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腐殖酸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82
1
作者 贺婧 颜丽 +3 位作者 杨凯 马明贺 刘晔 崔桂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345,共3页
本研究从三种有机物料草炭、褐煤、风化煤中提取腐殖酸,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胡敏酸进行酒精沉淀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褐煤胡敏酸氧化度和芳香度最高,其次为风化煤胡敏酸,最后是草炭胡敏酸;风化煤富里酸的氧化度和芳香度最高... 本研究从三种有机物料草炭、褐煤、风化煤中提取腐殖酸,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胡敏酸进行酒精沉淀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褐煤胡敏酸氧化度和芳香度最高,其次为风化煤胡敏酸,最后是草炭胡敏酸;风化煤富里酸的氧化度和芳香度最高,其次为褐煤富里酸和草炭富里酸。胡敏酸各级分的回收率均随着级分数的升高而增加。回收率以风化煤胡敏酸最高,依次为褐煤胡敏酸、草炭胡敏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 胡敏 富里 回收率 级分数 芳香度 氧化度 芳香度
原文传递
不同CO_2浓度对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0
2
作者 窦森 于水强 张晋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8-466,共9页
以往人们较多的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温室气体的源、汇关系问题,却很少研究温室气体对土壤有机碳本身分解转化和各组分性质的影响。为了探讨CO2浓度升高对腐殖物质形成转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室内人为高浓度CO2的培养试验,用腐殖质组成修改... 以往人们较多的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温室气体的源、汇关系问题,却很少研究温室气体对土壤有机碳本身分解转化和各组分性质的影响。为了探讨CO2浓度升高对腐殖物质形成转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室内人为高浓度CO2的培养试验,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1~180d)土壤总有机碳(TOC)、水溶性物质(WSS)、碱提取腐殖物质(HE)、胡敏酸(HA)和胡敏素(HM)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不同CO2浓度对有机碳各组分形成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新形成”的净TOC逐渐降低,净HE表现为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HM的绝对数量逐渐下降。可提取腐殖物质中HA的比例(PQ)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平稳,说明最初富里酸(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随培养时间的延长,FA和HA经历了一段相互转化的过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30%CO2浓度(V/V)处理的TOC、WSS、HE和HM数量明显高于3%CO2浓度处理和正常CO2浓度(0.0375%)处理,其中WSS和HM反应更为敏感。但3%CO2浓度处理与正常CO2浓度处理的差异不明显。可提取腐殖物质的PQ的顺序是30%CO2浓度处理〉3%CO2浓度处理〉正常CO2浓度处理,说明CO2浓度增加更有利于FA而不利于HA的形成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 玉米秸秆分解 腐殖质形成 腐殖质组成 胡敏比例(PQ) 胡敏素 富里
下载PDF
镉铅在粘土上的吸附及受腐殖酸的影响 被引量:66
3
作者 余贵芬 蒋新 +2 位作者 吴泓涛 曾勇 王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9-112,共4页
试验研究了镉和铅 2种重金属在蒙脱土和高岭土上的吸附 ,以及外加腐殖酸的 3种组分 (富里酸、棕色胡敏酸和灰色胡敏酸 )的影响 .镉铅在粘土上的吸附随着介质 pH的升高而增加 .在 pH4~ 8范围内的任意 pH点 ,镉在高岭土上的吸附量因富里... 试验研究了镉和铅 2种重金属在蒙脱土和高岭土上的吸附 ,以及外加腐殖酸的 3种组分 (富里酸、棕色胡敏酸和灰色胡敏酸 )的影响 .镉铅在粘土上的吸附随着介质 pH的升高而增加 .在 pH4~ 8范围内的任意 pH点 ,镉在高岭土上的吸附量因富里酸而降低 ,因 2种胡敏酸而升高 ;当 pH值高于 6时 ,吸附量急剧增加 .外加富里酸使得铅在粘土上的吸附在pH >6时意外出现随着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高岭土 富里 棕色胡敏 灰色胡敏 PH 土壤
下载PDF
用δ^(13)C方法研究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有机质数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64
4
作者 窦森 张晋京 +1 位作者 Lichtfouse E. 曹亚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4,共7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 ,应用δ1 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 ,土壤中胡敏酸 (HA)和富里酸 (FA)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培养期间 ,新加入的玉米秸秆以及原土有机C都减少 ,但后者分解速度较慢。培养初期 ,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 ;随培养...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 ,应用δ1 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 ,土壤中胡敏酸 (HA)和富里酸 (FA)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培养期间 ,新加入的玉米秸秆以及原土有机C都减少 ,但后者分解速度较慢。培养初期 ,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 ;随培养时间延长 ,FA转化为HA或相互转化。原土有机质中 ,HA、FA也发生了相互转化 ,但与新形成的HA、FA相比转化速度较慢。用δ1 3 C方法研究短期培养 (几个月~几年 )条件下新加入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分解动力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分解 土壤 有机质 数量 动态变化 胡敏 富里
