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绿潮浒苔的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65
1
作者 张晓雯 毛玉泽 +3 位作者 庄志猛 柳淑芳 王清印 叶乃好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2-829,共8页
2008年6月初,黄海中南部海域出现罕见的大面积的绿潮现象,经初步鉴定,认为造成本次绿潮的种类为浒苔属(Enteromorpha)藻类,但是其种一级分类地位的确定成为自绿潮爆发以来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 2008年6月初,黄海中南部海域出现罕见的大面积的绿潮现象,经初步鉴定,认为造成本次绿潮的种类为浒苔属(Enteromorpha)藻类,但是其种一级分类地位的确定成为自绿潮爆发以来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黄海海域采集的22个浒苔样品及青岛栈桥海域的漂浮浒苔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站位的浒苔样品均具有主枝,且高度分枝,但丝状体的长度及宽度有较大差异;藻体色泽也有较大差异,有深绿色、鲜绿色和黄绿色之分;藻体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切片观察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浒苔典型的管状结构,且细胞位于单层藻体的中央;ITS及5.8SrDNA序列分析表明23个浒苔样品序列完全一致,由此确定这些浒苔样品均属于同一种浒苔属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形态学观察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扬 郑建秋 +4 位作者 谢丙炎 李健强 吴学宏 师迎春 马永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7-345,共9页
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方法对甘蓝枯萎病病原进行了研究。从北京市延庆县9个甘蓝生产基地采集甘蓝枯萎病病样96份,分离获得来自甘蓝病株根、短缩茎、叶片等器官的30个真菌分离物。经过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GLW ... 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方法对甘蓝枯萎病病原进行了研究。从北京市延庆县9个甘蓝生产基地采集甘蓝枯萎病病样96份,分离获得来自甘蓝病株根、短缩茎、叶片等器官的30个真菌分离物。经过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GLW 3和GLW 8为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GLW 3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GLW 8为轮枝样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 ides)。利用镰刀菌的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保守性和变异性,分别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和镰刀菌属及轮枝样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对GLW 3和GLW 8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轮枝样镰刀菌作为甘蓝枯萎病的病原菌系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轮枝样镰刀菌 形态学观察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烧伤后24小时内削痂对深Ⅱ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陆树良 廖镇江 +4 位作者 向军 王志勇 杨丽英 金曙雯 史济湘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烧伤后24h内行削痂手术对深Ⅱ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烧伤患者,伤后24h内对深Ⅱ度创面行削痂手术,将患者同一创面分为3个标本采集区,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区。手术前标本取自削痂术前创面,手... 目的探讨烧伤后24h内行削痂手术对深Ⅱ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烧伤患者,伤后24h内对深Ⅱ度创面行削痂手术,将患者同一创面分为3个标本采集区,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区。手术前标本取自削痂术前创面,手术后和未手术区创面标本于伤后5—7d获取。采用组织培养和比色法测定创面组织释放白细胞介素(IL)8、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的水平,通过HE和Masson染色对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削痂手术后,患者创面组织局部释放IL8、MPO、MDA的水平分别为(6.83±1.85)μg/L、(4.07±0.87)U/g、(8.94±5.66)μmol/g,与未手术创面比较明显降低(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手术前创面有凝固性坏死灶;未手术创面炎症反应明显,坏死组织范围扩大;削痂手术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得到改善,未见坏死组织范围扩大。结论伤后24h内行削痂手术,可以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防止创面进行性加深,有利于创面及早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削痂 手术后 局部炎症 手术前 炎症反应 烧伤 标本 形态学观察 水平
原文传递
电针刺激“曲池”和“足三里”对大鼠脑梗死影响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2
4
作者 宿宝贵 潘三强 +3 位作者 吕来清 郑发武 唐福星 刘斯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和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治病疗效和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用MRI、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电针后,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及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及...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和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治病疗效和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用MRI、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电针后,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及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MRI显示电针组大鼠的梗死区面积比对照组的明显缩小(P<0·01);光学显微镜下,电针1d组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形态的缺血性损伤与对照组1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7d与对照组7d相比,细胞损伤程度和受损细胞数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子显微镜下,电针组缺血边缘区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如腺粒体的肿胀、嵴的破坏及核蛋白体变性程度均比对照组轻。结论电针穴位刺激能减小脑梗死面积并对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脑梗死面积 超微结构 形态学观察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被引量:27
