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3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战略下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布局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59
1
作者 张述存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布局优化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整体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比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而且对不同区域版块的投资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未来,应本着适度分散...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布局优化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整体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比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而且对不同区域版块的投资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未来,应本着适度分散和差异化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欧美地区的学习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势"一带一路"展开对沿线国家的战略型、资源合作型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流向的调整,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优化。在这一进程中,"走出去"企业会面临来自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通过签订和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投资环境评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加以化解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布局优化
原文传递
带变异算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60
2
作者 李宁 孙德宝 +1 位作者 岑翼刚 邹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2-14,35,共4页
针对PSO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点的缺点,该文提出了带变异算子的PSO算法。在算法搜索的后期引入变异算子,使算法摆脱后期易于陷入局部极优点的束缚,同时又保持前期搜索速度快的特性。通过对三个多峰的测试函数和一个问题空间为非凸集... 针对PSO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点的缺点,该文提出了带变异算子的PSO算法。在算法搜索的后期引入变异算子,使算法摆脱后期易于陷入局部极优点的束缚,同时又保持前期搜索速度快的特性。通过对三个多峰的测试函数和一个问题空间为非凸集的实例所做的对比实验,表明改进的PSO算法增强了全局搜索能力,搜索成功率得到大大提高,克服了基本PSO易于收敛到局部最优点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变异算子 布局优化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3
作者 唐飞 腾弘飞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096-1102,共7页
该文以人造卫星舱布局为背景,研究二维带平衡及不干涉等约束的国集在圆容器内的布局优化问题,属于NP-困难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求解此类问题的改进的遗传算法,即十进制编码控制参数自适应遗传算法从而缓解了“组合爆炸”和遗传算法... 该文以人造卫星舱布局为背景,研究二维带平衡及不干涉等约束的国集在圆容器内的布局优化问题,属于NP-困难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求解此类问题的改进的遗传算法,即十进制编码控制参数自适应遗传算法从而缓解了“组合爆炸”和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文章给出两个算例(其中一个为作者构造的已知最优解的算例),计算结果表明了此算法的有效性,并且优于数学规划的乘子法的计算结果.此遗传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布局优化问题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舱 布局优化 遗传算法 人造卫星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79
4
作者 刘国瑞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共8页
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建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使命担当和发展策略将发生新的变化,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入新的调试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建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使命担当和发展策略将发生新的变化,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入新的调试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应抓住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扩大高等教育开放和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等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布局优化 供给侧改革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64
5
作者 陈旸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54-1258,共5页
从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布局的现状出发,提出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引入到社区体育服务中,利用GIS的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功能进行社区体育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优化,为社区体育设施选址方案提供新的视角,为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提供一个可... 从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布局的现状出发,提出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引入到社区体育服务中,利用GIS的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功能进行社区体育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优化,为社区体育设施选址方案提供新的视角,为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途径和方法。并以湘潭市雨湖区为例,对该地区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布局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社区体育服务 布局优化
原文传递
社区生活圈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与布局优化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 被引量:65
6
作者 韩增林 董梦如 +1 位作者 刘天宝 李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74-1783,共10页
