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称代词的活用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孙汝建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1年第3期15-19,共5页
-
文摘
人称代词是汉语实词中独具特色的词,它具有代词意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指代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巧妙地活用人称代词,可以取得较好的修辞效果,这种人称代词的活用,大致有三个类型。 一、具体的人称意义消失 人称代词的基本作用是替代人或事物,但是,当人称代词活用以后,有时,可以失去特定的人称意义。 1,表示无所指 (1)我把这瓶子带到市上去,可以卖它十块金币。 (《渔夫的故事》) (2)……不管柴米账,玩他几天,名称又好听,叫作“养病”。(鲁迅《病后杂谈》)
-
关键词
人称代词活用
“人家”
修辞效果
特定的人
《现代汉语八百词》
祥林嫂
实指
或事物
金币
杂谈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乐起《风定云墨》后——古筝与交响新作杂谈
被引量:8
- 2
-
-
作者
李吉提
-
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
-
出处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1,共3页
-
-
关键词
古筝演奏家
杂谈
北京交响乐团
交响乐队
自由创作
北京音乐厅
青年作曲家
《暗香》
协奏曲
五声性
-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
-
题名图书馆阅读自由杂谈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刘洪辉
-
机构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出处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3,共2页
-
文摘
1一个图书馆员的自喻
除了短时间担任图书馆专业教职外,我一直在公共图书馆工作,是一位从业二十年的公共图书馆员,虽然工作岗位、工作职位、工作单位和职称时有变化,但图书馆员的身份一直没变,并以此为终生职业取向。对朋友、读者、学者、记者等业外人士自我介绍,我通常会说:我是图书馆员,大众的书僮。于是,先是广州少年儿童的书僮,再是广州市民的书僮,现在是广东人民的书僮。以书僮自喻图书馆员的职业,从本专业的角度看,并不很准确,但对专业之外的人来说,这是个易于理解的对图书馆员的譬喻。
-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员
公共图书馆工作
杂谈
自由
阅读
职业取向
图书馆专业
工作岗位
-
分类号
G251.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梨园拾得旧时调 翻作新声唱断肠——习剧心得杂谈
被引量:9
- 4
-
-
作者
王仁杰
-
出处
《福建艺术》
1997年第6期3-4,共2页
-
文摘
我与梨园戏,曾有一段不解之缘。儿时大户亲戚,每遇喜庆,宅上必演《苏秦》诸剧。季子落魄归来,妻不下机,嫂不为炊,头戴破毡帽,惶惶如丧家之犬,家人笑骂由之,亦令人生怜。有位疼我的长辈,移苏秦帽于我头上道:“秦呵不长进,偷拿师公印”,引得满堂大笑。我当时尚在母亲怀中咿哑学语,未解世情冷暖,只跟着傻笑。从此“憨秦”之绰号,随我至今。童稚旧景,早已不复记得,唯有高堂老母。
-
关键词
翻作
拾得
梨园戏
杂谈
新声
节妇吟
苏秦
剧团
李氏
剧种
-
分类号
J8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散论章吉驸马及其他——治史杂谈
被引量:7
- 5
-
-
作者
芈一之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40-144,共5页
-
文摘
由于史料缺乏,语焉不详,蒙古汗国及元初时期蒙古人在青海地区的活动情况,成为青海历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于这段历史,旧时学人如荆玄生在《青海蒙古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说:“蒙古人初到青海系在元代,惟大半是贵族显宦,身膺显爵,镇守边圉。至于他们寄居的范围也只限湟水流域的一小部分”。这里指的仅是章吉驸马,
-
关键词
驸马
成吉思汗
《元史》
日月山
治史
宁州
史记》
杂谈
郡王
散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糖尿病杂谈
被引量:8
- 6
-
-
作者
周仲瑛
-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江西中医药》
2001年第2期15-16,共2页
-
-
关键词
糖尿病
杂谈
中医诊断
中医药疗法
消渴
-
分类号
R259.871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读《拾遗记》杂谈
被引量:4
- 7
-
-
作者
薛克翘