下载PDF
腐殖酸对红壤中铅镉赋存形态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5
作者 余贵芬 蒋新 +1 位作者 和文祥 何志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8-513,共6页
深入探讨了腐殖酸不同组分对红壤中铅镉形态分级与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腐殖酸的添加使红壤中Cd和Pb的残渣态向有机态转化 .用量越大、温度越低 ,转化效应越明显 .对植物最有效的可给态Cd和Pb的剧烈变化主要发生在加入腐殖酸 1h之内 ... 深入探讨了腐殖酸不同组分对红壤中铅镉形态分级与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腐殖酸的添加使红壤中Cd和Pb的残渣态向有机态转化 .用量越大、温度越低 ,转化效应越明显 .对植物最有效的可给态Cd和Pb的剧烈变化主要发生在加入腐殖酸 1h之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 .富里酸 (FA)促进了可给态Cd的增加 ,而胡敏酸 (HA)对可给态Cd和Pb的有一定的抑制和钝化作用 ,其作用以灰色胡敏酸 (GHA) >棕色胡敏酸 (BHA) .因此 ,在农业生产中 ,于红壤中添加HA特别是GHA成分高的有机物料 ,可部分减少Cd和Pb对作物的危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 赋存形态 活性 富里 棕色胡敏 灰色胡敏 红壤
下载PDF
土壤腐殖质分组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1 位作者 李翠兰 王淑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6-709,共4页
采用Pallo法对两种耕地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初步研究了各组分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是胡敏酸(HA)的主要组分;游离富里酸(FAf)是富里酸(FA)的主要组分;胡敏素(HM)的主要组分为非溶解性胡敏素(ISHM),而溶... 采用Pallo法对两种耕地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初步研究了各组分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是胡敏酸(HA)的主要组分;游离富里酸(FAf)是富里酸(FA)的主要组分;胡敏素(HM)的主要组分为非溶解性胡敏素(ISHM),而溶解性胡敏素(SHM)含量较低。通常随土层深度增加,HA、HM各组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下降;FA各组分的绝对数量也下降,而相对数量增加;HA/FA比值下降。一般来看,焦磷酸钠提取的富里酸(FAp)、氢氧化钠提取的富里酸(FAs)比相应的HAp、氢氧化钠提取的胡敏酸(HAs)的分子结构简单,铁结合胡敏素(HMi)比粘粒结合胡敏素(HMc)的分子结构简单;随土层深度增加,HAp、HAs的分子结构变简单,而HMi、HMc的分子结构变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腐殖质 耕地 胡敏素 富里 色调系数
原文传递
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肖彦春 窦森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96-1600,共5页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肥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其中胡敏素的提取和纯化很困难,从而限制了对其性质和结构的研究。为揭示胡敏素的结构性质,本研究按Pallo分组,将胡敏酸(HA)分为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肥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其中胡敏素的提取和纯化很困难,从而限制了对其性质和结构的研究。为揭示胡敏素的结构性质,本研究按Pallo分组,将胡敏酸(HA)分为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氢氧化钠提取的胡敏酸(HAS);富里酸(FA)分为焦磷酸钠提取的富里酸(FAP)和氢氧化钠提取的富里酸(FAS);胡敏素(HM)分为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和不溶性胡敏素(HMr)三个组分,采用红外光谱法对黑土、草甸土以及黑土底土加入大量玉米秸秆培养后腐殖质各组分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腐殖质各组分按Pallo法分组。结果表明: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与胡敏酸(HA)、富里酸(FA)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但存在明显差异。黑土、草甸土中HMi和HMc的脂族性强于HA和FA;HMi与HMc相比,HMi具有较高的脂族性。黑土中氢氧化钠提取的胡敏酸(HAS)的脂族性强于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NaOH提取的富里酸(FAS)的脂族性强于Na4P2O7提取的富里酸(FAP)。草甸土中HAP的脂族结构较多,而HAS脂族结构相对较少。在培养土中,新形成的FA脂族性强于HA、HMi和HMc组分。新形成的HMc脂族性强于HMi和HMc的脂族性强于HAP,而弱于H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素 胡敏 富里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菜地土壤腐殖质组分特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1
