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代“国学”的发生与演变--以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典范意义为视角 |
陈来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2
|
陈寅恪的文化史观 |
彭华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0
|
|
3
|
“国学”是历史文化现象 |
赵吉惠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
1996 |
8
|
|
4
|
清华学派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四论“清华学派” |
胡伟希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5
|
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治学 |
戴家祥
林在勇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6
|
吴金鼎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上的贡献 |
林锦源
陈淑玲
|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7
|
梁思永先生传略 |
夏鼐
|
《考古学报》
|
1954 |
6
|
|
8
|
清华史学对我影响深远 |
何炳棣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9
|
浅谈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学 |
孙敦恒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5
|
|
10
|
清华的人文传统——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 |
张岂之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1
|
走向新的经学研究 |
刘家和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2
|
从“美国化”到“本土化”: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缘起 |
朱洪斌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日本“中国学”的启示──访问爱知大学有感 |
冯天瑜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14
|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素质──陕西吴宓研究史略 |
蔡恒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5
|
读冯国瑞先生《绛华楼诗集》 |
李鼎文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16
|
王国维、陈寅恪与吴宓 |
劉夢溪
|
《中国文化》
CSSCI
|
2013 |
3
|
|
17
|
从北大国学门到清华国学研究院——对现代高校学术机构体制与功能的一项考察 |
胡逢祥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8
|
清华国学研究院与人才培养 |
房鑫亮
|
《探索与争鸣》
|
2003 |
3
|
|
19
|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研究工作 |
孙敦恒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
|
|
20
|
国史、国学与国家——浅释民初清华国学研究院四位史家之思想与史学 |
张春树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