-
机构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
-
出处
《南亚研究》
CSSCI
1996年第Z1期62-68,共7页
-
文摘
一般来说,中国小说史上的志怪类小说兴起于魏晋时代。对此,学者们的意见比较一致,因为事实基本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历代著录的有关书目。魏晋时代除了有《笑林》、《艺经》、《博物志》、《群英论》、《语林》、《杂语》、《郭子》、《说林》等从名字看不出有神怪色彩但又被收录于“小说家类”的作品外,还有相当一批从名字就一目了然的志怪书,如《列异传》、《玄中记》、《搜神记》、《曹毗志怪》、《殖氏志怪记》、《神异记》、《搜神后记》、《甄异传》、《孔氏志怪》、《祖台之志怪》。
-
关键词
《拾遗记》
佛经
杂谈
景帝
王嘉
志怪书
印度
狮子
萧绮
佛像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音乐的民族风格问题续谈
被引量:6
- 8
-
-
作者
李凌
-
出处
《人民音乐》
1957年第1期8-12,共5页
-
文摘
前“杂谈”的补充 补充之一。在《人民日报》八月二日刊出的《音乐的民主风格杂谈》前面,原有一段文章,谈及近年来强调了重视音乐的分泌风格问题,有很大的成绩,但也有在着一些混乱和不正确的看法。
-
关键词
民族风格
音乐
《人民日报》
民主风格
杂谈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中国梦”的对外解读
被引量:6
- 9
-
-
作者
孔根红
-
机构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
出处
《当代世界》
2013年第6期6-9,共4页
-
文摘
“中国梦”引发全球热议。赞扬、支持、期待者有之;曲解、疑虑、甚至敌意者也不少。“中国梦”在闰外舆论界已形成厂激烈争沦态势。为此,厘清“中斟梦”的内涵及价值导向不仪必要,也很迫切。
-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带灯
被引量:6
- 10
-
-
作者
贾平凹
-
出处
《收获》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95,共81页
-
文摘
镇长戴着草帽,背包里揣了一条纸烟和三瓶矿泉水,一个人单独在全镇检查维稳和抗旱工作。第一天走北沟一带,上午到二道河村,石门沟村,碾子坪寨。下午从碾子坪寨后边的栲树梁翻过,到荆子洼村。在荆子洼村和支书交谈,得知五里外的过风楼村从来是姓郑的和姓孙的两大家族不合,而抗旱修水渠中得到和解,他就又连夜赶到过风楼村。因为高兴,在村长家喝包谷酒,把姓郑姓孙的老者喊来一块喝,全都喝醉。
-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分类号
I266.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曲肱禅呓——汤显祖《南柯记》禅宗思想杂谈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徐宏
-
机构
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
-
出处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5,共5页
-
文摘
禅宗 ,是研究汤显祖的剧作《南柯记》无法回避的。《南柯记》中所透露出的禅宗思想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解读与态度 ,同时亦在剧本创作的行文下笔处 。
-
关键词
汤显祖
禅宗思想
剧作
杂谈
剧本创作
作者
解读
行文
回避
人生价值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石刻杂谈]──东汉肥致碑与方士的骗术
被引量:5
- 12
-
-
作者
赵超
-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
-
关键词
肥致碑
赤石脂
石刻
太平广记
后汉书
杂谈
骗术
墓志
神仙故事
方术
-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杂谈《金瓶梅》与明代茶文化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陈伟明
-
机构
暨南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农业考古》
1998年第2期42-44,68,共4页
-
文摘
杂谈《金瓶梅》与明代茶文化暨南大学历史系陈伟明《金瓶梅》是一部著名的明清写实小说,书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十六世纪后期封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历史状况。特别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镇经济与市井民俗文化,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茶文化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本文就《金瓶梅》...
