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3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碳循环中的失汇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80
1
作者 王效科 白艳莹 +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苗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4-103,共10页
近 2 0多年来 ,大气碳收支不平衡 ,即碳失汇 ( Missing carbon sink) ,一直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总结全球碳失汇的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 ,分析了碳失汇数量和可能分布地点 ,并对形成的主要原因 :CO2 施肥作用、氮沉降的变... 近 2 0多年来 ,大气碳收支不平衡 ,即碳失汇 ( Missing carbon sink) ,一直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总结全球碳失汇的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 ,分析了碳失汇数量和可能分布地点 ,并对形成的主要原因 :CO2 施肥作用、氮沉降的变化、变暖促进氮矿化和早期破坏后的森林再生等 ,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指出了该问题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全球碳循环 热带 温带 CO2 氮沉降 失汇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和温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模式及环境响应特征 被引量:66
2
作者 于贵瑞 温学发 +4 位作者 李庆康 张雷明 任传友 刘允芬 关德新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2期84-94,共11页
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的组成部分,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和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混交林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长期观测.利用以温度和水分为驱动变量的连乘形式以及Q10形式的生态系统呼吸模型,... 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的组成部分,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和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混交林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长期观测.利用以温度和水分为驱动变量的连乘形式以及Q10形式的生态系统呼吸模型,分析了2003年中国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i)温度是控制生态系统呼吸特征的主导因素,温度和水分的协同作用共同控制着生态系统呼吸,利用这两个变量基本上可以描述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变异特征;对受到干旱胁迫的生态系统而言,水分条件也可能转化成为生态系统呼吸的主导因素.(ii)模型对比分析表明,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Q10模型对水分的响应能力比连乘模型更敏感,基于Q10模型可以准确描述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模式.(iii)基于Q10模型估算的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和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混交林生态系统呼吸年总量分别为1197和1268gC·m?2,而基于连乘模型估算的生态系统呼吸年总量分别为1209和1303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 季节 人工针叶林 亚热带 红松 混交林 生态系统 中国 总量 模式
原文传递
温带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牟守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4-570,共7页
对韩国广陵树木园的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排放量进行观测、分析和比较 ,研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中探究各森林植被类型之间产生土壤呼吸差别的原因。利用Q10 模型计算出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 对韩国广陵树木园的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排放量进行观测、分析和比较 ,研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中探究各森林植被类型之间产生土壤呼吸差别的原因。利用Q10 模型计算出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Q10 值为 3 6、3 8和 3 2 ,再根据对当地各观测站土壤温度的连续观测数据 ,计算出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日均排放量 ,依次分别为CO2 15 12、15 10和 13 99g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 阔叶林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含量
下载PDF
1982~1999年我国东部暖温带植被生长季节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61
4
作者 陈效逑 喻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51,共11页
