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CA、MMSE、NCSE等6个脑卒中认知康复评价工具的使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72
1
作者 方云华 陈善佳 +2 位作者 周小炫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 201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了解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CSE)、临床痴呆量表(CDR)、剑桥老年认知量表(CAMCOG)、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知情者问卷(IQCODE)6个认知评定量表在国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方... 目的:了解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CSE)、临床痴呆量表(CDR)、剑桥老年认知量表(CAMCOG)、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知情者问卷(IQCODE)6个认知评定量表在国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课题组修订、康复专家审定认可的结构式调查表,对全国三级甲等综合性或专科性医院的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MMSE、MoCA、NCSE 3个量表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认知评定量表,与脑卒中康复密切相关;MMSE的临床可操作性和患者的可接受程度比较好,但在反映患者的功能进展方面比较差;MoCA和NCSE的理论依据比较充分,能够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MoCA信效度研究依据比较强,但是受文化差异影响最明显的;NCSE项目涵盖的内容比较全面,但临床可操作性欠佳。结论:根据不同认知评定量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才能更好地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 康复评价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价 被引量:30
2
作者 徐国崇 李俐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9期1233-1235,共3页
脑卒中患者中约有80%遗有肢体运动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对其运动功能进行早期而全面的评价,有助于了解病人运动障碍的程度,指导制定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此。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评价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I/DTT)对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及康复评价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晓凡 范国光 +4 位作者 王志伟 张旭 曾立红 张毅 王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2期1-6,F0003,共7页
目的旨在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成像(FT)对小儿脑瘫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1月-3岁临床初诊为脑瘫300例患儿为研究组,与研究组年龄及例数相匹配的正常小儿为对照组,行颅脑MRI和DTI检查。分1-6月,6月以上-1岁,1岁以上-3岁三... 目的旨在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成像(FT)对小儿脑瘫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1月-3岁临床初诊为脑瘫300例患儿为研究组,与研究组年龄及例数相匹配的正常小儿为对照组,行颅脑MRI和DTI检查。分1-6月,6月以上-1岁,1岁以上-3岁三段。测量研究组与正常组各兴趣区同部位白质纤维束的FA值,组间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分析各兴趣区纤维束的形态、数量及走向。90例康复治疗1年后随访。结果 1、研究组1-6月ICPL、GCC、SCC、AF、L-CG、PTR、R-ICAL,6月以上-1岁CC、L-ICPL、CR、GCC、SCC、L-SLF、R-AF,1岁以上-3岁CC、L-CST、R-CG兴趣区的平均FA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2、研究组256例(85.33%)PVL可识别兴趣区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稀疏、缺失及走向异常;44例接近正常但对应平均FA值有轻度减低。3、90例随访患儿78例兴趣区FA值有不同程度增高,69例纤维束不同程度增多和走方改善,21例纤维束变化不明显。结论 DTI有助于临床对小儿脑瘫做出早期诊断,定期随访DTI对康复疗效可做出客观影像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 小儿 脑室旁白质软化 康复评价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庆玲 孙立宁 杜志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70,共4页
首先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康复机器人系统所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临床康复医学理论及临床康复经验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训练模式、评价方法及应用细节提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偏瘫患者康... 首先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康复机器人系统所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临床康复医学理论及临床康复经验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训练模式、评价方法及应用细节提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外骨骼式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针对现有不足及提出的建议对该机器人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康复评价 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制动与运动、康复评价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就1990年以来,在康复医学的领域中,初步涉阅了部分资料,认为临床康复,就障碍的适应性相关的观察研究的一些概况、评价和训练程序等,提供临床康复医生参考。为临床医师掌握管理、评价、康复的方法和程序,特别是运动负荷训练的概况提供帮助。
关键词 运动 制动 康复评价 康复训练 康复医学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燕芳 江素芬 王何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11期1251-1253,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4年7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生活方式、个体用药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健康讲座、科...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4年7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生活方式、个体用药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健康讲座、科学生活方式指导、个体化的药物干预,分别在干预后6个月、1年、2年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对疾病各项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P〈0.01),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P〈0.01),血脂、血压、血糖呈下降趋势,护理干预2年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健康行为,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从而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护理干预 康复评价
原文传递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评价量表应用与康复训练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建华 陈文君 寿依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康复 康复训练 康复评价 量表
下载PDF
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1岁内康复患儿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彭慧 聂立伟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31-632,共2页
