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与货币错配 被引量:37
1
作者 裴平 孙兆斌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6-72,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错配 国际收支失衡 AECM指数
原文传递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唐建伟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现状 原因 差分 宏观调控政策 外汇储备 银行体系 货币政策
下载PDF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原因、措施及中国的参与 被引量:46
3
作者 张明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37,共24页
传统的美元本位制很难解决国际收支周期性失衡的问题,且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地位。未来的货币本位制可能是多极货币共同充当全球储备货币,这将为储备货币发行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且较好地克服特里芬两难。IMF在次贷危... 传统的美元本位制很难解决国际收支周期性失衡的问题,且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地位。未来的货币本位制可能是多极货币共同充当全球储备货币,这将为储备货币发行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且较好地克服特里芬两难。IMF在次贷危机前面临份额、贷款、监测与资源四个方面的挑战。危机爆发以来,IMF在贷款与资源层面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在份额与监测方面乏善可陈。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全球范围内跨境金融监管机制的缺失,危机除了促进全球监管机构反思监管理念外,也将金融稳定委员会塑造为未来实施跨境金融监管的重要平台。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包括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敦促IMF进行治理结构改革,以及通过国内结构性改革来促进国际多边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元本位制 IMF 国际金融监管 国际收支失衡
原文传递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理论解析与政策调整 被引量:31
4
作者 黄瑞玲 黄忠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我国近年持续出现的“双顺差”甚至“三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 ,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 ,利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虽然能使人民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的影响 ,但这种手段极不经济 ,而... 我国近年持续出现的“双顺差”甚至“三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 ,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 ,利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虽然能使人民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的影响 ,但这种手段极不经济 ,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 ,应采取合理的措施 ,力求使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 ,实现国际收支真实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收支失衡 人民币汇率 金融项目 资本项目
下载PDF
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被引量:25
5
作者 许少强 焦武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5-111,共7页
本文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长期存在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而失衡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针对中国... 本文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长期存在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而失衡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本文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及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加工贸易 储蓄与投资 结构性调整
原文传递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专辑——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8
6
作者 姚枝仲 齐俊妍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7,共6页
一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基本状况 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主要体现在美国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和迅速上升的净对外债务,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和迅速累积的对美国的债权。2004年,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为6681亿美元。其中商品... 一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基本状况 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主要体现在美国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和迅速上升的净对外债务,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和迅速累积的对美国的债权。2004年,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为6681亿美元。其中商品贸易逆差为6654亿美元,占GDP的5.7%,可见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主要体现为商品贸易逆差;净对外债务余额为2.54万亿美元,净对外债务余额与GDP的比为22%。与此相对应的是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按照美国的统计,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是中国,达1619亿美元,日本以756亿美元排在第二位,接下来依次是加拿大、德国、墨西哥、委内瑞拉、韩国等。显然,亚洲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其中中日韩和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对美的贸易顺差为2917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43.8%。同时,也应该看到,亚洲并不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惟一来源。美国贸易逆差的来源具有世界性。其中,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2004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1115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16.8%;美国对欧盟的贸易逆差达1093亿美元,占16.4%;对拉美的贸易逆差为807亿美元,占12.1%;对OPEC的贸易逆差为718亿美元,占10.8%。美国对这些地区的贸易逆差均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世界经济形势 全球 贸易逆差 北美自由贸易区 经常账户 专辑 展望 对外债务 贸易顺差
原文传递
次贷危机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80,共7页
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国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导致净对外负债不断增长,造成其他国家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可持续性以及美元汇率的稳定性产生怀疑。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深化导致美国政府动用了大量的财政与信贷资源用于救市,从而加剧了美国的债... 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国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导致净对外负债不断增长,造成其他国家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可持续性以及美元汇率的稳定性产生怀疑。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深化导致美国政府动用了大量的财政与信贷资源用于救市,从而加剧了美国的债务负担以及美元贬值的可能性。因此,次贷危机的爆发可能加快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独大的格局将转变为美、欧、亚货币共同充当全球储备货币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收支失衡 可持续性 演进方向
原文传递
美国贸易逆差的可持续性:调整及其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姚枝仲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贸易逆差 美国 可持续性 经常账户 对外债务 国际收支失衡 GDP 美元 商品 余额
原文传递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5-80,共6页
国际收支失衡是21世纪初期全球宏观经济的重要特征。从一般均衡的视角出发,当前国际收支失衡是由美国的投资储蓄缺口以及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储蓄过剩共同导致的。从经常项目账户赤字将导致一国净对外债务上升的视角出发,当前的国际... 国际收支失衡是21世纪初期全球宏观经济的重要特征。从一般均衡的视角出发,当前国际收支失衡是由美国的投资储蓄缺口以及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储蓄过剩共同导致的。从经常项目账户赤字将导致一国净对外债务上升的视角出发,当前的国际收支失衡是不能持续的。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路径主要有政策协调主导和金融市场主导两种,而后者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情景分析的结果显示,各国主动实施国内政策调整,并就调整成本达成实质性的分担协议,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而言都是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投资头寸 调整路径
原文传递
如何界定和保持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被引量:20
