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肖岗 张耕耘 +4 位作者 刘凤华 王军 陈受宜 李聪 耿华珠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741-745,共5页
多种高等植物在盐碱或缺水的环境下,在细胞中积累甘氨酸甜菜碱类物质,以维持细胞的正常膨压.甜菜碱起着无毒渗透保护剂的作用,它的积累使得许多代谢中的重要酶类在渗透胁迫下能保持活性.在植物中,甜菜碱由胆碱经两步氧化得到,两步反应... 多种高等植物在盐碱或缺水的环境下,在细胞中积累甘氨酸甜菜碱类物质,以维持细胞的正常膨压.甜菜碱起着无毒渗透保护剂的作用,它的积累使得许多代谢中的重要酶类在渗透胁迫下能保持活性.在植物中,甜菜碱由胆碱经两步氧化得到,两步反应均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催化第一步反应的酶是一类单氧化物酶,定名为胆碱单氧化物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菠菜 甜菜碱醛 脱氢酶 基因 序列分析 藜科
原文传递
北京和广州地区四家医院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21
2
作者 王辉 孙宏莉 +5 位作者 廖康 陈冬梅 王清涛 王飞燕 陈民钧 朱元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6-641,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广州地区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确定其耐药株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1999—2002年北京、广州两地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从北京、广州4家医院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的不动杆... 目的调查北京、广州地区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确定其耐药株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1999—2002年北京、广州两地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从北京、广州4家医院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的不动杆菌39株;等电聚焦电泳测定酶的等电点;碱裂解法提取质粒;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确定耐药株的亲缘关系;对TEM、SHV型基因及碳青霉烯酶基因OXA、IMP、VIM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及序列分析。结果近4年北京协和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在1.8%~8.5%之间。多重耐药(即3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从1995年的5%升至2002年的67%,最常见的多重耐药模式为同时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占44%)。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重耐药株从1998年的20%升至2002年的57%,同时对上述4~5个药耐药的达35%。39株亚胺培南耐药株均不含质粒,接合试验证实亚胺培南的耐药基因不能转移。所有测定菌产多种β内酰胺酶:TEM1酶、高产AmpC酶、SHV型酶及pI为6.7,6.0的2个酶。PCR及序列分析证实35株菌产生OXA23型碳青霉烯酶(pI为6.7),有3株携带PER1型酶。PFGE发现在4家医院均有耐药株的克隆传播,并且常见于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外科术后感染。结论北京、广州两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不动杆菌,绝大多数产生OXA23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耐药株的增加主要由耐药克隆株播散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广州地区 基因型 北京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2002年 脉冲场凝胶电泳 聚合酶链式反应 呼吸机相关肺炎 OXA-23型 亚胺培南 鲍曼不动杆菌 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医科大学 产AMPC酶 PER-1型 SHV型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拟南芥LFY cDNA的克隆及转化菊花的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邵寒霜 李继红 +1 位作者 郑学勤 陈守才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3期268-271,共4页
以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L.)Heynh.)为材料,克隆并测序了Leafy(LFY)基因的全长cDNA;同时构建了LFYcDNA以CaMV35S为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菊花(Ch... 以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L.)Heynh.)为材料,克隆并测序了Leafy(LFY)基因的全长cDNA;同时构建了LFYcDNA以CaMV35S为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Tzvel.)。该cDNA全长1263bp,共编码420个氨基酸残基,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LFYcDNA整合到菊花染色体组中。跟正常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中有3株分别提早65、67、70d开花,2株分别推迟78、90d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YcDNA 序列分析 转化 菊花 拟南芥
下载PDF
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98
4
作者 陆坚 唐英春 +5 位作者 吴本权 张扣兴 张天托 毕筱刚 朱家馨 谈淑卿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8-643,共6页
