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烏兰布和沙漠的考古发現和地理环境的变迁 被引量:75
1
作者 侯仁之 俞伟超 《考古》 1973年第2期92-107,133-137,共21页
一、从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探索地理环境的变迁在我国内蒙古和宁夏两自治区之间,黄河河套以西,从阴山南麓直到贺兰山下,有一片茫茫的流沙,这就是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按蒙语"乌兰"为红色,"布和"为公... 一、从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探索地理环境的变迁在我国内蒙古和宁夏两自治区之间,黄河河套以西,从阴山南麓直到贺兰山下,有一片茫茫的流沙,这就是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按蒙语"乌兰"为红色,"布和"为公牛,"乌兰布和"就是红色公牛的意思,极言这片沙漠为害的严重程度。解放前,这里的流沙不断扩大,邻近地区的村庄、农田和道路,常常被湮没,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治沙工作非常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汉代 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沙漠北部 遗迹 屠申泽 人民生活 古城遗址 阴山南麓
原文传递
干旱地区遥感生态指数的改进--以乌兰布和沙漠为例 被引量:56
2
作者 王杰 马佳丽 +1 位作者 解斐斐 徐锡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95-3804,共10页
干旱区以荒漠为主要背景,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定量评价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针对干旱区对其进行改进,构建了干旱遥感生态指数(ARSEI),该指数耦合了绿度、湿度、盐度、热度以及土地... 干旱区以荒漠为主要背景,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定量评价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针对干旱区对其进行改进,构建了干旱遥感生态指数(ARSEI),该指数耦合了绿度、湿度、盐度、热度以及土地退化度信息。利用ARSEI和RSEI对乌兰布和沙漠2000—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分析两者的差别及在干旱区的适用性。同时分析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ARSEI比RSEI对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更好的适用性,ARSEI增强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作用。2000—2019年,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为差。等级为优、良、中的部分主要分布在沙漠北部,等级为差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戈壁和沙地处,较差主要在低覆盖度植被区。2000—2019年,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变好,沙漠北部城镇或农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复杂,变差和变好交替分布。生态农业和沙产业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是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干旱遥感生态指数 遥感动态监测 主成分分析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地表风沙流结构特征 被引量:46
3
作者 刘芳 郝玉光 +3 位作者 辛智鸣 陈海玲 徐军 赵英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0-1207,共8页
在国家林业局磴口荒漠生态站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积沙仪,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流动沙丘、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5种典型下垫面近地面(0~100cm)的风沙流输沙量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对比分析。结... 在国家林业局磴口荒漠生态站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积沙仪,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流动沙丘、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5种典型下垫面近地面(0~100cm)的风沙流输沙量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输沙率(q)随高度(h)增加呈幂函数(q=ah-b,R2≥0.8409)规律衰减,随风速(v)增大呈幂函数(q=av b,R2≥0.9256)规律增加,42.8%~70.7%的输沙量分布在10cm高度内,67.6%~90.0%的输沙量分布于30cm高度内。当地表植被盖度达到40%以上时,输沙率下降至无植被覆盖地表输沙率的6.6%以下,可有效阻止地表风蚀。(2)沙物质主要由粒径为50~250μm的细沙和极细沙构成,各高度层风蚀物粒度组成服从单峰态分布,峰值在100~250μm。随高度增加,风蚀物粒径范围趋于变窄,粒径趋于更细。(3)起沙风多出现在WSW和NW方向,占全年起沙风的53.19%。风沙流中跃移输沙、蠕移输沙的空间分布在理论上应与风向频率分布基本一致,差异性主要由各方位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导致。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防沙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 粒度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40
4
作者 春喜 陈发虎 +2 位作者 范育新 夏敦胜 赵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7-931,共5页
在对乌兰布和沙漠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的研究,为恢复该地区全新世以来沙漠的形成与演化找到了新的证据。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的吉兰泰盐湖周围及沙漠南部丘间低地湖相地层下部风成砂的系统OSL测年结果表明,... 在对乌兰布和沙漠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的研究,为恢复该地区全新世以来沙漠的形成与演化找到了新的证据。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的吉兰泰盐湖周围及沙漠南部丘间低地湖相地层下部风成砂的系统OSL测年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年代约在7ka BP前后。此外,该沙漠腹地众多的干盐湖,大量含有蓝蚬的湖岸堤,以及丘间低地中的湖相地层和植物根系等的存在,证明了沙漠腹地大古湖的存在。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可以归因于吉兰泰古湖面积的不断缩小和干涸,湖泊周围松散沉积物的风蚀、搬运及选择性堆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古湖演化 环境变迁 风成沉积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5种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 被引量:39
