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放面顶板(顶煤)运移规律实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邢士军 张连勇 陈龙高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0,共3页
通过在顺槽内超前工作面煤壁布置深基点的方法 ,得到了综放工作面顶板 (顶煤 )运移参数 ,并分析了顶板 (顶煤 )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基点 顶板 顶煤 运移规律 冒落
下载PDF
顶板离层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云海 《煤炭与化工》 CAS 2013年第3期100-101,共2页
评价煤巷锚网索支护效果及巷道安全性的主要手段是顶板离层仪,通过介绍顶板离层仪的工作原理、读数方法、安装方法、基点固定位置、在施工巷道中安设间距及特殊地点的安设要求,并对顶板离层仪的数据观察、数据分析、数据整理及出现顶板... 评价煤巷锚网索支护效果及巷道安全性的主要手段是顶板离层仪,通过介绍顶板离层仪的工作原理、读数方法、安装方法、基点固定位置、在施工巷道中安设间距及特殊地点的安设要求,并对顶板离层仪的数据观察、数据分析、数据整理及出现顶板离层数据超过临界值时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对煤巷锚网索支护的顶板离层监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离层仪 安装位置 基点 基点 监测数据
下载PDF
浅埋中硬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运动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国华 王世东 王晓蕾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5-87,90,共4页
以酸刺沟煤矿为试验矿井,采用深基点和数值模拟试验对采动覆岩运动破坏规律进行研究。数据结果表明:酸刺沟煤矿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分别为49m和133m;从煤层至地表,随着埋深的减小,岩层起始运动时间滞后,且除部分基点外,基点的... 以酸刺沟煤矿为试验矿井,采用深基点和数值模拟试验对采动覆岩运动破坏规律进行研究。数据结果表明:酸刺沟煤矿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分别为49m和133m;从煤层至地表,随着埋深的减小,岩层起始运动时间滞后,且除部分基点外,基点的绝对位移量整体呈降低趋势;覆岩运动时期,基点多呈现1~4个不等的波峰值,其中,3个钻孔中,ZS1钻孔覆岩运动绝对速度值最大,约1480mm/h,说明工作面覆岩存在短时间急剧下沉形式和长时间阶段非均匀下沉2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中硬特厚煤层 覆岩运动 破坏规律 基点 发育高度
下载PDF
浅埋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运动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国华 王世东 王晓蕾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140,共3页
覆岩运动破坏规律对保护生态及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酸刺沟煤矿为试验矿井,采用深基点和数值模拟试验对采动覆岩运动破坏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刺沟煤矿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分别为49.24 m和133.62 m,从煤层至地表,随着... 覆岩运动破坏规律对保护生态及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酸刺沟煤矿为试验矿井,采用深基点和数值模拟试验对采动覆岩运动破坏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刺沟煤矿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分别为49.24 m和133.62 m,从煤层至地表,随着埋深的减小,岩层起始运动时间滞后,说明覆岩运动是自下往上逐渐发展的,且基点的相对位移量整体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破坏规律 基点 发育高度
下载PDF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子良 刘国庆 +1 位作者 纪明男 薛俊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90,共3页
为了研究大采高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率的规律,在某矿8105工作面设立了测站,采用研制的顶煤运移跟踪仪器对顶煤不同层位进行了深基点实测。观测结果表明:上分层顶煤的放出率低于下分层,低于中分层;顶煤冒落顺序与支架放煤顺序基本一致,一般... 为了研究大采高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率的规律,在某矿8105工作面设立了测站,采用研制的顶煤运移跟踪仪器对顶煤不同层位进行了深基点实测。观测结果表明:上分层顶煤的放出率低于下分层,低于中分层;顶煤冒落顺序与支架放煤顺序基本一致,一般为下、中、上部,但中部煤层存在反转进入煤流系统的现象;顶煤的平均放出率仅为58.3%,低于行业标准。因此,需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顶煤弱化及改进放煤工艺来提高顶煤放出率,同时保证较少的混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开采 顶煤放出率 基点 顶煤运移跟踪仪
