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之仪年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仲谋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0-65,共6页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在一般人心目中,李之仪的名字是与这首《卜算子》联系在一起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诗词文俱工的作家,一个曾与张耒、晁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在一般人心目中,李之仪的名字是与这首《卜算子》联系在一起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诗词文俱工的作家,一个曾与张耒、晁补之辈声名相颉颃的苏门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墓志铭 三十年 苏门 公元 定州 诗词 哲学社会科学版 黄庭坚
下载PDF
李之仪词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安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1-75,共5页
词论发展至北宋后期 ,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个时期词学论坛上的重要议题是关于词的本质特征及本色论的讨论。李之仪以其独立思考与积极开拓的精神 ,表明了自己的词学思想 ,即 :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铺叙展衍 ,备足无余和“语尽而意不... 词论发展至北宋后期 ,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个时期词学论坛上的重要议题是关于词的本质特征及本色论的讨论。李之仪以其独立思考与积极开拓的精神 ,表明了自己的词学思想 ,即 :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铺叙展衍 ,备足无余和“语尽而意不尽 ,意尽而情不尽”的审美理想、才情并重的创作本体论。他的词学思想具有历史进化的意识 ,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张力的动态性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思想 才情并重 审美理想 北宋 创作本体论 本色论
下载PDF
李之仪小考 被引量:3
3
作者 付嘉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9-71,79,共4页
关于李之仪生平行状目前还有一些问题争议未决,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考辨认为:李之仪及第时间当从《全宋诗》定为熙宁六年(1073),其任县令的万全县当为万泉县,从军 延时间当为元丰四年(1081)九月,元丰六年(1083)春回京,年... 关于李之仪生平行状目前还有一些问题争议未决,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考辨认为:李之仪及第时间当从《全宋诗》定为熙宁六年(1073),其任县令的万全县当为万泉县,从军 延时间当为元丰四年(1081)九月,元丰六年(1083)春回京,年底被辟出使高丽,次年初正式出发,元丰八年(1085)回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第 任职万全 从军鄜延 出使高丽 回京任职
下载PDF
宋韵的人文精神及其在宋词中的体现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维城 《中国韵文学刊》 1997年第1期56-61,共6页
关键词 人文精神 “韵” 士大夫 宋词 黄庭坚 陶渊明 生活态度 苏武 以诗为词
下载PDF
李之仪与苏轼交谊散论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胜宽 黄永一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6-22,共7页
李之仪作为北宋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成员之一 ,人们除了知道他能写具有民歌风味的小词之外 ,对他了解很少 ,也几乎没有研究。本文比勘相关资料 ,对李之仪的出生地、出生年代、登第时间、仕途履历及三次挫折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他与苏轼的... 李之仪作为北宋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成员之一 ,人们除了知道他能写具有民歌风味的小词之外 ,对他了解很少 ,也几乎没有研究。本文比勘相关资料 ,对李之仪的出生地、出生年代、登第时间、仕途履历及三次挫折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他与苏轼的交往和两人相似的人生遭遇作了分析 ,他们之间交谊的不断深化 ,不仅有彼此共同追求的文学事业为纽带 ,还有他们相似的人生态度、人生体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文学 交谊 考证 人生态度 人生体味 生活情趣
下载PDF
歧解与经典化:李之仪〈卜算子〉词考论
6
作者 常德荣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2期85-92,115,共9页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知名度很高的宋词佳作。校核李之仪集存世版本,可以发现该词文本有两个系统、三种形式,从版本及词调格律来分析,当下流行的文本应出于后人改造。在今天的语境中,从“文本阐释”来看,这是一首爱情...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一首知名度很高的宋词佳作。校核李之仪集存世版本,可以发现该词文本有两个系统、三种形式,从版本及词调格律来分析,当下流行的文本应出于后人改造。在今天的语境中,从“文本阐释”来看,这是一首爱情词,但深究李之仪生平及词学思想,该词很可能是写给金陵友人的,其主旨是友情。该词问世后即为人所欣赏,但随后沉寂数百年;经明末毛晋及清代词学家的选录、评点,方实现经典化;民国后,该词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传播上跃升至流行的层面。该词之所以成为经典并走向流行,与接受者对其文本及词旨的主动改造,或曰再创造,不无关系。于此可见“歧解”在作品流传过程中的“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传播 经典化 卜算子
