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coal production and gas extraction 被引量:67
1
作者 Liang Y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5年第1期3-11,共9页
The integrated extraction of coal and gas combines coal mining with gas captur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gas deposition and flow conditions in the Chinese coal basi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the theory and... The integrated extraction of coal and gas combines coal mining with gas captur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gas deposition and flow conditions in the Chinese coal basi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the theory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this integrated extraction system, and presents its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Shaqu, Zhongxing, Fenghuangshan and Pingmei mines. Area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s in future studies are discussed, focusing in particular on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extraction system to make it greener,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advanced in both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and the gas in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coal production Gas extraction De-stress mining Pillarless mining Circular overlying zone
下载PDF
河道冲刷和清水水流河床冲刷率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兆印 黄金池 苏德惠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冲积河流里,水流条件变化如洪水、水库泄放清水、河道渠化等使挟沙力不饱和引起冲刷,称为河道冲刷。这与水工建筑造成的局部冲刷不同。河道冲刷深度主要决定于冲刷率和冲刷历时。本研究通过对各种泥沙大量实验,证明了河床冲刷率正... 在冲积河流里,水流条件变化如洪水、水库泄放清水、河道渠化等使挟沙力不饱和引起冲刷,称为河道冲刷。这与水工建筑造成的局部冲刷不同。河道冲刷深度主要决定于冲刷率和冲刷历时。本研究通过对各种泥沙大量实验,证明了河床冲刷率正比于水流提供的冲刷功率并依赖于泥沙粒径和容重,首次提出了冲刷率公式。经验证,该公式可以用于非恒定流输沙和河流洪水冲刷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冲刷 河床冲刷 水流条件 输沙 冲积河流 挟沙力 泥沙粒径 冲刷率 渠化 局部冲刷
下载PDF
浙江楠溪江拦河闸鱼道进口布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史斌 王斌 +1 位作者 徐岗 屠兴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1,89,共4页
常规的鱼道设计及研究大多侧重于其内部结构和水流条件方面,缺少对鱼类生活习性及洄游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从而忽略了鱼道进口布置的重要性。而实际上鱼类能否较快发现和进入鱼道进口是鱼道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楠溪江供水工程鱼道设计... 常规的鱼道设计及研究大多侧重于其内部结构和水流条件方面,缺少对鱼类生活习性及洄游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从而忽略了鱼道进口布置的重要性。而实际上鱼类能否较快发现和进入鱼道进口是鱼道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楠溪江供水工程鱼道设计为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当地鱼类生活习性、建筑物布置特点以及各工况水流条件进行了观测分析,提出将鱼道进口与电站尾水渠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该布置方式对研究鱼道进口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进口 电站尾水渠 鱼类习性 水流条件 楠溪江供水工程
下载PDF
贵港二线船闸下引航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进超 宣国祥 +2 位作者 刘本芹 黄岳 祝龙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3,共5页
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一直是多线船闸并列布置中十分重视的问题,如布置和运行控制不当,容易导致相关安全问题。建立了1∶100的贵港枢纽下游及船闸引航道物理模型,研究贵港二线船闸的布置方案及其对引航道和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 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一直是多线船闸并列布置中十分重视的问题,如布置和运行控制不当,容易导致相关安全问题。建立了1∶100的贵港枢纽下游及船闸引航道物理模型,研究贵港二线船闸的布置方案及其对引航道和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结合贵港枢纽的特点,分析枢纽不同泄流条件下,二线船闸原布置方案中引航道、一线船闸停泊段及口门区的流速大小,得到影响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的控制工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置方案,对不同布置长度及透空方式下引航道的水流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研究成果,推荐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内采用隔流墙,布置长度为135 m,底部不透空或透空高度小于0.50 m的方案。研究成果为贵港二线船闸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港枢纽 引航道 口门区 物理模型试验 水流条件
下载PDF
泥沙对挟沙水流流动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立 林鹏 叶小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9-42,47,共5页