5
作者 朱雅娟 贾志清 +4 位作者 卢琦 郝玉光 张景波 李磊 綦艳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1,共7页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白刺在夏初和秋末主要利用土壤浅层30~60cm的水分,而其他4种灌木则随着季节的变化选择性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白刺在夏初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秋末(P<0.05),黑沙蒿、沙冬青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则比较稳定;沙冬青、白刺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黑沙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同位素 乌兰布和沙漠 灌木
下载PDF
不同种源白刺幼苗生理生长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清河 张景波 +2 位作者 李慧卿 江泽平 王志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6,共5页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依据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对5个种源的白刺幼苗进行极度干旱、干旱、轻度干旱和正常降雨水平4种不同的水分梯度处理,开展水分梯度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指标表明:水分梯度显著影响白刺...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依据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对5个种源的白刺幼苗进行极度干旱、干旱、轻度干旱和正常降雨水平4种不同的水分梯度处理,开展水分梯度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指标表明:水分梯度显著影响白刺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特征,并影响植株的苗高和最大新枝长等生长量指标;不同种源之间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苗高和最大新枝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源、不同水分梯度对幼苗的地径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于临河、乌拉特后旗种源,磴口、阿拉善盟和民勤种源的蒸腾速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在不同水分处理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且3个种源的各个资源利用效率都较大。白刺幼苗在光合活动中的气体交换及资源利用效率的生理反应和外在的生长量表型指标的差异,反映了各白刺种源对不同水分环境表现出的响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水分梯度 光合生理 植株生长 种源 白刺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土壤水势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叶冬梅 秦佳琪 +2 位作者 韩胜利 田有亮 郭连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6-130,共5页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表明:沙土含水量的时空变化与降雨季节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100mm左右的降雨量对沙地和丘间地的影响深度主要在60cm左右,因此0-60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受降雨影响的活跃层;通过对土壤含水量与...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表明:沙土含水量的时空变化与降雨季节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100mm左右的降雨量对沙地和丘间地的影响深度主要在60cm左右,因此0-60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受降雨影响的活跃层;通过对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势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相同土壤含水量下沙土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远大于粘土;通过降雨量对沙地贮水量影响的研究表明:只有38%左右的降雨量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其余62%被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土壤水分 流动沙地 生态系统 植被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三种豆科绿肥植物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杨晓晖 王葆芳 江泽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34-1138,共5页
土壤肥力是限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沿黄灌区建立高产绿洲的主要因子之一.在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试验地种植3种绿肥植物,比较它们改良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1~2年生紫花苜蓿的总生物量干重为最高,而沙打旺则因其抗风沙能力强,地上部分生... 土壤肥力是限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沿黄灌区建立高产绿洲的主要因子之一.在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试验地种植3种绿肥植物,比较它们改良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1~2年生紫花苜蓿的总生物量干重为最高,而沙打旺则因其抗风沙能力强,地上部分生长较其它两种植物为好,由于植株中水分含量较高,其生物量的鲜重在三者中是最高的.2年生绿肥植物总生物量干重和养分含量的测定结果则显示,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变化趋势为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而全钾含量则为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从3种植物对土壤改良效果来看,改良作用为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与两种常用的绿肥作物相比,沙打旺因其对风沙较强的抗性而具有较高的改良土壤能力,因此在同类型的沙漠绿洲开发初期可以作为改良土壤的首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植物 生物量 养分含量 土壤肥力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白刺种群及主要伴生种种间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智叁 李凤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3,共6页