10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s),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下的定义,是指货币当局可随时获得并能控制的国际间可接受资产,拥有这些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直接提供融资以弥补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或者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s),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下的定义,是指货币当局可随时获得并能控制的国际间可接受资产,拥有这些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直接提供融资以弥补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或者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而间接调控国际收支失衡的程度。“可以随时获得”包括两层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收支失衡 中国 界定 国际储备 货币当局 外汇市场
原文传递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中国视角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余永定 Midsuhiro Fukao Dennis Snower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中国 全球 经常项目赤字 经常账户 澳大利亚 美国 GDP
原文传递
国际收支失衡、经济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娟伟 任保平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31,共9页
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3SLS和系统GMM方法,结合中国1982-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宏观经济稳定性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 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3SLS和系统GMM方法,结合中国1982-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宏观经济稳定性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中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加剧了经济增长波动性,资本项目收支失衡是形成通货膨胀波动的重要因素,而且经济增长波动性也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因此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波动
原文传递
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争论与现实冲击 被引量:10
13
作者 白晓燕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50,共7页
Dooley等人用"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BWⅡ)框架解释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并预测这种模式未来还将持续,该学说在国际经济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在对相关理论争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考察了2005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最新变... Dooley等人用"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BWⅡ)框架解释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并预测这种模式未来还将持续,该学说在国际经济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在对相关理论争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考察了2005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最新变化对BWⅡ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汇率体制变化、美元的持续贬值、2007年部分国家初现端倪的储备多元化趋势等增强了BWⅡ的不稳定性,单一货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很难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收支失衡 中心国家 外围国家
下载PDF
企业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7
14
作者 财政部国际司课题组 《中国财政》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0,共2页
近10多年来,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失衡愈演愈烈。其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石油出口国的贸易顺差则急剧膨胀。一些专家认为,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 近10多年来,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失衡愈演愈烈。其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石油出口国的贸易顺差则急剧膨胀。一些专家认为,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国内储蓄低,消费者习惯于依靠借债过度消费;中国的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则是因为国内储蓄太高,国内消费由此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 储蓄率 东亚经济体 偏高 企业 经济高速增长 国际收支失衡 贸易逆差
原文传递
解决国际收支失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访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铁钢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18,共4页
记者:近两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也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货币政策委员会 樊纲 中国 货币政策操作 宏观调控 央行
原文传递
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晖 《经济论坛》 2006年第2期35-35,45,共2页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原因及对策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品 国际竞争力 “世界工厂” 自由贸易原则 货物出口 企业进入 劳动力成本
下载PDF
从打造贸易强国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松奇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43,共4页
最近五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国际经济界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中,这个问题更具有特殊意义。在2005年之前,中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大多是从对外经贸关系的角度来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直到2006年,当... 最近五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国际经济界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中,这个问题更具有特殊意义。在2005年之前,中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大多是从对外经贸关系的角度来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直到2006年,当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以及国际收支双顺差成为国际收支失衡基本内容,并且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必须认真对待的挑战性问题之后,实务界和理论界关于认真对待和多角度思考人民币升值压力及汇率政策调整问题的声音才多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压力 贸易强国 国际收支失衡 对外经贸关系 人民币汇率 宏观经济调控 多角度思考 近五年来
原文传递
出口退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晴 张斌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44,共4页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环境补偿与资源定价机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单纯依靠成本优势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由于中国税制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差别待遇"的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出口结构的调整有利...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环境补偿与资源定价机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单纯依靠成本优势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由于中国税制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差别待遇"的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出口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退税 经济增长方式 国际收支失衡
原文传递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地位 被引量:7
19
作者 裴长洪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33,共7页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世界经济失衡 人民币 国际收支失衡 储备货币 国家控制 固有缺陷 经济利益
下载PDF
金融体系差异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朱昌 丁骋骋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5,共5页
本文从金融体系的视角来解释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在资本市场发达的英美国家,“距离融资”的特征更为明显,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使得资金跨国流动比“关系融资”更易实现,因此资本大量流入造成资本账户顺差。同时,在这种市场主... 本文从金融体系的视角来解释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在资本市场发达的英美国家,“距离融资”的特征更为明显,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使得资金跨国流动比“关系融资”更易实现,因此资本大量流入造成资本账户顺差。同时,在这种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下,家庭与企业能够更方便地利用金融市场筹资,因而储蓄率普遍较低,而投资与消费却成倍增长,由此引起经常账户逆差不断扩大。发达的金融体制还为外国储蓄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投资机会,加剧了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出,因而造成银行主导型国家的资本账户逆差。近些年来,距离融资的特征在市场主导型国家得到进一步加强,资金跨国流动在国家之间的差异拉大,这又导致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金融体系 距离融资 关系融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