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7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尧臣早期事迹考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一飞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81,共9页
文章考得梅尧臣天圣九年三十岁前的事迹为:大中祥符六年十二岁前,居宣城故里读书;十二岁至二十五岁,从叔父梅询宦学于襄、鄂、苏州,陕西京兆府,怀、池州和广德军诸地;天圣五年二十六岁完婚,春,往会稽寻访先祖梅福遗迹,交游名士;此前后... 文章考得梅尧臣天圣九年三十岁前的事迹为:大中祥符六年十二岁前,居宣城故里读书;十二岁至二十五岁,从叔父梅询宦学于襄、鄂、苏州,陕西京兆府,怀、池州和广德军诸地;天圣五年二十六岁完婚,春,往会稽寻访先祖梅福遗迹,交游名士;此前后以荫入仕,历官太庙斋郎、桐城主簿,天圣九年初移河南,仍主簿。天圣中尝举进士落第。其《宛陵集》自天圣九年起存稿,此前之早期大量诗作,手自删弃,亦间可考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迹 先祖 遗迹 会稽 进士 故里 名士 梅尧臣 诗作 交游
原文传递
魏理与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交游考 被引量:9
2
作者 程章灿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148,共17页
阿瑟·魏理(Arthur Waley,1889-1966)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与当时英国文学界学术界有广泛的交游,他的汉诗英译与20世纪英语诗歌创作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首次对魏理与当时伦敦文化知识界精英集团即所谓"布卢姆斯... 阿瑟·魏理(Arthur Waley,1889-1966)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与当时英国文学界学术界有广泛的交游,他的汉诗英译与20世纪英语诗歌创作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首次对魏理与当时伦敦文化知识界精英集团即所谓"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Group)"的交游关系,细心钩沉,详加考实,旨在勾勒理解魏理汉诗英译及其汉学研究取得成功之时代背景,同时展现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与中国文化联系之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游 魏理 广泛 英国文学 英语诗歌 汉诗英译 创作 文化知识 理解 汉学家
原文传递
文同与二苏的交游及交往诗文系年考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琴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0-75,共6页
本文对文同与苏轼、苏辙的关系及交游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 ,对三人的一百五十余首交往诗文写作的时间地点作了系统而翔实的考订 ,纠正了文同《丹渊集》“编次不伦”的讹误 ,补正了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的疏漏 。
关键词 文同 苏轼 苏辙 交游 交往诗文 诗文系年 诗歌 散文 文学研究 北宋
下载PDF
文徵明与金陵书家交游考略 被引量:7
4
作者 蔡清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4,共8页
吴门书派领袖文徵明一生因求学、应试与金陵结下不解之缘,金陵是文徵明游履所及最为频密之地,文氏来往吴门、金陵二地与金陵书家交游酬唱,谈榷艺文,金陵书家对其书风的形成演变以及声名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文徵明 庄昶 顾鳞 陈沂 王韦 徐霖 金琮 交游
下载PDF
王士禛与明遗民交游事迹考论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圣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1-85,共5页
王士禛主动接近遗民的准确时间是在顺治十五年后,多交遗民具体是在康熙元年以后,他与遗民交游既非毫无个人原则,亦非没有观念冲突 康熙四年任职京师后,王士禛主动结交遗民的态度不复存在,并对遗民生存方式和文学取向提出诸多批评.尤其... 王士禛主动接近遗民的准确时间是在顺治十五年后,多交遗民具体是在康熙元年以后,他与遗民交游既非毫无个人原则,亦非没有观念冲突 康熙四年任职京师后,王士禛主动结交遗民的态度不复存在,并对遗民生存方式和文学取向提出诸多批评.尤其是康熙帝的眷顾,构成他与遗民交游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分水岭 王士禛的神韵诗正是建立在对遗民诗的清理和反驳之上,并在与遗民诗的对立与交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稹 明遗民 交游 考论
下载PDF
《晚明曲家年谱》金圣叹史实研究献疑 被引量:8
6
作者 陆林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8,共11页
《晚明曲家年谱·金圣叹年谱》,是金圣叹研究的重要成果。然受史料知见之限,于金氏有关史实间有语而未确、言而未详之处。本文就疑误、疑缺处试作商补,并对圣叹的交游、堂号、亲属、事迹和诗文系年等问题提出己见。
关键词 金圣叹 曲家 晚明 系年 交游 诗文 史实 年谱 事迹 史料
原文传递
徐志摩与剑桥大学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洪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3-10,共8页