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2χ统计量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以关联测度指标(OI、DJ、JI)为参考,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白刺(Nitraria tangtorum)种群及其伴生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 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2χ统计量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以关联测度指标(OI、DJ、JI)为参考,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白刺(Nitraria tangtorum)种群及其伴生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白刺种群内8个主要物种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无关联。在全部的28个种对中,15个种对表现为正联结,13个种对间表现为负联结。种对中除白刺—沙蒿表现为显著负联结外,其他种对间联结性均不显著。主要物种白刺与草本,草本与草本之间趋向独立分布。通过对天然白刺种群总体以及种间的关联性研究,为构建稳定的沙漠植物群落、恢复重建沙漠地区的植被、改善沙漠地区生态格局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白刺 种间联结 种群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白刺地上生物量关系模型及其与叶面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何炎红 田有亮 +2 位作者 叶冬梅 秦佳琪 郭连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1-546,共6页
把白刺地上部分区分为新枝、老枝Ⅰ、老枝Ⅱ和枯枝4种样枝类型,建立了其生物量与枝高、地径的关系模型,研究了总生物量与各器官生物量、叶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指出,新枝总生物量(y)与最大枝高(Hm)、最大地径(Dm)的关系可用方程y=a(D2mH... 把白刺地上部分区分为新枝、老枝Ⅰ、老枝Ⅱ和枯枝4种样枝类型,建立了其生物量与枝高、地径的关系模型,研究了总生物量与各器官生物量、叶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指出,新枝总生物量(y)与最大枝高(Hm)、最大地径(Dm)的关系可用方程y=a(D2mHm)b表示,老枝Ⅰ和老枝Ⅱ的总生物量(y)与最大枝高(Hm)的关系可用方程y=aHbm表示。枝生物量(y)与白刺总生物量(x)之间的关系可模拟为y=aEXP(-bxk),叶生物量、叶面积(y)与总生物量(x)关系均可模拟为y=a+b(1-EXP(-kx))。通过研究确立了在乌兰布和沙漠估计和预测白刺地上生物量和叶面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关系模型 白刺 面积关系 乌兰布和沙漠 叶面积 地上部分 地径 大枝 方程 模拟 器官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及数量特征 被引量:32
11
作者 靳虎甲 马全林 +2 位作者 张德魁 刘有军 袁洪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9-588,共10页
灌木群落是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野外样地的调查资料,从各群落物种组成、生活型谱、盖度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等方面对乌兰布和沙漠中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植物... 灌木群落是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野外样地的调查资料,从各群落物种组成、生活型谱、盖度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等方面对乌兰布和沙漠中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植物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梭梭、白刺、沙冬青、沙蒿、油蒿、盐爪爪是乌兰布和沙漠中主要灌木群落类型;各典型灌木植被群落中仅出现12科47属共计58种植物,各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但均以藜科、菊科、禾本科、蒺藜科、豆科等干旱荒漠区的表征科数量居多;(2)沙漠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梭梭群落、白刺群落、沙冬青群落和油蒿群落其生活型谱均以一年生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与研究区干旱的气候特征相吻合;(3)各群落中灌木层植物所占群落盖度的比重均超过了50%,其贡献率大于草本植物;(4)分布于生境条件较好的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从整体看各典型灌木群落的H′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98~3.42之间,而D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415 5~0.879 5之间,其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物种组成比较简单;(5)各典型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在0.068 2~0.604 7之间,均未达到极相似水平,其中白刺群落、梭梭群落以及沙冬青群落之间呈轻度相似水平,而其他各群落之间相似性系数均低于0.25,表明各群落间生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群落类型 生活型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防护林降解近地表沙降尘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艳萍 高永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165,共4页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近年来,沙尘暴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竟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上,通过风洞实验对不同结构类型防护林降解近地表沙...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近年来,沙尘暴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竟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上,通过风洞实验对不同结构类型防护林降解近地表沙降尘的基本规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降尘量在林网内具有一定的水平分布特征,即从林缘至林网中心降尘量依次降低,同一网格内不同位置处的降尘量也随林带疏透度的变化而有所差异;(2)防护林结构对降尘量的影响较大,其中疏透度在0.24~0.34之间的防护林内降尘效果较好,在相同疏透度条件下网格状结构防护林对沙尘的降解作用大于带状结构防护林。因此,我们在设计防护林时,既要考虑疏透度,也要考虑林带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护林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沙尘曝 防护林 降尘 疏透度
下载PDF
