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6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3
1
作者 龚胜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4-316,共13页
中国古籍里所说的瘴病主要是指恶性疟疾一类的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热湿的气候环境和夏秋季节。2000年来,由于人为的作用和气候的变迁,其主要分布范围具有逐渐南移的趋势:战国西汉时期以秦岭淮河为北界;隋唐五代时期以大巴山长江为北界;... 中国古籍里所说的瘴病主要是指恶性疟疾一类的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热湿的气候环境和夏秋季节。2000年来,由于人为的作用和气候的变迁,其主要分布范围具有逐渐南移的趋势:战国西汉时期以秦岭淮河为北界;隋唐五代时期以大巴山长江为北界;明清时期则以南岭为北界。历史时期瘴病的流行,是导致瘴病分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瘴病 分布 地理环境 传染病 恶性疟
下载PDF
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现状及防制对策 被引量:40
2
作者 徐玉慧 高扬 +1 位作者 杨军 左引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了解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流行动态,提出防制对策,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扬州市疟疾年报表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分别为1、0、7、2、26例,全... 目的了解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流行动态,提出防制对策,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扬州市疟疾年报表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分别为1、0、7、2、26例,全年均有发病。患者均为男性,80%以上的患者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病例主要分布在宝应、江都、邗江等地。结论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发病呈上升趋势。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防病意识和诊断准确率,规范治疗,做好输入性恶性疟的防控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防制对策 现状调查 扬州市
原文传递
青蒿素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子颖 李士雨 齐向娟 《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2年第2期17-21,共5页
青蒿素是利用我国特有的植物资源黄花蒿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的抗疟有效单体。它的发现成为世界抗疟药史上继奎宁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其结构……
关键词 青蒿素 氯喹 研究进展 恶性疟 WHO 研制成功 高效低毒 单体
下载PDF
2001-2010年南通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杰 许建军 +2 位作者 丁桂生 陈大灵 曹彩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8-709,713,共3页
目的分析近10年南通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特点,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01-2010年南通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病例特征,统计疫情的三间分布。结果南通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市共报告79例输... 目的分析近10年南通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特点,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01-2010年南通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病例特征,统计疫情的三间分布。结果南通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市共报告79例输入性恶性疟,非洲感染占96.20%,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多为建筑业劳务输出,无明显季节分布。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疟防知识宣传,提高劳务输出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疟防水平,同时强化疫情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疟疾监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疫情 南通市
原文传递
非洲疟疾流行概况及对我国消除疟疾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何章飞 沈利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热带病和传染病之一,与艾滋病、结核病一并被WHO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历史上曾是疟疾流行区,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积极防治,疟疾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标志着我国的...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热带病和传染病之一,与艾滋病、结核病一并被WHO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历史上曾是疟疾流行区,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积极防治,疟疾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标志着我国的疟疾防治工作由控制向消除目标迈进。然而,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与非洲国家经济交往日益密切,输入性疟疾不断增多,给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了挑战。为应对日益增多的非洲输入性疟疾,为制订相关策略措施提供参考,分析和了解目前非洲各国疟疾流行及防治状况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感染 疾流行区 疾疫情 流行概况 热带病 输入性 公共卫生 非洲国家 恶性疟 治疗
下载PDF
广西恶性疟防治效果调查报告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锦辉 王槐芳 +2 位作者 林珍 覃业新 李玉英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C002-C003,共2页
关键词 广西 调查报告 原虫 恶性疟 传染源
下载PDF
非洲输入性恶性疟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忠磊 王玉茹 +1 位作者 付婷霞 毛德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24-325,共2页
