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 被引量:547
1
作者 陈新平 张福锁 《中国农技推广》 2006年第4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指标体系 试验 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建设 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社会主义 国务院 中央
原文传递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和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被引量:134
2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5-119,共5页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农村居民点 整理模式 市场运作 农村建设 效益评估 农村城镇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被引量:109
3
作者 陆益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6,共9页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本质...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 农村建设
下载PDF
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在城乡统筹规划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被引量:63
4
作者 仇保兴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3,共5页
关键词 统筹规划 城乡统筹 论坛 高层 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 建设 湖州 中央
下载PDF
用村庄规划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62
5
作者 叶齐茂 《小城镇建设》 2005年第8期7-10,12,共5页
关键词 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 村庄规划 引导 共产党 房子
下载PDF
农村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关于开展以发展小城镇为中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的建议 被引量:49
6
作者 陆学艺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3,共10页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小城镇建设 农村建设
原文传递
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7
作者 刘彦随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创新理念 东部沿海地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学术研讨会 预先设计
下载PDF
深化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49
8
作者 陈锡文 《小城镇建设》 2005年第11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统筹 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 “三农”问题 “三农”工作 中央政府 十六大 政策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 被引量:60
9
作者 温铁军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A期25-27,共3页
中国历经了6400年的稻作农业史,在最近的40年开始实施农业现代化,却导致了化学农业、石油农业的大规模推进,使我国农业变成了不可持续的农业,并在农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灾难。因而,在农村推进环保和农业生态修复便成为了最佳的政... 中国历经了6400年的稻作农业史,在最近的40年开始实施农业现代化,却导致了化学农业、石油农业的大规模推进,使我国农业变成了不可持续的农业,并在农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灾难。因而,在农村推进环保和农业生态修复便成为了最佳的政策选择。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但农村恢复了环保,将不仅使全国环保大局既定,而且也使人民的食品安全得到保证。因此,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村建设 环保 农业现代化 石油农业 环境灾难 生态修复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 被引量:64
10
作者 徐绍史 《国土资源通讯》 2009年第8期6-7,1,共2页
徐绍史部长在文中指出,抓住各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良机,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更加有效地驱动农村消费需求,可谓正当其时。农村土地整治,就是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徐绍史部长在文中指出,抓住各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良机,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更加有效地驱动农村消费需求,可谓正当其时。农村土地整治,就是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农村土地整治,要注重统筹规划、整村推进、整合资金;要尊重农民意愿,引入社会参与,确保农民受益,保持农村特色。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投身于这项工作,并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促进这项工作以更大的力度得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 土地整治 平台 经济运行 扩大内需 金融危机 城乡发展
原文传递
日本的造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53
11
作者 曲文俏 陈磊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1,共4页
关键词 农村建设 日本 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 工业现代化 中国 城乡差距 20世纪 非农产业 大都市
下载PDF
新农村运动与启动内需 被引量:40
12
作者 林毅夫 《小城镇建设》 2005年第8期13-15,共3页
1999年7月,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政策性研究简报》上,发表了题为“新农村运动与启动内需”的文章,宣称“政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以实现农村自来水化、电气化、道路网化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既为缩... 1999年7月,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政策性研究简报》上,发表了题为“新农村运动与启动内需”的文章,宣称“政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以实现农村自来水化、电气化、道路网化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既为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刺激国内需求。其时,中国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但内需不足、市场疲软。整整6年了,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林毅夫的判断是,中国现在仍然“生产能力全面过剩”、“供给大于需求”。他分析“2003年在十六类商品中只有四类(农产品,金银珠宝,印刷品、出版物,燃料)价格是上涨的,其他十二类商品的价格继续下跌。“2004年除了上述四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商品增加了两类一是饮料,因为上游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引起;另一类是建材,因为2003、2004年投资过热,建材需求增加超过供给增加。但其他十类商品,全部都是制造业产品,包括服装、纺织品、电器、通信等等,价格从1998年以来已经连续下降了近100个月。生产能力大幅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形,仍然普遍存在于这十类商品。”据此,林毅夫认为“通货紧缩不可避免。”同时,他指出,中国的通货紧缩“不是由泡沫经济破灭触发,而是由于前一段时期投资过热,等投资建成之后生产能力突然大增,需求的增加赶不上供给的增加,于是物价下降形成的。”因此,“一般居民财富并没有减少。”在林毅夫看来,“中国即使在下半年或是明年出现通货紧缩,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和社会各界也不用有过度反应。”因为“中央政府将继续支持公共投资,而中国经济仍将维持强劲增长,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约在9%左右,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会低于8%”。如何消除对中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通货紧缩?可以说,林毅夫开出的方子与其6年前宣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启动内需 运动 国内生产总值 政府宏观调控 公共基础设施 中国经济 生产能力 价格上涨