目的 了解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发生率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4月~ 9月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无重复株共 1184株 ,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进行ESBLs产酶株的识别 ,E test法检测各亚型ESBLs的M... 目的 了解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发生率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4月~ 9月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无重复株共 1184株 ,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进行ESBLs产酶株的识别 ,E test法检测各亚型ESBLs的MICs值 ,质粒接合及电转化实验、耐药质粒提取及酶切指纹分析、等电聚焦电泳、PCR通用引物扩增TEM、SHV、CTX M、VEB、PER、SFO基因及其克隆测序进行ESBLs基因分型和质粒定位。结果 革兰阴性菌ESBLs的检出率为 14 .6 % (173 1184 ) ;获得产ESBLs接合子 6 7株、电转化子 11株 ,其中产CTX M 14型ESBLs为 33.3% (2 6 78)、CTX M 3为 2 3.1% (18 78)、CTX M 9为 14 .1% (11 78)、CTX M 5为 6 .4 % (5 78)、CTX M 13为 2 .6 % (2 78)、SHV 5为 7.7% (6 78)、SHV 12为 5 .1% (4 78)及SHV 2a为 2 .6 % (2 78) ,未定型为 5 .1% (4 78) ;2 9.5 %(2 3 78)野生株伴产广谱酶TEM 1或SHV 1型 ;各型ESBLs基因约定位在 35~ 190kb大小的可接合性低拷贝数天然质粒上 ;CTX M型ESBLs以对头孢噻肟高水平耐药为特征。结论 华南地区质粒介导的ESBLs以CTX M型衍生酶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质粒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抗生素 耐药性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00
5
作者 祝庆余 秦鄂德 +11 位作者 王翠娥 于曼 司炳银 范宝昌 常国辉 彭文明 杨保安 姜涛 李豫川 邓永强 刘洪 甘永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6-112,共7页
目的 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 ,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乳鼠接种法 ,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分离致病病原体 ,通过电镜形态学、血清学和动物致病性观察及RT PCR扩增与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对... 目的 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 ,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乳鼠接种法 ,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分离致病病原体 ,通过电镜形态学、血清学和动物致病性观察及RT PCR扩增与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对分离的病原体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地从死亡病例尸解的肺组织标本和患者鼻咽拭子标本中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出病原体。通过电镜在病变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观察到大量冠状病毒样颗粒。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 ,表明分离的病毒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分离的病毒可对乳鼠致病 ,并在发病乳鼠的肺组织标本中通过电镜同样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从非典型肺炎病例尸解肺组织、传代发病小鼠肺组织及分离物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 ,通过RT PCR可分别扩增出冠状病毒的cDNA片段 ,测序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在 6 0 %左右。结论 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已成功分离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它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分离 鉴定 病原体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儿传播与肝外定位 被引量:82
6
作者 王珊珊 姜普林 +2 位作者 彭桂福 曾年华 王志斌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儿传播与肝外HBVDNA的检出。方法以8名HBsAg阳性而其配偶无任何HBV标志的男性携带者与其子宫内受感染的8例胎儿为对象,以巢式PCR检测HBVDNA,以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儿传播与肝外HBVDNA的检出。方法以8名HBsAg阳性而其配偶无任何HBV标志的男性携带者与其子宫内受感染的8例胎儿为对象,以巢式PCR检测HBVDNA,以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父亲血清、精子与胎儿血清HBVDNA。6对父儿测定S区nt451~660段,2对测定C区nt2022-2321段序列。结果父几间核苷酸同源性98%~100%。S区测定结果表明6对父儿均感染adw亚型病毒。2对父儿此段序列核苷酸有差异。父亲与原型株一致而胎儿在491,494,546,581位核苦酸变异致使113,114,131,143位氨基酸替代。另外4对父儿此段序列完全一致,其中1对父儿在126位均发生氨基酸替代。2对父儿C区nt2022~2321位核苷酸完全一致,父儿共同变异的11个位点均为无表型变异。在胎儿血清、白细胞、肝脏、心脏、脾脏、肾脏、肺、脐带、肌肉、皮肤、胸腺、睾丸等组织脏器检出HBVDNA。结论出生前期存在HBV父儿传播,大部分父亲将携带的优势毒株,小部分将少数株传给子代。在胎儿多个脏器与组织检出H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序列分析 父儿传播 肝外定位