目的探索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均有蚊虫叮咬史。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发热、头痛、畏寒、腹泻、贫血、血小板减少、蛋白... 目的探索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均有蚊虫叮咬史。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发热、头痛、畏寒、腹泻、贫血、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等表现。应用蒿甲醚联合伯氨喹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治疗输入性恶性疟疾的关键。蒿甲醚联合伯氨喹对输入性恶性疟疾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少,作用迅速,复燃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性 临床特点 蒿甲醚 伯氨喹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对我国恶性疟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鲁亮 吴海霞 刘起勇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28-23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近14年来我国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化,研究流动人口对该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分析2004、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恶性疟病例的年龄组成,推定近年来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分析1992-2005年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病例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 目的通过分析近14年来我国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化,研究流动人口对该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分析2004、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恶性疟病例的年龄组成,推定近年来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分析1992-2005年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病例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流动人口在各地恶性疟疫情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分析2004、2005年各地恶性疟病例年龄分布,说明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集中在云南和海南,其他地区的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且与云南的恶性疟流行动态在年度和季节两个尺度上显示密切关系,而与海南流行的关系不大。输入性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周边的一些省份,如四川、广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输人性病例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从199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从2%上升至8%左右。结论云南与近邻省份流动人口的增加,会影响相邻省份输入性恶性疟的发病数;而云南的恶性疟流行又和缅甸的恶性疟流行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性病例 流动人口 传染病
下载PDF
云南省临沧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爆发流行调查报告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华宪 张再兴 +2 位作者 杜尊伟 陈国伟 陈章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55-57,60,共4页
目的 调查临沧中-缅边境境外传染病突发疫情实况,遏制疫情恶性态势向我国境内蔓延。 方法 用现场调查、回顾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流行病学方法进行。 结果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自2003年11月7日至19日通报3个区30个村疟疾发病1 392人,死亡... 目的 调查临沧中-缅边境境外传染病突发疫情实况,遏制疫情恶性态势向我国境内蔓延。 方法 用现场调查、回顾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流行病学方法进行。 结果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自2003年11月7日至19日通报3个区30个村疟疾发病1 392人,死亡125人;镇康县出境调查组及援缅医疗队在果敢县血检现症及恢复期病人9例中,恶性疟原虫阳性5例;在3个病区血检发热病人及部分村民151人,阳性率41.7%,其中恶性疟占71.43%(45/63),证实境外突发疫情系恶性疟为主的疟疾爆发。境内镇康、沦源、耿马3县2003年11月疟疾疫情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536.67%、156.67%和38.89%,并在14个村出现疟疾点状爆发。 结论 缅甸发生恶性疟为主的疟疾爆发已经波及云南境内;边境地区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和提高;切实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对疟疾防治进行规范管理是云南疾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爆发流行 突发疫情 血栓 回顾调查 流行病学方法 临沧 境外 边境地区
下载PDF
湖北省输入性恶性疟发病态势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光全 胡乐群 +7 位作者 李凯杰 林文 孙凌聪 张华勋 裴速建 董小蓉 刘井元 袁方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掌握输入性恶性疟发病态势和处置现状,探索防控对策。方法收集2010年湖北省输入性恶性疟疫情、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资料,对病例性别、年龄及职业分布,发病初诊及确诊时间进行计数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输入性恶性疟28例,比... 目的掌握输入性恶性疟发病态势和处置现状,探索防控对策。方法收集2010年湖北省输入性恶性疟疫情、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资料,对病例性别、年龄及职业分布,发病初诊及确诊时间进行计数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输入性恶性疟28例,比2009年上升64.71%,死亡1例,发病高峰在7月。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1~54岁,农民工占46.43%、工人占25.0%、工程技术人员占14.29%。输入初发11例,占39.29%,复发16例,占57.14%,健康带虫1例,占3.57%。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3.22d,至确诊时间平均为5.96d。感染地为缅甸、印尼、马里等11个国家。结论输入恶性疟呈逐年上升态势,患者多为出国务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患病后就医不及时,存在继发病例潜在威胁。应加强务工人员防疟知识宣传,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加强疫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 恶性疟 流行态势
原文传递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Ⅴ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伟明 周华云 +3 位作者 刘耀宝 曹园园 曹俊 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9-361,366,共4页