下载PDF
康家滩煤矿8^#煤层顶煤顶板运移规律研究
6
作者 尹忠昌 樊克恭 刘进晓 《煤矿开采》 2007年第5期61-63,共3页
为了研究康家滩煤矿8#煤层坚硬顶煤的冒放性,对88203工作面坚硬顶煤顶板的破断、运移规律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分析研究。利用深基点观测方法,在88203综采工作面回风巷内设置矿压观测站,对工作面顶煤顶板的不同层位进行深基点观测;利用LB数... 为了研究康家滩煤矿8#煤层坚硬顶煤的冒放性,对88203工作面坚硬顶煤顶板的破断、运移规律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分析研究。利用深基点观测方法,在88203综采工作面回风巷内设置矿压观测站,对工作面顶煤顶板的不同层位进行深基点观测;利用LB数字摄像仪观测方法监测了顶煤的破坏发展过程。观测结果表明,顶煤距煤壁前方15m以内开始移动,顶板岩层移动距离煤壁前方都在18.5m以内,顶板滞后于顶煤的运移,且顶煤冒落时位移量较大;采动超前支承压力超前作用距离为10-13m,产生压裂破坏和新裂隙,说明支承压力对顶煤有预裂作用。88203工作面顶煤不能随采随冒,顶板也不能及时垮落,因此,如果采用放顶煤工艺需对顶煤顶板采取人工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放性 坚硬煤层 基点 数字摄像仪
下载PDF
考虑采面和巷道倾角的钻孔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开智 吴士良 蒋金泉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0年第2期74-76,共3页
通过几何分析得出考虑采面倾角和巷道起伏角后的煤层、顶板钻孔设计参数计算公式 ,分析了采面倾角及巷道起伏角对参数的影响 ,最后给出了钻孔内基点实际位置的求解公式。
关键词 超前钻孔 基点 采面倾角 巷道倾角 钻孔设计
下载PDF
寺河矿15#煤层巨厚坚硬石灰岩顶板位移观测分析
8
作者 许丽君 《江西煤炭科技》 201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晋城矿区15#煤层顶板为巨厚坚硬石灰岩顶板,为掌握其运动规律,有效地指导150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151301工作面为试验对象,运用深基点位移法,通过工作面采动前后,基点位移的变化反映顶板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始动点的位置位... 晋城矿区15#煤层顶板为巨厚坚硬石灰岩顶板,为掌握其运动规律,有效地指导150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151301工作面为试验对象,运用深基点位移法,通过工作面采动前后,基点位移的变化反映顶板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始动点的位置位于工作面前方1.5m左右,观测基点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反映了始动点的位置向工作面后方的转移情况。在工作面后方7m范围内,基点位移速率变化缓慢;后方7~15m,基点位移速率变化较大;后方15m之后,基点位移速率变化进一步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顶板 基点 顶板运移 现场实测
下载PDF
寺河二号井151305工作面石灰岩顶板位移观测分析
9
作者 袁云飞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5年第6期69-71,共3页
晋城矿区15°煤层顶板为巨厚坚硬石灰岩顶板,为掌握其运动规律,有效地指导15°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151305工作面为试验对象,运用深基点位移法,通过工作面采动前后基点位移的变化反映项板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始动点... 晋城矿区15°煤层顶板为巨厚坚硬石灰岩顶板,为掌握其运动规律,有效地指导15°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151305工作面为试验对象,运用深基点位移法,通过工作面采动前后基点位移的变化反映项板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始动点位于工作面前方1.5m左右,观测基点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反映了始动点向工作面后方的转移情况。在工作面后方7m范围内,基点位移速率变化缓慢;后方7~15m,基点位移速率变化较大;后方15m之后,基点位移速率变化进一步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河二号井 石灰岩顶板 基点 顶板运移 现场实测
下载PDF
挖金湾矿回采巷道锚杆支护改造方案研究
10
作者 赵智 《矿业装备》 2019年第4期94-95,共2页
挖金湾矿5122工作面存在多种不利因素,如:顶板不牢固、组成复杂、顶板薄、上方采空区煤柱过于集中等,5122回风巷顶板由于层状脱离的影响,出现下沉,陆续出现各类事故,W形钢带受力过大扭曲成V形,工字钢棚也发生了形变,中部往下弯曲了20多... 挖金湾矿5122工作面存在多种不利因素,如:顶板不牢固、组成复杂、顶板薄、上方采空区煤柱过于集中等,5122回风巷顶板由于层状脱离的影响,出现下沉,陆续出现各类事故,W形钢带受力过大扭曲成V形,工字钢棚也发生了形变,中部往下弯曲了20多公分,甚至会导致翻转,只凭一点支撑于棚腿,非常危险,而在不同区域发生上述故障情况的程度不同。对于上述困难,本文基于该矿某巷道,开发了一系列有效的巷道支护技术,然后经井下应力监测对其验证,肯定了对该巷道的有效支护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锚杆支护 上部岩层 煤层底板 下沉量 单体柱 基点 方案研究
