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7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12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8
1
作者 顾瑛 刘凡光 +4 位作者 王开 朱建国 梁洁 潘玉明 李峻亨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分析比较血啉甲醚 (HMME)与血卟啉衍生物 (HpD)为光敏剂行光动力治疗 (PDT)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材料与方法 鲜红斑痣患者 12 16例 ,粉红型 13 2 % ,紫红型 6 8 3% ,增厚型 18 4%。静脉注射HpD或HMME 3~ 7mg/kg后给予... 目的 分析比较血啉甲醚 (HMME)与血卟啉衍生物 (HpD)为光敏剂行光动力治疗 (PDT)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材料与方法 鲜红斑痣患者 12 16例 ,粉红型 13 2 % ,紫红型 6 8 3% ,增厚型 18 4%。静脉注射HpD或HMME 3~ 7mg/kg后给予铜蒸气激光、KTD/ 5 32激光或氩离子激光照射 ,功率密度 5 0~ 10 0mW/cm2 ,能量密度 90~ 5 40J/cm2 ,随访观察。结果 HMME PDT和HpD PDT对各型鲜红斑痣均能有效地消除病变颜色 ,所随访的 16 32个病灶在 2个月至 9年的随访期内未见复发。治疗后反应有 :局部水肿 5~ 7天 ,部分患者有结痂或一过性色素沉着 ,皮肤暂时性光过敏反应。HpD PDT组避光期 30~ 90天 ,HMME PDT组避光期 7~ 14天。与HpD PDT相比 ,HMME PDT具有反应轻、愈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度大、避光期短、色素沉着轻、护理容易、重复治疗间隔期短的特点。结论 HMME PDT与HpD PDT都能有效治疗各型鲜红斑痣 ,但HMME PDT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度大、避光期短、护理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红斑痣 动力疗法 血啉甲醚 血卟啉衍生物 治疗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3
2
作者 李黎波 李文敏 +6 位作者 项蕾红 秦中平 王洛伟 林尽染 马英 罗荣城 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78-307,共30页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疗法 临床研究 临床应用 肿瘤疾病 非肿瘤疾病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一) 被引量:77
3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领导下,由性病学组、性病亚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尖锐湿疣诊疗... 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领导下,由性病学组、性病亚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尖锐湿疣诊疗实践中参考。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疣 皮肤科医师 PAPILLOMAVIRUS 人乳头瘤病毒 生殖器疣 中国医师协会 疣状 控制中心 动力疗法 宫颈肿瘤
原文传递
影响光动力疗法的几个主要因素 被引量:46
4
作者 刘慧龙 刘凡光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关键词 动力疗法 敏剂 组织氧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进展 被引量:57
5
作者 张云凤 王秀丽 王宏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0,共3页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传统的微波、激光、冷冻等创伤性治疗后给患者带来痛苦且容易复发。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尤其是特殊部位(如尿道、宫颈)的尖锐湿疣,具有疗效好...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传统的微波、激光、冷冻等创伤性治疗后给患者带来痛苦且容易复发。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尤其是特殊部位(如尿道、宫颈)的尖锐湿疣,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优势。ALA-PDT在治疗尖锐湿疣,并预防其复发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ALA-PDT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动力疗法 尖锐湿疣
下载PDF
血啉甲醚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顾瑛 李峻亨 +3 位作者 王开 江亿平 梁洁 朱建国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经六年大量临床验证,光动力疗法已成为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稳定可靠疗效的无瘢痕治疗鲜红斑痣的新方法。为解决治疗后的较长时间皮肤光敏反应这一主要副作用,本文对21例志愿鲜红斑痣患者的26个病灶应用血啉甲醚(HMME)为光敏剂... 经六年大量临床验证,光动力疗法已成为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稳定可靠疗效的无瘢痕治疗鲜红斑痣的新方法。为解决治疗后的较长时间皮肤光敏反应这一主要副作用,本文对21例志愿鲜红斑痣患者的26个病灶应用血啉甲醚(HMME)为光敏剂进行了治疗,对HMME的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HMME具有良好的疗效、较轻的局部反应、较短的避光期和可行重复治疗的间隔期等优点,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疗法 鲜红斑痣 血啉甲醚
下载PDF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 被引量:55
7
作者 王秀丽 徐世正 +2 位作者 张春荣 朱小瑾 夏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 探讨δ 氨基酮戊酸 (ALA)光动力疗法 (PDT )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 (MUCA)的疗效。方法 对 18例MUCA患者 ,皮损局部用新鲜配制的 10 %ALA溶液湿敷 ,3h后用输出功率为 10 0mW的He Ne激光照射 ,每次光剂量约10 0J/cm2 。结果 经 1... 目的 探讨δ 氨基酮戊酸 (ALA)光动力疗法 (PDT )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 (MUCA)的疗效。方法 对 18例MUCA患者 ,皮损局部用新鲜配制的 10 %ALA溶液湿敷 ,3h后用输出功率为 10 0mW的He Ne激光照射 ,每次光剂量约10 0J/cm2 。结果 经 1~ 4次治疗后 ,18例患者皮损完全消退 ,恢复正常粘膜结构 ;随访 1~ 13个月 ,16例皮损未见复发 ,仅2例有合并症的患者在治疗 4周后复发 ,但重新治疗后未复发。结论 ALA PDT治疗MUCA简单、有效、耐受性好、复发率低、无尿道狭窄等副作用 ,可望成为MUCA的首选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酮戊酸 动力疗法 尿道尖锐湿疣 男性
下载PDF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51
8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75-678,共4页