利用1982~1996年5个站点的植物群落物候观测数据和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划分各站逐年的植被物候季节,并确定各季节初日对应的当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阈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物候站各年NDVI曲线的年型聚类分析和区内所有像元逐年N... 利用1982~1996年5个站点的植物群落物候观测数据和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划分各站逐年的植被物候季节,并确定各季节初日对应的当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阈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物候站各年NDVI曲线的年型聚类分析和区内所有像元逐年NDVI曲线的空间聚类分析,实现植被物候季节的时空外推估计,从而得到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1982~1999年植被物候季节初日和生长季节长度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多年平均的植被物候季节初日和生长季节长度呈现出主要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变化的空间格局。在这18年中,整个区域的物候春季初日以提前为主,且以华北平原提前的趋势最为显著;夏季、秋季和冬季初日以推迟为主,也以华北平原推迟的趋势比较显著;因此,华北平原植被生长季节呈显著延长的趋势。本文揭示的植被物候季节初日的趋势变化与华北地区各季节气温的趋势变化基本吻合;植被生长季节的趋势变化特征与欧洲单种植物物候生长季节,以及欧亚大陆和我国温带遥感植被生长季节的趋势变化基本一致,但植被生长季节初、终日期和长度的趋势值明显大于后者,表明该地区植物物候对于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季节 植被生长季节 物候累积频率拟合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中国东部暖 温带
下载PDF
中国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45个常见树种细根直径变异 被引量:60
5
作者 常文静 郭大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8-1257,共10页
细根在发挥植物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直径变化规律,提供建立根系模型的基础,该文研究了我国温带、亚热带和热带45个常见树种1~5级根直径的变异以及直径与根序的关系。结果... 细根在发挥植物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直径变化规律,提供建立根系模型的基础,该文研究了我国温带、亚热带和热带45个常见树种1~5级根直径的变异以及直径与根序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所有树种中,1级根直径最细,5级根直径最粗,直径随根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同一根序的直径在不同树种间变异较大,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各树种1级根的总体平均直径呈现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格局。2)不同生态系统树种同一根序平均直径变异程度不同,各个根序都是温带最小,亚热带次之,热带最大。3)细根内部各个根序的平均直径变异的52%由根序解释,33%由树种解释,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活型分别解释7%和2%。不同系统不同树种直径的变异说明无法用统一的直径级来研究根的功能,也无法用统一的根序和直径间的关系来建立根系形态模型。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认识根序和直径在不同树种中如何与根的功能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直径 根序 温带 亚热带 热带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对29个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被引量:39
6
作者 番兴明 谭静 +5 位作者 张世煌 李明顺 黄云霄 杨峻芸 彭泽斌 李新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5-840,共6页
以代表中国温带玉米 4个主要杂种优势群瑞得、兰卡斯特、旅大红骨和四平头的标准测验种 (B73、Mo17、丹 340和黄早四 )和来自 5个主要热带玉米群体Suwan1、POP2 1、POP32、POP2 8和Antigua种族的 2 5个典型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SSR标记进... 以代表中国温带玉米 4个主要杂种优势群瑞得、兰卡斯特、旅大红骨和四平头的标准测验种 (B73、Mo17、丹 340和黄早四 )和来自 5个主要热带玉米群体Suwan1、POP2 1、POP32、POP2 8和Antigua种族的 2 5个典型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SSR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从 7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 39对扩增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 ,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 12 7个等位基因变异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 0 .4 9。依据 2 9个自交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作聚类分析 ,供试自交系被分为 4个大类群。第一大类群是热带种质 ,包括除M9以外的 2 4个热带自交系 ,其中又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 ,包括群体POP2 1的 5个自交系和来自POP32 (ETO)的自交系M17。B群基本是硬粒型种质 ,包括来自Suwan1、Antigua、POP32 (ETO)和POP2 8的 18个自交系。第二大类群为自交系丹 340和黄早四 ,第三大类群是Mo17和属于Antigua地理族的M9,第四大类群是B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热带 温带 玉米自交系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我国北方温带水库——周村水库季节性热分层现象及其水质响应特性 被引量:47
7
作者 曾明正 黄廷林 +4 位作者 邱晓鹏 王亚平 史建超 周石磊 刘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7-1344,共8页
为揭示我国北方温带水库——周村水库水体季节性分层现象及其水质响应特性,于2014年7月~2015年6月对周村水库进行了37次采样,并对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周村水库在4~11月间处于水体分层,全年呈典型的温带单循... 为揭示我国北方温带水库——周村水库水体季节性分层现象及其水质响应特性,于2014年7月~2015年6月对周村水库进行了37次采样,并对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周村水库在4~11月间处于水体分层,全年呈典型的温带单循环混合模式.水温分层对水库水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热分层引起的底层水体季节性缺氧,导致了沉积物中营养盐以及还原性物质的大量释放,其中热分层期底层水体总氮、总磷、锰和硫化物的平均值分别为1.18、0.11、0.47和0.48 mg·L^(-1);浮游植物垂向分布受水温分层的显著影响,热分层期上层水体浮游植物丰度较高,其均值为16.35×106cells·L^(-1),下层水体浮游植物丰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村水库 热分层 季节性 水质 温带
原文传递
长江口、杭州湾浮游动物生态调查报告 被引量:38
8
