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时机对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徐美凤 魏青 +3 位作者 何婷 朱杰 骆文龙 陈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时机对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为先天性梅毒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妊娠期梅毒孕妇100例,根据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孕周≤20周,63例)与晚期组(孕周>20周,37例),均给予苄星青... 目的探讨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时机对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为先天性梅毒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妊娠期梅毒孕妇100例,根据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孕周≤20周,63例)与晚期组(孕周>20周,37例),均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结果早期组2例流产、2例早产,早期组预后不良率为6.35%、足月分娩率为93.65%,晚期组流产2例、早产7例,晚期组预后不良率为24.32%、足月分娩率为85.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分娩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4例、低体重4例、梅毒感染2例,发生率分别为6.35%、6.35%、3.17%,晚期组分娩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8例、低体重9例、梅毒感染8例,发生率分别为21.62%、24.32%、2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RPR滴度<1:8、≥1:8的孕妇分娩新生儿分别有0例、2例为梅毒感染,梅毒感染率为0、3.17%,早期组RPR滴度<1:8、≥1:8的孕妇分娩新生儿分别有1例、7例为梅毒感染,梅毒感染率为2.70%、18.92%,两组RPR滴度<1:8孕妇分娩新生儿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PR滴度≥1:8孕妇分娩新生儿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时机越早新生儿梅毒感染率越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先天性梅毒 梅毒 治疗时机
原文传递
45529例孕产妇妊娠期梅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荣莲 陈烈平 +5 位作者 陈起燕 王秀云 张丽萍 修晓燕 杨娜 鲍晓珍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妊娠期梅毒发病率及其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纳入调查对象,均在知情同意下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筛查,凡RPR阳性者进一步检测RPR滴度,同时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以确诊。对确诊为妊... 目的探讨福建省妊娠期梅毒发病率及其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纳入调查对象,均在知情同意下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筛查,凡RPR阳性者进一步检测RPR滴度,同时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以确诊。对确诊为妊娠期梅毒孕妇进行跟踪调查直至分娩。并对每个确诊为妊娠期梅毒的孕妇进行产前问卷调查,对其所生新生儿填一份随访表。结果共有调查对象49575例,其中接受RPR筛查孕产妇45529例,查出RPR阳性并经TPHA确诊的妊娠期梅毒847例,其中已分娩772例,妊娠期梅毒发病率为1.70%(772/45529);绝大多数为潜伏梅毒;其围产儿死亡率为59.74‰、低体重发生率8.05%、早产率7.40%,均明显高于同期分娩非妊娠期梅毒之围产儿以上各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产儿预后与孕母RPR滴度有关,孕母RPR滴度<1∶8与滴度≥1∶8的比较,滴度高对围产儿的影响大,预后差,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福建省妊娠期梅毒发病率逐年升高,绝大多数为潜伏梅毒;其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出生低体重发生率均高于非妊娠期梅毒之围产儿的以上各率;围产儿预后与孕母RPR滴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发病率 围产儿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晓 李瑞琼 +1 位作者 杜晓琴 韩敏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确诊感染梅毒的孕妇确诊了妊娠结局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等,以正常...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确诊感染梅毒的孕妇确诊了妊娠结局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等,以正常分娩患者为对照组,以不良妊娠结局及先天性梅毒的梅毒孕妇为病例组,用统计学分析,评价影响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及其关联性。结果:共纳入患者26例,首次治疗孕周(OR=2.67;95%CI:1.99-3.59)、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16.89;95%CI:8.46-33.70)、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1.00;95%CI:6.46-18.72)、RPR滴度上1:8(OR=10.62;95%CI:6.69-16.85)、早期梅毒(OR=65.90;95%CI:38.29-113.44)、非青霉素治疗(OR=3.24;95%CI:1.50-6.97)是CS的危险因素;首次治疗孕周(OR=1.34;95%CI:1.22-1.48)、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OR=3.68;95%CI:2.96-4.58)、孕期没有完成治疗(OR=1.46;95%CI:1.38-1.56)、RPR滴度上1:8(OR=3.11;95%CI:2.50-3.85)、早期梅毒(OR=35.83;95%CI:23.60-54.40)、非青霉素治疗(OR=2.71;95%CI:1.74-4.24)是是APOs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期治疗延后或孕期未完成治疗或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小于4周、RPR滴度越高、早期梅毒感染、非青霉素治疗是CS和APOs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孕期首次治疗延迟、孕期首次治疗结束到分娩的间隔时间<4周的缩短、TRUST滴度增加妊娠梅毒CS和APOs发生的风险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期梅毒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 被引量:26
4
作者 祝朝萍 《中国性科学》 2013年第9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探讨妊娠期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结局。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3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82例孕产妇在产前经血清学筛查确诊后给予驱梅治疗,4... 目的:分析影响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探讨妊娠期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结局。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3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82例孕产妇在产前经血清学筛查确诊后给予驱梅治疗,49例孕产妇于临产经输血前四项指标筛查确诊,未进行驱梅治疗,对两组产妇与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的诊治方法。结果:治疗组共发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7例,发生率为20.73%;未治疗组共发生先天性梅毒29例,发生率为59.18%。治疗组死胎、早产发生率均低于未治疗组,流产发生率高于未治疗组,早孕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死胎率、不良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晚孕组,流产、早产发生率高于晚孕组与中孕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40例,感染率为33.33%;阴道分娩组感染6例,感染率为54.55%,阴道分娩感染率明显高于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是导致新生儿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治疗时间及科学规范的驱梅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妊娠结局 相关因素 诊治 分析