近年来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病在我国发展迅速。为规范、指导、推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从事光动力治疗研究的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供我国皮肤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进行氨... 近年来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病在我国发展迅速。为规范、指导、推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从事光动力治疗研究的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供我国皮肤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进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实践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酮戊酸 动力疗法 临床应用 专家 动力治疗 皮肤科医师 中华医学会 皮肤性病
原文传递
光动力学治疗肿瘤的简史和现状 被引量:35
9
作者 丁新民 徐勤枝 +1 位作者 顾摇瑛 刘凡光 《中国肿瘤》 CAS 2003年第3期151-155,共5页
光动力学治疗经历了经验应用、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三个阶段。目前已有多国政府批准光动力学治疗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临床适应证也由体表肿瘤和腔内肿瘤,扩大到肝癌、胰腺癌等实质性脏器的肿瘤。光敏剂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已被多... 光动力学治疗经历了经验应用、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三个阶段。目前已有多国政府批准光动力学治疗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临床适应证也由体表肿瘤和腔内肿瘤,扩大到肝癌、胰腺癌等实质性脏器的肿瘤。光敏剂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已被多国政府批准临床应用,第二代多在临床研究阶段,第三代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疗法 肿瘤 历史 现状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的应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35
10
作者 桑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2-334,共3页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是近二十年兴起的并不断发展的新技术。PDT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局部疗法,研究重点主要是阐明PDT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和开发更新型的光敏剂,近年来PDT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效应更是引起部分学者的重视。本文将分别... 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是近二十年兴起的并不断发展的新技术。PDT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局部疗法,研究重点主要是阐明PDT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和开发更新型的光敏剂,近年来PDT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效应更是引起部分学者的重视。本文将分别从PDT作用机制、光敏剂的作用及其在临床皮肤病治疗研究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 肿瘤 5-ALA PDT 动力疗法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2
11
作者 樊昕 刘丽红 +2 位作者 岳丹霞 姚美华 杨蓉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给予ALA-PDT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4次;对照组21例,单用红光照射,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4次。...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给予ALA-PDT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4次;对照组21例,单用红光照射,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4次。在治疗后第2、4、6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断和比较,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21例接受ALA-PDT治疗的患者经过1~4次治疗后,总有效率95.2%;对照组第6周总有效率为4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ALA-PDT组复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病情控制时间明显延长。治疗组的所有皮损,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5%ALA-PDT和单用红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都能使痤疮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是5%ALA-PDT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红光治疗,因此,我们认为ALA-PDT是一种简单、高效、不良反应轻微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氨基酮戊酸 动力疗法
下载PDF
卟啉类光敏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金晓敏 吴健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2-56,共5页
综述了卟啉类光敏药物的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在设计与合成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光敏药物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 ,分别讨论了肽链、糖基及核苷等功能基团修饰的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作为光敏药物的探索性研究结果。
关键词 卟啉 敏药物 敏剂 动力疗法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及血管瘤的激光治疗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周国瑜 张志愿 +3 位作者 张陈平 竺涵光 孙坚 顾基中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索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的最佳方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2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共收治各种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病例2481例。分别应用连续式CO2、Nd:YAG和Krypton激光及脉冲染料激光、... 目的探索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的最佳方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2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共收治各种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病例2481例。分别应用连续式CO2、Nd:YAG和Krypton激光及脉冲染料激光、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激光照射方式有单纯照射、手术翻瓣照射、光动力疗法。结果经2~5年随访观察发现,1966例获得显著疗效,显效率为79.24%,355例有效,有效率为14.31%,160例疗效较差(6.45%)。结论激光是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治疗的关键是正确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 血管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超脉冲CO2激治疗 2002年7月 脉冲染料激 Nd:YAG 1999年 口腔医学院 动力疗法 最佳方案 照射方式 手术翻瓣 随访观察 有效方法 连续式 显效率 有效率