目的构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为其防控提供全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劳务输出单位数据库和劳务输出人员数据库,并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建立"1-3-7"工作模式、疟疾疫情周报制度及输入性疟疾患者同行人员协查制度。结... 目的构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为其防控提供全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劳务输出单位数据库和劳务输出人员数据库,并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建立"1-3-7"工作模式、疟疾疫情周报制度及输入性疟疾患者同行人员协查制度。结果至2013年底,全省各级疾控中心掌握劳务输出公司405家,初步建立了江苏省劳务输出单位数据库;患者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缩短至3.07 d;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初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缩减至1.57 d;实验室确诊率提高到100%,与2009年实验室确诊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P<0.05);输入性恶性疟重症病例比例下降至3.15%,与2011年重症病例比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16,P<0.05);2013年全省无疟疾死亡病例报告。结论江苏省初步构建了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对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的有效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性病例 防控体系 预警 监测 数据库 江苏省
原文传递
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的建立与运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扬 尹亮 +7 位作者 施建军 马玉才 王福彪 郑波 佘广松 徐玉慧 左引萍 杨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24-527,532,共5页
扬州市针对由赴境外劳务而引起的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的疫情特点,建立了一套基于"以劳务输出回归人员管理为抓手,以主动开展医学提醒服务为措施,提高诊治能力,强化健康教育,实现医患协同,避免延误就诊和误诊,及时治疗患者,减少重... 扬州市针对由赴境外劳务而引起的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的疫情特点,建立了一套基于"以劳务输出回归人员管理为抓手,以主动开展医学提醒服务为措施,提高诊治能力,强化健康教育,实现医患协同,避免延误就诊和误诊,及时治疗患者,减少重症病例发生率,防止发生死亡病例"的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该体系自2010年实施以来,全市在赴境外劳务回归人员中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164例,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从实施前的6.8 d缩短为2.7 d天,重症病例发生率降为1.8%,未再出现死亡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性病例 防控体系 扬州市
原文传递
国境口岸输入性恶性疟的现状与预防控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飞 杨秀娟 +1 位作者 邹明强 刘翌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国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疫情,探讨现阶段恶性疟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查阅了2006年以来所有详细报道我国国境口岸输入性恶性疟的文献,对有关感染地区、诊疗状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输入性恶性疟最主要的感染地为非洲和...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国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疫情,探讨现阶段恶性疟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查阅了2006年以来所有详细报道我国国境口岸输入性恶性疟的文献,对有关感染地区、诊疗状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输入性恶性疟最主要的感染地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其中非洲地区的尼日利亚、安哥拉、几内亚、赤道几内亚,东南亚的缅甸是我国输入性恶性疟来源最多的国家。恶性疟易引起误诊,感染者常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疟治疗而死亡。疟疾病人的实验室诊断率有待提高,采用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法和PCR法等疟疾诊断新技术作为镜检的补充,有助于提高疟疾诊断水平。赴非洲等恶性疟高发区的归国劳务人员,恶性疟发病率高、复燃比例高,采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可提高疗效和阻止疾病传播。结论我国国境口岸输入性恶性疟防治重点是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与管理,提升恶性疟的诊疗水平,提高出国人员疟疾的自我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广西隆林县1起输入性恶性疟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永亮 吴声荣 +2 位作者 陆玉虎 曹品光 郭传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0-101,共2页
2011年10月-2012年2月,41名从非洲赤道几内亚返回广西隆林的农民工中有16人感染疟疾,疟疾罹患率为39.02%,其中疟原虫阳性15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均为恶性疟,41名农民工在非洲期间均患过疟疾和使用过抗疟药。经对疟疾病例和可疑者进行规... 2011年10月-2012年2月,41名从非洲赤道几内亚返回广西隆林的农民工中有16人感染疟疾,疟疾罹患率为39.02%,其中疟原虫阳性15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均为恶性疟,41名农民工在非洲期间均患过疟疾和使用过抗疟药。经对疟疾病例和可疑者进行规范治疗以及杀虫剂室内喷洒等措施,输入性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输入继发疟疾病例,所采取的措施可行有效。到非洲赤道几内亚从事送变电工程建设农民工感染疟疾风险高,应进一步加强对高疟区回归人员疟疾的管理和监测,对回归的农民工要及时采血镜检,阳性者和可疑者及时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性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隆林县
原文传递
海南省疟疾流行现状及控制恶性疟措施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善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疟疾是海南省最主要的热带病,近三年的平均年发病率为55/10万,居全国之首,海南省疟疾发病人数占传染病总数的22%~29%,在传染病中排列前三位.疟疾主要流行于海南省中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传播媒介是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由于疟... 疟疾是海南省最主要的热带病,近三年的平均年发病率为55/10万,居全国之首,海南省疟疾发病人数占传染病总数的22%~29%,在传染病中排列前三位.疟疾主要流行于海南省中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传播媒介是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由于疟疾传播快,危害大,可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特别是恶性疟可导致凶险型疟疾而造成死亡,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形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做好疟疾防治工作,特别是控制恶性疟的流行,是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 l 疟疾发病情况 1.1疟疾疫情根据近三年疫情报告,全省疟疾发病徘徊于3500~5400例之间(见表1).但由于疟疾存在着严重的疫情漏报问题,实际发病人数远远高于疫情报告人数,根据最近的漏报调查来推算,海南全省疟疾年发病人数约为50000例,是疫情报告人数的12~14倍.州9个市县,人口452.09万;年发病率在1~10/万的有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通什6个市县,人口178.36万;年发病率>10/万的有万宁、陵水、保亭、琼中4个市县,人口122.25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流行病学 恶性疟 控制措施 原虫