8
作者 褚慧 宗良纲 +3 位作者 汪张懿 谢少华 杨旎 罗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1-939,共9页
通过在南京普朗克有机农场开展的9年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了有机(露地和大棚)和常规种植模式下蔬菜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露地、有机大棚和常规露地种植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从11.41、9.29、9.00 g ... 通过在南京普朗克有机农场开展的9年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了有机(露地和大棚)和常规种植模式下蔬菜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露地、有机大棚和常规露地种植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从11.41、9.29、9.00 g kg-1提高至15.35、20.90、10.00 g kg-1;胡敏酸碳(C HA)分别从1.79、1.23、1.14 g kg-1提高至2.11、3.11、1.31 g kg-1;富里酸碳(C FA)分别从2.19、1.88、1.73 g kg-1提高至2.44、2.68、1.91 g kg-1。两种有机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组分含量增加达到显著水平,而常规种植模式下的变化不显著。两种有机种植模式下表征土壤腐殖质品质的胡/富比(C HA/C FA)、胡敏酸占总腐殖物质的比例(PQ值)均高于常规种植模式,土壤富里酸的光学密度值E4/E6、色调系数(ΔlogK)值随着种植时间增加的幅度较常规种植模式更大,土壤胡敏酸芳化度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但在常规种植下变化不明显。说明土壤在长期有机种植模式下不仅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且能促进土壤腐殖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土壤有机碳 腐殖质 胡敏 富里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土壤中水溶性有机质的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38
9
作者 周江敏 代静玉 潘根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1-735,共5页
采用元素分析,1H—NMR和FTIR研究了3种水稻土中水溶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及结构特征,并与富里酸(FA)、胡敏酸(H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OM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芳香族物质少,烷基链烃含量少且支链短,分子结构简单;HA含有大量的芳香族... 采用元素分析,1H—NMR和FTIR研究了3种水稻土中水溶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及结构特征,并与富里酸(FA)、胡敏酸(H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OM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芳香族物质少,烷基链烃含量少且支链短,分子结构简单;HA含有大量的芳香族不饱和物质,烷基链烃含量多且支链长;FA含有大量的羧基官能团。3种土壤HA的结构组成相似,而DOM则变化较大,即桑园土壤DOM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多;水杉土壤DOM烷烃物质和芳香族不饱和物质较多,而碳水化合物相对少;水田土壤DOM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溶性有机质 结构特征 环境条件 富里 胡敏
下载PDF
我国水平地带性土壤中有机质的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38
10
作者 王秀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3,共5页
主要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成果 ,对我国水平地带性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概括 ,进而探讨了在不同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 ,土壤有机质的累积状况与稳定性特征。
关键词 水平地带性 土壤有机质 胡敏 富里 空间变化 腐殖质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下载PDF
土壤中水溶性有机质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富里酸、胡敏酸的比较 被引量:34
11
作者 周江敏 代静玉 潘根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0,共5页
采用元素分析、1HNMR和FTIR研究了黄泥土中水溶性有机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并与富里酸、胡敏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胡敏酸含有大量的芳香族不饱和物质,烷基链烃多,支链长;富里酸以含有大量的羧基为主要结构特征;水溶性有机质主要由碳水化... 采用元素分析、1HNMR和FTIR研究了黄泥土中水溶性有机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并与富里酸、胡敏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胡敏酸含有大量的芳香族不饱和物质,烷基链烃多,支链长;富里酸以含有大量的羧基为主要结构特征;水溶性有机质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含有大量的羟基,芳香族不饱和物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质 结构特征 富里 胡敏
下载PDF
