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抗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5
1
作者 孙成文 江岩 +3 位作者 钟国赣 战术 卫永弟 安占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在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黄嘌呤及黄嘌呤氧化酶可使心肌细胞产生氧化损伤,表现为动作电位幅值(APA)、超射(OS)、最大舒张电位(MDP)、阈电位(TP)、最大除极速度(V_(max))减小,自发发放频率(SDF)增大.向培养基中加入200mg·L... 在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黄嘌呤及黄嘌呤氧化酶可使心肌细胞产生氧化损伤,表现为动作电位幅值(APA)、超射(OS)、最大舒张电位(MDP)、阈电位(TP)、最大除极速度(V_(max))减小,自发发放频率(SDF)增大.向培养基中加入200mg·L^(-1)黄芪多糖可阻止黄嘌呤及黄嘌呤氧化酶的氧化损伤作用.用黄嘌呤及黄嘌呤氧化酶造成Wistar大鼠自由基损伤,使离体心功能指标显著下降,100mg·kg^(-1)·d^(-1)黄芪多糖可使致损心脏的各项指标一致向正常方向转化.因此黄芪多糖对培养的心肌细胞和离体心脏均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 自由基 黄芪
下载PDF
黄芪抑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0
2
作者 冯津萍 卢奕 +3 位作者 赵炳让 姚智 梁伯平 梁爽霖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观察黄芪抑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再通的方法 ,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黄芪治疗、心肌缺血、假手术等不同情况下心肌梗死面积 (TTC法 )、心肌细... 目的 :观察黄芪抑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再通的方法 ,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黄芪治疗、心肌缺血、假手术等不同情况下心肌梗死面积 (TTC法 )、心肌细胞 DNA电泳及凋亡细胞的形态 (TU NEL 法 ,电镜 )进行了观察。结果 :再灌注组和黄芪治疗组的梗死面积小于单纯缺血组 ;DNA电泳发现再灌注组呈凋亡的典型表现 ,单纯缺血组表现为细胞坏死 ,黄芪治疗组梯形条带中 DNA含量较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 ;TU NEL 染色发现缺血组有散在阳性细胞 ,再灌注组有大量的阳性标记 ,且积聚成团 ,黄芪治疗组较再灌注组明显减少 ;电镜观察发现再灌注组线粒体等细胞亚结构损伤严重 ,而黄芪治疗组则明显减轻。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 ,黄芪确实可抑制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黄芪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76
3
作者 陈家畅 李树英 +1 位作者 苗利军 杨安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2-53,共2页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在细胞及细胞药理学、分子生物学一些基本理论等方面研究,引起广泛的重视。为此,我们曾进行了《黄芪益气作用机理的探讨》的研究,表明黄芪对培养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损伤有一定的调节保护作用。在上述研...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在细胞及细胞药理学、分子生物学一些基本理论等方面研究,引起广泛的重视。为此,我们曾进行了《黄芪益气作用机理的探讨》的研究,表明黄芪对培养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损伤有一定的调节保护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心肌细胞 保护作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67
4
作者 郭晓纲 陈君柱 +1 位作者 张雄 夏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大鼠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方法 :恒流Langendorff灌流 ,I型胶原酶解分离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离子电流。结果 :2 .4mmol·L- 1葛根素可以抑制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 ,且成时间依赖性 ;葛根素可...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大鼠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方法 :恒流Langendorff灌流 ,I型胶原酶解分离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离子电流。结果 :2 .4mmol·L- 1葛根素可以抑制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 ,且成时间依赖性 ;葛根素可以促进L型钙通道电流 电压 (I V)曲线的上移。结论 :葛根素可以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大鼠 心肌细胞 L型钙离子通道 细胞膜片钳技术 缺血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5
作者 于立鹏 杨志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36-1537,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导致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其供应区域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的持久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坏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临床治疗常采取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导致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其供应区域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的持久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坏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临床治疗常采取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方法恢复心肌细胞的再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心肌细胞 再灌注损伤 梗死面积 血缺氧 缺血 冠状动脉搭桥术 细胞内钙超载 律失常 脂质过氧化反应
下载PDF
“缺氧后处理”对大鼠缺氧-复氧心室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1
6
作者 高峰 YanWL +4 位作者 GengYJ 朱妙章 臧益民 马新亮 蔡振杰 《心功能杂志》 1999年第4期241-242,共2页
采用模拟再灌的缺氧-复氧模型,在细胞水平直接观察到缺氧-复氧可致心肌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明显增加,并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首次发现“缺氧后处理”可减轻心肌复氧损伤,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P< 0.05)。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一氧化氮 缺血
下载PDF
甘松新酮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7
7
作者 简鹏 李庆海 范立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40-2242,共3页
