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8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被引量:2156
1
作者 柯元南 陈纪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5-304,共10页
近年来,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逐步深入,有关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陆续问世,其临床治疗也有重要进展。为了更好的总结... 近年来,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逐步深入,有关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陆续问世,其临床治疗也有重要进展。为了更好的总结这些经验,合理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近年来有关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有关指南,并结合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具体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我国UA和N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相信它对提高我国UA和NSTEMI综合防治水平、推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进程均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非ST段抬高 治疗指南 心肌梗死 I诊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大规模临床试验 欧洲心脏病学会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被引量:5010
2
作者 高润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10-725,共16页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医疗指南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 被引量:2012
3
作者 张瑞岩 高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6-783,共18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该指南复习了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2015年"急性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一更新,以期提高我国STEMI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指南从诊断和...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该指南复习了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2015年"急性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一更新,以期提高我国STEMI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指南从诊断和危险分层、缺血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再灌注治疗、住院治疗、临床评估、预后判断及长期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STEMI患者的全程管理从首次医疗接触开始,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建议进行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规范药物治疗.出院后应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二级预防和以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被引量:4561
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9-616,共38页
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 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防治指南 中国 心脑血管病 慢性肾脏病 心脏病事件 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18
5
作者 万新焕 王瑜亮 +3 位作者 周长征 郭浩 马山 王立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798,共11页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一味临床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丹参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心悸失眠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丹参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述...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一味临床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丹参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心悸失眠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丹参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述了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丹参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活血化瘀 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 被引量:310
6
作者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1期49-54,共6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高危患者 猝死 高危 临床应用 窦性心律 预测指标 心室晚电位 危险度分层 干预性治疗
下载PDF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被引量:280
7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1-1048,共8页
1指南制定说明1.1制定目的当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7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降低脑... 1指南制定说明1.1制定目的当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7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35%~40%,降低心肌梗死风险20%~25%,降低心力衰竭风险超过50%。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防治 管理指南 心力衰竭 严重并发症 患病人数 肾脏疾病 降压治疗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240
8
作者 刘莉莉 林平 赵振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路径。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医学应对问卷对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哈尔滨某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路径。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医学应对问卷对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哈尔滨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57.79±12.39)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主观支持、面对应对及屈服应对进入心理弹性的多元回归方程,其自我效能、主观支持对心理弹性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面对应对及屈服应对对心理弹性水平具有直接影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弹性较差,个体的自我效能、主观支持、面对应对及屈服应对是影响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精神卫生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214
9
作者 石蕊 姜铁民 +3 位作者 赵季红 陈少伯 孙婧 李玉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19-262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52例),年龄男性≤55岁、女性≤6... 目的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52例),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8)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B组(n=36)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同期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定为非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n=94例,女39例,男55例)。入选患者均在入选及随机治疗6个月后,于清晨空腹卧位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内皮功能及心脏功能。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复发心绞痛和血运重建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或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的近期疗效相近,均可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及改善内皮功能等协助改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全国急性心肌梗死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92
10
作者 曾勇 曲秀芬 孙艺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07-709,共3页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死 学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葛根素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和抗氧化性损伤作用 被引量:141
11
作者 朱庆磊 何爱霞 吕欣然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3,13,共4页
目的 研究葛根素 (Puerarin ,Pu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以及抗氧化性损伤作用。方法 以核黄素 -光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 ,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 (·OH) ,研究Pu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以过氧化氢 (H2 O2 )引起红细胞溶血 ,黄嘌呤 -... 目的 研究葛根素 (Puerarin ,Pu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以及抗氧化性损伤作用。方法 以核黄素 -光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 ,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 (·OH) ,研究Pu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以过氧化氢 (H2 O2 )引起红细胞溶血 ,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X -XOD)致豚鼠心室乳头肌损伤 ,研究Pue的抗氧化性损伤作用。结果 Pue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和·OH ;抑制H2 O2 引起红细胞溶血和脂质过氧化物生成 ;增强心室乳头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降低丙二醛 (MDA)含量 ,保护乳头肌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结论 Pue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 ,并能预防性对抗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氧自由基 抗氧化 脂质过氧化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不同抗栓疗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2
12
