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故事与讲故事:叙事社会学何以可能——兼谈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
刘子曦
|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11
|
|
2
|
从现实人生的体验到叙述策略的转型——一份关于王安忆十年小说创作的访谈录 |
王安忆
斯特凡亚
秦立德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82
|
|
3
|
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 |
郑晓君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7
|
|
4
|
故事与认知——简论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 |
熊沐清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1
|
|
5
|
讲故事 塑品牌:建构和传播故事的品牌叙事理论——基于达芙妮品牌的案例研究 |
汪涛
周玲
彭传新
朱晓梅
|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0
|
|
6
|
放马滩简中的志怪故事 |
李学勤
|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79
|
|
7
|
试论五十至七十年代“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为中心 |
萨支山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7
|
|
8
|
关于《冈底斯的诱惑》的对话 |
许振强
马原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5 |
55
|
|
9
|
景观叙事与叙事景观——读《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 |
冯炜
|
《风景园林》
|
2008 |
60
|
|
10
|
国外叙事学研究范式的转移——兼评国内叙事学研究现状 |
唐伟胜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39
|
|
11
|
第二人称在自传中的人际功能 |
李战子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8
|
|
12
|
嘉莉妹妹的欲望和驱动力 |
王钢华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43
|
|
13
|
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 |
陆薇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41
|
|
14
|
“竹林七贤”考 |
王晓毅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0
|
|
15
|
基于故事的深度学习探讨 |
冯锐
杨红美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8
|
|
16
|
《山海经》中的昆仑区 |
顾颉刚
|
《中国社会科学》
|
1982 |
45
|
|
17
|
王家卫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 |
李道新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8
|
|
18
|
论典故——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意象的分析 |
葛兆光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36
|
|
19
|
叙事传输理论与说服机制:以叙事型公益广告为例 |
李启毅
胡竹菁
王鑫强
刘晓雪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5
|
|
20
|
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表现、原因和出路 |
陈秋华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