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7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兰芳的“表情”与“京剧精神” 被引量:31
1
作者 邹元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107,共12页
梅兰芳并不是"京剧精神"的最高体现者,梅兰芳也不是中国古典戏曲审美形态的终结者。梅兰芳的戏曲美学观是混杂的。"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精神"实际上是一个特定历史时代戏曲美学思想泛西方化、泛斯坦尼化的产物。... 梅兰芳并不是"京剧精神"的最高体现者,梅兰芳也不是中国古典戏曲审美形态的终结者。梅兰芳的戏曲美学观是混杂的。"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精神"实际上是一个特定历史时代戏曲美学思想泛西方化、泛斯坦尼化的产物。梅兰芳对"表情"的重视显然是与"京剧精神"相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精神 京剧 表情 中国古典戏曲 戏曲美学思想 审美形态 历史时代
原文传递
生态存在论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 被引量:31
2
作者 曾繁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8,共7页
在生态存在论美学的视野里,自然之美不是实体之美而是关系之美,有别于认识论的"自然人化"之美与生态中心论的"自然全美",而是生态存在论意义上的"诗意栖居"与"家园之美"。它不是传统的凭借视... 在生态存在论美学的视野里,自然之美不是实体之美而是关系之美,有别于认识论的"自然人化"之美与生态中心论的"自然全美",而是生态存在论意义上的"诗意栖居"与"家园之美"。它不是传统的凭借视听的无功利之美,而是以所有感官融入的"结合之美";不是依附于人的低级之美,而是体现人的回归自然本性的、与其他审美形态同格的审美形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自然之美与中国古代"天人相和"、"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中和论"和"生命论"美学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存在论 自然之美 美学视野 存在论美学 审美形态 生态中心论 自然全美 自然人化
原文传递
论宋代美学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功正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末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形成了鲜明的时代审美理想、完整的主体审美意识、繁博的审美形态、独特的风韵格调,彬蔚大备,郁郁乎文哉。它既承绪于前代,又改变了前代,给后代的美学史以深刻影响。宋人富于原创精神,获得了创... 末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形成了鲜明的时代审美理想、完整的主体审美意识、繁博的审美形态、独特的风韵格调,彬蔚大备,郁郁乎文哉。它既承绪于前代,又改变了前代,给后代的美学史以深刻影响。宋人富于原创精神,获得了创新性美学成就,提供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审美形式和美学理念。宋代社会与宋美学、宋学与宋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表征着中国美学史的发展规律。宋人的文化一审美心态和思维机制、宋人所创造的审美形态和由此所形成的审美风貌,构成了一轴灿然瑰丽的画卷,成为后人所神往的美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美学 宋代社会 宋学 审美心态 审美形态
原文传递
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生、演进、类分与美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于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3,36,共5页
本文从杂技艺术的本体发生、历史演进、形态类分和自身的"舞蹈"美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考察杂技艺术的本体发生,遵循的依旧是"本体"寓于"具体"之中的原理。从"劳动创造了人"这一根本出发点,... 本文从杂技艺术的本体发生、历史演进、形态类分和自身的"舞蹈"美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考察杂技艺术的本体发生,遵循的依旧是"本体"寓于"具体"之中的原理。从"劳动创造了人"这一根本出发点,杂技艺术无疑是人类劳动技能、特别是人类狩猎劳动技能的提高与升华。艺术发生从"功利"到"审美"的中间环节是多样性的,这就为日后"审美"的发生提供了可能。考察杂技艺术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中国史籍中最早记录的可能是"角抵戏"。杂技登录史籍,历代视之为"戏",从秦"角抵戏"、汉"百戏"、唐"杂戏"到元"把戏"都是如此。但"把戏"比较贴近杂技艺术的形态内质。从大多数杂技节目借助道具的戏耍呈现人体的技能来看,正可视之为"把戏"——把玩之戏。杂技艺术的形态类分与其自身的历史演进紧密相连。原初时期的技艺表演给人的印象一是杂、二是耍,难登大雅之堂,但自元以降,特别是明清之际,杂技艺术开始部分地融入传统戏曲,无论武戏、文戏,都穿插有杂技表演。这既深化了戏曲的技艺水平,又强化了杂技的艺术效果。要让难的"技术含量"呈现为好的"艺术效果",是杂技艺术之所谓"难能可贵"。明清以降,我国杂技艺术步入了"现代进程",一是体能开发与道具应用并进,二是技术难度与技巧设计共荣,三是杂技耍弄与戏曲表演互益,四是传统杂技与现代马戏同辉。近代以来西方马戏的大棚装置、照明技术与节目设计理念,促进了我们传统杂技的"现代进程"。杂技艺术的"舞蹈"美化,也即通过舞蹈设计来强化杂技审美,依其切入的层面大约可分为五个方面,其中包括对杂技艺术的人体动态呈现进行造型修饰;对杂技艺术的人体动态要考虑其连续呈现时的"变化规律",需要对人体的动态呈现进行"主题变奏";要关注动态人体的空间位移(舞径)和空间分布(舞群),对舞径与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杂技艺术 本体发生 历史演进 形态类分 “舞蹈”美化 审美形态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中国的审美范畴 被引量:22