使用基于Rhino平台的UNA工具包,从住宅楼层面对大连市沙河口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3类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布局优化措施及新增选址方案。主要结论如下:①各类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存在重复与缺失并存的现象;设... 使用基于Rhino平台的UNA工具包,从住宅楼层面对大连市沙河口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3类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布局优化措施及新增选址方案。主要结论如下:①各类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存在重复与缺失并存的现象;设施与住宅楼空间分布"错位"现象严重。②各类基础教育设施均存在服务范围内住宅楼数量较少的问题,学区内的学生上下学需要耗费较长的路程与时间,若设施仅服务于规定服务范围内的居民,则部分设施会存在利用不足的情况。③在规定服务范围内,初中的可达比重最大,其次是小学和幼儿园。在规定服务范围外,幼儿园可达性为差及以下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初中和小学。④设施布局主要存在2个问题:设施供应不足和设施利用不足,对此提出相应的优化思路。并在考虑可达性和供需的情况下,提出2个新增设施参考选址方案,以改善设施可达性。其中方案一增加140所,方案二增加107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可达性 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教育 布局优化 大连市沙河口区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65
7
作者 邹利林 王建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8,共10页
当前中国农村正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推动下,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各类规划与整理的实施深刻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形态与优化调整。在此... 当前中国农村正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推动下,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各类规划与整理的实施深刻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形态与优化调整。在此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作为推动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研究丰度、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有必要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指明中国相关研究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将中国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历程归纳为:西方乡村地理学影响下的农村聚落景观描述阶段、人民公社化运动背景下的感性认知阶段、农村聚落地理学视野下的理论框架构建阶段、乡村转型发展驱动下的居民点空间理性重构阶段等4个阶段。其次,从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区位评价与影响因素、形态特征、布局演化及驱动机制、布局优化策略以及研究技术方法 6个方面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在与国际相关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重点研究领域应当集中在:制度变革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理论框架的完善;城乡一体化引导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重配与体系重构;规划与整理推动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要素的细化与深入分析;资源约束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下的农村居民点增长边界控制;GIS技术支持下的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机理探索与趋势预测;多学科融合视角下的综合性分析与研究成果的应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布局优化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 被引量:64
8
作者 文博 刘友兆 夏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1-191,共11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不仅是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和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路径。该文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根据其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越以及风景名胜众多的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最小累积阻...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不仅是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和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路径。该文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根据其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越以及风景名胜众多的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风景名胜保护三方面构建单一景观安全格局,进而建立宜兴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综合景观安全格局。通过与宜兴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叠加分析,针对不同景观安全水平的农村居民点提出不同的布局优化方向,将宜兴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分为优先整治型、限制扩展型、适度建设型、重点发展型4种类型,分析各类型现状特征并提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强调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工作中生态环境和景观保护优先的思想,不仅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相关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整治 农村居民点 景观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布局优化
下载PDF
消防站布局优化的计算机方法 被引量:47
9
作者 陈驰 任爱珠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0-1393,共4页
消防站布局规划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消防站布局规划主要还是根据人为经验进行的。该文提出了一种易于推广的消防站布局优化计算机方法。该方法以平均消防行车距离最小为消防站选址原则,将责任区抽象为多... 消防站布局规划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消防站布局规划主要还是根据人为经验进行的。该文提出了一种易于推广的消防站布局优化计算机方法。该方法以平均消防行车距离最小为消防站选址原则,将责任区抽象为多个"结点",同时考虑了消防站的选址和消防站责任区的划分,实现了多个消防站的整体布局优化。文中给出的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该方法还适用于诸如医院急救站等类似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消防站 布局优化 选址原则 责任区划分 计算机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55
10
作者 刘鹏 陈荣蓉 +2 位作者 杨朝现 信桂新 王金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288,共6页