①目的检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简称儿心量表)在评估小于1岁康复患儿中的信度,为该量表在儿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②方法取100例发育迟缓的患儿参加本研究。每一例患儿于治疗过程中作康复评价及儿心量表的同时检测,使用... ①目的检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简称儿心量表)在评估小于1岁康复患儿中的信度,为该量表在儿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②方法取100例发育迟缓的患儿参加本研究。每一例患儿于治疗过程中作康复评价及儿心量表的同时检测,使用等级间相关系数(ICC)检验儿心量表的组内及组间信度。③结果2次儿心量表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及儿心量表评定结果与康复评价结果间的相关性均非常显著。④结论儿心量表用于评估小于1岁的康复患儿具有良好的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康复评价 治愈
下载PDF
辅助上肢运动康复机器人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秀峰 季林红 王景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64-1867,共4页
为了给上肢偏瘫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辅助工具,研制了一种新型神经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二连杆机构模拟人体上肢,其中机器人大臂、小臂分别由两台伺服电机驱动,可以实现平面内的复合运动。另外,该机器人系统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 为了给上肢偏瘫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辅助工具,研制了一种新型神经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二连杆机构模拟人体上肢,其中机器人大臂、小臂分别由两台伺服电机驱动,可以实现平面内的复合运动。另外,该机器人系统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可以提供相应的训练模式。对临床30名患者为期1个月的辅助治疗结果显示:病人对这种新的治疗方法不反感,上肢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神经康复 训练模式 康复评价
原文传递
中风康复运动中脑电-肌电相干性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培培 陈迎亚 +4 位作者 杜义浩 苏玉萍 吴晓光 梁振虎 谢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977,共7页
本文针对中风康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肌肉功能评价问题,研究有效的脑电(EEG)信号与肌电(EMG)信号相干性分析及相干显著性判断方法,探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肌电相干差异性表现。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脑、肌电相干性分析方... 本文针对中风康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肌肉功能评价问题,研究有效的脑电(EEG)信号与肌电(EMG)信号相干性分析及相干显著性判断方法,探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肌电相干差异性表现。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脑、肌电相干性分析方法,定义了相干显著性指标定量描述EEG、EMG信号在某频域内的相似性和锁相活动。通过对中风患者和健康人膝关节"屈"、"伸"运动中脑、肌电相干性分析实验,得到以下结论:在相同运动模式下患者健侧的脑、肌电相干性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患者患侧的脑、肌电相干性在gamma频段存在明显缺失;但随着运动功能的康复,患者患侧的脑、肌电相干性与健侧gamma频带脑、肌电相干性的差异会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评价 脑电 肌电 小波时频分解 脑、肌电相干性
原文传递
皮部浅刺对5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东挺 卢琰琰 +3 位作者 吴旻 黄洪 蒋瑞舟 廖炼炼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观察皮部浅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皮部浅刺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取穴针刺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选取患侧上、下肢拮抗肌群阿是穴进行皮部浅刺治疗,对照组选取... 目的观察皮部浅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皮部浅刺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取穴针刺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选取患侧上、下肢拮抗肌群阿是穴进行皮部浅刺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皮部浅刺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皮部浅刺 康复评价
下载PDF
脑动脉瘤术后康复评价及治疗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安晓芳 吕波 +2 位作者 郭娜 于光屹 宋临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0期1398-1399,共2页
脑动脉瘤术后近于特殊意识状态,伴失语听理解与认知障碍,康复评价及治疗相对困难。通过两次由医师、治疗师、护师、按摩师、理疗师参与的评价会,找出问题点,从患者认知、听理解障碍入手制定康复目标。ST选择患者熟悉的语言捷径———音... 脑动脉瘤术后近于特殊意识状态,伴失语听理解与认知障碍,康复评价及治疗相对困难。通过两次由医师、治疗师、护师、按摩师、理疗师参与的评价会,找出问题点,从患者认知、听理解障碍入手制定康复目标。ST选择患者熟悉的语言捷径———音乐、戏曲训练,使患者对信息刺激产生接收及应答。经两个月治疗,认知与听理解恢复正常,失语得到纠正。Brunnstrom评定上肢提高Ⅲ~Ⅳ级,下肢提高Ⅱ~Ⅲ级,手指提高Ⅰ~Ⅱ级,ADLBarthel提高25分。可助力下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评价 治疗 脑动脉瘤
下载PDF
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的康复评价与治疗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姜从玉 吴毅 +2 位作者 胡永善 李放 束晖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行为管理、药物治疗及间隙性清洁导尿等,是目前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和神经源性肠道的主要康复治疗措施。这些康复治疗措施应建立在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方法: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脊髓损伤患者... 目的:行为管理、药物治疗及间隙性清洁导尿等,是目前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和神经源性肠道的主要康复治疗措施。这些康复治疗措施应建立在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方法: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分析各项化验、检查指标,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康复治疗,患者膀胱及肠道功能恢复。结论:康复评价会是一种好办法,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患者的功能提高情况采用同期性康复评估。因此,可以对患者的处理方案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肠道 康复评价 治疗
下载PDF
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评价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沈抒 孙启良 谢欲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8-251,共4页
关键词 儿童 精神发育迟滞 康复评价 筛查性测试 诊断性测试
下载PDF
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治疗及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华勇 《医学信息》 2009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160例尽早进行心理护理,急性期五官超短波、TDP、针刺健侧、循经远端取穴治疗。恢复期中频治疗仪、针刺局部配合循经远取穴、自我按摩、表情肌训炼。后遗症期隔姜灸、电针强刺激、穴位注射、加...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160例尽早进行心理护理,急性期五官超短波、TDP、针刺健侧、循经远端取穴治疗。恢复期中频治疗仪、针刺局部配合循经远取穴、自我按摩、表情肌训炼。后遗症期隔姜灸、电针强刺激、穴位注射、加大按摩力度和功能锻炼。结果治愈144例(90%),显效9例(5.63%)好转7(4.37%)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康复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治愈率高,病程短,后遗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周围性面瘫 康复评价 针灸治疗
下载PDF
脑卒中病损评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9期1246-1248,共3页