5
作者 许熊飞 李润平 +5 位作者 李泉 刘文武 练庆林 刘昀 孙学军 蒋春雷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84-88,共5页
为了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探索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的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2~3周龄的SD大鼠,解剖得到大脑皮质,两次酶消化及牛血清白蛋白或葡聚糖和Pefcoll梯度离心获得较纯的脑微血... 为了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探索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的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2~3周龄的SD大鼠,解剖得到大脑皮质,两次酶消化及牛血清白蛋白或葡聚糖和Pefcoll梯度离心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涂布基质的培养皿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鉴定.结果发现,培养12 h即可见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长出,细胞呈短梭形,区域性单层生长,5~7天内皮细胞融合,内皮细胞纯度达90%以上;内皮细胞的贴壁和生长有赖于所涂布的基质,纤连蛋白/Ⅳ型胶原优于鼠尾胶和明胶;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表达阳性,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相邻内皮细胞间存在紧密连接结构.提示该方法能成功进行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可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的生理、生化及药理学研究,亦可用于构建大鼠血脑屏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大鼠 原代培养 Ⅷ因子相关抗原 免疫组化检测 形态学观察 培养的细胞 基质 生长 周龄
下载PDF
鼻咽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何洁华 宗永生 +3 位作者 罗容珍 梁小曼 吴秋良 梁英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53-757,共5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原发性腺癌非常少见,少有大宗病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4年鼻咽部癌活检资料;收集有较详细临床资料及蜡块保存较好的鼻咽部原发性腺癌标本39例,进行HE... 背景与目的:鼻咽原发性腺癌非常少见,少有大宗病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4年鼻咽部癌活检资料;收集有较详细临床资料及蜡块保存较好的鼻咽部原发性腺癌标本39例,进行HE、PAS及Alcian蓝染色,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收集177例鼻咽癌(WHO所定义的鼻咽癌,包括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和非角化性癌)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结果:(1)24年间鼻咽部癌活检病例共31791例,其中鼻咽腺癌153例,占0.48%。(2)39例鼻咽原发性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46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49岁。(343.5%(17/39)的鼻咽原发性腺癌为女性。(4)39例鼻咽原发性腺癌中,就诊时局部病变超出鼻咽腔(T3)或/和侵犯破坏颅骨或/和颅神经(T4)者占60.53%,但颈淋巴结肿大者仅7例(占17.95%,7/39),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率(76.84%,136/17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5)39例鼻咽原发性腺癌中有普通型腺癌16例和涎腺型腺癌23例,前者包括低度恶性者9例和高度恶性者7例,后者包括腺样囊性癌17例,粘液表皮样癌6例。(6)其中7例普通型腺癌(包括所有5例乳头状腺癌)见到癌组织与鼻咽粘膜表面上皮直接过渡;4例粘液表皮样癌见到癌组织与鼻咽粘膜表面鳞化上皮直接过渡;2例腺样囊性癌见癌旁的小涎腺导管上皮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原发性腺癌 病理 形态学观察 鼻咽癌 活检
下载PDF
The Yellow Sea green tides were dominated by one species, Ulva (Enteromorpha) prolifera, from 2007 to 2011 被引量:30
7
作者 ZHAO Jin JIANG Peng +5 位作者 LIU ZhengYi WEI Wei LIN HanZhi LI FuChao WANG JinFeng QIN S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9期2298-2302,共5页
Green tides have occurred in the Yellow Sea successively from 2007 to 2011.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5-year green-tide-forming algae needs to b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source of the biomass and understand the mecha... Green tides have occurred in the Yellow Sea successively from 2007 to 2011.