目的研究甘松新酮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甘松新酮组,各20只。模型组、甘松新酮组大鼠舌下静脉注射0.002%乌头碱1 m L·kg-1,建立快速性心... 目的研究甘松新酮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甘松新酮组,各20只。模型组、甘松新酮组大鼠舌下静脉注射0.002%乌头碱1 m L·kg-1,建立快速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甘松新酮组大鼠腹腔注射甘松新酮100μg·g-1(约0.5 m L);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测量各组大鼠的心率、血流动力学及心系数指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心肌细胞钙离子,放免法、凝胶成像法检测环磷酸腺苷(c AMP)及蛋白激酶A(PKA)变化。结果正常组,心率、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心系数及Ca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其左心室收缩压(LVSP)、+dp/dtmax、-dp/dtmax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甘松新酮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正常组,心肌组织c AMP、PK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正常组与甘松新酮组的依赖蛋白激酶(c AMP)、激酶A(PK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松新酮可通过影响c AMP-PKA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能够明显改善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新酮 快速性律失常 心肌细胞 抑制 机制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1
8
作者 郑曙云 徐建国 赵振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1-544,548,共5页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红参、附子及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 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参附组、红参组及附子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 ,6 0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 2 4 0min ,复...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红参、附子及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 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参附组、红参组及附子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 ,6 0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 2 4 0min ,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前 10min经右颈内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 10mg/kg ,红参注射液 9mg/kg ,附子注射液 1mg/k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 ,光镜和透射电镜下的心肌病理变化 ,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值。评价红参、附子单独使用或参附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参附组、红参组及附子组与模型组比较 ,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 ,血清LDH、CK值降低 ,心肌组织MDA值减小 ,SOD值升高。光镜及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改变显著减轻。治疗组组间比较 ,参附组优于红参组和附子组。红参组和附子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红参、附子或参附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大鼠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大鼠缺氧及正常心肌细胞内钙、膜电位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8
9
作者 孙学刚 贾玉华 张丽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理。方法:胰蛋白酶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用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测定Tan血清对心肌细胞内钙[Ca2+]i、膜电位(MP)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结果:缺氧使心肌细胞[Ca...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理。方法:胰蛋白酶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用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测定Tan血清对心肌细胞内钙[Ca2+]i、膜电位(MP)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结果:缺氧使心肌细胞[Ca2+]i升高,而使MP和MMP降低,Tan血清降低缺氧心肌细胞[Ca2+]i,升高了缺氧引起的MP和MMP降低,使缺氧状态下MP和MMP保持在基线水平。结论:Tan降低了缺氧引起的[Ca2+]i升高,升高了缺氧引起的MP和MMP降低,保护心肌细胞,防治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大鼠 缺氧 心肌细胞 膜电位 线粒体膜电位 律失常
下载PDF
Rho/Rho激酶在压力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52
10
作者 张曼 屈晨 曾定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升主动脉缩窄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 (心衰 )大鼠心肌组织Rho/Rho激酶的表达及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 (fasudil)对心衰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升主动脉 ,同时制备假手术模型。 2 0周后成功建立慢性心衰模型。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目的 探讨升主动脉缩窄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 (心衰 )大鼠心肌组织Rho/Rho激酶的表达及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 (fasudil)对心衰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升主动脉 ,同时制备假手术模型。 2 0周后成功建立慢性心衰模型。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0只大鼠 :(1)假手术组 :生理盐水 0 1ml,腹腔注射 ,每日 2次 ;(2 )心衰组 :生理盐水 0 1ml,腹腔注射 ,每日 2次 ;(3)fasudil组 :fasudil 5mg/kg ,腹腔注射 ,每日 2次 ,疗程 4周。治疗前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 ,疗程结束后处死大鼠 ,检测左室肥厚指数、心肌组织RhoA、Rho激酶mRNA表达及Ca2 + 浓度即 [Ca2 + ]i 的变化。结果心衰组与假手术组相比 ,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增高 ,而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压力变化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明显减低 ,P <0 0 1;左室肥厚指数明显增加 ,P <0 0 1;心肌组织RhoA、Rho激酶mRNA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1;心肌组织内 [Ca2 + ]i 显著增高 ,P <0 0 1。fasudil组与心衰组相比 ,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减低 ,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压力变化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明显增高 ,P <0 0 1;左室肥厚指数下降 ,P <0 0 1;心肌组织RhoA、Rho激酶mRNA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1;心肌细胞内 [Ca2 + ]i 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心衰大鼠心肌组织RhoA、Rho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大鼠 mRNA表达 左室肥厚 增高 心肌细胞 激酶抑制剂 CA^2+ 压力变化
原文传递
高山红景天多糖对病毒感染大鼠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9
11