下载PDF
宋李之仪《书扇》诗考辨 被引量:2
7
作者 于东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陆龟蒙 和袭美春夕酒醒 晚唐诗人 书扇 《宋诗纪事》 《四库全书》 唐诗鉴赏辞典 《诗渊》 上海辞书出版社 古代文人 七言绝句 考辨
下载PDF
李之仪晚年四事新考 被引量:4
8
作者 汤华泉 《滁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6-40,共5页
李之仪是北宋晚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晚年谪居太平州(治今安徽当涂)。关于他的晚年事迹,有些文章有所涉及,但无详考。这里就他主要是晚年的四件事进行考证,四事为杨姝始末、与郭祥正关系、徙家置产经过、作品结集流传情况。
关键词 杨姝 郭祥正 姑溪集
下载PDF
李之仪卒年考实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星 王兆鹏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卒年 考证 北宋 词人 中国 古代文学史
原文传递
《碧鸡漫志》在宋代词论中的位置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学俭 《中国韵文学刊》 1996年第2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碧鸡漫志》 宋代词论 王灼 清照 曲调考证 词史 审美理想 词的起源 文学性
下载PDF
论张先“以小令作法写慢词”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维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2-57,共6页
论张先“以小令作法写慢词”孙维城词兴起于晚唐五代,至宋初趋于成熟。宋初词家对词的发展功莫大焉!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为其中翘楚。然而论者往往忽略张先词的历史作用,论雅词则谈晏、欧,论慢词则称柳永;对于张先,只言其“... 论张先“以小令作法写慢词”孙维城词兴起于晚唐五代,至宋初趋于成熟。宋初词家对词的发展功莫大焉!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为其中翘楚。然而论者往往忽略张先词的历史作用,论雅词则谈晏、欧,论慢词则称柳永;对于张先,只言其“三影”名句,吉光片羽,何足名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令 张先 柳永词 士大夫 审美趣味 夏敬观 唐五代词 《白雨斋词话》 “韵”
下载PDF
苏门意气 花间风情——李之仪词风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婵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文章认为李之仪善于学习苏轼豪旷俊逸之意气及苏门“以诗人词”的创作意识,并将“以花间为 宗”的词体特征论及清婉的创作艺术一并融入词中,呈现出多重意蕴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 苏门 花间词
下载PDF
因循与拓展——李之仪词论词作综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6,共7页
李之仪论词力主"自有一种风格",重视其音乐属性,他以花间词派为宗,又融合进晏殊、欧阳修等词家的闲雅蕴藉,以为情韵皆胜,即是"良可佳者"。他的词作以"小阕"为多,风貌近其所论,但晚年迁谪流寓江南之后则... 李之仪论词力主"自有一种风格",重视其音乐属性,他以花间词派为宗,又融合进晏殊、欧阳修等词家的闲雅蕴藉,以为情韵皆胜,即是"良可佳者"。他的词作以"小阕"为多,风貌近其所论,但晚年迁谪流寓江南之后则有所变化,喟叹身世、抒写情怀,格调渐趋于苍凉,较以往所持词论有所拓展。惟因当时词坛格局和自身艺术感悟的限制,未能跻身一代词学大家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作 词论 综论 花间词派 欧阳修 晏殊 蕴藉
下载PDF
山左词人词论概说
14
作者 薛祥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70-74,81,共6页
山左词人有论词文字的,主要有五人。晁补之词论以词须当行本色、崇雅尚韵、注重创新为内容。李之仪词论主要论述词的创作,内容包括词之作难于诗、词应以花间所集为宗和兼取本朝名家善铺叙、重创新、用字有来历等长处。李清照明确提出... 山左词人有论词文字的,主要有五人。晁补之词论以词须当行本色、崇雅尚韵、注重创新为内容。李之仪词论主要论述词的创作,内容包括词之作难于诗、词应以花间所集为宗和兼取本朝名家善铺叙、重创新、用字有来历等长处。李清照明确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强调词须协音律,还要重铺叙、崇典雅、尚故实,对晁、李词论有所承传,在词学批评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王渔洋词论内容广泛,主要论述了词的正变问题,词的创作要生香真色、讲求句法、注重“独胜”问题,词的批评要对不同派别兼收并容、取其所长但不苟同等。郑文焯论词崇尚白石清真,主张正确处理文与意、文与学的关系。其词论受浙西、常州两派影响,而后者对他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照 词论家 晁补 “别是一家” 王渔洋 以诗入词 《乐府指迷》 沈义父 柳永词
下载PDF
元丰六年杨景略等奉使高丽题名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中航 《文物》 1983年第9期87-88,共2页