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5-year green-tide-forming algae needs to b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source of the biomass and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green tide blooms. In this study, free-floating green algae were collected at different sites in the Yellow Sea in 2010 and 2011. Data on 182 free-floating samples and 155 attached Ulva samples from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Yellow Sea green tides from 2007 to 2009 were also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Morphology observation and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Yellow Sea green tides were dominated by a single species, Ulva prolifera, from 2007 to 2011. Considering that at least five Ulva species inhabit the north coast of China, the unialgal composition of the green tides implied that (1) there may be some special physiology and propagation pathways of U. prolifera for its rapid expansion, (2) the mechanisms of the Yellow Sea green tide formation were similar for the last five years, and (3) the intra-species genetic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U. prolifera need to be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exact origin of the bloom-forming bio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品种 浒苔 生物质能源 系统发育分析 自由浮动 形态学观察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17
8
作者 曹博 郑俊波 郭筠秋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简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 ,通过不同方法对Sertoli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鉴定。方法 取鼠龄 16~ 2 2天的雄性Wistar大鼠睾丸 ,采用酶次第消化 ,培养过程中纯化Sertoli细胞 ,并用多种方法对Sertoli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 目的 简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 ,通过不同方法对Sertoli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鉴定。方法 取鼠龄 16~ 2 2天的雄性Wistar大鼠睾丸 ,采用酶次第消化 ,培养过程中纯化Sertoli细胞 ,并用多种方法对Sertoli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占培养细胞总数的 90 %以上。HE染色 ,Sertoli细胞突起很多 ,核仁清晰 ,在胞质中可见吞噬物和大小不等的空泡 ;甲基绿 派洛宁染色 ,Sertoli细胞富含RNA ;Feulgen染色和透射电镜 ,核仁周围可见卫星核小体。结论 本实验培养方法可获得更多、纯度高的Sertoli细胞 ,HE染色、甲基绿 派洛宁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睾丸支持细胞 分离纯化 鉴定技术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广东省火龙果腐烂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月廉 周娟 +2 位作者 赵志慧 习平根 姜子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5-588,共4页
通过对来自广东省湛江市的发病火龙果果实的病原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观察,将引起广东省火龙果腐烂病的病原鉴定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该种真菌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该病原菌的鉴定,对控制中国大陆火龙果腐烂病... 通过对来自广东省湛江市的发病火龙果果实的病原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观察,将引起广东省火龙果腐烂病的病原鉴定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该种真菌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该病原菌的鉴定,对控制中国大陆火龙果腐烂病的发生和扩散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腐烂病 病原鉴定 仙人掌平脐蠕孢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西瓜种传镰刀菌形态和分子鉴定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吴学宏 韩鲁明 +2 位作者 陈倩 李怀方 古勤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PDA培养基法,从京欣一号和新京欣一号西瓜种子的种壳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检测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PDA培养基法,从京欣一号和新京欣一号西瓜种子的种壳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检测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尖孢镰刀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镰刀菌属特异性引物和尖孢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并验证后测序,将测序结果登录GenBank进行BLAST分析,分子检测结果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表明西瓜种子种壳携带的镰刀菌为尖孢镰刀菌,此结果为国内首次报道。用种传尖孢镰刀菌孢子悬浮液处理西瓜种子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种壳 尖孢镰刀菌 形态学观察 分子鉴定 种子发芽
原文传递
痰瘀同治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心肌及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韩学杰 张立石 +1 位作者 沈绍功 侯燕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5-518,共4页
