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4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被引量:89
1
作者 郜元宝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8-94,共7页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郜元宝余华的小说,像读者比较熟悉的《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世事如烟》、《呼喊与细雨》、《活着》等等,都密集而刺目地铺陈人间的苦难。浓烈恣肆地暴露和渲染苦难,使余华成为80年代之后中国文学界...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郜元宝余华的小说,像读者比较熟悉的《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世事如烟》、《呼喊与细雨》、《活着》等等,都密集而刺目地铺陈人间的苦难。浓烈恣肆地暴露和渲染苦难,使余华成为80年代之后中国文学界一位极具诱惑力也非常令人困惑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苦难意识 《呼喊与细雨》 先锋小说 张承志 刘震云 《活着》 存在性 苦难人生 作家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中的文化寻根意识 被引量:71
2
作者 陈思和 《文学评论》 1986年第6期24-33,共10页
一从1926年“北京人”的发现以来,中华文明的起源已经不再是神话了。但是从南方的元谋人到北方的蓝田人,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尚为有限,还不足以为科学结论提供更多的新证据。然而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是无可置疑的。
关键词 寻根意识 当代文学 文化寻根 民族文化 文化起源 张承志 作家 寻根文学 新文学 小说
原文传递
民间的意义 被引量:33
3
《文艺争鸣》 CSSCI 1999年第2期14-27,共14页
一20世纪是一个纷乱而变幻的时代。频繁的革命导致了一系列价值重估的运动。一些不可置疑的结论遭到了突然的颠覆,许多传统的问题甚至在另一个语境之中消失了。尽管如此,这个话题始终没有过时———知识分子与民间的关系。历史的波... 一20世纪是一个纷乱而变幻的时代。频繁的革命导致了一系列价值重估的运动。一些不可置疑的结论遭到了突然的颠覆,许多传统的问题甚至在另一个语境之中消失了。尽管如此,这个话题始终没有过时———知识分子与民间的关系。历史的波涛汹涌奔泻,这个话题一次又一次地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政治权力 《无风之树》 民间话语 民间文化 政治话语 赵树理 《马桥词典》 张承志 普通话
原文传递
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的分布情况 被引量:24
4
作者 郭志良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7-172,共6页
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表示动作(广义的,下同)在进行中或状态在持续中".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它们在表示"动作在进行中"这种意义时的分布情况:一、时间副词"正"&q... 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表示动作(广义的,下同)在进行中或状态在持续中".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它们在表示"动作在进行中"这种意义时的分布情况:一、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与动词的关系.二、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与动态动词的其它状语的关系.三、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与动态动词的补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副词 动态动词 静态动词 动作动词 修饰 动作过程 分布情况 可控性 定位 张承志
原文传递
信仰是面不倒的旗 被引量:20
5
作者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共4页
信仰是面不倒的旗郜元宝迄今为止,张承志的写作,张承志思考人类苦难及其救赎的取径,已经越来越和大陆文学十几年发展所形成的某些惯性疏远起来。张承志执拗的脚步,甚至已经迈出汉文化与汉文学的版图之外。当代的作家、评论家们一般... 信仰是面不倒的旗郜元宝迄今为止,张承志的写作,张承志思考人类苦难及其救赎的取径,已经越来越和大陆文学十几年发展所形成的某些惯性疏远起来。张承志执拗的脚步,甚至已经迈出汉文化与汉文学的版图之外。当代的作家、评论家们一般的识见和趣尚,文学界众口咸谈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信仰 语言艺术家 孤独者 精神王国 后理想主义 精神力量 《北方的河》 汉文化
下载PDF
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国恩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24,共10页