徐志摩因爱情失意来到剑桥,又因追求爱情中断学业,离开剑桥。徐志摩在剑桥期间住过的地址包括莎士顿王子居、国王学院校友居、维多利亚路55号,此外,还经常出入王家学院广场10号奥格顿邪学社的办公室。徐志摩在剑桥的游玩路线囊括了剑河... 徐志摩因爱情失意来到剑桥,又因追求爱情中断学业,离开剑桥。徐志摩在剑桥期间住过的地址包括莎士顿王子居、国王学院校友居、维多利亚路55号,此外,还经常出入王家学院广场10号奥格顿邪学社的办公室。徐志摩在剑桥的游玩路线囊括了剑河的精华。徐志摩在剑桥时与众多剑桥著名学者有广泛交往,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一个使者。徐志摩载入了剑桥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剑桥 交游 剑桥文学史
下载PDF
百年来杨万里研究述评 被引量:8
8
作者 肖瑞峰 彭庭松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5-202,共8页
百年来的杨万里研究,可分为发轫、发展、繁荣三个时期,其具体创获主要集中在生平、家世、交游之文献考辑,政治、哲学及史学思想,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等方向。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成果的不均衡和方法的孤立静止。历史意识和理论观照的... 百年来的杨万里研究,可分为发轫、发展、繁荣三个时期,其具体创获主要集中在生平、家世、交游之文献考辑,政治、哲学及史学思想,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等方向。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成果的不均衡和方法的孤立静止。历史意识和理论观照的有机结合,是拓展和深化杨万里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万里 述评 史学思想 文学思想 文学创作 突出问题 历史意识 不均衡 交游
原文传递
杨巨源生平诸事考 被引量:7
9
作者 佐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杨巨源是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时人赞赏备至,然其生平诸事仍存疑窦。本文结合史料及前人成果,试对其生卒年、籍贯、仕履及交游情况加以考辨。
关键词 杨巨源 生卒年 籍贯 仕履 交游
下载PDF
宴饮与明中后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生活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林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地区竞尚奢华, 士人群体中宴饮之风盛行, 宴会与酒成为士人生活和交往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士人沉湎于闲情酒趣、宴饮高歌的背后, 一方面表明了士人不甘寂寞、乐于交游的社会现实, 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士人内心的苦闷和焦...  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地区竞尚奢华, 士人群体中宴饮之风盛行, 宴会与酒成为士人生活和交往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士人沉湎于闲情酒趣、宴饮高歌的背后, 一方面表明了士人不甘寂寞、乐于交游的社会现实, 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士人内心的苦闷和焦灼, 以及事功心态的弱化。本文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来对这一现象予以探讨, 以便全面地理解和分析当时士人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以及他们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 内心 地理 精神面貌 高歌 士人群体 理解 苦闷 交游 士人阶层
原文传递
杨亿佛门交游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国栋 车轩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93,共6页
杨亿为宋初西昆体的代表人物,又为宋初最有名之佛教居士与外护,故研究宋初文学与佛教关系,杨亿实乃一中枢人物。本文论述了杨亿崇信佛教的原因,并详细考察其与佛门人物之交游,以窥见杨亿与佛教之关系。
关键词 杨亿 佛教 交游
原文传递
瞿佑续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剑国 陈国军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0-46,共7页
本文根据瞿佑及其友人的著述和明人笔记方志等书中的记载,对瞿佑的生卒年、人仕前的经历、著述及其亲族等项,予以考证。考定其生年当是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卒年应在明宣德八年(1433),更正了以往几成定论的传统说法。并对往佑... 本文根据瞿佑及其友人的著述和明人笔记方志等书中的记载,对瞿佑的生卒年、人仕前的经历、著述及其亲族等项,予以考证。考定其生年当是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卒年应在明宣德八年(1433),更正了以往几成定论的传统说法。并对往佑入仕以前避乱、读书、文学创作、支游、应试及恋爱婚姻状况作出描述。关于碧佑著述,作者列出四十你种,对其中的《香台集》、《剪灯录》、《馀清曲谱》等九种著作加以特别讨论。此外,还考证了瞿佑亲族─—叔祖瞿士衡及祖姑、子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卒年 交游 著述
下载PDF
李渔交游考辨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强 王金花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本文考辨李渔与丁耀亢等十余人的交游,拈出他人写给李渔或述及其游踪的诗文七首,书信二通,李渔佚词一首。对学人已经考述的某些李渔交游或根据新的资料增补事迹,或在仔细辨析旧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结论。
关键词 李渔 交游 《无声戏》 笠翁
下载PDF