高黎贡山土壤腐殖质特性与团聚体数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王晶 何忠俊 +5 位作者 王立东 龙兴智 和顺荣 王建忠 郭琳娜 洪常青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3-733,共11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高黎贡山土壤腐殖质特性与团聚体数量特征,对进一步了解高黎贡山生态系统中土壤特征,降低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具有明显地带性特征,有机质、腐殖酸含量...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高黎贡山土壤腐殖质特性与团聚体数量特征,对进一步了解高黎贡山生态系统中土壤特征,降低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具有明显地带性特征,有机质、腐殖酸含量、胡/富(HA/FA)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1层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分布规律为暗棕壤>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土>黄棕壤>黄壤>黄红壤。A2层腐殖酸、FA变化趋势为暗棕壤>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黄棕壤>黄壤>亚高山草甸土>黄红壤。A1层HA、FA分子复杂程度、化学稳定性比A2层强。1~0.5mm和<0.25mm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占绝大多数,约占60%~70%。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粗粒减少,细粒增多。土壤团聚体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几何平均直径与几何标准差、土壤可蚀性K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土壤可蚀性K值与几何标准差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土壤也具有一定的分形特性。其中亚高山草甸土几何平均直径(Dg)、平均重量直径(MWD)值最大,几何标准差(δg)、可蚀性K值、分形维数(CFD)值最小,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抗蚀能力相对较强。胡敏酸含量是影响土壤可蚀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胡敏 富里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可蚀性K值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组成变化 被引量:40
13
作者 王玉军 窦森 +1 位作者 张晋京 曲晓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81,共3页
在好氧堆肥条件下,研究了鸡粪和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中腐殖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碳、水溶性物质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堆肥初期的分解速度均高于中后期,二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各种腐殖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表... 在好氧堆肥条件下,研究了鸡粪和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中腐殖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碳、水溶性物质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堆肥初期的分解速度均高于中后期,二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各种腐殖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表现为:富里酸、胡敏素分别降低了64.5%、15.5%,胡敏酸增加了27.0%,可提取腐殖物质表现为下降趋势,下降为34.6%;QP值(胡敏酸/可提取腐殖物质)呈现出上升的规律,上升比例达到94.1%;相对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为:胡敏酸、胡敏素分别增加了68.0%、11.6%,富里酸降低了53.2%,可提取腐殖物质降低13.4%。可提取腐殖物质、胡敏酸、富里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和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一致,胡敏素的相对质量分数和质量分数变化规律却相反,是由于胡敏素的分解速度小于有机碳的分解速度。表明堆肥处理有利于有机物料腐殖化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堆肥 胡敏 富里 胡敏素
下载PDF
大围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14
作者 丁咸庆 马慧静 +3 位作者 朱晓龙 侯红波 彭佩钦 彭红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8-262,共5页
