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 被引量:118
1
作者 薛辛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7-330,共4页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自2004年发表以来,为我国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救治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引领作用[1].该常规实施已有10年,由于产前糖皮质激素及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普遍应用,以及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自2004年发表以来,为我国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救治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引领作用[1].该常规实施已有10年,由于产前糖皮质激素及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普遍应用,以及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管理手段日臻完善,新生儿呼吸系统的疾病谱和严重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机械通气的方式也随之而改变.在NICU无创机械通气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对某些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高频通气作为常频机械通气补救措施或首选治疗也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本常规将对2004年版"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进行修订和补充,以供新生儿急救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机械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呼吸衰竭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监护病房 无创机械通气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38
2
作者 蔡容燕 吴少皎 李淑妮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9期3029-3032,共4页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配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 d内X线胸片检查并评分、观察患儿3 d存活率、2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机时间、肺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2 d内后X线胸片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于治疗后24 h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3 d内存活率:观察组患儿存活率93.5%,高于对照组82.76%(P>0.05)。上机之后治疗组的PCO_2小于对照组(P>0.05),PO_2大于对照组(P<0.05),pH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出血发生率以及上机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均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减少呼吸道的出现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的短期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常频机械通气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衰竭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专家共识 被引量:37
3
作者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7-331,共5页
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动静脉插管,将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再经泵将氧合血灌注入体内,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血和供氧,对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较长时... 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动静脉插管,将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再经泵将氧合血灌注入体内,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血和供氧,对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较长时间呼吸心脏支持,使患者心肺得以充分的休息,为进一步治疗和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ELSO)2016年数据显示,相对成人和儿童,新生儿呼吸疾病ECMO支持预后最佳,平均存活率达74%.对常规呼吸支持技术无效的新生儿,ECMO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救治手段.本专家共识仅供呼吸衰竭新生儿ECMO支持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 专家 心肺功能衰竭 体外生命支持 ECMO 呼吸支持技术 动静脉插管
原文传递
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4
4
作者 宇丽 程国平 +1 位作者 胡鸿伟 黄远东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5期837-840,共4页
目的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5例呼吸衰竭并应用NCPAP及CMV治疗的新生患儿,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 目的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5例呼吸衰竭并应用NCPAP及CMV治疗的新生患儿,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NCPAP组有效率为84.5%,CMV组有效率为79.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均逐渐恢复正常并维持平稳,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NCPAP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明显低于CMV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1.5%)(P<0.05)。结论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与常频机械通气差异不大,但具有无创、操作简易的优势,是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一种较为理想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NCPAP 机械通气 疗效
下载PDF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解读 被引量:25
5
作者 薛辛东 富建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1-333,共3页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及规范化治疗对患儿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自2004年"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发表至今已10余年[1],此间欧洲部分新生儿专家于2007年首次发布欧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及规范化治疗对患儿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自2004年"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发表至今已10余年[1],此间欧洲部分新生儿专家于2007年首次发布欧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管理指南[2],并分别于2010、2013年进行了2次修订[3-4].2014年美国儿科学会更新了早产儿出生时的呼吸支持指南[5].为反映新生儿领域最新进展,保持常规的先进性和权威性,201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对"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对其解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机械通气 解读 常频机械通气 美国儿科学会 新生儿呼吸衰竭 呼吸窘迫综合征 规范化治疗 管理指南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新生儿肺氧合能力、CO2潴留和酸中毒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晓芳 刘玲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探究无创高频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NRF)患儿肺氧合能力、二氧化碳(CO2)潴留和酸中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无创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nHFOV组)及经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CMV组)各62例NRF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2组临... 目的探究无创高频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NRF)患儿肺氧合能力、二氧化碳(CO2)潴留和酸中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无创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nHFOV组)及经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CMV组)各62例NRF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2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气压伤、颅内出血、肺气漏、气胸、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及存活患儿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治疗前(T0)、治疗后12 h(T1)、治疗后24 h(T2)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酸碱度(pH)]、呼吸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吸入氧分数(FiO2)、平均气道压(MAP)]差异。结果nHFOV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CMV组(P<0.05)。nHFOV组存活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CMV组(P<0.05)。2组各时间点p(O2)、pH比较均为T0<T1<T2(P<0.05),p(CO2)水平及呼吸功能指标(OI、FiO2、MAP)比较则为T0>T1>T2(P<0.05);且T1及T2时,nHFOV组p(O2)、pH水平均高于CMV组(P<0.05),p(CO2)水平及OI、FiO2、MAP水平则低于CMV组(P<0.05)。nHFOV组气压伤和VAP发生率明显低于CMV组(P<0.05);2组颅内出血、肺气漏、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HFOV治疗NRF效果较好,可提高患儿肺氧合功能,并纠正CO2潴留、酸中毒状态,且避免发生气压伤,有利于患儿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无创高频机械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酸中毒