下载PDF
放顶煤工作面深基点观测方案及观测数据分析
11
作者 罗友德 李龙辉 马春明 《山东煤炭科技》 2009年第3期100-100,102,共2页
介绍了在鹤煤八矿2405(中)炮采全层放顶煤工作面进行深基点观测顶煤、顶板垮落规律的方案及观测数据的简要分析。
关键词 基点 观测方案 分析
下载PDF
松软特厚煤层综放顶煤顶板及矿压观测研究
12
作者 李报 王秀江 张明玉 《煤矿现代化》 1998年第2期21-23,共3页
应用损伤力学观点,通过对综放工作面支护阻力和顶煤运移特性的观测,分析了来压特点,顶煤及顶板的位形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提出了类似开采条件下顶煤、顶板的位形变化模型,为采场及回采巷道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特厚煤层 损伤力学 基点 综采
下载PDF
顶板与顶煤深基点移动规律观测研究
13
作者 张斌 《技术与市场》 2016年第5期161-162,共2页
对研究工作面的顶板和顶煤进行深部基点观测,介绍了钻孔的布置和观察方法,根据观测数据对顶煤位移和顶板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顶煤与顶板在矿山压力及工作面支架作用下的变化特征,在改进放煤工艺上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顶板与顶煤 基点 观测
下载PDF
软岩保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隙带演化及卸压瓦斯抽采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程详 赵光明 +4 位作者 李英明 孟祥瑞 刘增辉 马海峰 袁本庆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3-542,共10页
针对软岩保护层开采后上覆被保护煤层卸压瓦斯治理问题,以淮北芦岭煤矿首例软岩保护层开采试验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研究方法研究软岩保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隙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Ⅲ11软岩保护层开采后覆岩冒落带和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 针对软岩保护层开采后上覆被保护煤层卸压瓦斯治理问题,以淮北芦岭煤矿首例软岩保护层开采试验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研究方法研究软岩保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隙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Ⅲ11软岩保护层开采后覆岩冒落带和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分别为10.1~12.4,52.7~59.95 m,采空区侧及上覆被保护层煤层下部存在竖向裂隙发育区和远程离层裂隙发育区;设计地面采动井和拦截钻孔抽采覆岩8、9煤层卸压瓦斯,优化地面采动井终孔位置垂直方向距顶板法距20 m,倾斜方向距风巷或机巷平距35 m,拦截钻孔终孔位置距9煤底板5 m。考察期卸压瓦斯抽采实践表明,软岩保护层开采后覆岩"两带"发育高度的判断和卸压瓦斯富集区域的辨识是合理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保护层 “两带”高度 相似模拟 基点位移 瞬变电磁法 卸压瓦斯
原文传递
深部软岩巷道锚注联合支护围岩承载机理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李永友 李树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应用FLAC计算软件中的应变软化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牛马司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应力与围岩性状的关系,提出了深部软岩巷道内、外承载结构模型,分析了承载结构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巷道两帮承载结构与深基点位移分布的关系.将深部软岩... 应用FLAC计算软件中的应变软化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牛马司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应力与围岩性状的关系,提出了深部软岩巷道内、外承载结构模型,分析了承载结构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巷道两帮承载结构与深基点位移分布的关系.将深部软岩锚注联合支护巷道两帮围岩位移分布分为松动区、锚固区、松弛区和基本稳定区4个区,松弛区围岩应力提高幅度较快,外承载结构的内边界处于该区内,基本稳定区是外承载结构的主体.提出了基于深基点位移的巷道外承载结构内边界的确定方法.图6,表4,参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软岩巷道 数值模拟 内承载结构 外承载结构 基点位移
原文传递
晋城矿区下保护层开采覆岩运移及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焦振华 陶广美 +1 位作者 王浩 卢志国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0,共6页