贺兰山以北乌兰布和沙漠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党慧慧 董军 +3 位作者 岳宁 董阳 郭映 魏国孝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3-802,共10页
乌兰布和沙漠对中国西北部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水文循环过程研究具有指示意义,以水文地球化学运移为导向,通过分析33个地下水样,探讨了该区地下水的补给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巴彦乌拉山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l--HCO-3-SO2-4-Na+;从吉... 乌兰布和沙漠对中国西北部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和水文循环过程研究具有指示意义,以水文地球化学运移为导向,通过分析33个地下水样,探讨了该区地下水的补给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巴彦乌拉山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l--HCO-3-SO2-4-Na+;从吉兰泰盐湖至乌兰布和沙漠,主要水化学类型变化浅层地下水为Cl--HCO-3-Na+到Cl--HCO-3-SO2-4-Na+,深层地下水为HCO-3-Cl--Na+再到HCO-3-Cl--Na+或HCO-3-Cl--Ca2+.Gibbs图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和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大气降雨机制影响甚微.主要离子相关关系图及饱和指数表明,岩盐、芒硝、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矿物的风化溶解是该区地下水主要离子来源.此外,氯碱指数和Ca/Na的指示,说明阳离子交换作用也是形成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Gibbs图 氯碱指数 指数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种植菌草对沙质荒漠化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林冬梅 林占熺 +5 位作者 苏德伟 郑丹 林辉 林兴生 李晶 梅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65,共5页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增幅分别为93.15%、30.91%、51.12%、75.38%、8.11%和245.21%、36.97%、23.97%、73.38%、10.81%;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绿洲1号除外)、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5.00%、39.18%、508.69%、718.18%和13.46%、2.24%、43.14%、109.09%,巨菌草的种植效果显著优于绿洲1号;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增幅分别为2 715.75%、20.66%、94.24%、2 139.08%和2 054.72%、57.02%、66.51%、1 616.92%,总体以种植巨菌草微生物数量增加最多;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后,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分别提高25.76%和25.50%,而真菌、放线菌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94.62%、91.12%和91.39%、90.38%。综上,种植菌草对土壤起到了一定的改良作用,其中巨菌草改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荒漠化土壤 菌草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phala)灌丛沙堆形态特征与固沙能力 被引量:29
15
作者 高永 党晓宏 +4 位作者 虞毅 汪季 王珊 原伟杰 张惜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phala)灌丛沙堆是乌兰布和沙漠最为广泛分布的典型荒漠灌丛沙堆之一。本研究对白沙蒿灌丛的灌丛形态参数、沙堆形态参数进行了野外测定,探讨沙堆形态发育及固沙能力与白沙蒿灌丛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沙蒿...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phala)灌丛沙堆是乌兰布和沙漠最为广泛分布的典型荒漠灌丛沙堆之一。本研究对白沙蒿灌丛的灌丛形态参数、沙堆形态参数进行了野外测定,探讨沙堆形态发育及固沙能力与白沙蒿灌丛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沙蒿灌丛高度随着灌丛半径的增加而呈对数曲线增加,在灌丛较小时灌丛高度增长较快,随后渐趋于稳定,其水平方向发育速度大于垂直方向;白沙蒿灌丛沙堆半径及高度随灌丛半径和高度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显著线性关系,沙堆水平方向发育受到灌丛冠幅的影响,沙堆垂直方向的发育水平取决于灌丛高度;随白沙蒿地上部分鲜重的增加,灌丛沙堆底面积、高度、沙堆体积和固沙效率均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白沙蒿灌丛越大其固积沙堆也越大,固沙率越高,不同大小灌丛白沙蒿间的固沙效率差异显著(p【0.05);白沙蒿灌丛背风侧的积沙宽度(y)与积沙距离(x)显著相关(R2=0.9917),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9.654x+122.41,在距离灌丛背风面6~7倍高度的地方,积沙接近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phala) 灌丛沙堆 形态特征 固沙能力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白刺灌丛土壤水分及物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韩胜利 叶冬梅 +2 位作者 秦佳琪 田有亮 郭连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6-510,共5页
以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地白刺灌丛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灌丛阴面、阳面垂直方向挖取100cm深土壤剖面,对土壤水分及其土壤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白刺灌丛阴阳面土壤水分具有季节性变化。6-9月阳面沙土含水量呈下降趋势(1.1... 以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地白刺灌丛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灌丛阴面、阳面垂直方向挖取100cm深土壤剖面,对土壤水分及其土壤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白刺灌丛阴阳面土壤水分具有季节性变化。6-9月阳面沙土含水量呈下降趋势(1.10%-0.72%),而阴面呈上升趋势(1.05%-2.90%)。阳面各土层贮水量0-20cm为1.22-4.66mm、20-60cm为3.90-6.37mm、60-100cm为5.55-7.86mm,而阴面:0-20cm为4.38-4.96mm、20-60cm为16.30-17.08mm、60-100cm为11.44-17.07mm。