其株叶型好,田间抗性好,配合力强,米质优,异交习性优良,制种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 水稻 育种 安农810S
下载PDF
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爱民 李必湖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28,共4页
通过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分期播种试验在不同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进行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结合散布图,可以判定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及敏感期长短,不育基因表达所需的临界日均温值以及育性的稳定性... 通过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分期播种试验在不同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进行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结合散布图,可以判定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及敏感期长短,不育基因表达所需的临界日均温值以及育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的可育性与敏感期日均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不育系的温敏期距开花的具体日期,临界日均温值和育性遗传稳定性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 育性转换 相关 散布图
下载PDF
新型温敏不育系(IVA)育性转换初步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自国 元生朝 +3 位作者 曾汉来 李玉珍 李自成 魏存龙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1-34,共4页
新型温敏雄性不育水稻( IVA)是通过杂交育成,属较低温度不育、较高温度可育新类型。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单核早期。日平均温度低于24 ℃,花粉100%典败,自交结实率为0;日平均温度高于27℃,... 新型温敏雄性不育水稻( IVA)是通过杂交育成,属较低温度不育、较高温度可育新类型。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单核早期。日平均温度低于24 ℃,花粉100%典败,自交结实率为0;日平均温度高于27℃,花粉碘染率可达80—90%以上,自交结实率达50%以上,最高结实率可达70%。可作两系杂交稻的亲本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不育 育性转换
下载PDF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优质低温敏水稻核不育系金山S-1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志伟 林荔辉 +4 位作者 周元昌 潘润森 毛大梅 吴建梅 官华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8-652,658,共6页
选用性状互补的两个亲本8-1S和香125S杂交,采用系谱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两用核不育系金山S-1,已于2004年12月通过福建省科技厅技术鉴定。该两用不育系具临界温度低、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120 d)、米质优、配合力好、异... 选用性状互补的两个亲本8-1S和香125S杂交,采用系谱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两用核不育系金山S-1,已于2004年12月通过福建省科技厅技术鉴定。该两用不育系具临界温度低、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120 d)、米质优、配合力好、异交率结实高等特点。以金山S-1配制的杂交稻新组合具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 花药培养 选育 金山S-1
下载PDF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卢兴桂 《湖北农业科学》 1996年第S1期5-7,共3页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现状卢兴桂(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430064)1两系法杂交稻技术基本成熟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尤其是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研究是一项研究内容丰富、技术难度很大的项目。10多年...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现状卢兴桂(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430064)1两系法杂交稻技术基本成熟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尤其是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研究是一项研究内容丰富、技术难度很大的项目。10多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两系法杂交稻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杂交稻研究 研究与发展 温敏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 增产效果 长江流域 新组合 温敏不育
下载PDF
模拟盛夏低气温条件下水温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国樱 袁隆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Under the simulated air temperature conditions (daily mean temperature 22. 5℃ or 23. 0℃) appeared occasionally in high summer, eight TGMS rice lines were treated with warm water (28. 6℃, 26. 8 C and 24. 0℃) to stu... Under the simulated air temperature conditions (daily mean temperature 22. 5℃ or 23. 0℃) appeared occasionally in high summer, eight TGMS rice lines were treated with warm water (28. 6℃, 26. 8 C and 24. 0℃) to study the male ster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arm water, the temperature of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TGMS lines, was able to keep the male sterility of TGMS lines stabl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w air temperature which was below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 basis for applying warm water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event the negative effects from low air temperature appeared occasionally in summer in hybrid seed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温敏不育 水温 育性
下载PDF
温敏不育系A3314在中国不同生态地点的育性表现 被引量:8
9
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2 位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余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207-1210,共4页
利用作者参与发明的ZL00105488.0专利方法选育的小麦温度敏感不育系A3314在中国元谋、杨陵、石家庄、互助、依安、贵阳、武威7个不同纬度地点种植的自交结实率,结合各点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A3314在黄淮冬麦区、云贵冬麦区、西北春麦区... 利用作者参与发明的ZL00105488.0专利方法选育的小麦温度敏感不育系A3314在中国元谋、杨陵、石家庄、互助、依安、贵阳、武威7个不同纬度地点种植的自交结实率,结合各点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A3314在黄淮冬麦区、云贵冬麦区、西北春麦区、东北春麦区各点,按当地小麦生产正季播种均表现稳定雄性不育;而在黄淮和云贵冬麦区春播(夏播)则自交结实,适宜条件下自交结实率可达60%以上。说明该温敏不育系的雄性育性受温度的制约,而与日长无明显相关。根据A3314的育性表现,推测它在中国大部分小麦产区均可安全用于杂交小麦制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不育 育性表现 生态条件
下载PDF