作者 孙非 于起福 +2 位作者 孙寒 吕才模 杨景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高山红景天多糖对柯萨奇B3病毒感染SD大鼠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方法,建立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结果:高山红景天多糖能明显的抑制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在受到柯萨奇B3病毒感染后导致... 目的:观察高山红景天多糖对柯萨奇B3病毒感染SD大鼠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方法,建立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结果:高山红景天多糖能明显的抑制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在受到柯萨奇B3病毒感染后导致的心肌酶释放;显著降低病毒在心肌细胞中的增殖量;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为150mg·L-1;有效浓度平均抑制率为71.3%。结论:高山红景天多糖对在SD大鼠心肌细胞内增殖的柯萨奇B3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红景天多糖 柯萨奇B3病毒 心肌细胞 药理
下载PDF
黄芪、人参增强人心肌细胞代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魏然 陈晨华 +2 位作者 董杰德 仇素英 曹宗离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3-175,共3页
实验表明,黄芪或人参使人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人参使培养心肌细胞cAMP含量升高,而黄芪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黄芪 人参 心肌细胞 CAMP
下载PDF
用低浓度过氧化氢建立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被引量:50
13
作者 郑延松 李源 +2 位作者 张珊红 龚卫琴 孙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1849-1851,共3页
目的 观察低浓度 (10 0μm ol· L- 1 )过氧化氢对心肌细胞的时间损伤效应 ,探讨在细胞水平建立心肌氧化损伤模型 .方法 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 ,随机分为两组 :H2 O2 处理组和对照组 .在处理后不同的时间点 ,倒置显微镜下... 目的 观察低浓度 (10 0μm ol· L- 1 )过氧化氢对心肌细胞的时间损伤效应 ,探讨在细胞水平建立心肌氧化损伤模型 .方法 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 ,随机分为两组 :H2 O2 处理组和对照组 .在处理后不同的时间点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每分钟搏动频率 ;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 (MDA) ;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 DH) ;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 .结果  H2 O2 处理后细胞搏动频率先有一个增加过程 ,而后迅速下降直至停止搏动 ;细胞 MDA的含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 ,30 min开始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 (P<0 .0 1) ;L DH漏出量也逐渐增加 ,40 min后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 (P<0 .0 1) ;H2 O2 处理 30 min后细胞存活率就开始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10 0 μmol· L- 1的H2 O2 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损伤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氧化损伤 低浓度过氧化氢 乳酸脱氢酶 丙二醛
下载PDF
Intermittent hypoxia attenuates ischemia/reperfusion induced apoptosis in cardiac myocytes via regulating Bcl-2/Bax expression 被引量:47
14
作者 JIANWENDONG HAIFENGZHU +3 位作者 WEIZHONGZHU HAILEIDING TIEMINMA ZHAONIANZHOU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5-391,共7页
Intermittent hypoxia has been shown to provide myocardial protection against ishemia/reperfusion-induced injury.Cardiac myocyte loss through apoptosis has been reported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ur aim was to i... Intermittent hypoxia has been shown to provide myocardial protection against ishemia/reperfusion-induced injury.Cardiac myocyte loss through apoptosis has been reported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ur aim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termittent hypoxia could attenuate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apoptosis in cardiac myocytes and its potential mechanisms.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exposed to hypoxia simulated 5000 m in a hypobaric chamber for 6 h/day, lasting 42 days. Normoxia group rats were kept under normoxic conditions. Isolated perfused hearts from both groups were subjected to 30 min of global ischemia followed by 60 min reperfusion.Incidence of apoptosis in cardiac myocytes was determin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and DNA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Expressions of apoptosis related proteins,Bax and Bcl-2, in cytosolic and membrane fraction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enhanced recovery of cardiac function was observed in intermittent hypoxia hearts compared with normoxia group.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apoptosis, as evidenced by TUNEL-positive nuclei and DNA fragmen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intermittent hypoxia group compared with normoxia group.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expression of Bax in both cytosolic and membrane fractions was decreased in intermittent hypoxia hearts compared with normoxia group. Although ischemia/reperfusion did not induce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Bcl-2 expression in cytosolic fraction between intermittent hypoxia and normoxia groups, the expression of Bcl-2 in membrane fraction was upregulated in intermittent hypoxia group compared with normoxia group.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ardioprotection of intermittent hypoxia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ppears to be in part due to reduce myocardial apoptosis. Intermittent hypoxia attenuated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apoptosis via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Bcl-2/Bax, especially in membrane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ittent hypoxia APOPTOSIS cardiac myocytes BAX Bcl-2.