下载PDF
妊娠期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红 王春侠 马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996-998,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行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唐山市传染病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确诊为妊娠期梅毒患者162例,根据其产前是否接受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进行... 目的分析妊娠期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行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唐山市传染病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确诊为妊娠期梅毒患者162例,根据其产前是否接受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进行产前抗梅毒治疗,对照组未进行抗梅毒治疗或未进行全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妊娠期抗梅毒治疗后,治疗组早产、死产及流产率(8.24%、3.53%、2.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97%、11.69%、10.3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存活新生儿极低体重、先天性梅毒、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3.75%、7.50%、6.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67%、25.00%、28.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存活的新生儿RPR阴性率为23.75%,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存活的新生儿中,治疗组高RPR滴度(≥1∶8)的发生率为1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低RPR滴度(≤1∶4)的发生率为62.50%,高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妊娠期抗梅毒治疗可有效减少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改善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妊娠期梅毒 新生儿预后
原文传递
扬州市2013-2015年梅毒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临床干预情况 被引量:19
6
作者 戴艳 王红 +3 位作者 王静 陈剑 杨春华 万金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了解近3年扬州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实施情况,探讨临床干预的时机、药物对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影响,为今后梅毒母婴阻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13-2015年扬州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网络数据,对妊娠梅毒及新生儿梅毒案例... 目的了解近3年扬州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实施情况,探讨临床干预的时机、药物对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影响,为今后梅毒母婴阻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13-2015年扬州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网络数据,对妊娠梅毒及新生儿梅毒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孕产妇总数114 136人,梅毒阳性人数317人,阳性率0.28%。梅毒孕产妇生产先天梅毒新生儿3人。317名妊娠梅毒患者按孕早期和孕中晚期治疗时间分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1.6%和7.6%(χ~2=7.08,P<0.01);按青霉素类及非青霉素类治疗药物分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2.0%和46.7%(χ~2=72.61,P<0.01);按是否规范治疗分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1.1%和22.2%(χ~2=38.59,P<0.01);三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青霉素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妊娠期及新生儿的定期监测随访以及高危儿预防性治疗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母婴传播 妊娠结局 预防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孕期治疗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琦瑛 史骁梁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治疗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妊娠期梅毒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分为A组(孕期≤12周)、B组(孕期12-27周)、C组(孕期≥28周),三组患...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治疗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妊娠期梅毒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分为A组(孕期≤12周)、B组(孕期12-27周)、C组(孕期≥28周),三组患者均给予规范、足量的抗梅毒治疗。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母婴梅毒RPR滴度情况。结果:A组梅毒孕产妇的足月分娩率88.5%显著高于B组的55.6%及C组的55.6%(P〈0.05);A组梅毒孕产妇的早产率是11.5%显著低于B组33.3%及C组的37.0%(P〈0.05);三组孕产妇的流产、死胎、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B组、C组新生儿(P〈0.05);A组母婴梅毒RPR滴度均显著低于B组、C组母婴梅毒RPR滴度(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孕产妇及早给予抗梅毒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足月分娩率、降低早产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治疗时机 妊娠结局 新生儿
下载PDF
妊娠期梅毒的流行特征与妊娠结局 被引量:17
8
作者 蒋武 张志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4474-4475,共2页
梅毒作为一种经典性病,因其传染性强、病程长,人群普遍易感及对人体危害严重,一直是世界各国加强控制的重点性病之一。妊娠后感染梅毒或梅毒患者合并妊娠均称为妊娠期梅毒。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妊娠结局 流行特征 人体危害 合并妊娠 梅毒患者 传染性 妊娠
原文传递