“早以一日之知,遂托忘年之契”——论苏轼父子与张方平的交谊 被引量:7
14
作者 喻世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7-122,共6页
苏洵、苏轼、苏辙与张方平关系密切,关键在于苏、张之间政治取向上高度契合、私人情感上有知遇之恩,而苏轼、苏辙对张方平其人天资、交游、人格的倾慕,使他们的交谊具有忘年之契的特殊意义,也使苏轼兄弟或多或少有美化张方平之嫌。
关键词 苏轼 张方平 交游
下载PDF
谢灵运与“涅槃圣”竺道生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剑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9期13-18,共6页
晋宋之际,名士谢灵运是文学家,又是佛学家,堪称“元嘉之雄”;名僧竺道生精研佛教义理,孤明先发,盛称“涅槃圣”。但两位精英的交往情况到底如何,真可谓迷雾难拨,汤用彤先生说:“谢康乐与道生交谊如何,今不可知。”今依据有限的材料推测... 晋宋之际,名士谢灵运是文学家,又是佛学家,堪称“元嘉之雄”;名僧竺道生精研佛教义理,孤明先发,盛称“涅槃圣”。但两位精英的交往情况到底如何,真可谓迷雾难拨,汤用彤先生说:“谢康乐与道生交谊如何,今不可知。”今依据有限的材料推测,认为谢灵运与竺道生的交往地应有庐山、建康等地,而交往时间可能有三十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竺道生 交游 顿悟
下载PDF
晁补之与苏轼交游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焕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40-43,共4页
在苏门四学士中,晁补之在创作上受苏轼影响最大。熙宁五年,晁补之20岁,在杭州始拜于苏轼门下,《七述》作于谒见苏轼之后。熙宁十年,苏轼离密州赴京,晁补之前往汶上谒见,并结识李常等人。元六年八月,苏轼赴颍州时,晁补之已... 在苏门四学士中,晁补之在创作上受苏轼影响最大。熙宁五年,晁补之20岁,在杭州始拜于苏轼门下,《七述》作于谒见苏轼之后。熙宁十年,苏轼离密州赴京,晁补之前往汶上谒见,并结识李常等人。元六年八月,苏轼赴颍州时,晁补之已在颍州任所。元七年三月,苏轼移知扬州,晁补之以“门弟子佐守”,公余诗酒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补之 苏轼 交游
下载PDF
谢灵运与慧严、慧观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剑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5,共6页
在晋宋之际,谢灵运是名士、诗人和佛教学者,慧严、慧观则是当时名僧,在“什门八俊”、“什门十哲”之列。史载他们有一定的交往,但语焉不详。本文挖掘相关文献,梳理他们各自佛教活动的线索,标注他们交往的结合点及其情形,认为他们曾相... 在晋宋之际,谢灵运是名士、诗人和佛教学者,慧严、慧观则是当时名僧,在“什门八俊”、“什门十哲”之列。史载他们有一定的交往,但语焉不详。本文挖掘相关文献,梳理他们各自佛教活动的线索,标注他们交往的结合点及其情形,认为他们曾相会于庐山,复聚于荆州,共译经于建康,在《华严经》、《大般涅槃经》的汉译润改过程中有过重要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慧严 慧观 交游 译经 佛教
下载PDF
高步瀛交游新证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成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5-58,共4页
高步瀛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立身廉直,淡泊自守,生平交游颇广,与吴汝纶、严范孙、陈援庵、余嘉锡、程金造、顾学颉等人交游。考其交游情况有助于了解高先生生平、著述、思想及其在文学史、经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前辈宿儒、至交... 高步瀛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立身廉直,淡泊自守,生平交游颇广,与吴汝纶、严范孙、陈援庵、余嘉锡、程金造、顾学颉等人交游。考其交游情况有助于了解高先生生平、著述、思想及其在文学史、经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前辈宿儒、至交好友、往日同僚、学生弟子四方面考察其交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步瀛 交游 生平 考证
下载PDF
袁枚、刘墉、周永年、吴大澂未刊信札四通考释 被引量:5
19
作者 包云志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5年第2期74-78,共5页
袁枚致李宪乔的信为《随园诗话》最早版本的刊刻时间提供了有力佐证;刘墉致刘墫的信是了解清代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周永年致李宪暠的信对研究山东高密诗派的交游情况有帮助;吴大徵致祁世长的信是当时清流派人物的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 周永年 袁枚 刘墉 吴大澂 考释 四通 信札 《随园诗话》 科举制度 李宪乔 清流派 交游 诗派 人物
原文传递
周必大与杨万里的交游及其影响下的诗歌创作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爱华 胡建次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6-79,共4页
宋代周必大罢相之后与杨万里交游甚密,两人互相致词酬唱,创作了大量可供考证的篇章。这些交游之作表现出他在杨万里影响下的诗歌创作论:从创作发生论看,高举“触物感兴”说;从创作效果论看,提倡自然淡雅,超然闲适;从创作过程论看,主张... 宋代周必大罢相之后与杨万里交游甚密,两人互相致词酬唱,创作了大量可供考证的篇章。这些交游之作表现出他在杨万里影响下的诗歌创作论:从创作发生论看,高举“触物感兴”说;从创作效果论看,提倡自然淡雅,超然闲适;从创作过程论看,主张学而悟而非偏重于悟,讲求辞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必大 杨万里 交游 创作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