下载PDF
人参皂甙及其组分对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1
15
作者 李元建 邓汉武 陈修 《药学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1-5,共5页
人参总皂甙(83μg/ml)及其组分Rb+Ro(简称Rb+Ro)能保护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培养缺糖缺氧性损伤,减少再给氧损伤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降低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肌酸磷酸激酶(CPK)释放。250μg/ml人参总皂甙和人参皂甙Rg以上组分(... 人参总皂甙(83μg/ml)及其组分Rb+Ro(简称Rb+Ro)能保护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培养缺糖缺氧性损伤,减少再给氧损伤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降低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肌酸磷酸激酶(CPK)释放。250μg/ml人参总皂甙和人参皂甙Rg以上组分(简称Rg)则促进心肌细胞LDH释放。说明较低剂量人参总皂甙和人参皂甙Rb+Ro组分对心肌缺氧和再给氧与再灌注有保护作用;人参总皂甙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有效组分为Rb+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保护 心肌细胞 离体
下载PDF
心肌细胞裂解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诱导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袁岩 陈连凤 +3 位作者 张抒扬 吴炜 陈浩 严晓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通过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培养体系中添加心肌细胞裂解液的方法,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观察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并与诱导分化剂 5 氮杂胞苷 ( 5 aza)比较。方法 分离新生乳鼠的心肌细胞并制成心肌细胞裂解液,自成... 目的 通过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培养体系中添加心肌细胞裂解液的方法,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观察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并与诱导分化剂 5 氮杂胞苷 ( 5 aza)比较。方法 分离新生乳鼠的心肌细胞并制成心肌细胞裂解液,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用含有心肌细胞裂解液的培养基(A组)、含有 5 aza的培养基 (B组 )、含有 5 aza和心肌细胞裂解液的培养基(C组)以及普通培养基(对照组)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分化后细胞表达α 肌动蛋白、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连接蛋白 43及CD31的情况。结果 A、B组的MSCs在培养 1周后均形成肌细胞形态,并且均表达α 肌动蛋白和cTnT;A组MSCs分化的肌样细胞所含的肌纤维较B组更丰实,细胞生长趋势也优于B组,并且可以表达CD31;B组MSCs分化的肌样细胞不表达CD31;对照组细胞仅表达α 肌动蛋白。结论 心肌细胞裂解液是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理想条件,优于传统的 5 aza,在心肌细胞移植技术中可以用于体外模拟心肌细胞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CD31 表达 分化诱导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Α-动蛋白 对照组 肌细胞 细胞 培养基
原文传递
大鼠、豚鼠心肌细胞的简单、快速分离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恭鑫 顾全堡 +1 位作者 郭棋 杨英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61-362,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分离成年大鼠、豚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所分得的细胞形态结构完整,具有良好的钙耐受性,膜片钳上易于形成高阻抗接封,因而适于作各种电生理记录。
关键词 细胞分离 心肌细胞 方法技术
下载PDF
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心导管移植对中国小型猪心肌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李连达 张荣利 +4 位作者 刘成源 宁可永 李贻奎 冯新庆 何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99-1004,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心导管移植对中国小型猪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利用心导管技术建立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死模型,建立经心导管冠状动脉内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新方法,通过心电图、定量组织学、超声心... 目的:研究中药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心导管移植对中国小型猪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利用心导管技术建立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死模型,建立经心导管冠状动脉内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新方法,通过心电图、定量组织学、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及生化检查、心肌小血管密度、梗死区内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等综合评价双龙方、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心导管移植及两者合用的疗效。结果: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心导管移植可减小心肌梗死范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功能明显改善,并可增加心肌梗死区小血管密度,对心肌酶及生化指标亦有不同程度改善作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及合用双龙方后均有助于心肌侧枝循环的建立,心肌供血明显改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在移植区内存活,并部分分化为心肌细胞及心肌小血管,补充了心肌细胞的数量。结论: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中国小型猪心肌梗死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龙方 骨髓单个核细胞 导管 自体移植 心肌细胞
下载PDF
甘草苷对乌头碱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7
19
作者 董晞 赵世萍 +3 位作者 刘岩 付桂香 李克明 李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甘草苷对乌头碱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甘草苷对乌头碱引起的心肌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采用RT-PCR的方法,观察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后对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 目的:观察甘草苷对乌头碱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甘草苷对乌头碱引起的心肌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采用RT-PCR的方法,观察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后对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编码基因Cav1.2 mRNA以及钾离子通道编码基因Kv4.3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半定量分析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对上述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甘草苷可以减低由乌头碱导致的大鼠心肌细胞LDH释放;可以拮抗由乌头碱引起的Cavl.2基因的mRNA表达升高,和Kv4.3基因的mRNA表达的降低。结论: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可以减轻乌头碱的毒性作用,这可能与甘草苷改善了乌头碱对心肌细胞钾、钙离子通道编码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苷 乌头碱 心肌细胞 LDH释放率 钙、钾离子通道
原文传递
黄芪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用价值及作用机制(文献综述) 被引量:38
20
作者 徐军 齐法莲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黄芪 血管疾病 药用价值 作用机制 中医 心肌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