妊娠期梅毒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勤英 石学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妊娠和围生儿的不良影响。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梅毒86例(早期梅毒61例;晚期潜伏梅毒6例;病期不明潜伏梅毒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要求人工流产2例,选择...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妊娠和围生儿的不良影响。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梅毒86例(早期梅毒61例;晚期潜伏梅毒6例;病期不明潜伏梅毒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要求人工流产2例,选择自然分娩31例,剖宫产53例。共分娩84例新生儿,其中先天梅毒儿2例,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均为阴性30例,新生儿血清TPPA阳性、RPR阴性41例,新生儿血清TPPA、RPR均为阳性(滴度均为1∶8以下)11例。52例血清TPPA阳性新生儿经1~6个月随访均自行转阴,先天梅毒儿经治疗及随访未发现异常。结论:加强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妊娠期梅毒,妊娠期梅毒经积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先天梅毒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慧玲 范淑静 程占莲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讨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延安市人民医院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4例妊娠期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妊娠期梅毒孕妇中自然分娩31例,剖宫产43例,其中因胎儿窘迫指征剖宫产25例(33.... 目的 探讨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延安市人民医院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4例妊娠期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妊娠期梅毒孕妇中自然分娩31例,剖宫产43例,其中因胎儿窘迫指征剖宫产25例(33.78%);74例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有48例血清梅毒螺旋体实验均为阴性,6例新生儿螺旋体血凝反应试验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均为阴性,6例经1 ~6个月随访均自然转阴.结论加强宣教,加强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妊娠期梅毒,妊娠期梅毒经积极治疗可获得较好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临床特点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期梅毒治疗药物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素文 杨淑岭 +1 位作者 孙丽娟 苏立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4期2124-2127,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妊娠期梅毒的效果,观察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比较,为治疗妊娠期梅毒提供更佳治疗方案。方法将孕早期及中期确诊妊娠期梅毒患者18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102例,孕妇年龄、文化程度、胎次... 目的通过比较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妊娠期梅毒的效果,观察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比较,为治疗妊娠期梅毒提供更佳治疗方案。方法将孕早期及中期确诊妊娠期梅毒患者18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102例,孕妇年龄、文化程度、胎次、丈夫感染情况以及RPR滴度无差异,试验组给予头孢曲松1.0 g,1次/d,肌内注射,共10 d治疗,对照组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部分给予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1个疗程治疗,孕晚期重复治疗1个疗程。从足月、早产及死胎、死产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观察2组妊娠结局;从新生儿出生后RPR滴度了解新生儿预后;随访其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变化,了解其梅毒抗体转阴情况。结果 2组在妊娠结局如早产、死胎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梅毒抗体转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无死胎发生。结论头孢曲松钠和青霉素具有对妊娠梅毒同样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苄星青霉素 头孢曲松 RPR
下载PDF
妊娠期梅毒治疗对新生儿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晓辉 郭利芳 +3 位作者 白晓霞 罗艳 陈丹青 邱丽倩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了解妊娠期梅毒治疗对新生儿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梅毒孕产妇及分娩新生儿信息,比较妊娠期梅毒治疗对新生儿期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妊娠期梅毒治... 目的了解妊娠期梅毒治疗对新生儿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梅毒孕产妇及分娩新生儿信息,比较妊娠期梅毒治疗对新生儿期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妊娠期梅毒治疗对新生儿血清学阳性率、先天梅毒和新生儿死亡的影响,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分析妊娠期梅毒治疗对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抗原效价分布的影响。结果共发现梅毒感染孕产妇3901例,分娩新生儿3953名,接受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新生儿3262名,其中快速血浆反应(RPR)检测2226名、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1036名。母亲接受治疗组新生儿血清RPR阳性率明显低于未接受治疗组(45.02%比55.04%,y。一12.88P〈0.01)。孕产妇是否治疗(Z=-2.45,P=0.01;Z=-2.65,P=0.01)、不同疗程(χ^2=2.33,P=0.02;Z=-2.60,P=0.01)、不同治疗时机(Z=-2.50,P=0.01;Z=-3.17,P〈0.01),新生儿RPR和TRUST效价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诊断先天梅毒57例,其中产妇未治疗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3.50%(27/772),高于治疗组的0.96%(30/3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2,P〈0.01)。新生儿死亡42例,产妇未治疗组新生儿死亡率为2.59%(20/772),高于治疗组的0.70%(22/3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P〈0.01)。结论妊娠期梅毒治疗能较好地控制新生儿RPR和TRUST检测效价,并能改善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治疗 新生儿血清学检测
原文传递
临床干预对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菊青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3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干预对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梅毒确诊时间、治疗时间将255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分为4组:孕前干预组80例,在怀孕前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早期干预组57例,在妊娠<16周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中期干预... 