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心肌及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制造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再给痰瘀同治方大、中、小剂量治疗 ,观察各组主动脉及心肌变化。之后体外内皮细胞培养 ,以高脂血清损伤内皮细胞 ... 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心肌及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制造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再给痰瘀同治方大、中、小剂量治疗 ,观察各组主动脉及心肌变化。之后体外内皮细胞培养 ,以高脂血清损伤内皮细胞 ,再给痰瘀同治方及不同剂量冠心Ⅱ号方 ,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 ,扫描电镜下 ,痰瘀同治方大剂量组主动脉内膜较光滑 ,主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明显减少 ,内皮细胞排列较密集规整 ,细胞间隙未见开大 ,细胞形态恢复 ,多为长梭形 ,其内膜表面的变化基本趋向正常。透射电镜下 ,痰瘀同治方组大剂量组心肌肌原纤维排列较规整 ,肌节排列亦较为整齐 ,明暗带分明 ,未见肌丝溶解 ,肌浆网扩张明显减少。倒置相差显微镜显示 ,痰瘀同治方小剂量组内皮细胞形态规整 ,细胞碎片减少 ,呈多角形和短梭形。荧光显微镜下内皮细胞呈淡蓝色椭圆形 ,染色均匀 ,亮度一致 ,可见少数凋亡及坏死的红染细胞。电镜下痰瘀同治方小剂量组内皮细胞形态与正常组相似 ,表面粗糙 ,微绒毛变短。结果提示 ,痰瘀同治方有明显减轻主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痰瘀同治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形态学观察 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 心肌 内皮细胞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正常臂丛神经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定章 周晓东 +4 位作者 丛锐 张琪 张民 朱燕妮 朱永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显示臂丛神经的可行性及方法学。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12例正常人臂丛神经,确认其与周围组织解剖定位关系。结果正常臂丛神经长轴显示多条线性平行回声,短轴呈圆形中等回声,内有点状弱回声,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颈深...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显示臂丛神经的可行性及方法学。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12例正常人臂丛神经,确认其与周围组织解剖定位关系。结果正常臂丛神经长轴显示多条线性平行回声,短轴呈圆形中等回声,内有点状弱回声,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颈深动脉是检查中的重要标志,C5-7显示率100%(12/12例),C8、T1显示率83.3%(10/12例)。结论高频超声可为臂丛神经的形态学观察提供新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检查 臂丛神经 神经检查 锁骨下动脉 影像检查方法 超声显示 斜角肌间隙 形态学观察 定位关系 组织解剖
原文传递
液基细胞学在非妇科领域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杜芸 刘鹿宁 +1 位作者 王珩 苏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96,共2页
关键词 液基细胞 妇科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 传统涂片 形态学观察 TCT 胸腹水
下载PDF
重庆市江津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荆安 李铭 +5 位作者 杨长玉 彭光兴 刘艺枚 聂奎 黄和 吴宣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对重庆江津地区家兔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以断奶后至 2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染 ,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调查显示 ,兔的球虫感染率为 10 0 % ,多为混合感染 ,共检出 12种艾美耳球虫 ,即 :斯氏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 对重庆江津地区家兔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以断奶后至 2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染 ,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调查显示 ,兔的球虫感染率为 10 0 % ,多为混合感染 ,共检出 12种艾美耳球虫 ,即 :斯氏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兔艾美耳球虫、小型艾美耳球虫、新兔艾美耳球虫和松林艾美耳球虫 ,并进行形态观察 ,初步认为其致病虫种主要为斯氏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球虫 形态学观察 种类
下载PDF
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亨 韩超 +2 位作者 邱昌伟 吴培福 齐长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乳腺上皮细胞 形态学观察 奶牛品种 体外培养 荷斯坦奶牛 乳腺发育 分离培养 生理
下载PDF
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微淋巴管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建平 吕卫国 +2 位作者 陈怀增 周彩云 谢幸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癌微淋巴管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Ⅰb、Ⅱa期的宫颈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存档蜡块切片,用Podoplanin单抗免疫染色微淋巴管,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癌内、癌周的淋巴管,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形态学观察示癌...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癌微淋巴管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Ⅰb、Ⅱa期的宫颈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存档蜡块切片,用Podoplanin单抗免疫染色微淋巴管,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癌内、癌周的淋巴管,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形态学观察示癌周淋巴管较癌内淋巴管粗大、密集。有淋巴结转移者,癌内淋巴管可见癌细胞。(2)宫颈鳞癌癌周淋巴管密度(LVD)为(31±10)条/mm2,癌内淋巴管密度为(20±10)条/mm2(P<0.01);癌周相对淋巴管面积(LVA)为(0.75±0.40)%,癌内LVA为(0.19±0.11)%(P<0.01)。(3)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癌内及癌周的LVD、LVA分别为(29±7)条/mm2,(40±5)条/mm2,(0.27±0.10)%,(1.23±0.36)%,无淋巴结转移者为(16±8)条/mm2,(28±9)条/mm2,(0.16±0.09)%,(0.56±0.20)%,(P<0.01,0.01,<0.05及P<0.01)。(4)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者的癌周LVA及癌内LVD、LVA分别为(0.42±0.10)%,(9±3)条/mm2,(0.06±0.04)%;(0.77±0.37)%,(21±8)条/mm2,(0.21±0.09)%;(0.83±0.46)%,(22±11)条/mm2,(0.21±0.12)%。Ⅱ、Ⅲ级与Ⅰ级比较的P均<0.05,而Ⅱ、Ⅲ者间比较的P>0.05。结论早期宫颈鳞癌高淋巴管分布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微淋巴管 癌患者 早期 Podoplanin 盆腔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密度 宫颈鳞癌 图像分析系统 无淋巴结转移 P〉0.05 内淋巴管 淋巴管形成 癌周淋巴管 形态学观察 组织分级 淋巴管分布 LVA 免疫染色 定量分析 资料分析