阳面除表层外,其他各层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均低于阴面,阳面各层的土壤容重除了表层其它层均高于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白刺灌丛 土壤水分 土壤物理特性 土壤剖面 灌丛 水分 白刺 上升趋势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8种沙生灌木生长季末期的光合生理特性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清河 刘建锋 +1 位作者 张景波 江泽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18-2323,共6页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甘蒙柽柳、沙木蓼、霸王、沙冬青、花棒、白刺、梭梭和柠条8种沙生灌木为材料,对沙生灌木生长季末期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种沙生灌木秋季的气孔导度日变化有明显的峰谷;气孔导度日均值最大的...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甘蒙柽柳、沙木蓼、霸王、沙冬青、花棒、白刺、梭梭和柠条8种沙生灌木为材料,对沙生灌木生长季末期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种沙生灌木秋季的气孔导度日变化有明显的峰谷;气孔导度日均值最大的为梭梭(0.71 mol.m-2.s-1),最小的为柠条(0.08 mol.m-2.s-1);(2)8种沙生灌木秋季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单峰曲线,影响光合速率变化的因素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光合速率峰值出现时间以柠条最早(11:30),甘蒙柽柳和沙木蓼最晚(15:30);光合速率日均值最大的为沙木蓼(7.99μmol.m-2.s-1),最小的为柠条(3.40μmol.m-2.s-1);(3)蒸腾速率的日变化除梭梭和柠条呈现单峰曲线外,其余6种灌木呈现出准双峰曲线或双峰曲线;蒸腾速率日均值最大的为梭梭(4.42 mmol.m-2.s-1),最小的为柠条(0.47mmol.m-2.s-1);气孔运动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占据优势;(4)8种沙生灌木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在白昼普遍高于早晚,且以柠条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最大(7.18μmol.mmol-1),梭梭最小(1.23μmol.mmol-1);蒸腾速率日均值高的沙生灌木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低,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沙生灌木 光合生理特性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沙地类型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秦佳琪 托亚 +3 位作者 叶冬梅 何炎红 田有亮 郭连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3-26,共4页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沙地水分状况研究表明 :根据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状况可划分为 :表层干沙层、湿度变化层、稳定层 ;白刺灌丛沙堆与流动沙地相似 ,但层次区分与流动沙地略有差异 ;流动沙地各层湿沙含水量均高于白刺灌丛沙堆 ...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沙地水分状况研究表明 :根据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状况可划分为 :表层干沙层、湿度变化层、稳定层 ;白刺灌丛沙堆与流动沙地相似 ,但层次区分与流动沙地略有差异 ;流动沙地各层湿沙含水量均高于白刺灌丛沙堆 ;流动沙地迎风坡不同坡位含水量均呈现 ;坡上部 <坡中部 <坡下部 :固定沙地丘间低地 8月份土壤含水量小于 9月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沙地类型 土壤水分 垂直分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起沙风风况及输沙特征 被引量:28
19
作者 罗凤敏 高君亮 +3 位作者 辛智鸣 边凯 郝玉光 刘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152,共8页
输沙势(DP)是衡量区域风沙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为探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风沙活动强度特征,评估区域风能状况,该论文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3-2017年监测的风速、风向及输沙量数据,对乌兰布和沙... 输沙势(DP)是衡量区域风沙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为探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风沙活动强度特征,评估区域风能状况,该论文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3-2017年监测的风速、风向及输沙量数据,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的起沙风风况、输沙势及输沙率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年均起沙风风速为6.77 m/s,年均起沙风频率为19.74%,最大风速为20.76 m/s,三者均以春季最高,是主要的风沙活动期,秋季次之,夏季与秋季较为接近,冬季最小;2)研究区四季起沙风风向与全年起沙风风向一致,均以偏东风(NNE,NE,ENE,E)和偏西风(SW,WSW,W,WNW)为主;3)研究区年输沙势(DP)和年合成输沙势(RDP)分别为183.38和73.41 VU,属于低风能环境,年方向变率指数(RDP/DP)为0.40,属于中比率,年合成输沙势方向(RDD)111.15°,为ESE方向,表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沙物质主要朝东南偏东方向输移;年输沙势和年合成输沙势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月变化特征均为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4)16方位实测输沙率为35.11 kg/m·d,WNW方向的输沙率最大,春季输沙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起沙风 输沙势 输沙量 输沙率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风沙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清河 包耀贤 +2 位作者 王志刚 江泽平 马文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6-89,共4页
根据在沙漠化程度十分严峻的乌兰布和沙漠实际所测得的有关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风沙运动的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建立了3种沙丘的输沙率函数模型,定量地分析了输沙率与风速及高度的相关关系,并对风沙流结构进行了相应... 根据在沙漠化程度十分严峻的乌兰布和沙漠实际所测得的有关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风沙运动的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建立了3种沙丘的输沙率函数模型,定量地分析了输沙率与风速及高度的相关关系,并对风沙流结构进行了相应研究。这对于指导我国的沙漠化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风沙运动规律 输沙率 风速 风沙流 沙漠化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