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汉代石室,有宋元丰六年(1083年)杨景略等奉使高丽题名。石室相传为汉郭巨墓石祠,约建于公元一世纪。题名刻在石室前面正中的石柱上,大字楷书,共五行: 左谏议大夫河南杨景略康功礼宾使太原王舜封长民奉使高丽恭谒祠下... 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汉代石室,有宋元丰六年(1083年)杨景略等奉使高丽题名。石室相传为汉郭巨墓石祠,约建于公元一世纪。题名刻在石室前面正中的石柱上,大字楷书,共五行: 左谏议大夫河南杨景略康功礼宾使太原王舜封长民奉使高丽恭谒祠下元丰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宋瓌李之仪王彦潘利仁杨景略等使高丽事,见《宋史·高丽传》(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均见该传):"元丰六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 题名 宋史 注明出处 山东省 宋朝 石柱 汉代 五行
原文传递
李之仪及其诗词风格
16
作者 门立功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24-26,36,共4页
李之仪,字端叔,滴局太平站热时。因家临姑溪,乃自号“姑溪居上”。元丰进土,曾从苏武于定州幕府。哲宗时曾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药房),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范纯仁(范仲淹次子)遗表及行状。因其“过... 李之仪,字端叔,滴局太平站热时。因家临姑溪,乃自号“姑溪居上”。元丰进土,曾从苏武于定州幕府。哲宗时曾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药房),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范纯仁(范仲淹次子)遗表及行状。因其“过于复直,许蔡京意”,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久之,徙唐州,终朝议大夫。其祖籍为沧州无棒(今山东无棒),先祖仕于楚州后家山阳(今江苏淮安),父李颀,曾为小官,仕途不利。李之仪生卒年历来无考。仅从《姑溪集·跋东坡诸公追和渊明《归去来》引后》推断,他生于庆历六年(1046)楚州山阳。据《挥麈录》等书载,之仪“年八十而卒”,或云:“年八十余。”若以八十岁计,则当卒于宣和七年(1125),也有的认为其卒年是在宣和末年。以宋史》卷三百四十四李之纯传附)著作今存《姑溪居全文集》五十卷,南宋吴布编集,考订不严,有将唐诗误人者。《姑溪居士文集》后集二十卷,编者无考。 对李之仪晚节在当时曾受到非议,因其晚年干谒权贵,甚至吹捧曾残酷迫害过他本入及其师友苏款等人的蔡京。当时正直之士纷纷指斥蔡京好邪误国,而李之仪颂之日:“鲁公忠义,皎如星回”(《姑溪居上文集》前集卷三十九《跋鲁公题记后》)对此,吴布在《姑溪居上文集序》中为其辩解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风 枢密院编修官 《四库全书总目》 东坡 生卒年 赵武灵王 长江水 苏拭 御药房
下载PDF
自有一种风格——论李之仪的词学理想
17
作者 曹志平 《德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3-65,104,共4页
李之仪首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视词为一种文体,在理论上把词提高到与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 分庭抗礼的地位,强调了词体的独特性和词艺的特殊性,表现了他对含蓄深婉、韵高趣雅、精妙难能的词学理 想境界的追求。李之仪“自有一种风格”的... 李之仪首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视词为一种文体,在理论上把词提高到与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 分庭抗礼的地位,强调了词体的独特性和词艺的特殊性,表现了他对含蓄深婉、韵高趣雅、精妙难能的词学理 想境界的追求。李之仪“自有一种风格”的词学理论,在北宋词学批评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理想 含蓄婉曲 意深味永
下载PDF
孤证立目当慎重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铮 《辞书研究》 CSSCI 1999年第5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孤证 立目 《汉语大词典》 燕侣 辞书释义 辞典学 《莺莺传》 《霍小玉传》 词典编纂
下载PDF
李之仪及其词的艺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6-79,共4页
北宋元祐词林,蔚为壮观,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时期。词坛巨擘苏轼,独标一帜,雄放横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苏门六君子”及贺铸、李之仪、毛滂等词坛健将,竞相紧随其后,一时名家辈出,如百花争艳。长期以来,这些... 北宋元祐词林,蔚为壮观,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时期。词坛巨擘苏轼,独标一帜,雄放横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苏门六君子”及贺铸、李之仪、毛滂等词坛健将,竞相紧随其后,一时名家辈出,如百花争艳。长期以来,这些词家中,李之仪是一个被人忽视但却独具面目的词家。其词清声绝响,拨动了时代琴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文集 苏轼 御史 书信 黄庭坚 熙宁 晁补 目的词
下载PDF
李之仪诗歌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东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6年第7期151-153,共3页
北宋文人李之仪的诗歌具有对生命短促的强烈感受和深刻体验,以及对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本文从政治热情、朋友之谊、田园之恋、生命思考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李之仪诗歌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 生命意识 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