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 |
陈向明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
1996 |
20
|
|
2
|
密歇根大学的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 |
刘海燕
|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8
|
|
3
|
“与众不同的学院”:美国文理学院的特征分析 |
王春春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4
|
|
4
|
一流本科教育的导师制——基于美国文理学院案例分析 |
王东芳
赵哓军
|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4
|
|
5
|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 |
赵望
|
《高等教育研究》
|
1982 |
15
|
|
6
|
抗战时期教会高校的迁变 |
余子侠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4
|
|
7
|
美国文理学院:变革中的精英高校 |
雷洪德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7
|
|
8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 |
张天社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9
|
|
9
|
美国文理学院办学特色探析 |
张会亮
|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3
|
|
10
|
小学院中的大教育——美国文理学院的办学特色分析 |
雷洪德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11
|
以教学为中心:美国文理学院教师评价制度分析 |
王春春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12
|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主辅修制研究 |
李小娃
|
《高等理科教育》
|
2017 |
11
|
|
13
|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探析 |
郭雷振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14
|
哈佛大学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普通教育剑指何方? |
张家勇
张家智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
2006 |
6
|
|
15
|
美国明德学院的社会创业教育及其启示 |
黄兆信
卓泽林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16
|
复旦学院——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体制探索 |
秦绍德
蔡达峰
|
《复旦教育论坛》
|
2005 |
6
|
|
17
|
学习力研究推进教学方式变革 |
徐小焱
朱德江
|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8
|
当今美国文理学院的问题与危机 |
卓泽林
柯森
|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
2013 |
7
|
|
19
|
“屈于生而伸于死”——中日苏轼研究比较的对话 |
曾枣庄
池泽滋子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20
|
一流本科教育的典范:美国文理学院是如何办学的 |
王东芳
方军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