原文传递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尿道尖锐湿疣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王秀丽 王宏伟 +1 位作者 王海山 廖康煌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1,108,共4页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后皮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164 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ALA-PDT治疗;并对11例外生殖...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后皮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164 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ALA-PDT治疗;并对11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ALA-PDT治疗后的16个皮损进行了组织病理和超微研究。结果:164例患者经ALA-PDT治疗后,156例疣体完全消失,治愈率高达95.12%,而复发率仅5.13%(8/156);无感染、溃疡、疤痕和尿道狭窄等副作用。治疗后1、3 h时表皮浅层角质形成细胞变性坏死,5 h时表皮全层角质形成细胞坏死;电镜下发现治疗后1、3 h时线粒体一端肿胀、嵴断裂、内质网膜结构断裂、角质形成细胞变性和坏死、典型的细胞凋亡小体,5 h时大量角质形成细胞变性、坏死。结论:ALA-PDT是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简单、安全、有效、低复发率、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的一种新疗法。ALA-PDT对尖锐湿疣的治疗作用是通过细胞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动力治疗 尿道 实验研究 戊酸 氨基 角质形成细胞 ALA 动力疗法 病理学变化 PDT 临床疗效 组织病理 外生殖器 细胞坏死 结构断裂 凋亡小体 细胞凋亡 治疗作用 复发率 副作用 治愈率 变性 线粒体 内质网
原文传递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秀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共3页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剂及相应光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的全新治疗技术,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肿瘤传统疗法之后,正在研究发展的又一种新疗法。自1990年Kennedy将5...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剂及相应光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的全新治疗技术,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肿瘤传统疗法之后,正在研究发展的又一种新疗法。自1990年Kennedy将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ALA)PDT试用于临床以来,其在皮肤科领域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es,AK)、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ous cell carcinoma,SCC)、鲍温病等皮肤肿瘤及其他良性增生性疾病,并获到满意的效果。其安全、高效等独特优点已使之成为国内、外争先研发和应用的热门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动力疗法 皮肤科 CARCINOMA KENNEDY 免疫治疗 化性角化病 cell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基础研究——血啉甲醚与血卟啉衍生物吸收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9
16
作者 刘凡光 顾瑛 +2 位作者 富秋涛 潘玉明 李峻亨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观察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 (HMME)在鸡冠皮肤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 (EC)的吸收特点。方法 莱亨鸡 12只 ,分为HMME组和血卟啉衍生物 (HpD)组 ,每组 6只。分别静脉注射HMME或HpD10mg kg ,每隔 10min取血 2 5ml和鸡冠皮肤组织 2 ... 目的 观察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 (HMME)在鸡冠皮肤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 (EC)的吸收特点。方法 莱亨鸡 12只 ,分为HMME组和血卟啉衍生物 (HpD)组 ,每组 6只。分别静脉注射HMME或HpD10mg kg ,每隔 10min取血 2 5ml和鸡冠皮肤组织 2 5g。培养新生儿脐带EC ,培养液中加入HMME或HpD ,孵育浓度分别为 2 0、40、6 0、80和 10 0μg ml,孵育时间为即刻、15、30、6 0、12 0、180和 2 40min。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光敏剂含量 ,并绘制EC吸收光敏剂的浓度—含量和时间—含量关系曲线。结果 静脉注射HMME或HpD后 ,其血清浓度的峰值出现在注射后 10min ,以后随时间迅速下降 ,二者的曲线形态基本一致。HMME在鸡冠组织中的含量于注射后 10min显著高于HpD(P <0 0 1) ,以后虽然下降速率较快 ,但在注射后 80min仍显著高于HpD(P <0 0 5 )。培养EC可迅速吸收HMME和HpD ,30min达峰值的 89%以上 ;其吸收量与孵育浓度呈线性关系 ,对HMME的吸收量显著高于HpD(P <0 0 1)。结论 HMME较HpD更容易被皮肤微血管EC摄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红斑痣 血管内皮细胞 血啉甲醚 血卟啉衍生物 动力疗法 治疗
下载PDF
铜蒸汽激光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5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顾瑛 李峻亨 +10 位作者 单焕炎 王开 江亿平 张余 梁洁 潘玉明 于祖哲 章吉云 刘刚 屠跃珍 仁蕾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15-217,共3页