目的探讨临床干预对妊娠期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梅毒确诊时间、治疗时间将255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分为4组:孕前干预组80例,在怀孕前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早期干预组57例,在妊娠<16周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中期干预组53例,在妊娠16~28周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孕晚期干预组65例,在妊娠29周以后至分娩前确诊并接受抗梅毒治疗,比较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孕晚期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孕中期干预组(x^2=4.145,P<0.05),孕中期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孕前干预组、早期干预组(x^2值分别为10.360、4.510,均P<0.05),孕前干预组与孕早期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0.844,P>0.05)。孕晚期干预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显著高于孕中期干预组(x^2=7.707,P<0.05),孕中期干预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显著高于孕前干预组和孕早期干预组(x^2值分别为9.827、6.725,均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尽早接受临床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干预 妊娠期梅毒 母婴传播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不同妊娠期梅毒治疗对妊娠不良结局以及婴儿先天性梅毒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燕 陆秋娟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妊娠期梅毒治疗对妊娠不良结局以及婴儿先天性梅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的93例妊娠期梅毒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干预的时机不同,将其分成了三组:<12周(A组),12~28周(B组),>28周(C组),比较各... 目的:研究不同妊娠期梅毒治疗对妊娠不良结局以及婴儿先天性梅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的93例妊娠期梅毒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干预的时机不同,将其分成了三组:<12周(A组),12~28周(B组),>28周(C组),比较各组治疗后的妊娠不良结局、婴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RPR滴度以及1min、5min Apgar评分。结果:C组妊娠期梅毒病人的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以及婴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显著的高于A组和B组;C组中儿RPR滴度≥1∶8母体和婴比例均显著的高于A组和B组;A组中1min、5min Apgar评分≥7分的婴儿比例明显高于B组和C组,并且B组显著的高于C组;A组中1min、5min Apgar评分<4分的婴儿比例明显低于B组和C组,并且B组显著的低于C组;上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妊娠期梅毒病人的早期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不良妊娠结局,降低婴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婴儿先天性梅毒 不良结局
下载PDF
临床干预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俊芹 于海伦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梅毒患者采取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梅毒孕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梅毒孕妇,根据其临床干预的时间,首次筛查时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滴度及...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梅毒患者采取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梅毒孕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梅毒孕妇,根据其临床干预的时间,首次筛查时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滴度及孕期梅毒治疗情况进行分组,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梅毒患者孕20周前(65例)和孕20周后(15例)进行临床干预,不良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先天梅毒等)发生率分别是3.08%和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1、P=0.012)。90例梅毒孕妇根据孕期治疗情况,分为规范治疗组(60例)、不规范治疗组(20例)和未治疗组(10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67%(1/60)、20%(4/20)和60%(6/10),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3、P=0.001);80例采取临床干预的妊娠期梅毒孕妇根据首次筛查时RPR滴度分为≤1︰4(66例)和≥1︰8(14例)两组,RPR滴度≤1︰4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2%(1/66),显著低于RPR滴度≥1︰8组的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28.57%(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02、P=0.011)。结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规范性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临床干预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秦琴 宁花兰 +3 位作者 张艳珍 陈少英 陈小燕 陈大江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病例62例进行观察,回顾本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38例在妊娠≤12周予以青霉素抗梅毒治疗(A... 目的:分析妊娠期梅毒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病例62例进行观察,回顾本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38例在妊娠≤12周予以青霉素抗梅毒治疗(A组)、24例在妊娠>12周行抗梅毒治疗(B组)。分析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孕妇足月分娩率为89.47%,高于B组(66.67%),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较B组低(10.53%vs 3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6.84%)正常新生儿率高于B组(57.89%);且A组(2.63%)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明显较B组(21.05%)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低、抗梅毒治疗时间晚和高RPR滴度均是导致妊娠期梅毒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梅毒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低、抗梅毒治疗时间晚和高RPR滴度等。早期足量规则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避免先天梅毒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妊娠结局 治疗时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14例妊娠合并梅毒妊娠结局及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曾选 陆瑶 +1 位作者 汪丽霞 宇翔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720-722,744,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梅毒患者不同干预孕周及孕母血清TRUST滴度对孕妇妊娠和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诊断、治疗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14例,根据孕期诊断、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16孕周治疗组...