下载PDF
国外“一村一品”运动对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 被引量:41
13
作者 卢向虎 秦富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9,共4页
本文介绍了日本、泰国、菲律宾、巴拉圭、蒙古等国家"一村一品"运动及其主要做法,认为当前中国需要借鉴国外"一村一品"运动的宝贵经验,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中国发展 运动 借鉴 国外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建设 菲律宾
下载PDF
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特质对现代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41
14
作者 麻欣瑶 丁绍刚 《小城镇建设》 2009年第4期59-62,65,共5页
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是村民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现代新农村建设在体现村落文化和公共精神生活方面有所欠缺。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具备了对自然的适应性、社会的适应性和人文的适应性的景观特质。通过对其公共空间景观特质的研究,... 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是村民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现代新农村建设在体现村落文化和公共精神生活方面有所欠缺。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具备了对自然的适应性、社会的适应性和人文的适应性的景观特质。通过对其公共空间景观特质的研究,得出现代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的建设应体现和谐的生态性,人性化的设计以及自身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古村落 公共空间 空间景观 农村 精神生活 适应性 农村建设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41
15
作者 梅宝林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0,共4页
本文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情况出发,以农村背景下的冷链物流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新模式对农村冷链物流的提升。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据防止篡改与溯源性、节点传输机制将带给冷链物流从供应地到销售地全过程的数据记... 本文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情况出发,以农村背景下的冷链物流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新模式对农村冷链物流的提升。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据防止篡改与溯源性、节点传输机制将带给冷链物流从供应地到销售地全过程的数据记录,赋予冷链物流全球定位系统、智能温控和物联网建设的三方面提升,能够实现农村冷链物流更好落地。研究表明,基于目前农村冷链物流背景下的"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问题,冷链物流结合区块链技术将带来模式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文章最后基于当前区块链技术提出农村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与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冷链物流 农村建设 最先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方向 被引量:38
16
作者 谷晓坤 代兵 陈百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99,共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在整理潜力、用地比例、平均规模3个方面存在区域差异;构建分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与G IS方法,把全国分为5个整理区域,因地制宜提出区域整理方向。(1...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在整理潜力、用地比例、平均规模3个方面存在区域差异;构建分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与G IS方法,把全国分为5个整理区域,因地制宜提出区域整理方向。(1)潜力优势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结合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2)高比例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以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以提高用地集约度为主;(3)重点突破区,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四川、重庆等"宜耕则耕、宜建则建;"(4)布局优化区,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以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的优化调整为主;(5)低值迁并区,山西、陕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地以生态环境改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分区 区域方向 农村建设
下载PDF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34
17
作者 任晓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兴起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其良好的初衷是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兴起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其良好的初衷是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中通盘筹划。它适应了农村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激发了农村活力,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实际。但是,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在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也存在着过于依赖政府推动,更多地强调外源式发展,忽略社区内部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需要认真审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以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农村建设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28
18
作者 郑新立 《小城镇建设》 2005年第1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建设 韩国 运动 借鉴 “十一五”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 “三农”问题 社会主义 人民银行
下载PDF
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和启示 被引量:23
19
作者 薛新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村官” 大学生 农村建设 做法 选派 高校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 省委书记 突出问题 平顶山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宜先做“反规划” 被引量:26
20
作者 文爱平 俞孔坚 《北京规划建设》 2006年第3期189-191,共3页
记者:在一次会议上您提到“如果新农村建设搞不好.对于土地.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为什么您会有这种担忧? 俞孔坚: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于1... 记者:在一次会议上您提到“如果新农村建设搞不好.对于土地.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为什么您会有这种担忧? 俞孔坚: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于1月21日正式公布.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规划 “三农”问题 社会主义 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