5
作者 叶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7,238,共12页
过去我们国内出版的美学原理著作和教材,在讨论审美范畴时,一般都局限在西方文化的范围之内,我们谈的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等等,都属于西方的审美范畴。长期以来,学术界的朋友们一直在考虑,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中国文化史、中... 过去我们国内出版的美学原理著作和教材,在讨论审美范畴时,一般都局限在西方文化的范围之内,我们谈的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等等,都属于西方的审美范畴。长期以来,学术界的朋友们一直在考虑,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中国文化史、中国艺术史中提炼出若干审美范畴,并把它们纳入美学基本理论的框架?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受儒、道、释三家影响,已经发育了若干在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审美意象群,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的审美形态(大风格),从而结晶成为了中国独特的审美范畴。概言之,"沉郁"概括了以儒家文化为内涵、以杜甫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飘逸"概括了以道家文化为内涵、以李白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空灵澄澈"则概括了以禅宗文化为内涵、以王维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本文从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的定义讨论出发,分别对沉郁、飘逸、空灵这三个范畴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作了一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 审美范畴 美学基本理论 审美形态 沉郁 飘逸 空灵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代短篇小说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思和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2,共9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短篇小说 中国 发展 审美形态 序言
全文增补中
“元宇宙”的发展阶段及文化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曾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5,177,178,共10页
对“元宇宙”的讨论需要将“元宇宙”的艺术想象和技术实现这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它们带来的文化后果。当前热议的“元宇宙”呈现出艺术想象很丰满与技术实现很骨感的强烈反差。“元宇宙”的初级阶段只是凭借虚拟现实技术而创造出来... 对“元宇宙”的讨论需要将“元宇宙”的艺术想象和技术实现这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它们带来的文化后果。当前热议的“元宇宙”呈现出艺术想象很丰满与技术实现很骨感的强烈反差。“元宇宙”的初级阶段只是凭借虚拟现实技术而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未来的高级阶段则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包括将现实世界数字化的“镜像世界”和以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来不以现实世界为摹本的“拟像世界”)结合起来。“元宇宙”的初级形态强调认知脱离人的身体的相对独立性,试图建立一个“无人”的“不需要身体参与”的虚拟世界;而“元宇宙”的高级形态提出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对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现实世界中的人的身体因素,即“具身认知”问题。“元宇宙”的认知方式是“离身认知”和“具身认知”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数字孪生的“分身认知”的综合体。“元宇宙”初级阶段正在形成“隔离美学”的审美形态,但它与信息技术“万物互联”的理念相抵牾。随着“元宇宙”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其审美形态也会向着开放兼容、生成涌现的“联结美学”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发展阶段 文化特征 世界建构 认知方式 审美形态
下载PDF
试论翻译与美学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文安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5期11-15,共5页
本文旨在论述翻译与美学的关系.通过对翻译和美学基本定义的分析,认为翻译与美学是通过语言联系起来的,翻译美学是探讨原文、译文和翻译过程的美的.本文还通过实例证明把美学分析运用到翻译当中有利于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利用美学分... 本文旨在论述翻译与美学的关系.通过对翻译和美学基本定义的分析,认为翻译与美学是通过语言联系起来的,翻译美学是探讨原文、译文和翻译过程的美的.本文还通过实例证明把美学分析运用到翻译当中有利于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利用美学分析进行文学翻译有其一定的优势.翻译活动中存在着均衡、崇高等审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美学分析 文学翻译 审美形态
下载PDF
作为审美形态的隐喻与象征 被引量:17