为研究亚热带地区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于2013年10月在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选择4个不同海拔的采样点,采集0-100cm剖面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和土壤腐殖酸、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研究其垂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 为研究亚热带地区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于2013年10月在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选择4个不同海拔的采样点,采集0-100cm剖面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和土壤腐殖酸、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研究其垂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高海拔剖面土壤有机碳明显高于低海拔剖面,4个采样点剖面有机碳平均含量表现为(18.84±14.42)g/kg(海拔1 465m)>(13.94±6.05)g/kg(海拔1 402m)>(11.95±9.20)g/kg(海拔1 002m)>(11.05±7.97)g/kg(海拔800m)。(2)土壤有机碳、腐殖酸含量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而腐殖酸占有机碳的比例会有所增加,胡敏酸和富里酸比值(HA/FA)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全氮、全磷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毛管孔隙度和土壤中粉粒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腐殖酸与土壤pH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总之,大围山森林土壤有机碳沿海拔梯度变化趋势明显,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腐殖酸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占有机碳比例却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其与海拔高度并没有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腐殖 富里 森林土壤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施用有机物料对土壤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陕红 刘荣乐 李书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44,共9页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作物新鲜秸秆和腐熟猪粪对模拟镉(Cd)污染的土壤中Cd形态转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交换态Cd含量随培养时间均逐渐降低。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Cd...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作物新鲜秸秆和腐熟猪粪对模拟镉(Cd)污染的土壤中Cd形态转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交换态Cd含量随培养时间均逐渐降低。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则逐渐增加。添加秸秆可增加土壤交换态Cd含量,但随时间延长,增幅逐渐降低,猪粪则可降低土壤交换态Cd含量。添加有机物后土壤交换态Cd含量的变化主要是由有机质结合态或残渣态Cd含量的变化而引起。秸秆和猪粪对土壤Cd形态的转化与土壤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变化有关。秸秆对能活化土壤Cd的FA增加幅度大于对能钝化土壤Cd的HA增加幅度,降低HA/FA比,但降幅随时间逐渐减少;猪粪在整个培养阶段对HA增加幅度均大于FA的增加幅度,增加HA/FA比。秸秆和猪粪均可降低潮土pH而提高红壤pH,但只有猪粪可通过提高红壤pH降低Cd向交换态转化。添加秸秆和猪粪后,Cd由低活性态向交换态转化与HA/FA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猪粪 富里 胡敏 PH
下载PDF
天然水中离子对消毒过程中挥发性卤代烃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林立 孙卫玲 倪晋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3-419,共7页
以天然水中的腐殖酸为研究对象 ,用其活性片段苯二酚和天然水做对比 ,研究了氯化过程中挥发性卤代烃的生成机理 ,并分析了天然水体中常见离子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氯化过程中三卤甲烷和三卤乙烷是稳定产物 ,随着反应时间和加氯... 以天然水中的腐殖酸为研究对象 ,用其活性片段苯二酚和天然水做对比 ,研究了氯化过程中挥发性卤代烃的生成机理 ,并分析了天然水体中常见离子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氯化过程中三卤甲烷和三卤乙烷是稳定产物 ,随着反应时间和加氯量的增加产生量增加 ;烯烃为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实验过程中偶尔有检出 ;1 1 2 2 四氯乙烷为相对稳定的中间产物 ,随着反应时间和加氯量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 .天然水中的溴离子对挥发性卤代烃的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铵离子和镁离子对氯化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离子 挥发性卤代烃 苯二酚 腐殖 富里 终止剂 1 1 2 2-四氯乙烷
下载PDF
松花江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提取分离与特性表征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郭瑾 马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4,共8页