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重塑村落景观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典型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为研究区,以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为研究单元,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理念,研究了农村居民点... 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重塑村落景观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典型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为研究区,以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为研究单元,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理念,研究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策略和方向。结果表明:(1)基于共生关系建立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更加符合丘陵区的实际情况。将研究区相距50m以内的农村居民点斑块进行合并处理后,其数量由2 584个减少到1 047个,实现了具有共生关系的农村居民点斑块一体化。(2)依据"三生空间"协调理念,对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等级进行评价,其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差序格局,根据斑块等级、斑块规模、三生空间协调度、城镇规划,采取"城镇化、重点建设、规模管控、迁移合并"的差异化布局优化策略。(3)将重点建设型居民点中的优势斑块作为发生元,生成加权Voronoi图,可指导全镇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趋于合理化。研究认为,"三生空间"协调理念与空间分析工具的有机结合,既完成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又维持了其空间结构的稳定,有助于实现乡村转型与乡土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布局优化 三生空间 协调度 加权Voronoi图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的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黄聪 赵小敏 +3 位作者 郭熙 谢文 张佳佳 叶英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174,共10页
为综合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各项因素,以余江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价,结合核密度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点的集聚性,并提出了农村居民点的4种优化方案,最后引入加权Voronoi图,以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搬迁方向... 为综合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各项因素,以余江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价,结合核密度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点的集聚性,并提出了农村居民点的4种优化方案,最后引入加权Voronoi图,以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搬迁方向。研究表明:余江县综合影响力一级、二级和三级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2 472.54、3 173.01和977.26hm^2,面积占比依次为37.33%、47.91%和14.76%,高级别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余江县综合条件优越的中部区域,低级别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区域;核密度分析结果直观显示了高集聚区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域,可优先发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中,就近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共1 116.99hm^2,重点发展型农村居民点共2 839.37hm^2,内部挖潜型农村居民点共2 126.93hm^2,迁移归并型农村居民点共539.52hm^2,综合条件较差的南北丘陵地带设置的迁移安置点较少。研究结果可为对低丘岗地区农村居民点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并可运用到土地整治规划、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综合影响力 核密度 布局优化 加权Voronoi图
原文传递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布局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 被引量:50
12
作者 李鑫 甘志伍 +2 位作者 欧名豪 黄琪 丑建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通过自然、经济与社会因素方面构建限制修正系数,用限制修正系数把理论潜力修正至现实潜力,且从区位、自然等方面对整理后居民点进行布局优化,在ArcGIS 9.3中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栅格单元的居民点建设适宜度,把适宜度高的栅格变成居... 通过自然、经济与社会因素方面构建限制修正系数,用限制修正系数把理论潜力修正至现实潜力,且从区位、自然等方面对整理后居民点进行布局优化,在ArcGIS 9.3中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栅格单元的居民点建设适宜度,把适宜度高的栅格变成居民点用地,直到所选择栅格面积等于现状居民点释放完潜力而保留的面积。研究发现2008年江都市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是6 128 hm2,经限制因素修正后现实潜力是2 013 hm2,其中半数以上在仙女镇;经布局优化后居民点集中分布,且主要集中分布在城镇周围与交通便捷地区,改变了目前散乱分布状况,居民点分布斑块数减少,其集聚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点整理 理论潜力 现实潜力 布局优化 江都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麻阳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47
13
作者 谭雪兰 段建南 +1 位作者 包春红 朱红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180,185,共5页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与低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湖南省麻阳县为研究区,应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5年麻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库为数据源,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结果表...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与低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湖南省麻阳县为研究区,应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5年麻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库为数据源,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麻阳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密度差异明显,斑块形状不规则但地域差异小。(2)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存在着对耕地及道路依存度高的特征。(3)麻阳县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方案为控制性乡镇2个,发展性乡镇9个,拆并性乡镇12个,形成"两核四轴"的放射布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析 景观指数 布局优化 麻阳县
下载PDF
属性层次模型在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4
作者 石英 朱德举 +1 位作者 程锋 付海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1,共5页
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包括耕地综合质量排序和耕地入选两个决策过程。该文根据这两个决策过程的特点,相应建立了基于属性测度的属性层次排序模型和0-1整数规划入选模型。在此基础上,以MAPGIS为二次开发平台,编制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 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包括耕地综合质量排序和耕地入选两个决策过程。该文根据这两个决策过程的特点,相应建立了基于属性测度的属性层次排序模型和0-1整数规划入选模型。在此基础上,以MAPGIS为二次开发平台,编制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决策系统。并利用该模型和系统对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东社乡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地解决了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的决策问题,同时也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局优化 属性层次模型 0-1整数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约束布局优化 被引量:33