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陈国恩文学与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两种方式,自古有缘。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又“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里的苦难即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①宗教的复... 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陈国恩文学与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两种方式,自古有缘。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又“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里的苦难即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①宗教的复杂性在于,它一方面劝人顺从,起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宗教感情 草原小说 伊斯兰 宗教信仰 凡·高 《黑骏马》 《金牧场》 《错开的花》
原文传递
我所理解的民族意识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承志 《民族文学研究》 1987年第5期3-4,共2页
本刊于今年上半年召开张承志小说创作讨论会。张承志同志与会,并作了关于创作体会的重要发言,根据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定,在这里发表,以飨读者。讨论会有京、津和其他地区三十多人参加,发言踊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而融洽。未... 本刊于今年上半年召开张承志小说创作讨论会。张承志同志与会,并作了关于创作体会的重要发言,根据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定,在这里发表,以飨读者。讨论会有京、津和其他地区三十多人参加,发言踊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而融洽。未与会而关心张承志创作的同志,在会后纷纷向本刊寄来稿件。我们将会上会下稿件择优编发于此,供读者研究、讨论。张承志创作的研究和讨论,这仅仅是个开端,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的研究和讨论,希望向纵深、向更高的理论层次拓展。为今后研究和讨论张承志文学创作的方便,特将张承志传略附载于此,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民族意识 理解 二十世纪 少数民族 回族知识分子 文学创作 讨论会 禁忌 读者研究
原文传递
论90年代的中国散文现象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剑晖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1-50,共10页
论90年代的中国散文现象陈剑晖90年代的散文现象进入90年代,中国文坛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热点”:一是长篇小说热;二是散文的走俏。倘若说,长篇小说热主要得力于“性”的催动,带着较明显的通俗化倾向,则散文的走俏,很大程度... 论90年代的中国散文现象陈剑晖90年代的散文现象进入90年代,中国文坛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热点”:一是长篇小说热;二是散文的走俏。倘若说,长篇小说热主要得力于“性”的催动,带着较明显的通俗化倾向,则散文的走俏,很大程度上应视为纯文学的胜利。尽管在当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散文 余秋雨 中国散文 韩少功 张承志 理性精神 当代散文 史铁生 散文语言 文化散文
下载PDF
张承志神话:后新时期的人间喜剧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颐武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5年第2期31-35,共5页
张承志神话:后新时期的人间喜剧张颐武张承志业已成为九十年代的一个膨胀的神话。他几乎被视为唯一的弘扬"终级价值"的,有理想和追求的"巨匠"而"君临"当下的文坛。他被视为一个孤独的、寂寞的反对流行文化的英雄,一个超越的,... 张承志神话:后新时期的人间喜剧张颐武张承志业已成为九十年代的一个膨胀的神话。他几乎被视为唯一的弘扬"终级价值"的,有理想和追求的"巨匠"而"君临"当下的文坛。他被视为一个孤独的、寂寞的反对流行文化的英雄,一个超越的,狂放地寻求"崇高"的大师,一位赐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后新时期 文化英雄 隐含读者 人间喜剧 后现代 大众文化 哲合忍耶 伊斯兰教 终极关怀
原文传递
历史的命题与时代抉择中的艺术嬗变——论“寻根文学”的发生与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季红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22,共10页
导论"寻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专有名词。尽管它在概括一种文艺思潮的时候,有着不尽人意的模糊性,未必是居于这个思潮的所有作家的自觉追求,但作为约定俗成的概念,而迫使我们接受它。