9
作者 万书元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
隐喻与象征是一组联系非常紧密的概念,甚至有的语言学家、修辞理论家和哲学家认为,两者没有什么区别。本文重点从审美的角度,对这两个审美类型的联系与区别作了论析。
关键词 审美形态 修辞 隐喻 象征
下载PDF
当前中国文学的时尚化倾向 被引量:14
10
作者 管宁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本文从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入手,在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当前中国文学的时尚化倾向的表现形态、成因、价值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发。认为当前中国虽然在总体上还处在生产社会阶段,但已具备了消费社会的诸多特征,由此形成的消费... 本文从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入手,在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当前中国文学的时尚化倾向的表现形态、成因、价值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发。认为当前中国虽然在总体上还处在生产社会阶段,但已具备了消费社会的诸多特征,由此形成的消费文化环境,构成了文学时尚化的社会文化语境。个人叙事的非道德化、人性想象的极端化和线性叙事的瓦解,是文学时尚化最重要的审美特征。评价文学时尚化倾向,既不能放弃审美维度,也不能忽略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消费的商品维度。时尚与非时尚作品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只有以变化的眼光审视,才能准确、科学地评判当下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的时尚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学时尚化 消费社会 审美形态 大众传媒
原文传递
阴柔清韵——道教音乐审美风格论 被引量:12
11
作者 蒲亨强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75,共13页
阴柔清韵———道教音乐审美风格论蒲亨强审美风格及其文化基础审美风格是道教音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一研究,可以高度简约的思维方式把握其最普遍的特点。简单地说,风格即个性,即由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所体现的特性... 阴柔清韵———道教音乐审美风格论蒲亨强审美风格及其文化基础审美风格是道教音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一研究,可以高度简约的思维方式把握其最普遍的特点。简单地说,风格即个性,即由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所体现的特性。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音乐类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音乐 审美风格 审美范畴 审美形态 “韵” 审美心理 道乐 心理状态 道家哲学 音乐风格
原文传递
别现代:从社会形态到审美形态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建疆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2,共7页
古今中外的审美形态范畴总是跟特定的社会形态相关。别现代时期的冏剧、奇葩建筑、冷幽默具有一定的审美形态特点。冏剧利用"囧"的复义,表达行路难的艰难和尴尬以及对光明的期待,是前现代思想意识与现代处境之间的和谐共谋。... 古今中外的审美形态范畴总是跟特定的社会形态相关。别现代时期的冏剧、奇葩建筑、冷幽默具有一定的审美形态特点。冏剧利用"囧"的复义,表达行路难的艰难和尴尬以及对光明的期待,是前现代思想意识与现代处境之间的和谐共谋。奇葩建筑是前现代食文化与现代商业意识的和谐共谋。冷幽默则是前现代讽谏意识与西方黑色幽默的杂糅。它们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形态中和谐共谋与对立冲突的共存,是时间的空间化以及社会形态所导致的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需求之间的矛盾。别现代时期的审美形态与社会形态一样具有共同的内在结构特征,这就是现代、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杂糅。这种杂糅并不局限于中国。因此,别现代是一个从社会形态到审美形态的涵盖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社会形态 审美形态 内在结构 冏剧 奇葩建筑 冷幽默
下载PDF
审美形态新论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建疆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4-157,共4页
目前中外各类美学教科书和美学辞典,对于审美形态的表述相当混乱,歧义叠出,表现出理论整合的缺失。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及其逻辑分类。审美形态具有生成性、贯通性、... 目前中外各类美学教科书和美学辞典,对于审美形态的表述相当混乱,歧义叠出,表现出理论整合的缺失。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及其逻辑分类。审美形态具有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和二重性特点。流行的说法利弊纷呈。划分基本审美形态的标准应该是普遍性、统摄性和源远流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形态 人生样态 感性凝聚 划分标准
下载PDF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分及其价值反思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咏吟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3,共10页