原文传递
时间序列资料ARIMA季节乘积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81
7
作者 张蔚 张彦琦 杨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55-957,共3页
目的 用ARIMA季节乘积模型 (p ,d ,q) (P ,D ,Q)s对季节性时间序列资料建模并预测 ,并与指数平滑法进行比较 ,考察ARIMA乘积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用Box Ljung统计量评价ARIMA模型的拟和度 ,用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作为预测效果的评价指... 目的 用ARIMA季节乘积模型 (p ,d ,q) (P ,D ,Q)s对季节性时间序列资料建模并预测 ,并与指数平滑法进行比较 ,考察ARIMA乘积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用Box Ljung统计量评价ARIMA模型的拟和度 ,用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作为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 对所分析的季节性时间序列建立了乘积ARIMA(0 ,1,1)× (0 ,1,1) 12 模型 ,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为 4 89% ,指数平滑法的平均预测相对误差为 8 14 %。结论 对所分析的时间序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季节乘积模型 时间序列 门诊量 序列分析 卫生统计学
下载PDF
小尾寒羊4个微卫星座位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9
8
作者 储明星 王吉振 +2 位作者 王爱国 李宁 傅金恋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2-405,共4页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 ,具有极高的繁殖力 ,平均每胎产羔 2 6只。利用与Booroola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 FecB连锁的 4个微卫星座位 OarAE10 1、OarHH35、BM14 3和BMS2 5 0 8对小尾寒羊、多赛特羊、多赛特公羊×小尾寒...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 ,具有极高的繁殖力 ,平均每胎产羔 2 6只。利用与Booroola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 FecB连锁的 4个微卫星座位 OarAE10 1、OarHH35、BM14 3和BMS2 5 0 8对小尾寒羊、多赛特羊、多赛特公羊×小尾寒羊母羊杂一代羔羊 3个绵羊群体 15 9只绵羊进行了遗传检测 ,证实了微卫星DNA的共显性遗传特性。用非变性 (中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的PCR扩增产物。对小尾寒羊 4个微卫星座位 6个克隆的PCR扩增片段测序获得的序列已被GenBank接受 ,登录号分别为AF394 4 4 5、AF394 4 4 6、AF394 4 4 7、AF394 4 4 8、AF394 4 4 9、AF394 4 5 0。本研究中小尾寒羊微卫星OarAE10 1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绵羊OarAE10 1序列的同源性为 98% ,小尾寒羊微卫星OarHH35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绵羊OarHH35序列的同源性为 99% ,小尾寒羊微卫星BM14 3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牛BM14 3序列的同源性为 95 % ,小尾寒羊微卫星BMS2 5 0 8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牛BMS2 5 0 8序列的同源性为 95 %。测得的小尾寒羊微卫星OarAE10 1、OarHH35、BM14 3和BMS2 5 0 8均为完全的微卫星 (TG)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微卫星座位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应用5.8S rDNA及ITS区序列分析链格孢种级分类 被引量:69
9
作者 王洪凯 张天宇 张猛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对9个链格孢小孢子种和3个大孢子种共20个链格孢菌株的5.8S rDNA及其两侧的ITS1区和ITS2区进行了序列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差异大的种可以明确加以区分,而供试的9个小孢子种之间差异很小,不能根据对所选区段的序列分析加以区分... 对9个链格孢小孢子种和3个大孢子种共20个链格孢菌株的5.8S rDNA及其两侧的ITS1区和ITS2区进行了序列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差异大的种可以明确加以区分,而供试的9个小孢子种之间差异很小,不能根据对所选区段的序列分析加以区分。传统分类上的滨菊链格孢不属于Alternaria, 其分类地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序列分析 ITS区 rDNA5.8s段 分类地位
下载PDF
16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被引量:73
10