关键词 寻根文学 作家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新时期文学 文化意识 民间文化 时代 张承志 寻根派
下载PDF
历史的警觉──读韩少功1985年之后作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11,共8页
历史的警觉──读韩少功1985年之后作品南帆诗意的中断不论文学史如何表述中国文学的1985,这个年份都曾是韩少功文学生涯的一块重要界石,韩少功在这个年份集束抛出了《爸爸爸》、《归去来》、《蓝盖子》等一系列小说,并且在... 历史的警觉──读韩少功1985年之后作品南帆诗意的中断不论文学史如何表述中国文学的1985,这个年份都曾是韩少功文学生涯的一块重要界石,韩少功在这个年份集束抛出了《爸爸爸》、《归去来》、《蓝盖子》等一系列小说,并且在声势浩大的“寻根运动”之中领衔主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小说 政治权力 张承志 警觉 英雄气概 精神创伤 精神分析学 1985年 修辞策略 女主人公
下载PDF
永不孤独的孤独者──读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 被引量:12
12
作者 索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2-28,共7页
永不孤独的孤独者──读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索飒听说张承志的随笔集《荒芜英雄路》第1版1万册已销售一空,3个月内再版1万册;又听说这本书在上海图书市场上销量名列前茅。我忽然感到一阵异样的喜悦。在今天,畅销除了作为社会... 永不孤独的孤独者──读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索飒听说张承志的随笔集《荒芜英雄路》第1版1万册已销售一空,3个月内再版1万册;又听说这本书在上海图书市场上销量名列前茅。我忽然感到一阵异样的喜悦。在今天,畅销除了作为社会学范畴的注释指示着中国大众口味的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人道主义 孤独者 西海固 心灵模式 艺术家 《故事新编》 语言 成吉思汗陵 学术研究
下载PDF
“归去来”的困惑与彷徨──论八十年代知青作家的情感与文化困境 被引量:13
13
作者 贺仲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一代知青作家内在精神世界中现代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剧烈冲突,由“伤痕”而“回归”而“寻根”,是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也是有代表性的知青作家这种精神困境在创作中的演进过程。这种独特的、有意味的精神困境,使一代知青作家集... 一代知青作家内在精神世界中现代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剧烈冲突,由“伤痕”而“回归”而“寻根”,是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也是有代表性的知青作家这种精神困境在创作中的演进过程。这种独特的、有意味的精神困境,使一代知青作家集体性地创造了新时期文学的璀璨,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知青作家们的创作成就,导致了他们创作生命力的萎缩。不被这种困境淹没,开脱文化视野,以保持创作生命力的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作家 乡村文化 “寻根”文学 城市文化 张承志 乡村情感 “伤痕” 韩少功 文化困境 主人公
原文传递
张承志论 被引量:13
14
作者 薛毅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5-74,共10页
张承志曾在一本小说集的后记中写道:“我的小说是我的憧憬和理想,我的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我盼望成为的形象,我感动地发现我用笔开拓了一个纯洁世界;当我感觉到,自己在这里被净化,被丰富的时候,我就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文学。”①在这里,... 张承志曾在一本小说集的后记中写道:“我的小说是我的憧憬和理想,我的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我盼望成为的形象,我感动地发现我用笔开拓了一个纯洁世界;当我感觉到,自己在这里被净化,被丰富的时候,我就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文学。”①在这里,文学与理想、可仿效的主体形象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文学创造了理想和主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主体形象 文学创造 红卫兵 理想主义者 小说 知青 世界 信仰 草原
原文传递
庸常年代的思想风暴——韩少功九十年代论要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孟繁华 《文艺争鸣》 CSSCI 1994年第5期54-58,共5页