下载PDF
珂立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党嘉文 董文斌 +2 位作者 雷小平 何娜 郭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牛肺泡表面活性剂(珂立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在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8例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48例患儿分为2组,每组均为24例: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牛肺泡表面活性剂(珂立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在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8例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48例患儿分为2组,每组均为2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服用珂立苏70~100mg·kg^(-1)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单用NCPAP治疗。比较使用珂立苏后0,6,12,24 h时患儿的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转归及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2 h,试验组的PaO_2水平(75.7±1.6)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1.8)mm Hg;试验组的PaCO_2水平(51.2±1.7)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0.7)mm Hg;试验组的总氧疗时间(180.65±21.64)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52±19.58)h;试验组的ADR发生率16.7%(4例/2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8%(11例/24例),2组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珂立苏联合NCPAP可明显提高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动脉血气指标
原文传递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规通气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和并发症的对比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蓓 苏萍 林广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553-2558,共6页
机械通气(U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目前应用于临床的MV分为常规通气(Conventional ventilation,CV)和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两大类。其目的为改善氧合和保持通气。CV... 机械通气(U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目前应用于临床的MV分为常规通气(Conventional ventilation,CV)和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两大类。其目的为改善氧合和保持通气。CV是通过吸气时应用高的吸气压力和较大的潮气量保持气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常规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应用 并发症 机械通气 高频通气 气体交换
原文传递
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离后预防拔管失败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文英 乔爱琴 吴春艳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正压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在新生儿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机械通气撤离后预防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机械通气的93例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 目的:探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正压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在新生儿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机械通气撤离后预防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机械通气的93例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成HHFNC治疗组48例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儿拔管失败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如呼吸暂停、开奶时间、腹胀、鼻粘膜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结果:HHFNC组患儿在呼吸暂停、腹胀、鼻黏膜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在拔管失败率上与NCPAP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HFNC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经呼吸机治疗撤机后也可代替NCPAP,作为一种新的无创辅助通气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并发症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文静 刘翠青 马莉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一种危重症,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并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呼吸机的广泛应用,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肺部继发感染问题随之而来,直接危及到患儿生命。文献报道,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一种危重症,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并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呼吸机的广泛应用,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肺部继发感染问题随之而来,直接危及到患儿生命。文献报道,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使肺炎的发生率增加4-21倍,10%~65%的机械通气病人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VAP的死亡率为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新生儿呼吸衰竭 病原菌分析 机械通气病人 pneumonia 高死亡率 高发病率 继发感染 文献报道 气管插管
原文传递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9
11
作者 游楚明 傅万海 +2 位作者 覃晓菲 张玉 余秋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45-847,共3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于早产儿,病情危重,进展快,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频机械通气(CMV)使用以来显著地降低了NRDS患儿的病死率,但也存在部分患儿使用CMV治疗失败的情况。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常频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疗效 常频机械通气 病情危重 NRDS
原文传递
早期干预对呼吸衰竭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任青 王金慎 +1 位作者 张勇军 杨巧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呼吸衰竭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生后24 h内入院即诊断为呼吸衰竭(NRF)的早产儿共151例,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且并发早产儿脑损伤。按入院时间和家长意愿分为常规组(n=...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呼吸衰竭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生后24 h内入院即诊断为呼吸衰竭(NRF)的早产儿共151例,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且并发早产儿脑损伤。按入院时间和家长意愿分为常规组(n=71)和干预组(n=80)。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保健指导;干预组住院病情稳定后接受抚触、被动操及听、视、触觉刺激。并于出院后给予干预组主动运动训练及家庭干预。两组患儿均在纠正年龄40周行NBNA评分,3、6月龄时采用婴儿神经系统国际测验量表(Infanib)进行早期运动发育评估,6、12、18个月时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对其进行智力指数测定,18个月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结果两组40周时NBN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衰竭早产儿于3月龄、6月龄时进行Infanib评估,干预组正常的比例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生后6、12、18个月时CDCC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01)。18月龄时,干预组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的大运动、精细动作,以及适应性、语言、社会交往能力得分都显著高于常规组(P<0.001)。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2.5%,低于常规组的25.4%(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智力和运动发育起促进作用,可改善呼吸衰竭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衰竭 脑损伤 康复 早期干预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蕾 李梅 芦菲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6-27,共2页