云南气候条件下选育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学林 陶光喜 +2 位作者 蒋春和 卢文成 贺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6-27,41,共3页
云南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虽已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但在不育系的选育和制种上一直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为促进云南“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作的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云南气候的光温特点及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 云南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虽已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但在不育系的选育和制种上一直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为促进云南“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作的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云南气候的光温特点及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和利用的经验 ,对今后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利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云南纬度低 ,海拔差异大 ,日可照时数变化较小 ,在云南进行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具有十分有利的气候条件。其主要的技术路线是利用海拔差异筛选温敏不育系和在不同海拔进行繁殖制种 ;在选育中运用花药培养技术 ,缩短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光敏不育 温敏不育 花药培养 云南生态区 气候条件 选育 利用
下载PDF
几个温敏不育水稻品种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大刚 付晓 +1 位作者 柳忠玉 庄楚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1,15,共4页
以我国特有的温敏不育系籼稻品种安农S 1,及其转育的不育系安湘S和香125S为实验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的外植体种类愈伤组织的诱导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对成熟种子来说,安... 以我国特有的温敏不育系籼稻品种安农S 1,及其转育的不育系安湘S和香125S为实验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的外植体种类愈伤组织的诱导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对成熟种子来说,安农S 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而对幼胚而言,香125S的诱导率最高。不同的水稻品种所适用的培养基不同,形成的愈伤组织的状态也存在差别,香125S所适用的培养基种类比较广泛,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状态最好,也最容易形成。在愈伤组织的分化阶段,添加3mg/L6 BA+1mg/LNAA分化成苗率最高;随继代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的再生率下降,形成的幼苗的状态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培养特性 愈伤组织诱导率 安农S-1 温敏不育 籼稻品种 实验材料 再生体 成熟种子 组织状态 胚性愈伤 分化阶段 继代时间 培养基 安湘S 差别 外植体 成苗率 NAA 再生率 适用 转育 幼胚 添加 幼苗
下载PDF
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与温度关系初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国惠 蒋利春 +1 位作者 隗溟 王光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2期51-53,共3页
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分期播种试验 ,对在不同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 ,进行育性与温度相关性分析 ,结合散点图、套袋结实率及自交结实率 ,可以判定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及其长短 ,不育基因表达所需的... 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分期播种试验 ,对在不同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 ,进行育性与温度相关性分析 ,结合散点图、套袋结实率及自交结实率 ,可以判定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及其长短 ,不育基因表达所需的临界日均温及育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温敏不育系的可育性及敏感期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 育性 温度 相关性
下载PDF
两种玉米温敏不育系的育性相关性状的比较及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7
13
作者 付志远 赵广远 +3 位作者 汤继华 胡彦民 赫忠友 赫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33-636,共4页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态学、遗传学及基因定位研究表明,玉米温敏不育系琼6Qms和琼68S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玉米温敏不育系,琼6Qms的育性主要表现为颖壳不开裂,育性转换主要受温度影响,该性状由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控制,分别位于第3和第5染...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态学、遗传学及基因定位研究表明,玉米温敏不育系琼6Qms和琼68S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玉米温敏不育系,琼6Qms的育性主要表现为颖壳不开裂,育性转换主要受温度影响,该性状由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控制,分别位于第3和第5染色体上。琼68S为花药败育型,其育性转换受温度控制,不育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第2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温敏不育 育性 相关性状 不育基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育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美兰 扬庚武 +4 位作者 孔得群 宋雪薇 朱潇 贺晓敏 茹振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03-1311,共9页
为了揭示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的育性转换规律,为不育系的转育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于2011-2013年度连续2年采用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BNS366、BNS、矮抗58和扬麦13的育性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366表现出规律性育性... 为了揭示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的育性转换规律,为不育系的转育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于2011-2013年度连续2年采用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BNS366、BNS、矮抗58和扬麦13的育性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366表现出规律性育性转换特征。9月23日至10月17日播种,花粉败育率为99.77%~100%,自交不育度为99.21%~99.81%,每穗自交实粒数为0.10~0.51。10月25日播种,花粉败育率为91.78%~98.89%,自交不育度为92.86%~94.96%,每穗自交结实粒数为3.20~4.37,12月4日播种可育。BNS366具有两个育性转换的临界期,10月25日播期为不育变为高度不育的育性转换临界期,12月4日播期为半不育转换为可育的育性转换临界期,不育期花粉以典型败育为主。BNS366可以作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的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不育 育性转换 花粉育性 自交结实率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温敏不育系417S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军刚 董振生 +2 位作者 刘创社 刘绚霞 解芳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6-311,共6页