应用MicroADV研究了不同粒径的泥沙颗粒在不同水力条件下对水流流动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挟沙水流流动结构的变化不仅与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而且与水流流动条件有关,颗粒对水流结构的影响随着水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强水流条件下,不... 应用MicroADV研究了不同粒径的泥沙颗粒在不同水力条件下对水流流动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挟沙水流流动结构的变化不仅与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而且与水流流动条件有关,颗粒对水流结构的影响随着水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强水流条件下,不论粗、中、细泥沙都不改变主流区的流速分布及紊动强度;在中等强度水流条件下,粗、中、细三种颗粒的加入都使流速大于相同条件的清水水流,而其紊动强度则较清水水流低;在弱水流条件下,三种颗粒的加入都不改变水流的流速分布,但粗颗粒使水流紊动强度显著增大,而中、细颗粒基本不改变其紊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DV 紊动强度 平均速度 水流条件 挟沙水流
下载PDF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的综述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亮 卢启超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5期I0388-I0388,I0387,共2页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是船闸进出口与河道自由航行河段起纽带作用的区域,它的水流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过闸船队的安全,因此,改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多种改善措施,它们是堤头形式、堤身开孔、...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是船闸进出口与河道自由航行河段起纽带作用的区域,它的水流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过闸船队的安全,因此,改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多种改善措施,它们是堤头形式、堤身开孔、丁坝、潜坝、导航堤长短、导航堤外扩开孔、导流墩等。本文主要是对国内外学者对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的改善措施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引航道 口门区 水流条件
下载PDF
船闸口门区不良流态改善措施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云莉 孙国栋 向美焘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88,共6页
水利枢纽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是制约枢纽通航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船闸口门区不良流态的形成机理,结合口门区水流条件安全通航标准,阐述口门区不良流态的形成因素及改善措施,对枢纽口门区水流条件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通航条件 船闸 口门区 水流条件 改善措施
下载PDF
向家坝水电站日调节非恒定流的传播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绪进 胡真真 +1 位作者 刘亚辉 黄成林 《水道港口》 2015年第5期414-418,共5页
水电站的调度运行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流条件,日调节引起的非恒定流导致坝下游河道的水位陡涨陡落、流速时大时小、流态时好时坏,对下游的航道维护、船舶的安全航行及港口、码头的正常作业等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以向家坝水电站为例,按... 水电站的调度运行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流条件,日调节引起的非恒定流导致坝下游河道的水位陡涨陡落、流速时大时小、流态时好时坏,对下游的航道维护、船舶的安全航行及港口、码头的正常作业等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以向家坝水电站为例,按照其典型调度运行方式,建立几何比尺为1:100的物理模型,根据向家坝电站日调节试验在坝下游长河段所引起的的水位及流速等数据,总结出向家坝水电站日调节非恒定流的水位及流速在不同河段的传播特征,为研究电站日调节非恒定流对坝址下游长河段航道条件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物理模型 复式断面 水流条件
下载PDF
导流墩对狭窄连续弯道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改善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君涛 普晓刚 张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依托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采用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着重介绍利用导流墩改善狭窄连续弯道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研究成果。根据试验观测到的数据和水流现象,分析导流墩不同平面布置形式,包括导流墩数量、导流墩间距以... 依托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采用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着重介绍利用导流墩改善狭窄连续弯道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研究成果。根据试验观测到的数据和水流现象,分析导流墩不同平面布置形式,包括导流墩数量、导流墩间距以及导流墩布置角度对口门内斜流角度、横向流速及回流等水力参数的影响,总结导流墩平面布置形式对狭窄连续弯道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改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墩 狭窄连续弯道 口门区 水流条件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鹅头型汊道演变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有国 高幼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5,共5页
鹅头型分汊是长江中下游城陵矶至江阴分汊河段中形态最复杂、放宽率最大、分汊数量多 ,占汊道总长度最大 (达 40 % )的一种分汊形式。其演变主要决定于本身的河床形态、边界条件及水流条件的变化 ,基本上遵循新生汊道———产生、扩大... 鹅头型分汊是长江中下游城陵矶至江阴分汊河段中形态最复杂、放宽率最大、分汊数量多 ,占汊道总长度最大 (达 40 % )的一种分汊形式。其演变主要决定于本身的河床形态、边界条件及水流条件的变化 ,基本上遵循新生汊道———产生、扩大、平移、衰亡而完成它一个完整的演变周期。由于汊道的弯曲引起滩地的大面积坍失、主流线大幅度摆动、各汊道水沙的重新分配及纵横剖面的调整 ,是一种最不稳定的分汊型式。对鹅头型分汊河道的形成条件及演变特征的研究是制订相应的规划整治措施 ,稳定河势 ,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鹅头型 长江 河床形态 水流条件 边界条件
下载PDF