针对晋城矿区开展下保护层开采试验,采用模拟试验,现场实测等手段研究下保护层开采覆岩运移、裂隙动态演化特征及被保护层变形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伴随基本顶的周期破断,采动裂隙呈梯形演化,贯通的竖向裂隙没有连通至上被保护层。保护... 针对晋城矿区开展下保护层开采试验,采用模拟试验,现场实测等手段研究下保护层开采覆岩运移、裂隙动态演化特征及被保护层变形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伴随基本顶的周期破断,采动裂隙呈梯形演化,贯通的竖向裂隙没有连通至上被保护层。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下沉平缓连续,膨胀变形率保持在0.5%左右。深基点位移计动态监测下保护层94302工作面开采覆岩运动全过程,得到了监测岩层的移动曲线,掌握了上覆岩层横向三区、纵向三带离层裂隙时空演化规律。通过钻孔电视观测覆岩裂隙分布特征及被保护层煤体结构变化,得到冒落带高度2.2~4.5 m,裂隙带高度20.0~25.7 m,发现被保护层煤体受采动影响产生水平方向为主的小角度次生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保护层 岩层移动 覆岩“两带” 裂隙演化 基点位移计
原文传递
地面储煤堆自燃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树刚 徐精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29-231,共3页
通过现场实测和实验室试验,在分析地面储煤堆自燃规律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伸缩深基点测温仪表,并应用于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露天储煤场,得出煤堆自热层、自燃层深度值及煤峪口地面储煤堆自燃的内在特性。
关键词 储煤堆 基点测温 自燃规律 自然发火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地面储煤堆自燃规律及测试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树刚 徐精彩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9-303,共5页
在探讨地面储煤堆自燃规律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伸缩深基点测温仪表,并应用于大同局煤峪口矿露天储煤场,得出煤堆自热层、自燃层厚度值及大同煤储煤堆自燃的内在特性。
关键词 储煤堆 基点测温 自燃
下载PDF
浅埋大采高综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冉星仕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102,122,共4页
为研究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在回采期间矿压显现规律,对巷道叠加应力和围岩变形进行现场实测分析。结果得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22~28m,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2. 29。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56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62mm。... 为研究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在回采期间矿压显现规律,对巷道叠加应力和围岩变形进行现场实测分析。结果得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22~28m,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2. 29。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56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62mm。深基点的最大位移差均在1m和2m基点间,浅部煤体未产生明显的离层;围岩的弱化与破坏范围集中在距巷帮2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 大采高 支承压力 围岩变形 基点变形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野 《中州煤炭》 2014年第2期29-30,33,共3页
以某矿11010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为工程背景,在借鉴国内外大断面切眼支护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切眼围岩结构的探测,综合分析提出超长锚杆+锚索+金属网+槽钢梁+W型钢带+钢筋梯联合支护技术,并对切眼深基点位移和锚杆(锚索)阻力进行监测,... 以某矿11010综采工作面大断面切眼为工程背景,在借鉴国内外大断面切眼支护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切眼围岩结构的探测,综合分析提出超长锚杆+锚索+金属网+槽钢梁+W型钢带+钢筋梯联合支护技术,并对切眼深基点位移和锚杆(锚索)阻力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支护方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超长锚杆 基点位移 锚杆(锚索)阻力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