作者 朱启琴 《水产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本文根据1982年8、11月,1983年2、5月调查资料对长江口、杭州湾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数量分布、种类多样性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其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调查区浮游动物其生态类型基本以半咸水性河口种类、低... 本文根据1982年8、11月,1983年2、5月调查资料对长江口、杭州湾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数量分布、种类多样性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其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调查区浮游动物其生态类型基本以半咸水性河口种类、低盐度近岸种类及温带外海种类为主;在调查区内从种类组成和标本形态来看,虽然目前不能断言污染物对浮游动物的影响,但生物量却有明显下降,浮游甲壳类中铜、锌积累较严重,调查期间出现二次赤潮,范围为30多平方公里和10平方公里左右。这些现象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态类型 低盐度 温带 生物量 生态调查 种类多样性 种类组成 甲壳类 数量分布
下载PDF
高CO_2浓度对温带三种针叶树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淼 郝占庆 +1 位作者 姬兰柱 周广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46-650,共5页
将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中主要针叶树种红松、红皮云杉和长白落叶松的幼苗 ,盆栽于模拟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 浓度为 70 0和 40 0 μmol·mol-1的气室内两个生长季 ,在各自的生长环境条件下 ,利用CI 30 1PS便携式CO2 分析系统测定... 将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中主要针叶树种红松、红皮云杉和长白落叶松的幼苗 ,盆栽于模拟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 浓度为 70 0和 40 0 μmol·mol-1的气室内两个生长季 ,在各自的生长环境条件下 ,利用CI 30 1PS便携式CO2 分析系统测定针叶的光合光响应曲线 .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的不同CO2浓度处理间差异明显 .比较饱和净光合速率、暗呼吸、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光能利用率 (QUE)的变化可见 ,长白落叶松为阳性树种 ,其光合作用对高CO2 浓度的适应能力较好 ,红松树种次之 ,阴性树种红皮云杉光合作用对高CO2 浓度适应能力最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CO2浓度 温带 针叶树 光合光响应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小五台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刘全儒 张潮 康慕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9-506,共8页
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西北部 ,共有种子植物 97科 ,467属 ,1 1 48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 :温带成分占优势 ,温带属 2 80属 ,占总属数的 69.31 %。通过对小五台山和部分山地植物区系的属相似性比较 ,结果显示 :小五台山与东灵山、... 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西北部 ,共有种子植物 97科 ,467属 ,1 1 48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 :温带成分占优势 ,温带属 2 80属 ,占总属数的 69.31 %。通过对小五台山和部分山地植物区系的属相似性比较 ,结果显示 :小五台山与东灵山、雾灵山十分相似 ,与关帝山、太岳山有一定的相似性 ,而与长白山、泰山、伏牛山、神农架相似性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五台山 种子植物区系 关帝山 区系成分 东灵山 太岳山 性比 温带 山地 伏牛山
下载PDF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CO_2和水热通量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秋凤 牛栋 +4 位作者 于贵瑞 任传友 温学发 ChenJingming JuWeimin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2期131-140,共10页
以基于过程的BEPS模型为基础,根据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机制,建立了能够描述半小时尺度生态系统通量日变化的模拟模型BEPS.应用该模型对2003年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生长季内的CO2和水热通量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模拟... 以基于过程的BEPS模型为基础,根据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机制,建立了能够描述半小时尺度生态系统通量日变化的模拟模型BEPS.应用该模型对2003年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生长季内的CO2和水热通量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s)与涡度相关系统的实测数据相关性较好,R2值分别达到0.68,0.75,0.71.模拟的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年累积NEP为300.5gC·m?2,与实测值也非常接近,说明应用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CO2,水和热量交换过程.根据模型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NEP和蒸散(ET)的分析得出: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NEP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在气候变暖条件下该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可能会减弱.此外,作为基于过程的模型,BEPS对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最大气孔导度(gmax)等植物生理生态特征参数的变化反应也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温带 长白山 森林生态系统 碳汇 生长季 蒸散 潜热通量 涡度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东海地区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仪清菊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2-166,共15页