作者 Clinical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orrespondent: HU Dayi, XU Juntang. Beijing Red Cross Chaoy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0, China)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抗栓方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事件、出血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试验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普通肝素组和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组。入选对象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 目的 观察不同抗栓方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事件、出血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试验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普通肝素组和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组。入选对象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 ,入选前 4 8小时以内至少有一次心绞痛发作 ,ST段无抬高。肝素 10 0IU/kg静注 ,续 10 0 0IU/h ,维持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或活化的全血凝固时间 (ACT)于正常的 1 5~ 2 0倍 ,连续 7日。低分子量肝素 0 4~ 0 6ml,每日两次皮下注射 ,连续 7日。主要观察终点 :随访治疗 3 0日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和药物治疗无法控制心绞痛 ,需行急性血运重建术。住院至少 7日 ,随访至治疗后 3 0日。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 4 0 2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绞痛发作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 7日 ,两组用药期间平均胸痛发作次数差异无显著性 ,但肝素组有更多的患者需口服硝酸甘油缓解胸痛 ;病死率在低分子量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低 ,两组比较P值为 0 0 62 ,复合终点事件 (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血管重建 )在低分子量肝素组明显下降。低分子量肝素组出血事件明显少于肝素组。治疗开始后 3 0日 ,低分子量肝素组死亡和复合终点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肌梗死 AMI 药物疗法 低分子量肝素
原文传递
2020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62
13
作者 葛均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6-1180,共15页
心肌梗死(心梗)是心力衰竭(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之一。中国心梗后心衰发病率高,预后差,近年来虽然分别发布了心梗和心衰的诊疗指南性文件,但对于心梗后心衰的诊治与防控策略尚缺乏统一的指导与规范。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 心肌梗死(心梗)是心力衰竭(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之一。中国心梗后心衰发病率高,预后差,近年来虽然分别发布了心梗和心衰的诊疗指南性文件,但对于心梗后心衰的诊治与防控策略尚缺乏统一的指导与规范。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本共识,涵盖了心梗后心衰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预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旨在促进该疾病的临床诊疗与防控策略更加规范,进一步优化全程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预防 诊断 治疗 共识
下载PDF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修订 被引量:139
14
作者 潘柏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关键词 心肌损伤 标志物 心肌梗死 诊断标准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42
15
作者 楼秋英 冯国和 +3 位作者 张邢炜 胡侠翔 吴红斌 张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入院后行急诊PCI,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入院后行急诊PCI,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出院后采用定期家访、电话回访、来院复诊等方式进行持续护理干预跟踪随访,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随访和复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与自身基线相比,焦虑、抑郁评分均有下降,两组不同时间段各评价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趋势存在不同。通过护理干预在1个月时没有明显差异,在3个月时开始出现差异,6个月、12个月时均值差异最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最明显,服药依从性佳。结论:出院后持续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提高疗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理状态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后6个月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预测:前瞻性的多国观察性研究(GRACE) 被引量:139
16
作者 王小艳 《中国处方药》 2006年第1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测模型 心肌梗死 死亡 分类管理 多变量
下载PDF
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37
17
作者 蒋承建 潘孙雷 +6 位作者 池菊芳 周昌钻 林辉 孟立平 翟小亚 郭艳 郭航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39-2445,共7页
目的明确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探索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对AMI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明确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探索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对AMI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传统常规组(30例)、传统强化组(30例)和新型优化组(30例)。传统常规组根据2006年颁布的中国PCI术后心脏康复程序中急症PCI术后1周康复程序制定,以步行等简单的方式作为主要运动形式;传统强化组根据2006年颁布的中国PCI术后心脏康复程序中择期PCI术后康复程序制定,基础活动量和总活动量强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在传统常规康复模式基础上,综合荷兰Avans大学、UMC St RAdboud医学院及香港伊利沙伯医院接受的最新心脏康复理念,为患者提供早期、个体化和精确定量的新型心脏康复方案。3组均为期6个月。各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后即刻(康复前)和心脏康复干预6个月后(康复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观察患者心脏康复干预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猝死发生情况。结果康复前3组患者LVEF、LVESV、LVEDV、WMSI、TNF-α、NO、ET-1、sV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传统强化组WMSI低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LVEF高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WMSI低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P<0.05)。3组康复后LVEF较康复前升高(P<0.05)。康复后传统强化组TNF-α、ET-1、sVCAM-1水平低于传统常规组,NO水平高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TNF-α、ET-1、sVCAM-1水平低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NO水平高于传统常规组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康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丹参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3
18
作者 王冰瑶 吴晓燕 樊官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571-2575,共5页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丹参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心肌梗死、血液循环疾病等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丹参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心肌梗死、血液循环疾病等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肌保护、提高免疫力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药理作用机制也逐渐清晰,分别从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抗心肌梗死、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高血脂、抗高血压、保护内皮细胞等方面对丹参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丹参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心血管系统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7
19
作者 王姗姗 薛小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8-1003,共6页
目的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101例急性心肌梗死惠者家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50例和时照组51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与随访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 目的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101例急性心肌梗死惠者家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50例和时照组51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与随访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照组则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与随访。分别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评价患者家属的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属的照顾能力在各测量点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呈持续增强趋势;出院时,干预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命力及心理健康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仅总体健康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出院后6个月时,干预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的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机理论 家庭护理 心肌梗死 家属 照顾能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普伐他汀治疗对血浆CD40L、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0
20
作者 李江 赵水平 +2 位作者 彭道泉 许竹梅 胡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观察较大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d后金属蛋白酶 9(MMP 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 40配体 (sCD40L)及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以了解短期普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稳定和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方法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目的 观察较大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d后金属蛋白酶 9(MMP 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 40配体 (sCD40L)及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以了解短期普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稳定和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方法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无服用任何调脂药物 ,17例 )和普伐他汀组 ( 40mg/d ,18例 )治疗 ,测定治疗前后sCD40L、MMP 9、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二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 ,而普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sCD40L、MMP 9及CRP水平分别降低 38%、48%、33%,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在普伐他汀治疗组 ,sCD40L、MMP 9的降低与TC(r =0 0 9,P =0 5 7;r =0 15 ,P =0 38)、LDL C(r =0 0 8,P =0 87;r= 0 0 3 ,P =0 83)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予以 3d的普伐他汀治疗 ,可明显减低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普伐他汀 治疗 CD40L 金属蛋白酶-9 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