机械通气治疗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工作之一,我院NICU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满意效果。统计我院NICU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呼吸衰竭而予以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共43例,并与我科曾统计1992年2月到1996年1月... 机械通气治疗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工作之一,我院NICU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满意效果。统计我院NICU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呼吸衰竭而予以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共43例,并与我科曾统计1992年2月到1996年1月共84例呼衰机械通气病例比较,治愈率提高,病死率下降,机械通气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治疗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并发症发生率 呼吸机治疗 危重新生儿 病例比较 治愈率 病死率 统计
原文传递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路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3期50-52,共3页
目的比较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和头罩或鼻导管给氧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6例胎龄为32~37周、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对两... 目的比较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和头罩或鼻导管给氧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6例胎龄为32~37周、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0.5~6h,血Pa02及SaO2升高,血PaC02下降;对照组病例给氧6h后Pa02、PaC02改善仍不明显。治疗组显效率(85.0%)高于对照组(56.3%),有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NCPAP期间无明显并发症。结论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 新生儿呼吸衰竭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细节护理管理预防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18
15
作者 印娟 姜善雨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预防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病儿均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预防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病儿均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 h的血气指标变化、病儿家属疾病知识认知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24 h的氧分压[p(O_2)]和pH值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O_2)]指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病儿家属疾病知识认知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3,P=0.0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比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4,P=0.003)。结论细节护理管理运用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提高病儿家属疾病认知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管理 预防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并发症
下载PDF
辅助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49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易彬 张悦 +1 位作者 何莉 唐建明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5-166,共2页
随着全国新生儿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西部地区NICU的建立、设备的引进、抢救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我院2004年初引进新型NCPAP及美国Bear-750型呼吸机,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上述设备治疗4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 随着全国新生儿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西部地区NICU的建立、设备的引进、抢救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我院2004年初引进新型NCPAP及美国Bear-750型呼吸机,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上述设备治疗4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抢救技术 辅助通气 危重新生儿 NCPAP 急救事业 NICU 西部地区 疗效显著 存活率
原文传递
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19例临床疗效体会 被引量:17
17
作者 梁湖秀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1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早期同等病情的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1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早期同等病情的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34.1±18.7)h,有2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抢救成功有17例;对照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48.2±21.3)h,有9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抢救成功有14例。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新生儿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体会分析
下载PDF
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眉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62-764,共3页
关键词 高频通气 临床应用 新生儿呼吸衰竭 重症呼吸衰竭 常规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慢性肺部疾病 临床实践经验 HFV 小潮气量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天兴 杨运刚 +1 位作者 吴谨准 林素莲 《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79-181,186,共4页
随着呼吸机技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抢救过程中的日益推广应用,呼吸机相关性疾病成为制约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由于全球性细菌耐药现象的普遍出现,感染问题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开展本专业领域的大规模细菌监控,对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 随着呼吸机技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抢救过程中的日益推广应用,呼吸机相关性疾病成为制约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由于全球性细菌耐药现象的普遍出现,感染问题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开展本专业领域的大规模细菌监控,对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学分析 新生儿呼吸衰竭 细菌耐药 性疾病 VAP 抢救 主要因素 全球性 过程
原文传递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孙琦 徐凤玲 +1 位作者 张亚明 薛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1798-1799,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呼吸衰竭新生儿86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45例,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asal contin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通气技术治疗,对照组41例... 目的回顾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呼吸衰竭新生儿86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45例,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asal contin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通气技术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临床及血气监测结果变化,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45例患儿中显效20例,好转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41例患儿中显效12例,好转1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5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PaO2、SaO2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aCO2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H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PaCO2、SaO2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通气技术 PACO2 应用 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