从美的创造意义上说,自然美与艺术美。是人的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两大美感对象与审美形态。应该说,根据审美对象的美感生成方式。可以把审美类型区分成自然美和艺术美.这是审美认知中最重要的理论划界。什么是自然美?即自然事物或自... 从美的创造意义上说,自然美与艺术美。是人的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两大美感对象与审美形态。应该说,根据审美对象的美感生成方式。可以把审美类型区分成自然美和艺术美.这是审美认知中最重要的理论划界。什么是自然美?即自然事物或自然生命运动中显现出来的美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艺术美 价值反思 审美形态 审美活动 生成方式 审美对象 审美认知
下载PDF
试论《周易》“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曾繁仁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7,共5页
"生生为易"是《周易》的核心内涵,包括阴阳太极为万物生命之源、生命产生于天地阴阳相交、宇宙万物都有生命并表现为生命环链等思想;同时描绘了古代人"鼓之舞之以尽神"的基本生存状态、"保合大和"、"... "生生为易"是《周易》的核心内涵,包括阴阳太极为万物生命之源、生命产生于天地阴阳相交、宇宙万物都有生命并表现为生命环链等思想;同时描绘了古代人"鼓之舞之以尽神"的基本生存状态、"保合大和"、"阴柔之美"的中国古典审美形态、以卦象为表征的古代诗性思维以及古人对"利贞"、"休归"等诗意栖居的追求;这种审美智慧不仅直接被《文心雕龙》所继承,而且影响了中国历代以"诗言志"与"气韵生动"为特点的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周易》 智慧 《文心雕龙》 “气韵生动” 中国古典 “诗言志” 审美形态
原文传递
法治的审美旨趣与美学意境 被引量:13
16
作者 姚建宗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11,共6页
关键词 法治 审美旨趣 美学意趣 美学标准 审美形态
原文传递
关于文学理论、文艺学学科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2
17
作者 童庆炳 刘洪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6,共7页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艺学 文学价值 精神生活 审美形态
下载PDF
新武侠小说创作方法论─—生活逻辑与事理逻辑的艺术融合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丕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新武侠小说创作方法论─—生活逻辑与事理逻辑的艺术融合朱丕智一新武侠小说的成就和发展,已经达到人们不能不正视它的时候。它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探索,是值得我们花力气去作一番研究、剖析的。不可否认,新武侠小说是脱舱于旧武侠小说... 新武侠小说创作方法论─—生活逻辑与事理逻辑的艺术融合朱丕智一新武侠小说的成就和发展,已经达到人们不能不正视它的时候。它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探索,是值得我们花力气去作一番研究、剖析的。不可否认,新武侠小说是脱舱于旧武侠小说的,但更须看到,二者除了同披“武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武侠小说 生活逻辑 创作方法论 审美形态 艺术融合 生活常态 现实主义 事理 假定性 社会生活
下载PDF
当代审美思潮中的神秘叙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保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41-546,共6页
启蒙话语的衰退和现代工业文明的诸种病态,使得当下文学中的神秘主义思潮颇具复兴之势。具体审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自然形态上的自发性神秘、存在论意义上的命定神秘、文化哲学形态上的智慧神秘。它密切联系着人类的恐惧、敬畏和狂欢体... 启蒙话语的衰退和现代工业文明的诸种病态,使得当下文学中的神秘主义思潮颇具复兴之势。具体审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自然形态上的自发性神秘、存在论意义上的命定神秘、文化哲学形态上的智慧神秘。它密切联系着人类的恐惧、敬畏和狂欢体验。神秘主义的接入,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表现视角,使文学的审美意蕴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把神秘主义题材时尚化的不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神秘主义 审美形态 时尚化
下载PDF
反思、调整与超越,21世纪初的女性文学批评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春荣 吴玉杰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7,共5页
考察历经20多年实践的女性文学批评,总结女性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批评主体的精神建构、批评对象的审美选择,以及学科体系建设所依托的理论资源等诸多方面,可以窥见21世纪初女性文学批评的审美形态。女性文学批评在反思、调整中努力克... 考察历经20多年实践的女性文学批评,总结女性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批评主体的精神建构、批评对象的审美选择,以及学科体系建设所依托的理论资源等诸多方面,可以窥见21世纪初女性文学批评的审美形态。女性文学批评在反思、调整中努力克服偏激、对立情绪,试图超越单一、狭隘的性别立场和视角,开始走向理智、宽容的"性别诗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学科体系建设 精神建构 批评主体 审美选择 批评对象 审美形态 对立情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