再论《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限值的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华兴 郑宝友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52,共4页
通过对水利、水电及航运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模型试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口门区的水流与航行参数,可适当提高通航条件限值,但需经原体实践的检验,该成果可供规范修订参考。
关键词 船闸 口门区 水流条件 限值 讨论
下载PDF
水库运行对下游河道水环境影响的一维-二维耦合水环境模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若男 陈求稳 +1 位作者 蔡德所 王洪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9-775,共7页
以广西漓江为实例,建立了全河流一维和局部河段二维水环境模型,并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该模型耦合了水动力学过程及生态学过程,可对水库运行造成的河道水流条件的改变给下游的水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 以广西漓江为实例,建立了全河流一维和局部河段二维水环境模型,并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该模型耦合了水动力学过程及生态学过程,可对水库运行造成的河道水流条件的改变给下游的水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的一维模型分析全河段水环境变化趋势,二维模型分析关键区间水环境的特点,并为后续的生物栖息地模型的应用奠定基础。分析了典型水文年中自然径流和青狮潭水库调水两种运行模式下下游河道关键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在平水年的影响大于丰水年和枯水年,局部浅水区的变化大于深水区,年内枯水期(10—12月)的影响大于年均值,而且这些变化沿程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运行 水流条件 水质 漓江
下载PDF
导流墩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君涛 张公略 冯小香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共3页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是船舶进出船闸的"咽喉",受特殊边界条件的影响,该区域内产生有斜流、横流及回流等不良流态,对船舶安全航行造成很大影响。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口门区内不良流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关系及导流墩削弱口门区内斜...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是船舶进出船闸的"咽喉",受特殊边界条件的影响,该区域内产生有斜流、横流及回流等不良流态,对船舶安全航行造成很大影响。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口门区内不良流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关系及导流墩削弱口门区内斜流和回流、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机理。结果表明,导流墩或导流墩与其他工程措施的结合应用是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有效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墩 改善 水流条件 机理
下载PDF
河流冲泻质挟沙力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钟德钰 王士强 王光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4-40,共7页
本文根据多沙河流冲泻质常与床沙质相互转化的事实及试验研究成果,发现在一定水流条件下冲泻质同床沙质相互转化的临界判别标准不仅是分界粒径,同时还存在水流挟带冲泻质能力的问题,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文中提出了(严格意义... 本文根据多沙河流冲泻质常与床沙质相互转化的事实及试验研究成果,发现在一定水流条件下冲泻质同床沙质相互转化的临界判别标准不仅是分界粒径,同时还存在水流挟带冲泻质能力的问题,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文中提出了(严格意义的)冲泻质与广义冲泻质的定义。作者通过水槽试验及野外实测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冲泻质挟沙力关系式。挟沙浓度与沙粒摩阻流速的3次方成正比而与粒径的3/2次方成反比。在一定水流条件下,当一定粒径的来流冲泻质浓度超过相应挟沙力时,冲泻质泥沙就会淤积转化为床沙质。通过国内外大量河流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得到的挟沙力关系与实际河流资料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力 床沙 实测资料 多沙河流 摩阻流速 水流条件 淤积 预报 沙粒 水槽试验
下载PDF
水箱-管道系统溶质运移实验研究及其岩溶水文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小二 常勇 +1 位作者 彭伏 吴吉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9-1228,共10页
为了研究岩溶管道中溶潭对溶质运移的影响,在实验室内构建水箱-管道系统,在不同管道结构和水流条件下进行定量示踪实验并得到相应的穿透曲线(BTCs);采用Qtracer2软件分析溶质运移参数,采用滞后系数R分析实验结果与一维经典对流弥散方程... 为了研究岩溶管道中溶潭对溶质运移的影响,在实验室内构建水箱-管道系统,在不同管道结构和水流条件下进行定量示踪实验并得到相应的穿透曲线(BTCs);采用Qtracer2软件分析溶质运移参数,采用滞后系数R分析实验结果与一维经典对流弥散方程解析解之间的差别。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箱数量的增加,示踪剂(NaCl)峰值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弥散系数和弥散度逐渐增加,穿透曲线拖尾逐渐增长,表明水箱的瞬态存储使溶质运移滞后;与不对称水箱相比,对称水箱BTC拖尾较长;峰现时间随着不对称水箱数量的增多明显滞后;出口流量增加时,弥散度减小,BTC拖尾变短。一维经典对流弥散方程解析解仅对单管道最大流量条件下的BTC拟合较好,对流量较小的单管道和水箱-管道系统的BTC拟合较差,需研究适用的模型解释其拖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水箱-管道系统 溶质运移 管道结构 水流条件
下载PDF
仿自然鱼道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进超 王晓刚 +2 位作者 宣国祥 郑飞东 黄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887,共9页