原文传递
骨折周围骨痂移植治疗骨不愈合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叶立民 傅天水 +5 位作者 黄奥 郭文若 黄明江 何赞添 施作霖 林振石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5期344-347,I001,共5页
目的 观察骨不愈合采用骨折断端周围自体骨痂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 新西兰兔 42只 ,双侧桡骨中段模拟骨折 ,观察至明显骨痂生长随机分配实验Ⅰ组 36只 ,实验Ⅱ组 6只 ,随机选择一侧髂骨切取部分全层骨和双侧骨折处周围骨痂备用 ,并建... 目的 观察骨不愈合采用骨折断端周围自体骨痂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 新西兰兔 42只 ,双侧桡骨中段模拟骨折 ,观察至明显骨痂生长随机分配实验Ⅰ组 36只 ,实验Ⅱ组 6只 ,随机选择一侧髂骨切取部分全层骨和双侧骨折处周围骨痂备用 ,并建立 1 0cm骨缺损的标准不愈合模型。实验Ⅰ组 ,左桡骨移植骨痂为A组 ,右桡骨移植髂骨为B组 ,术后分别于 2、 4、 6、9、 12、 15周各处死 6只兔并取标本作X线摄片和图像分析、标本大体观察 ,组织切片检查。实验Ⅱ组 ,左桡骨移植髂骨为C组 ,右桡骨空白对照为D组 ,术后定期X线摄片检查。结果 ①术后 15周 ,A、B、C组全部完成骨不愈合的修复 ;②D组无一例骨不愈合完整修复 ;③A、B组修复骨不愈合的病理过程相仿 ,首先是桥梁骨痂和连接骨痂形成 ,而后是成熟骨板期 ,最后是塑形期 ,但修复进程在实验 9周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 ,A组优于B组。结论 骨折周围骨痂和髂骨都是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在治疗骨不愈合过程中 ,骨痂移植在早期有加速骨缺损修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愈合 骨痂移植 髓骨移植 治疗 形态学观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黄鳝性逆转过程中性腺形态学初步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文云 顾忠旗 +1 位作者 王春华 董武子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113-115,共3页
试验通过对性逆转过程中雌、雄鳝以及雌雄间体鳝的性腺的形态学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 ,雌鳝性腺大部分含肉眼可见的卵粒 ,但各时期卵巢的卵粒大小不一。雌雄间性阶段黄鳝性腺肉眼仅见不同形态的卵粒 ,部分卵粒极少 ;组织切片既可观察到卵... 试验通过对性逆转过程中雌、雄鳝以及雌雄间体鳝的性腺的形态学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 ,雌鳝性腺大部分含肉眼可见的卵粒 ,但各时期卵巢的卵粒大小不一。雌雄间性阶段黄鳝性腺肉眼仅见不同形态的卵粒 ,部分卵粒极少 ;组织切片既可观察到卵母细胞 ,还可发现结缔组织纵隔和在纵隔上形成的管状结构的早期精细管 ;而雄鳝阶段黄鳝性腺多呈乳白色带有黑色斑点 ,带有较多且大的黑色斑点性腺可能是卵母细胞退化凋亡痕迹 ,其切面中有较稀疏精母细胞 ,可能属早期的精巢 ;乳白色性腺中黑色斑点极少 ,精母细胞相对较密集 ,可能是成熟期的精巢。试验表明黄鳝“性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性逆转过程 性腺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前列腺组织电汽化后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爱华 富克远 +2 位作者 李德贤 施丽君 唐孝达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51-753,共3页
目的 探讨电汽化对活体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作用。 方法 对 2 6例BPH患者前列腺汽化中心区的汽化深度和汽化表面积进行测量 ,光镜和电镜观察创面深部组织结构变化。 结果 单切电流汽化作用强度大于单凝电流 ,输出功率增强后汽... 目的 探讨电汽化对活体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作用。 方法 对 2 6例BPH患者前列腺汽化中心区的汽化深度和汽化表面积进行测量 ,光镜和电镜观察创面深部组织结构变化。 结果 单切电流汽化作用强度大于单凝电流 ,输出功率增强后汽化作用随之加大。单凝电流汽化创面下 6mm深处组织结构仍有损伤性改变 ,单切电流的影响弱于单凝电流。 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UVP)术中应充分认识这些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组织电汽化 形态学观察 前列腺增生
原文传递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液态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昕 张宇翔 +3 位作者 任婷婷 赵倩囡 岳田利 袁亚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2-178,共7页
研究冠突散囊菌生长特性及其在液态发酵中的应用。以湖南益阳手筑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特异性区段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从而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地位。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同源序列比对... 研究冠突散囊菌生长特性及其在液态发酵中的应用。以湖南益阳手筑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特异性区段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从而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地位。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同源序列比对,其中有9株与数据库中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序列相似度在99%及以上。选取相似度为100%的菌株HNYYWX.13进行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及电镜形态观察,并探究其生长曲线。接种冠突散囊菌的孢子悬浮液于平利山茶浸提液中进行液态发酵,对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总量及氨基酸总量做动态监测,以此评价添加碳源、灭菌处理对冠突散囊菌在液态发酵应用中的优劣。结果表明:添加碳源、不进行灭菌处理有利于冠突散囊菌在液态发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冠突散囊菌 分离鉴定 形态学观察 液态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