这是一个也许以让任何人都感到烦躁和焦虑的年代,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思想者还是守望者,无论是貌似从容的高士还是装傻充楞的俗人。一场商品经济大潮漫过了所有心的堤岸,往日的平衡在潮水中经久不息地摇荡不止。现实残酷地滤过所... 这是一个也许以让任何人都感到烦躁和焦虑的年代,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思想者还是守望者,无论是貌似从容的高士还是装傻充楞的俗人。一场商品经济大潮漫过了所有心的堤岸,往日的平衡在潮水中经久不息地摇荡不止。现实残酷地滤过所有的人,检视着无可逃避和掩饰的镇静或慌乱,自信或卑微。在这个意义上说,现实的无情和人的有限性又一次获得了证实。现实孕育了一种失魂的文学,神圣与尊严既遇“瞪眼”又遭“冷嘲”,一切还来不及解构主义操刀。释来的人的各种欲望,如洪水泄闸,足以涤毁久经营建的人文堤坎。事实证实了这一切弄非耸人们听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张承志 九十年代 小说家 史铁生 专制主义 庸常 解构主义 人的有限性 作家
原文传递
不确定性:对韩少功文化心态的追踪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建刚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8年第2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韩少功 不确定性 文化心态 现代主义 张承志 语言 牧人笔记 文化追寻 异质文化 土著文化
下载PDF
人文地理概念之下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承志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67,共3页
由文明创造者拥有对自己文明的真实的阐释权,这个命题之提出在学术界具有普遍和深远的意义。在“首届回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张承志先生结合回族研究的实际,对这一命题又作了深刻阐释,引起了较大反响。本刊现全文转发张... 由文明创造者拥有对自己文明的真实的阐释权,这个命题之提出在学术界具有普遍和深远的意义。在“首届回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张承志先生结合回族研究的实际,对这一命题又作了深刻阐释,引起了较大反响。本刊现全文转发张先生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概念 方法论 人文地理 知识分子 张承志 少数民族 殖民主义 民俗学 体系构建 皇家地理学会
原文传递
张承志,一个旧理想主义者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远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张承志,一个旧理想主义者/张远山张承志最自命不凡的是他的理想主义:“小文痞子居然敢讨伐你的理想主义……你渴望与真正的交谈对手的相会。”(《神不在异国》)我认为任何人只要有诚意,都可以成为张承志的“真正的交谈对手”──... 张承志,一个旧理想主义者/张远山张承志最自命不凡的是他的理想主义:“小文痞子居然敢讨伐你的理想主义……你渴望与真正的交谈对手的相会。”(《神不在异国》)我认为任何人只要有诚意,都可以成为张承志的“真正的交谈对手”──当然包括在下。因为我坚信一切人与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理想主义者 真理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 客观真理 中国文化 形式化 主流文化 神道设教 最高统治者
下载PDF
宗教否定:英雄性与存在性──论张承志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炫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7,共8页
宗教否定:英雄性与存在性──论张承志吴炫有的时候,创作和理论孰先孰后,可能还是评论界自己惹出的话题。人类总有一些共同的精神现象,诱惑人们思考一批相同的问题,产生一番相似的话语。尽管其间的差异同样可能十分显然,但这并不... 宗教否定:英雄性与存在性──论张承志吴炫有的时候,创作和理论孰先孰后,可能还是评论界自己惹出的话题。人类总有一些共同的精神现象,诱惑人们思考一批相同的问题,产生一番相似的话语。尽管其间的差异同样可能十分显然,但这并不妨碍作家和理论家在特定时空下,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哲合忍耶 存在性 《心灵史》 英雄性 宗教与文学 合时宜 农民起义 西海固 黄土高
下载PDF
历史民族志、宗教认同与文学意境的汇通——张承志《心灵史》中关于“哲合忍耶门宦”历史论述的解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中复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共11页
张承志的《心灵史》所阐述的不仅是哲合忍耶门宦历史论述的当代反思观点,同时所揭示的也是特殊历史意义下中国苏非派门宦内传文献的宗派意识与我群认同观。这其中所展现的,也包括历史民族志、宗教认同与文学意境汇通下的底层史意涵。张... 张承志的《心灵史》所阐述的不仅是哲合忍耶门宦历史论述的当代反思观点,同时所揭示的也是特殊历史意义下中国苏非派门宦内传文献的宗派意识与我群认同观。这其中所展现的,也包括历史民族志、宗教认同与文学意境汇通下的底层史意涵。张承志藉由投身于哲合忍耶社群的特殊经验,使得自己的信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意义。但也由于他所身处时代的复杂性,让张承志透过《心灵史》所展现的内部代言与外部诠释观,与当代哲合忍耶历史的"再现"之间,也反映出其身为穆斯林知识分子的特殊"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史 张承志 哲合忍耶 门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