脑卒中病损评定,是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并能依据病损情况,评估患者的预后和结局,也为临床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文章对日本1990年推出的脑卒中病损评价表(SIAS)和我国1995年修... 脑卒中病损评定,是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并能依据病损情况,评估患者的预后和结局,也为临床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文章对日本1990年推出的脑卒中病损评价表(SIAS)和我国1995年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损评定 脑卒中 康复评价 脑卒中病损评价 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腰痛康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俞晓杰 王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疾患之一。腰痛多由脊柱的力学紊乱和运动异常引起,其发病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职业等多个方面。腰痛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流行病学结果显示10%—17%的成年人每年至少有一次腰痛发作。与... 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疾患之一。腰痛多由脊柱的力学紊乱和运动异常引起,其发病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职业等多个方面。腰痛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流行病学结果显示10%—17%的成年人每年至少有一次腰痛发作。与腰痛相关的病损是64岁以下人群中活动受限的最常见原因。因此腰痛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随着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监测和反馈训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sEMG已成为腰痛综合征的一种重要的康复评定和辅助治疗手段。在研究腰痛脊柱生物力学和肌肉的运动控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综合征 表面肌电图 康复评价 脊柱生物力学 辅助治疗手段 运动异常 发病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呼吸训练配合卡介苗多糖核酸雾化吸入对慢阻肺患者康复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宫巧俐 张颖 丁朴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8期3516-3518,3568,共4页
目的:用深慢腹式呼吸配合阻力呼吸及吸入氧气的治疗方法,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配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雾化吸入,来提高患者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急性发作,从而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 目的:用深慢腹式呼吸配合阻力呼吸及吸入氧气的治疗方法,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配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雾化吸入,来提高患者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急性发作,从而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120例COPD缓解期患者分为2组,每组60例。其中治疗组进行深慢腹式阻力呼吸锻炼,同时氧气吸入(5L/min),每天2次,每次15分钟进行呼吸训练,加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ml,每周2次,配合常规治疗(包括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评估及急性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PaO2、SaO2有显著改善,同时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评估亦有提高,而且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PaO2、SaO2、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其急性发作次数均没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深慢腹式呼吸配合阻力呼吸及吸入氧气进行呼吸训练,配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既能改善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PaO2、SaO2,提高其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又能减少慢阻肺缓解期患者急性发作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缓解期 呼吸训练 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雾化吸入 康复评价
原文传递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康复治疗临床路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杰 司徒洁 +4 位作者 周宇燕 胡波 陈胜雄 刘文荣 刘琪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5年第4期246-251,共6页
目的建立、实施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康复治疗的临床路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设定2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在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施行以医学训练疗法(MTT)为主,结合低频脉冲、电脑中频理疗、电针疗法... 目的建立、实施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康复治疗的临床路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设定2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在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施行以医学训练疗法(MTT)为主,结合低频脉冲、电脑中频理疗、电针疗法、手法牵伸及推拿等手段的综合康复治疗,同时设定未实施MTT,其他康复治疗相同的50例病例为对照组,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3个月后及6个月后患者小腿三头肌的疼痛评分(VAS动态评分)、四肢皮肤感觉、肌围度及主要关节肌肉力量、站立平衡能力、下肢功能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指标,并对两组治疗后相同时间节点的治疗效果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病例治疗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小腿三头肌疼痛,肢体远端皮肤感觉减退及肌肉萎缩,下肢运动功能受限或障碍,ADL下降等症状。2)分别治疗6周后,两组病例上述评价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病例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评价指标在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并实施以MTT为主康复治疗临床路径,对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 医学训练疗法 临床路径 康复评价
原文传递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佐庆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48-150,161,共4页
79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接受3个月至1年以上的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分为3组,第1组40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第2组22例病程在4~12个月,第3组17例病程在1年以上。在康复治疗前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评测采用上田敏标准化的偏瘫功能12级法和Barthe... 79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接受3个月至1年以上的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分为3组,第1组40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第2组22例病程在4~12个月,第3组17例病程在1年以上。在康复治疗前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评测采用上田敏标准化的偏瘫功能12级法和Barthel指数等方法。每个病人均由康复医师、护士、理学治疗士、作业治疗士,必要时语言治疗士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小组进行2~3次以上的康复评价。结果表明,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的机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等方面的进步,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明显地优于病程在4~12个月和1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P<0.05)。而病程在4~12个月和1年以上的两组病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康复医疗 康复评价 中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