将反渗透与XAD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相结合,对松花江水中天然有机物(NOM)进行了浓缩和分离,并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液相凝胶色谱、官能团滴定、1H NMR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对松花江水中NOM及其各分离组分和一种商用腐殖酸CHA的特性进行... 将反渗透与XAD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相结合,对松花江水中天然有机物(NOM)进行了浓缩和分离,并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液相凝胶色谱、官能团滴定、1H NMR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对松花江水中NOM及其各分离组分和一种商用腐殖酸CHA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反渗透进行NOM浓缩对水中有机物具有很高的回收率;松花江水中NOM组成为:富里酸>腐殖酸>亲水部分;各组分芳香性为:腐殖酸>憎水部分>富里酸>亲水部分,E4/E6与芳香性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腐殖酸和商用腐殖酸具有较高的不饱和性,NOM和亲水部分次之,憎水部分和富里酸中饱和烃含量较多;紫外吸收较弱的有机成分对NOM分子量的贡献较大;NOM及其分离组分的总酸度为9.84~12.15 meq/g,羧酸含量为CHA>亲水>憎水>NOM>富里酸>腐殖酸;NOM及其各分离组分的溶解性有机物构成以脂肪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物 憎水 亲水 腐殖 富里 反渗透 XAD大孔树脂
下载PDF
灼烧土中玉米秸秆分解期间胡敏酸、富里酸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64,共5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 ,研究了玉米秸秆在暗棕壤灼烧土中分解期间 (1~ 192h)胡敏酸 (HA)、富里酸(FA)数量与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玉米秸秆分解期间 ,HA的绝对数量增加 ,FA的绝对数量先增加后下降 ,可提取腐殖质中HA的比例 (PQ)...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 ,研究了玉米秸秆在暗棕壤灼烧土中分解期间 (1~ 192h)胡敏酸 (HA)、富里酸(FA)数量与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玉米秸秆分解期间 ,HA的绝对数量增加 ,FA的绝对数量先增加后下降 ,可提取腐殖质中HA的比例 (PQ)逐渐增加 ,说明最初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 ,随培养时间延长 ,FA转化为HA ;新形成HA、FA的色调系数 (ΔlogK)和活化度较高 ,而相对色度 (RF)较低 ,说明新形成HA、FA的氧化程度和芳香性较低 ,脂族性较高 ,分子结构较简单 ;随培养时间延长 ,HA、FA的ΔlogK和活化度下降而RF增加 ,表明HA、FA的氧化程度和芳香性增强 ,脂族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烧土 玉米秸秆 分解期 胡敏 富里 动态变化 腐殖化
下载PDF
天然水体腐殖质对双酚A光降解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展漫军 杨曦 +1 位作者 杨洪生 孔令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6-820,共5页
以中压汞灯模拟太阳光光源,研究了双酚A(BPA)在水体腐殖质中的光降解过程,探讨了不同来源的腐殖质、腐殖质浓度、BPA初始浓度、溶解氧等因素对BPA光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PA在纯水体系中直接光解很慢,但在腐殖质溶液中光解迅速,... 以中压汞灯模拟太阳光光源,研究了双酚A(BPA)在水体腐殖质中的光降解过程,探讨了不同来源的腐殖质、腐殖质浓度、BPA初始浓度、溶解氧等因素对BPA光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PA在纯水体系中直接光解很慢,但在腐殖质溶液中光解迅速,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反应.改变BPA初始浓度对BPA光解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增大溶解氧浓度会抑制BPA光解.通过活性氧分子探针鉴定了腐殖质吸收光辐射产生的羟基与单线态氧.利用GC -MS鉴定了双酚A在Nordic湖富里酸(NOFA)中的光敏化降解产物,推测出BPA敏化降解的可能历程为能量转移导致的直接光解、羟基加成和羟基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腐殖 富里 活性氧 羟基自由基 单线态氧
下载PDF
TiO_2光催化降解水中天然有机物富里酸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5
20
作者 傅剑锋 季民 +1 位作者 金洛楠 安鼎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9-1014,共6页
在天津地表水中天然有机物主要是富里酸,它是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体,因此对于富里酸的控制非常重要.以粉末态TiO2为催化剂,在光催化超滤反应器中对水中天然有机物富里酸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研究,考察了富里酸氧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初始p... 在天津地表水中天然有机物主要是富里酸,它是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体,因此对于富里酸的控制非常重要.以粉末态TiO2为催化剂,在光催化超滤反应器中对水中天然有机物富里酸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研究,考察了富里酸氧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初始pH值、催化剂浓度、光强、添加剂浓度.结果表明:富里酸降解过程能够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表示;最佳的催化剂浓度为0.5g·L-1;在pH值减小、添加剂浓度和光强增大时有助于富里酸的去除.通过分析反应速率常数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到富里酸光催化氧化总体动力学模型,试验值基本符合动力学模型.另外试验还表明该反应器可方便地实现有机物降解且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里 天然有机物 光催化氧化 二氧化钛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