本文对东海地区两个气旋波的爆发性发展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明显的对流层中下部增温、增温以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强高空西风急流,及其有关的次级环流的作用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中,上升运动... 本文对东海地区两个气旋波的爆发性发展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明显的对流层中下部增温、增温以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强高空西风急流,及其有关的次级环流的作用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中,上升运动、正涡度以及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的散度场皆达到最强。加热场的计算也表明非绝热加热特别是凝结潜热释放也在气旋爆发时刻达到最强,最大加热区位于气旋的东北象限内。这时涡动动能的增加十分显著,它主要是由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转换造成,这说明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是与斜压发展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地区 温带 气旋 爆发性 动力学
下载PDF
水泥窑用碱性耐火材料无铬化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红霞 王金相 《中国水泥》 CAS 2004年第10期79-82,共4页
关键词 碱性耐火材料 无铬化 水泥回转窑 水泥窑 技术进展 镁铬砖 高温 年代 温带
下载PDF
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比较评述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贵霞 李传荣 +1 位作者 许景伟 夏江宝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6-491,共6页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以前和现有物种进行多样性测度。学者们在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评价研究中提出了众多的测度指标和方法,各种测度方法所揭示的生态学意义不尽相同。为在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研究中选择更为适宜的测度指标,...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以前和现有物种进行多样性测度。学者们在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评价研究中提出了众多的测度指标和方法,各种测度方法所揭示的生态学意义不尽相同。为在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研究中选择更为适宜的测度指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研究中所应用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的测度方法,并对各测度指标和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了最适合评价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或指标,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生态优势度指数是最适合评价温带森林群落α多样性的测度指标;Whittaker指数和Bray Curtis指数是值得推荐的β多样性测度方法;γ多样性可由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来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测度方法 温带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柴勇 彭建松 张国学 《云南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36-47,共12页
色季拉山有种子植物1391种,隶属于491属,103科。其中裸子植物3科,9属,16种;被子植物100科,482属,1375种。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达324属,占总属数的73 4%,在植物区系的组成中居重要位置。种的区系成分以中国特有... 色季拉山有种子植物1391种,隶属于491属,103科。其中裸子植物3科,9属,16种;被子植物100科,482属,1375种。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达324属,占总属数的73 4%,在植物区系的组成中居重要位置。种的区系成分以中国特有种占比例最大(573种,占总种数的41 49%),它们多是构成色季拉山优势植被类型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类平均聚类分析表明,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区系与纬度偏北的太白山、中条山、太行山和太岳山植物区系比较接近,与纬度相近的庐山、木林子、神农架等植物区系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色季拉山 种子植物 区系分析 温带 植物区系 植被类型 类平均聚类分析
下载PDF
北京白河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晓燕 胡东 陈卫 《湿地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296-302,共7页
通过对北京白河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物量、生活型及区系特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白河滩地共分布有水生、湿生植物 33科 98属 178种 ;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 ;区系特征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型占主导。该调查区域... 通过对北京白河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物量、生活型及区系特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白河滩地共分布有水生、湿生植物 33科 98属 178种 ;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 ;区系特征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型占主导。该调查区域共有 18个湿地植物群落类型 ;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秋季小香蒲 (Typhaminima)群落为 32 0 0g/m2 ;芦苇群落 (Phragmitesaustralis)为 30 0 0g/m2 ;有芒稗 (Echinochloacrusgalliivar.caudata)群落为 35 0 0g/m2 ;褐鳞莎草群落 (Cyperusfuscus)为 130 0g/m2 。该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组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芦苇群落 植物群落 人为活动 群落类型 区域 区系特征 河滩地 温带 干扰