下载PDF
德宏州1951~2001年疟疾流行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捷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756-758,共3页
目的 分析云南德宏州疟疾流行的空间、时间、人群分布规律 ,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方法 根据全州疟疾疫情资料 ,统计分析疟疾发病空间、时间、人群及在传染病中的分布特征。 结果  195 1~ 2 0 0 1年全州各县、市疟疾... 目的 分析云南德宏州疟疾流行的空间、时间、人群分布规律 ,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方法 根据全州疟疾疫情资料 ,统计分析疟疾发病空间、时间、人群及在传染病中的分布特征。 结果  195 1~ 2 0 0 1年全州各县、市疟疾发病 3 86677例 ,平均发病率 113 16/万 ,死亡 83 5例 ,平均死亡率 0 2 3 /万 ,病死率 0 2 2 % ,年际发病在建国初和文革期间出现了两个流行高峰 ,发病率高达 717 65 /万和 112 8 2 8/万 ,6~ 11月发病数占 76 0 4% ,5~ 40岁发病数占 83 3 2 % ,农民发病数占 64 18% ,男性发病数占 64 42 % ,原虫种类为恶性疟占 63 3 3 % ,间日疟占 43 82 % ,三日疟和混合感染占 1 85 %。疟疾病例占全州传染病报告数的 44 16%。 结论 德宏州是云南省的高疟区 ,6~ 11月为流行高峰季节 ,5~ 40岁人群为高危人群 ,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 ,以农民为多发 ,在大流行年代恶性疟为主 ,疫情控制后以间日疟为主。流行强度与防治措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数 流行 发病率 间日 恶性疟 男性 建国 德宏州 季节
下载PDF
恶性疟快速诊断新技术—Dipstick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水森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54-156,共3页
本文介绍了Dipstick的原理和方法及现场试验结果,并对它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恶性疟 原虫 诊断技术 Dipstick方法
下载PDF
138例输入性恶性疟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于振华 王福勇 +5 位作者 魏冬冬 尹斌 魏艳彬 赵桂华 张本光 王用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69-671,677,共4页
目的总结输入性恶性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2月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收治的13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病人全部来自非洲国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乏力... 目的总结输入性恶性疟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2月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收治的138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病人全部来自非洲国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乏力、肝脾肿大为主,实验室检查多有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有36.96%的病例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肾炎、肝炎等。采用蒿甲醚、伯氨喹、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哌喹片等抗疟药治疗及对症治疗后,近期治愈率为98.55%,远期治愈率为94.93%,未愈1例,死亡1例。结论青蒿素类仍是最有效的抗恶性疟药物,但部分病例因体内疟原虫对该药存在抗药性或敏感性下降而复燃。应重视重症疟疾的早期抗疟及对症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性 治疗效果 青蒿素
原文传递
武汉市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一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凯 万正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内一例恶性疟死亡病例发生因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输入性疟疾提供防控策略参考。方法收集该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治疗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发病-诊断时间7 d,疟原虫密度>...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内一例恶性疟死亡病例发生因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输入性疟疾提供防控策略参考。方法收集该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治疗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发病-诊断时间7 d,疟原虫密度>5.0×105/μL血,红细胞3.10×1012/L,血红蛋白89.00 g/L,血小板2.00×109/L,白细胞18.85×109/L,总胆红素296.10μmol/L,尿素55.30μmol/L,肌酐799.00μmol/L,葡萄糖2.20 mmol/L,乳酸15.00 mmol/L,D-二聚体>7.80μg/mL,诊断为恶性疟(脑型)、贫血、感染性休克、低血糖、肝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功能异常。结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应制定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的科学防控措施,应加强疟疾防治健康教育、病人排查并提供就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脑型 死亡病例 武汉市
原文传递
云南省恶性疟流行概况及其对氯喹的抗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德福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84-87,共4页
云南省是我国恶性疟主要流行区。历史上分布于北纬25°以南的高、中疟区65个县(市),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1980年全省恶性疟发病数已控制至1019例,仅占当年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16%。由于流动人口的剧增,... 云南省是我国恶性疟主要流行区。历史上分布于北纬25°以南的高、中疟区65个县(市),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1980年全省恶性疟发病数已控制至1019例,仅占当年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16%。由于流动人口的剧增,国外传染源的输入,抗氯喹株恶性疟的扩散,1992年恶性疟病例上升至5379例,比1980年增加4.28倍,已占全省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0.56%,报告恶性疟的县(市)数已达74个。几年来通过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氯喹及哌喹抗性程度仍然严重。本文概述了云南省恶性疟流行状况及抗氯喹恶性疟的分布、发展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抗药性 氯硅 咯萘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