-
关键词
《金瓶梅》
西门庆
茶文化
饮茶方式
潘金莲
孟玉楼
杂谈
芝麻
茶具
《清稗类钞》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杂谈“骗马”——兼谈古代的马术与马戏
被引量:3
- 14
-
-
作者
孟庆斌
-
机构
沧州市方志办
-
出处
《文史杂志》
2005年第6期76-78,共3页
-
-
关键词
古代军事
马戏
马术
杂谈
历史文化现象
杂技艺术
-
分类号
J828
[艺术—戏剧戏曲]
E291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沙砾或小蟹——创作杂谈
被引量:4
- 15
-
-
作者
乔叶
-
机构
河南省作家协会
-
出处
《新文学评论》
2014年第2期4-7,169,共5页
-
文摘
一、第一部短篇小说《一个下午的延伸》是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写它时我还在县里工作。县是修武县,单位是县委宣传部新闻科。我1994年从乡下上调进来,一进来科长就教育我说:'脚板子底下出新闻。'于是我整天忙着出去采新闻。可是一个县就只有那么大点儿地方,有多少有价值的新闻可写呢?多余的能量无处释放,我就写小散文——现在看来,小是真的。
-
关键词
单位
散文
短篇小说
小蟹
杂谈
修武县
新闻
县委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不成景观的景观
被引量:4
- 16
-
-
作者
王占黑
-
出处
《大家》
2018年第1期71-74,共4页
-
文摘
长久以来,我始终相信一种“事与愿违”的力量。害怕什么,心里就反复想着什么,似乎它在头脑里越丰富,现实中就越不会发生。有点像大人安慰小孩的那句“做梦都是反梦”的道理。一来,想象或许能淡化对未知的恐慌,二来,当真发生了,好歹做过几回深刻的演练,便不至于措不及防地崩溃了。
-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分类号
I266.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杂谈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4
- 17
-
-
作者
罗小平
-
机构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
-
出处
《中国音乐学》
1987年第2期41-43,共3页
-
文摘
一、构建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 1.音乐美学的构建需要哲学基础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任何科学都必然受到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作为研究音乐审美活动本质和规律的音乐美学当然也要受到它的指导和制约。事实上,过去音乐美学研究中形成的争论和对峙,归根结底总是与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相关的。
-
关键词
音乐美学
哲学基础
哲学观点和方法
音乐审美活动
杂谈
世界观和方法论
指导和制约
根本观点
社会知识
自然知识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喜为他人作嫁衣——文学编辑工作杂谈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崔道怡
-
机构
人民文学杂志社
-
出处
《中国编辑》
2006年第4期77-79,共3页
-
-
关键词
编辑工作
《唐诗三百首》
杂谈
文学
行业特色
《贫女》
发行系统
图书出版
从业者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戏曲与小说的血缘关系杂谈(二则)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宁宗一
-
出处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3,共3页
-
文摘
戏曲与小说的血缘关系杂谈(二则)宁宗一一读散文名家姜德明先生的《戏话》(《今晚报》1996年2月6日第6版)一文,觉得他的文笔丝丝入扣,读之令人眼目清凉,身心愉悦。他不仅独具慧眼,通过京剧《三堂会审》与托翁的著名小说《复活》,拈出了一则有意味的“中西...
-
关键词
血缘关系
中国小说史
戏曲史
中国戏曲
杂谈
元杂剧
艺术文化学
叙事格局
艺术形态学
戏剧结构
-
分类号
J80-0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人生史杂谈(之三)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王铭铭
-
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51,共11页
-
文摘
文化史
对于经历过“英雄时代”的梁漱溟而言,那些大刀阔斧,以开辟“真文明”之路为自身存在合法性的英雄,已证实了“英雄”这一概念的失当。人们可以猜想,他由此可能比我们早些意识到,这类“英雄”,获得的地位离“君主”、“皇帝”、“国王”已不远,因而,他对“英雄”这一概念,保持着高度警惕。梁漱溟《生活的说明》中蕴含的,乃为近世“生活的困境”。梁漱溟对于人生与人心之间关系的解释,有如近代西方改良主义社会理论,但在一个关键点上,这一解释具有某种“中国特色”:将人生视作人心,表达了其对“真文明”的追求,也暴露了其将人生视作与“此前的我”奋斗的“另类英雄论”。为了“真文明”,而与“此前的我”而非他人展开斗争,是一种梁漱溟式的非阶级斗争的“和平主义奋斗”。
-
关键词
人生
杂谈
英雄时代
“英雄”
“中国特色”
梁漱溟
“皇帝”
社会理论
-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C912.1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