下载PDF
农垦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_2、CH_4、N_2O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明峰 董云社 +1 位作者 齐玉春 耿元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60-1965,共6页
2001年6~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及其开垦后的农田(春小麦)和休耕地的CO2、CH4和N2O的通量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结果显示,草甸草原开垦为耕地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源汇状况影响显著。从CO2排放量的... 2001年6~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及其开垦后的农田(春小麦)和休耕地的CO2、CH4和N2O的通量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结果显示,草甸草原开垦为耕地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源汇状况影响显著。从CO2排放量的平均值来看, 农田(545.8 mg穖-2穐-1)>草甸(301.9 mg穖-2穐-1)>休耕地(74.4 mg穖-2穐-1),其中草甸开垦为农田使CO2的排放增加了81%;在春小麦的生长期内,麦田的CO2排放量是草甸草原的2倍多,小麦死亡和收割后CO2排放锐减,可见农垦明显促进了CO2的排放。另外干旱使得草甸草原、农田和休耕地的CO2排放量表现出减少趋势。草甸开垦为农田后CH4吸收特征表现明显,但干旱减弱了其吸收趋势。就N2O而言,草地开垦后春小麦的种植总体上并未增加N2O的排放,只是改变了其排放特征;除小麦苗期外,N2O的排放都高于草甸草原;极端干旱还导致土壤对大气N2O的吸收。另外,农田的CH4吸收与N2O排放之间还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农田 春小麦 草地生态系统 温带 开垦 干旱 CO2排放量 CH4 通量
下载PDF
中国温带海岸沙丘分类系统初步探讨 被引量:24
18
作者 董玉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9-165,共7页
海岸沙丘分类一直是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之一。本文以已有的国内外海岸沙丘分类研究为基础 ,根据我国温带海岸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海岸沙丘的类型特点 ,制定了一个三级 10类的我国温带海岸沙丘的分类系统 ,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温... 海岸沙丘分类一直是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之一。本文以已有的国内外海岸沙丘分类研究为基础 ,根据我国温带海岸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海岸沙丘的类型特点 ,制定了一个三级 10类的我国温带海岸沙丘的分类系统 ,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温带海岸主要海岸沙丘类型的分布与基本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温带 海岩沙丘 分类系统 沙漠地貌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的热力-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黄立文 仪清菊 +1 位作者 秦曾灏 宇如聪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81-593,共13页
利用天气、位涡分析和导出的Lagrangian型广义Z-O发展方程的诊断分析,考查了两个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爆发件发展的主要强迫机制和热力一动力空;司结构。结果表明,热力强迫对爆发性气旋发展起主要控制作用,当反映大气斜乐性的Laplac... 利用天气、位涡分析和导出的Lagrangian型广义Z-O发展方程的诊断分析,考查了两个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爆发件发展的主要强迫机制和热力一动力空;司结构。结果表明,热力强迫对爆发性气旋发展起主要控制作用,当反映大气斜乐性的Laplacian温度平流、积云对流和湍流加热为主的热力强迫共同作用使地转相对涡度急剧增长时,气旋便出现了爆发性发展,其中积二尺度的对流加热贡献更大。Laplacian绝热冷却、大气向海洋的感热输送和摩擦效应起阻滞发展的作用,也是控制气旋衰亡的主要过程。爆发性发展启动同子因例而异,涡度平流、Laplacian温度平流和Laplacian大尺度加热均可成为主要启动因子。垂直积分平均分布和垂直结构考查进一步佐证了诊断分析的结果,并揭示了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热力-动力学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温带 气旋 爆发性发展 热力-动力学
下载PDF
热带远缘杂交水稻高光效后代在温带的光合特性观察 被引量:22
20
作者 赵秀琴 赵明 +3 位作者 陆军 肖俊涛 臧宁 孙传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确定热带形成的水稻高光效材料在温带地区光合性能的表现 ,本研究在北京地区对从热带地区(国际水稻研究所 )筛选出的栽培稻与野生稻远缘杂交高光效后代材料 SHP1 (F2 代 ) ,SHP1 - 6(F3 代 ) ,SHP1 - 8(F3 代 )与亲本及另外 6个栽培... 为了确定热带形成的水稻高光效材料在温带地区光合性能的表现 ,本研究在北京地区对从热带地区(国际水稻研究所 )筛选出的栽培稻与野生稻远缘杂交高光效后代材料 SHP1 (F2 代 ) ,SHP1 - 6(F3 代 ) ,SHP1 - 8(F3 代 )与亲本及另外 6个栽培稻 (Oryza sativa)品种、4个普通野生稻材料 (O.rufipogon)进行了光合速率(Pn)、比叶面积和 PS 活性等相关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热带地区选出的高光效材料在温带同样表现出很高的光合速率 ,其 3个后代材料的光合速率均大于 34μmol.m-2 . s-1 ,其中 SHP1 - 8比其父、母本分别高出61 .54,2 3.53个百分点 ,并且明显高于其他所有供试栽培稻、野生稻。同时 3个后代材料还表现出较高 PS 活性 (Fv/ Fo)、PS 原初光能转化效率 (Fv/ Fm)和相对较低的比叶面积 (SLA)。进一步研究还表明 ,水稻叶片SLA与 Pn存在负相关关系 (r2 =- 0 .65) ,Fv/ Fo和 Fv/ Fm与 Pn的相关性较高 (r2 ≥ 0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比叶面积 叶绿素 荧光诱导 动力学 热带 远缘杂交 水稻 高光效后代 温带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