作者 贺慧颖 方伟岗 +5 位作者 钟镐镐 李燕 郑杰 杜娟 衡万杰 吴秉铨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中国较大样本的胃肠道问质瘤(GIST)中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的突变状况,为进一步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165例GIST c-kit基因9、11、13和1... 目的探讨在中国较大样本的胃肠道问质瘤(GIST)中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的突变状况,为进一步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165例GIST c-kit基因9、11、13和17号外显子突变以及PDGFRA基因12和18号外显子突变。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的165例GIST病例中有155例(94%)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17阳性。在CD117阳性的GIST中,c-kit基因总突变率为76.1%(118/155):分别为11号外显子67.1%(104/155)、9号外显子7.1%(11/155)、13号外显子1.3%(2/155)和17号外显子0.6%(1/155)。绝大多数为杂合性突变,少数为纯合性突变。11号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多集中在5’端的经典热点,其次为3’端的框内串联重复。后者主要以核分裂象少的老年女性胃部病例多见。9号外显子突变代表一类发生在年轻男性体积较大的小肠病变。13号外显子发现一处新的突变点L641P。PDGFRA基因突变见于50%(5/10)CD117阴性病例,均为18号外显子突变,包括常见的D842V点突变和一个框内843-846处IMHD缺失伴有S847T的新突变。PDGFRA基因突变多见于发生在后腹膜/网膜的具有高度侵袭危险性的病例。结论中国GIST病例大多数存在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的突变,且在基因突变类型和肿瘤原发部位问有非随机的联系。除了发现几个新的突变形式外,国人的GIST似乎和西方国家有些不同的突变特点。靶向治疗需要基因突变分型的启示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序列分析 DNA
原文传递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的微生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77
11
作者 乔宗伟 张文学 +2 位作者 张丽莺 张其圣 岳元媛 《酿酒》 CAS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及消长规律 ,以全兴酒厂正常生产窖池为试验窖 ,采用特制取样器跟踪发酵过程取样 ,对窖池酒醅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动态分析 ,初步弄清了浓香型白酒窖池酒醅... 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及消长规律 ,以全兴酒厂正常生产窖池为试验窖 ,采用特制取样器跟踪发酵过程取样 ,对窖池酒醅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动态分析 ,初步弄清了浓香型白酒窖池酒醅不同层面、不同区域微生物数量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并通过形态、生理学特性的分析比较以及 16SrDNA、18SrDNA序列分析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发酵过程 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类群 酒厂 微生物数量 分类鉴定 消长规律 序列分析 试验
下载PDF
一个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LRP16全长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60
12
作者 韩为东 于力 +5 位作者 楼方定 王全顺 赵瑜 史子江 焦宏远 周建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克隆一个与白血病复发相关基因 (LRP1 6)的全长 c DNA序列 ,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组织表达谱分析 ,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原核表达 .首先用获得的一段 3kb DNA片段在 NCBI提供的 h ESTs数据库中进行电子杂交并对重叠克隆片段组装 ,... 克隆一个与白血病复发相关基因 (LRP1 6)的全长 c DNA序列 ,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组织表达谱分析 ,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原核表达 .首先用获得的一段 3kb DNA片段在 NCBI提供的 h ESTs数据库中进行电子杂交并对重叠克隆片段组装 ,再设计引物进行 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 ) .采用 Northern印迹方法进行组织表达分析 .以高通量基因组序列 (HTGS)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染色体定位 .对构建的克隆菌用 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后进行 SDS- PAGE,同时对重组体测序确证 .钓取了该基因全长 c DNA、推导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并将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 1 q1 2 .2 .原核表达筛选获得了该基因重组子的一个缺失体 .对 LRP1 6基因全长 c DNA的序列分析提示 ,该基因可能编码两种 N端不同的蛋白质 ,且该基因的转录本可能存在一种丰度较低的剪接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相关基因 LRP16 重组蛋白 原核表达 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绵羊线粒体DNA控制区5’端序列PCR-SSCP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赵兴波 储明星 +2 位作者 李宁 龚国春 吴常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通过绵羊线粒体DNA控制区左功能域(5’端序列)PCR-SSCP和序列分析,发现小尾寒 羊、乌珠穆沁羊、湖羊、萨福克羊和夏洛来羊以及多赛特公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家系共202只绵羊 可归纳为两种类型:突变型和野生型,提示现代... 通过绵羊线粒体DNA控制区左功能域(5’端序列)PCR-SSCP和序列分析,发现小尾寒 羊、乌珠穆沁羊、湖羊、萨福克羊和夏洛来羊以及多赛特公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家系共202只绵羊 可归纳为两种类型:突变型和野生型,提示现代绵羊品种在起源上存在两种主要的进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线粒体DNA PCR-SSC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猪肥胖基因cDNA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52