氩离子激光和KTP/532激光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以铜蒸汽激光为光源,对50例鲜红斑痣患者的57个病灶进行了光动力学治疗,经2至14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全部有效。本文还分析... 氩离子激光和KTP/532激光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以铜蒸汽激光为光源,对50例鲜红斑痣患者的57个病灶进行了光动力学治疗,经2至14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全部有效。本文还分析了与疗效有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疗法 鲜红斑痣 铜蒸汽激 疗法 疗效
下载PDF
新型光动力药物——竹红菌素衍生物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徐尚杰 张晓星 +3 位作者 陈申 张曼华 沈涛 王正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05-1015,共11页
竹红菌素作为一种新型光疗药物, 与临床已应用的血卟啉衍生物相比具有光敏剂三重态量子产率高、光毒性高、暗毒性低、易排泄等优点, 但其在光疗窗口吸收弱和水溶性差的缺点, 限制了它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为了改善其水溶性, 人们设计... 竹红菌素作为一种新型光疗药物, 与临床已应用的血卟啉衍生物相比具有光敏剂三重态量子产率高、光毒性高、暗毒性低、易排泄等优点, 但其在光疗窗口吸收弱和水溶性差的缺点, 限制了它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为了改善其水溶性, 人们设计合成了磺酸化和金属离子化等的竹红菌素衍生物, 其水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光动力疗效并没有母体显著; 为了扩大其光响应范围, 人们又设计合成了巯基化和胺基化等的竹红菌素衍生物, 发现胺基化竹红菌素衍生物的光动力疗效是最好的, 但其水溶性没有得到改善. 我们设计合成了几种具有一定脂水兼容性的胺基取代的竹红菌素衍生物. 这样, 既拓展其光响应范围, 同时使其在水体系中能有效地溶解. 目前, 对该种衍生物的生物测试实验正在进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疗法 EPR 竹红菌素 单重态氧 超氧负离子 动力药物 疗机制
原文传递
超微粒TiO_2对U937细胞光杀伤效应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黄宁平 黄丹 +1 位作者 徐敏华 袁春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0-473,共4页
超微粒TiO2 经光催化氧化后对U937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证明了光激发TiO2 能够损伤细胞内的DNA ,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
关键词 超微粒TiO2 U937细胞 白血病 动力疗法
下载PDF
Photodynamic therapy prolongs metal stent patency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被引量:30
20
作者 Tae Yoon Lee Young Koog Cheon +1 位作者 Chan Sup Shim Young Deok Ch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9期5589-5594,共6页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on metal stent patency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CC). METHODS: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hilar CC referred...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on metal stent patency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CC). METHODS: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hilar CC referred to our institution from December, 1999 to January, 2011. Out of 232 patients, thirty-three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ilar CC were treated. Eighteen patients in the PD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uncovered metal stents after one session of PDT. Fifteen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tal stents alone. Porfimer sodium (2 mg/kg) was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to PDT patients. Fortyeight hours later, PDT was administered using a diffusing fiber that was advanced across the tumor by either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or percutaneous cholangiography. After performance of PDT, uncovered metal stents were inserted to ensure adequate decompression and bile drainage. Patient survival rates and cumulative stent patency were calculated using Kaplan-Meier analysis with the log-rank test. RESULTS:The PDT and control patients were comparable with respect to age, gender, health status, pretreatment bilirubin, and hilar CC stage. When compared to control, the PDT group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stent patency (median 244 ± 66 and 177 ± 45 d, respectively, P = 0.002) and longer patient survival (median 356 ± 213 and 230 ± 73 d, respectively, P = 0.006). Early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groups (PDT group 17%, control group 13%) an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Stent malfunctions occurred in 14 PDT patients (78%) and 12 control patients (80%). Of these 26 patients, twenty-two were treated endoscopically and four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drainage. CONCLUSION:Metal stenting after one session of PDT may be safe with acceptable complication rates. The PDT group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longer stent patenc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ilar 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duct cancer Palliative endoscopic stent-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OUTCO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