15
作者 周驰 高亮 高海兵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布局优化是NP难问题,也是复杂的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将新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方法应用于布局参数的优化,提出了适合粒子群优化的约束处理,并通过与直接搜索算法的混合,加强了算法在局部区域的搜索能力.通过实例将该算法与... 布局优化是NP难问题,也是复杂的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将新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方法应用于布局参数的优化,提出了适合粒子群优化的约束处理,并通过与直接搜索算法的混合,加强了算法在局部区域的搜索能力.通过实例将该算法与乘子法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的布局优化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布局优化问题解的质量,同时降低计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布局优化 约束处理 局部搜索
下载PDF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河南省温县为例 被引量:40
16
作者 刘霈珈 吴克宁 +1 位作者 赵华甫 高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9,F0002,共7页
研究目的: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补充完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对研究区基本农田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名特优农产... 研究目的: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补充完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对研究区基本农田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分析法,确定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温县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后不仅面积增加了37 hm2,调入的基本农田利用等、肥力、环境健康、地化综合质量都大幅提高,有益元素N、P富集区面积大幅增加59.30 hm2和185.61 hm2,有害重金属元素Pb的2—3级富集区面积大幅减少195.45 hm2。研究结论: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是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工作;整合成果丰富了耕地综合质量的内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基本农田 农用地分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耕地综合质量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方法 被引量:38
17
作者 朱华华 闫浩文 李玉龙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74,共3页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优化中一般要考虑两类因子:几何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但现有的方法大多侧重于某一类因子或者其中的部分信息。本文使用Voronoi图为主要的分析手段,给出了基于人口导向、面积导向以及人口-面积综合导向的三种不同的布...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优化中一般要考虑两类因子:几何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但现有的方法大多侧重于某一类因子或者其中的部分信息。本文使用Voronoi图为主要的分析手段,给出了基于人口导向、面积导向以及人口-面积综合导向的三种不同的布局优化方法,对现有的设施点进行保留、删除或在此基础上新增服务设施点。通过反复分析,最终实现多类设施空间布局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布局优化 VORONOI图
下载PDF
加权Voronoi图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邹亚锋 刘耀林 +1 位作者 孔雪松 范登科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0-563,共4页
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点的微观状况,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各居民点的综合影响力,并据此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中心村、保留村及零星居民点(搬迁村)3类。引入城市地理学空间分割方法,利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各中心村... 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点的微观状况,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各居民点的综合影响力,并据此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中心村、保留村及零星居民点(搬迁村)3类。引入城市地理学空间分割方法,利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各中心村的综合影响力范围,确定各搬迁居民点的安置去向,以维持原有的社交范围和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村 保留村 零星居民点 加权Voronoi图 布局优化
原文传递
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20
19
作者 过秀成 胡斌 陈凤军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介绍农村公路网布局设计的结点规划方法 ,并就结点的分类、重要度的确定。
关键词 农村公路网 设计方法 结点重要度 最优树 结点通达性 结点可达性 路网规划 布局优化
下载PDF
中国交通枢纽空间布局的评价、优化与模拟 被引量:31
20
作者 丁金学 金凤君 +1 位作者 王成金 王姣娥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4-514,共11页
交通枢纽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交通枢纽布局对于构建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交通枢纽的布局优化问题历来是交通运输工程学和交通地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当前有关交通枢纽布局的研究多局限于同... 交通枢纽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交通枢纽布局对于构建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交通枢纽的布局优化问题历来是交通运输工程学和交通地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当前有关交通枢纽布局的研究多局限于同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乃至互相矛盾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研究首先确定影响交通枢纽布局的各评价指标,建立了由3大类20项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337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利用最大化覆盖模型,在科学评价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潜力的基础上,识别出80km、120km、160km和200km4组服务半径约束下中国综合交通枢纽的最佳布局数量及其空间分布,从中归纳交通枢纽布局数量同目标函数值之间的一般规律,并最终优选出适合我国当前最优布局的42个交通枢纽。研究对优选的42个交通枢纽进行等级体系的划分和空间效应的模拟,分别从服务的空间范围和服务的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所服务的国土面积、人口和GDP均优于国家规划集成的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枢纽 布局优化 最大化覆盖模型 综合布局系数 空间效应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