14
作者 戴茹娟 李宁 吴常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0-297,共8页
肥胖基因(ob)是近年刚被克隆的新基因,该基因产物Leptin是反映体内脂肪含量和调节 体重的重要信号因子。首次报道猪ob基因全长序列,并对不同物种ob基因的同源性进行了比 较。以λ Uni-ZAPTM为载体构建了猪脂... 肥胖基因(ob)是近年刚被克隆的新基因,该基因产物Leptin是反映体内脂肪含量和调节 体重的重要信号因子。首次报道猪ob基因全长序列,并对不同物种ob基因的同源性进行了比 较。以λ Uni-ZAPTM为载体构建了猪脂肪cDNA文库,根据已知的人和鼠ob基因序列设计PCR 引物,利用PCR法筛选猪脂肪cDNA文库,并用RT-PCR从脂肪RNA中扩增的366bp猪ob基 因片段作探针,获得了全长3 277bp的猪ob基因cDNA的克隆和序列。 ob基因序列在不同的物 种之间具有很强的保守性。猪与人和鼠ob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8.5%和 84.7%;猪ob基因编码的Leptin蛋白氨基酸序列和人、鼠Leptin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6.0%和 83.4%。RT-PCR分析表明:猪ob基因不仅在脂肪组织中大量表达,而且在肝脏、心脏、脾脏、肾 脏、肌肉组织中也有微量表达。表明猪ob基因的表达调控与人和鼠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基因 Leptin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脂肪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TEM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初步研究 被引量:64
15
作者 周月清 陆开来 糜祖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TEM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情况,为耐药性监测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在2002年8月—2004年2月间自临床分离2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TEM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情况,为耐药性监测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在2002年8月—2004年2月间自临床分离2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TEM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类型。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全部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450%、650%和70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75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50%以上。TEM、aac(3)Ⅰ、aac(3)Ⅱ、aac(6”)Ⅰ和ant(3”)Ⅰ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50%、550%、150%、350%和600%,而SHV、AmpCDHA、AmpCMIR基因均阴性。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TEM型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由于引物设计不完全,常见的OXA、VEB、PER基因未进入试验,因此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类 修饰酶 耐药率 酶基因 临床分离 抗菌药物 引物设计 初步研究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四株狂犬病毒糖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和位点比较 被引量:60
16
作者 唐青 Lillian A Orciari +3 位作者 Charles E.Rupprechti 赵秀芹 李志刚 杨为松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0年第1期22-23,共2页
测定我国人用狂犬疫苗株 (aG)、减毒株 (CTN 181)及两株街毒糖蛋白 (GP)基因cDNA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结果两株街毒仅相差两个碱基和一个氨基酸残基 ;两株街毒与CTN的同源性 (85.9% )高于aG株 (81.9% ) ;聚类分析将街毒和固... 测定我国人用狂犬疫苗株 (aG)、减毒株 (CTN 181)及两株街毒糖蛋白 (GP)基因cDNA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结果两株街毒仅相差两个碱基和一个氨基酸残基 ;两株街毒与CTN的同源性 (85.9% )高于aG株 (81.9% ) ;聚类分析将街毒和固定毒分为两支。比较GP嗜神经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与蛇神经毒素同AChR结合部位高度同源。被认为决定毒力的 333位Arg ,CTN发生了Q替换 ,其它毒株均为Arg333。所比较的毒株均存在 319位糖基化位点 ,此外 37位糖基化位点也相对保守 ;GP两个主要抗原表位 ,GⅡ的氨基酸构成完全一致 ,GⅢ只在一些减毒株中发生与毒力密切相关碱基的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糖蛋白 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辽中地区西瓜花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59
17
作者 陈红运 赵文军 +2 位作者 程毅 李明福 朱水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6-309,共4页
