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青年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对象
1
作者 彭小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7-28,47,共3页
在青年马克思看来,感性并非黑格尔所描述的"感性概念",亦非费尔巴哈所理解的"感性直观",而是逻各斯(受动性)与努斯(能动性)的统一体——"感性活动"。马克思的感性遵循"感性活动原则",充分彰显... 在青年马克思看来,感性并非黑格尔所描述的"感性概念",亦非费尔巴哈所理解的"感性直观",而是逻各斯(受动性)与努斯(能动性)的统一体——"感性活动"。马克思的感性遵循"感性活动原则",充分彰显出"逻各斯"与"努斯"的统一,且呈"努斯"不断超越或试图超越"逻各斯"的内在"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投射出一种力,一种相互排斥但又互为前提的张力,一种以"有限"追求"无限"的顽强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 感性活动原则 努斯 逻各斯
下载PDF
感性活动中的人与自然——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蓝本
2
作者 甄联琼 《黑河学刊》 2013年第9期22-23,共2页
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发动的哲学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其哲学革命开启了新的存在论境域。著名的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正是马克思站在"存在论"的高度,通过感性活动原则来谈论的... 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发动的哲学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其哲学革命开启了新的存在论境域。著名的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正是马克思站在"存在论"的高度,通过感性活动原则来谈论的。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感性对象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正是被马克思通过"感性活动"来揭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原则 人与自然 《184_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存在论
下载PDF
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确立的哲学基础——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3
作者 胡兰 周志山 《新丝路》 2024年第24期0086-0088,共3页
感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雏形,它源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吸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哲学所作出的伟大功绩,并吸收了其“感性对象性”原则... 感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雏形,它源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吸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哲学所作出的伟大功绩,并吸收了其“感性对象性”原则的合理内核。此外,他洞察到黑格尔辩证法中“活动”原则的能动意义,强调了黑格尔哲学的可取之处——人是劳动产生的结果。因此,深入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感性活动”原则确立的哲学基础,是全面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活动 感性对象性 感性活动原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