仿自然鱼道不仅能满足多种鱼类的洄游需要,同时还增加了河道内鱼类生境的数量与多样性,近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仿自然鱼道结构复杂,断面型式多变、边坡及底部材质粗糙,糙率估算困难等,目前尚无完善的研究方法。结合新干枢纽仿... 仿自然鱼道不仅能满足多种鱼类的洄游需要,同时还增加了河道内鱼类生境的数量与多样性,近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仿自然鱼道结构复杂,断面型式多变、边坡及底部材质粗糙,糙率估算困难等,目前尚无完善的研究方法。结合新干枢纽仿自然鱼道工程,建立了1∶12的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鱼道初步设计方案的水流条件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采用常规鱼道的研究方法控制鱼道内底坡、底宽、池室长度、偏移率和透水率等参数,然后通过整体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可有效地用于指导仿自然鱼道的设计。与常规鱼道相比,仿自然鱼道受断面型式及建造材料的尺寸误差等影响,鱼道线路内流速差异明显。特别是鱼道转弯段,偏移率受弯道影响,流速易出现较直线段高或低的情况。研究成果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为仿自然鱼道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自然鱼道 物理模型试验 水流条件 体型优化
下载PDF
河岸窝崩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延贵 匡尚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4,共8页
通过分析窝崩发生的特点,本文给出了窝崩发生的边界条件、水流条件和触发因素的具体内涵。边界条件包括岸滩结构的不连续性、岸滩抗冲能力差等,是发生窝崩的必要条件和内因;水流条件是指局部强烈的紊动结构(环流、斜流、横流)、深泓靠... 通过分析窝崩发生的特点,本文给出了窝崩发生的边界条件、水流条件和触发因素的具体内涵。边界条件包括岸滩结构的不连续性、岸滩抗冲能力差等,是发生窝崩的必要条件和内因;水流条件是指局部强烈的紊动结构(环流、斜流、横流)、深泓靠岸、洪水涨落等,是窝崩发生的重要条件;水压力的突变、突加荷载、地震等是窝崩发生的激发条件。窝崩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岸滩剧烈淘刷或岸滩土体的承载能力减小或消失;按窝崩成因,可分为淘刷窝崩和液化窝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崩 边界条件 水流条件 岸滩淘刷
下载PDF
平衡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和冰流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平衡冰塞出现时河道冰塞的厚度最大 ,它是冰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又是开河冰塞的前期基础 ,对于凌洪灾害、冬季河床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水槽试验 ,对平衡冰塞的形成与变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 ,揭示了平衡冰塞厚度与冰... 平衡冰塞出现时河道冰塞的厚度最大 ,它是冰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又是开河冰塞的前期基础 ,对于凌洪灾害、冬季河床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水槽试验 ,对平衡冰塞的形成与变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 ,揭示了平衡冰塞厚度与冰流量及水流条件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依据试验资料定性得出了平衡冰塞厚度计算的表达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冰塞 平衡时间 冰塞厚度 冰流量 水流条件 水槽试验 河流冰情问题 凌汛灾害
下载PDF
基于CFD的导流墩几何参数对闸站合建枢纽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波 张从从 +2 位作者 李占超 高琛 毕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22,共8页
闸站合建枢纽通航时容易在导流墩附近出现复杂水流现象。【目的】改善导流墩墩头前的斜流、偏流以及面层横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大的问题。【方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对某闸站合建枢纽节制闸通航水流条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导流墩... 闸站合建枢纽通航时容易在导流墩附近出现复杂水流现象。【目的】改善导流墩墩头前的斜流、偏流以及面层横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大的问题。【方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对某闸站合建枢纽节制闸通航水流条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导流墩长度、开孔与否、开孔宽度、相邻孔口中心间距及开孔高度等参数对闸站合建枢纽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综合考虑导流墩前横向流速、轴向流速及斜流面积,采用单因素递进分析表明,随着导流墩长度增加,导流墩前流速和斜流面积先减小后增大;当开孔宽度增加到4.5 m时,墩头前流速进一步减小,大于4.5 m时,墩头前流态恶化;随着开孔中心间距的增加,导流墩前流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孔口中心间距为6.25 m时,流态较优;当开孔高度增加到3.8 m时,墩头前流速和斜流面积进一步减小,大于3.8 m时,墩头前流速和斜流面积随之增大。【结论】通航水流条件的优劣受导流墩结构影响显著,导流墩开孔能够减小墩头前水流面层横向和轴向速度及斜流面积,提高通航安全性。导流墩最优开孔方案为:导流墩长度25 m、开孔宽度4.5 m、相邻孔口中心间距6.25 m、开孔高度3.8 m,相应墩头前水流横向和轴向速度及斜流面积分别为0.25 m/s、0.75 m/s、12.56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站合建枢纽 导流墩 几何参数 通航 水流条件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扩建船闸口门区布置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11
20
作者 胡浩 王崇宇 舒适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09,120,共8页
对于已建船闸的水利枢纽,扩建复线船闸可大大提高枢纽的船闸通过能力。由于受到地形、河势、已建枢纽建筑物的影响和制约,扩建船闸工程的外部边界条件往往十分复杂,尤其是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以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工程为例,对复杂... 对于已建船闸的水利枢纽,扩建复线船闸可大大提高枢纽的船闸通过能力。由于受到地形、河势、已建枢纽建筑物的影响和制约,扩建船闸工程的外部边界条件往往十分复杂,尤其是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以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工程为例,对复杂条件下扩建船闸口门区布置及改善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措施与管制措施相结合的方案。该船闸的口门区解决方案,在满足船闸运行要求的前提下,节约工程投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建船闸 口门区 水流条件 大源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