417S是利用生态型不育系533S为基因供体和优良自交系S803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生态型雄性不育系。通过人工控温和异地种植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17S属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日自交结实率与开花前3—12d的日均温的平均值的相关系数... 417S是利用生态型不育系533S为基因供体和优良自交系S803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生态型雄性不育系。通过人工控温和异地种植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17S属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日自交结实率与开花前3—12d的日均温的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r=0.96),其育性敏感期为单花开花前3—12d;417S的临界温度为17.0—20.5℃,育性敏感期处于日均温〈17.O℃条件下表现完全雄性不育,处于日均温〉20.5℃表现雄性可育,处于17.0~20.5℃时,表现半不育。417S在陕西太白县表现近乎全不育,而在青海西宁变成完全可育,可以实现一系两用。遗传测试结果表明31个测验品种(系)中有25个能完全恢复417S育性,恢复源较为广泛,在生产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温敏不育 育性敏感期 临界温度
下载PDF
棉花温敏不育系TMS-2在湛江制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斌 田月恒 何觉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7-411,共5页
为了在生产上更好地利用棉花温敏不育系,采用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和人工定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棉花温敏不育系TMS-2在湛江制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TMS-2的雄性育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 为了在生产上更好地利用棉花温敏不育系,采用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和人工定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棉花温敏不育系TMS-2在湛江制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TMS-2的雄性育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7~28℃;其敏感时期是开花前5~15 d;利用TMS-2在湛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制种,成功率可达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温敏不育 TMS-2 制种 湛江
下载PDF
水稻不育系安农S-1育性转换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春阳 李军 +3 位作者 束静 邓启云 郭宝太 王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3-517,共5页
通过在自然环境和高温温室内对安农S 1的不同部位进行高温、低温诱导处理 ,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 1的温度敏感时期和诱导部位进行了研究。总共进行了 8种处理 ,结果表明 :安农S 1的育性转换时期是从花粉母细胞形成到减数分裂的四分... 通过在自然环境和高温温室内对安农S 1的不同部位进行高温、低温诱导处理 ,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 1的温度敏感时期和诱导部位进行了研究。总共进行了 8种处理 ,结果表明 :安农S 1的育性转换时期是从花粉母细胞形成到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之前。在育性转换时期 ,处于高温的条件下 ,根部低温处理不能诱导安农S 1可育 ,穗部低温处理可以使安农S 1保持可育 ,可见安农S 1的温度敏感部位在幼穗。aprt基因和育性相关 ,用RT PCR方法研究了aprt基因在安农S 1不同部位和不同温度环境的表达变化 ,结果显示 ,在幼穗中aprt基因的表达在高温环境中被大幅度下调 ,而在叶中和根中的变化比较小 ,这说明幼穗对温度最敏感 ,从侧面验证了引起安农S 1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部位是在幼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安农S-1 温敏不育 aprt基因
下载PDF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因素及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秒 尹超 +1 位作者 刘烨 肖层林 《作物研究》 201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综述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光温条件、生长发育阶段、遗传背景是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内外因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是育性转换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表现。水稻实... 综述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光温条件、生长发育阶段、遗传背景是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内外因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是育性转换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表现。水稻实用型温敏核不育系不仅要求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同时要求具有适宜繁殖的可育温度范围,选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生理不育温度均较低,即"双低"不育系,是降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风险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 育性转换 临界温度 生理不育温度
下载PDF
TAC载体介导温敏不育水稻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大刚 付晓 +1 位作者 柳忠玉 庄楚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5,共4页
选用两系杂交稻的母本———温敏不育系籼稻Oryzasativa品种安农S1、安湘S和香125S为试验材料,对这3个品种的组织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125S的胚性愈伤组织最容易形成,状态也最好.以含有50kb水稻基因组片段的TAC27克隆(GLA40)... 选用两系杂交稻的母本———温敏不育系籼稻Oryzasativa品种安农S1、安湘S和香125S为试验材料,对这3个品种的组织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125S的胚性愈伤组织最容易形成,状态也最好.以含有50kb水稻基因组片段的TAC27克隆(GLA40)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LBA4404组合,转化水稻胚性愈伤组织,获得了大量转化苗,通过潮霉素溶液浸泡试验,全部转化苗均表现抗性;PCR检测,证明TAC27所携带的50kb的外源片段已经完整地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 愈伤组织 转化
下载PDF
油菜温敏不育系与可育系的花粉活力及育性变化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梁材 刘启鑫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09-112,共4页
自从1972年华中农大傅廷栋教授发现玻里玛不育系以来,杂交油菜已占了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13%左右。杂交油菜的90%都是温敏不育系配制的组合,后代出现育性分离和不育株等问题。傅廷栋、浦惠明、侯国佐、伊虎英、R.PELLAN-DELOURME等对... 自从1972年华中农大傅廷栋教授发现玻里玛不育系以来,杂交油菜已占了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13%左右。杂交油菜的90%都是温敏不育系配制的组合,后代出现育性分离和不育株等问题。傅廷栋、浦惠明、侯国佐、伊虎英、R.PELLAN-DELOURME等对温敏不育系的育性、杂种F1代的育性等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结果不甚一致。本试验就是在前人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油菜温敏不育系的花粉活力、育性变化、花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不育 温敏不育 花粉 育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