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梅毒患者不同干预孕周及孕母血清TRUST滴度对孕妇妊娠和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诊断、治疗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14例,根据孕期诊断、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16孕周治疗组(34例)、≥16孕周治疗组(32例)和未治疗组(48例)。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在早产、低体重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产、新生儿死亡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治疗组间宫内窘迫、早产、低体重儿、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畸形、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UST不同滴度水平下早产、流产、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死亡和先天梅毒的关键,孕期采取干预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母婴阻断效果。孕母血清TRUST滴度水平是影响围生儿早产、流产、胎死宫内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发生率 母婴阻断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围生期梅毒感染防治新策略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奕 张为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0-653,共4页
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在全球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围生期梅毒上升更为明显。围生期梅毒包括妊娠期梅毒和先天梅毒两方面,妊娠期梅毒会造成流产、死胎、早产或分娩先天梅毒儿;先天梅毒... 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在全球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围生期梅毒上升更为明显。围生期梅毒包括妊娠期梅毒和先天梅毒两方面,妊娠期梅毒会造成流产、死胎、早产或分娩先天梅毒儿;先天梅毒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严重者导致新生儿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梅毒 围生 感染防治 性传播疾病 妊娠期梅毒 公共卫生问题 新生儿死亡 年发病率
下载PDF
485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妊娠结局及母婴阻断疗效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卫雅娴 李丽 +4 位作者 王夫川 付丽华 周明书 李振华 王文静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5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孕妇经规范母婴阻断治疗后,对自身梅毒感染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产科分娩,以诊断为妊娠期合并梅毒的485对孕妇及其娩出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母...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孕妇经规范母婴阻断治疗后,对自身梅毒感染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产科分娩,以诊断为妊娠期合并梅毒的485对孕妇及其娩出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母分娩前梅毒TRUST滴度分为TRUST≥1︰16组(高滴度)100例和TRUST≤1︰8组(低滴度)385例。根据孕期是否规范驱梅治疗将患者分为规范治疗组(405例)和未规范治疗组(80例);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连续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孕妇及新生儿TRUST滴度以及母婴不良结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死宫内或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新生儿感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先天梅毒儿)。结果与TRUST≤1︰8组相比,TRUST≥1︰16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2.0%(12/100)和0%(0/385)(χ^(2)=47.372、P<0.001),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17/100)和1.7%(6/385)(χ^(2)=41.9、P<0.001),早产发生率为13.0%(13/100)和5.1%(20/385)(χ^(2)=7.626、P=0.009),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39.0%(39/100)和2.7%(10/385)(χ^(2)=115.82、P<0.001),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6.0%(6/100)和1.3%(5/385)(χ^(2)=7.915,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规范治疗组与未规范治疗组相比,孕妇TRUST滴度较治疗前下降率为68.0%(276/405)和33.3%(27/80)(χ^(2)=33.717、P<0.001),新生儿出生时TRUST滴度阴性率为57.8%(235/405)和28.6%(23/80)(χ^(2)=22.995、P<0.001),早产发生率为5.10%(21/405)和14.3%(12/80)(χ^(2)=10.148、P=0.003),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48%(6/405)和6.25%(5/80)(χ^(2)=6.853、P=0.022),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7/405)和20.0%(16/80)(χ^(2)=45.409、P<0.001),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1.4%(6/405)和53.7%(43/80)(χ^(2)=200.948、P<0.001),先天梅毒感染率为0%(0/405)和15%(12/80)(χ^(2)=56.2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前孕母血清TRUST滴度越高,新生儿出生缺陷、先天性梅毒、新生儿感染、早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母婴阻断 规范治疗 先天性梅毒
原文传递
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利英 冯琳 +1 位作者 黄密芬 顾海娜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10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观察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5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35例健康孕产妇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 目的:研究观察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5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35例健康孕产妇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治疗时间及TRUST滴度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足月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早产率、死胎率和流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情况也明显差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治疗时间较晚及未接受治疗者TRUST滴度≥1∶8,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明显差于早期接受治疗及TRUST滴度<1∶8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相对较差,且治疗时间及TRUST滴度对其最终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均影响较大,应重视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妊娠结局 新生儿情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