利用ELISA和RT-PCR方法对采自我国辽中地区的西瓜花叶病样品进行检测,表明其病原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 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将此分离物(CGMMV-W cn)的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cp基因由486... 利用ELISA和RT-PCR方法对采自我国辽中地区的西瓜花叶病样品进行检测,表明其病原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 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将此分离物(CGMMV-W cn)的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cp基因由486个碱基组成,编码161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其它分离物一致;CGMMV-W cn所致症状与西瓜株系(CGMMV-W)相同,且二者c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因此该分离物应为CGMMV-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前C变异与病变活动 被引量:60
18
作者 骆抗先 张智 +1 位作者 杨洁 梁炽森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89-191,共3页
抗-HBe(+)的慢性活动性肝炎51例,以聚合酶链反应检出HBVDNA48例(94.1%)。对6例以反应产物直接序列分析,发现前Cnt83发生G→A(A83)点突变,使密码28由TGG变异为终止密码TAG而不能编码H... 抗-HBe(+)的慢性活动性肝炎51例,以聚合酶链反应检出HBVDNA48例(94.1%)。对6例以反应产物直接序列分析,发现前Cnt83发生G→A(A83)点突变,使密码28由TGG变异为终止密码TAG而不能编码HBeAg。以抗-HBe(+)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30例为对照,仅12例(40%)检出弱HBVDNA带。5例序列分析未发现A83变异。结果提示:变异病毒逃避免疫清除而继续活跃复制,与病变持续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分析 病毒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中国分离株(Cox.A16 SHZH0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61
19
作者 李琳琳 何雅晴 +4 位作者 朱俊萍 薛颖 朱雅芳 徐星晔 金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对分离自2000年中国深圳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A16)病毒SHZH00-1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后发现,Cox.A16SHZH00-1的基因组(未包括多聚腺苷酸尾)长度为7410bp,其中5′端非编码区(5′U... 对分离自2000年中国深圳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A16)病毒SHZH00-1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后发现,Cox.A16SHZH00-1的基因组(未包括多聚腺苷酸尾)长度为7410bp,其中5′端非编码区(5′UTR)长为745bp,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全长6582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含219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3′端非编码区长为83bp。Cox.A16SHZH00-1基因组的结构与Cox.A16亚洲地方株Tainan-5079-98(AF177911)十分相近,整个基因组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5%,氨基酸同源性为98.8%;而与Cox.A16国际标准株G10(U05876)差别较大,两者核苷酸同源性仅为79.1%,氨基酸同源性为94.5%。Cox.A16SHZH00-1与两株肠道病毒71型SHZH03(AY465356)和BrCr(U22521)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均不超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基因组 手足口病 同源性 序列分析 中国分离株 儿童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蛇床的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47
20
作者 蔡金娜 周开亚 +4 位作者 徐珞珊 王峥涛 沈曦 王义权 李晓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布区的蛇床Cnidium monnieri 的ITS序列变异与其地理分布和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设计2 对引物,Pf+ Pb 及P5-8SITS1+ P5-8SITS2 ,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用银染法或A... 目的:探讨不同分布区的蛇床Cnidium monnieri 的ITS序列变异与其地理分布和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设计2 对引物,Pf+ Pb 及P5-8SITS1+ P5-8SITS2 ,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用银染法或ABI310 测序。结果:得到核糖体DNA中的ITS及5-8SrDNA 完全序列,18S和26SrDNA 部分序列,共约700 bp 。5 个地点样品的ITS1及ITS2 的序列大小分别为210~217 bp 和219 ~224 bp。ITS1 碱基序列的遗传距离0-00 ~1-93% ,ITS2 碱基序列的遗传距离0-46 ~2-34% ,ITS1 较为保守。以NJ法根据ITS2 序列数据重建系统发生树。哈尔滨样品聚为一组,衡水与德州样品和郑州与高淳样品各自聚为一组。结论:ITS2 序列的变异与中国产蛇床的纬度分布相关,而其与蛇床化学型的关系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 CDNA 内转录间隔区 序列分析 I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