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724
1
作者 杨莘 王祥 +4 位作者 邵文利 邵越英 刘溢思 应波 董建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33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335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压疮、跌倒。②主要原因分别是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③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④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评估及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⑤一周之内以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一天之内,以8:00、15:00和22:00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三大高峰。结论医院要从组织系统上改善人员配置并建立组织安全文化,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科室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患者的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研究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285
2
作者 李漓 刘雪琴 《中国护理管理》 2007年第11期54-55,共2页
美国等国家的实践证明,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促进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心。根据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 美国等国家的实践证明,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促进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心。根据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我院自2007年初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病人安全报告制度,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事件 报告制度 护理 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管理年活动 病人安全 医疗卫生事业 病人为中心
下载PDF
药物临床试验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关联性判定方法研究探讨 被引量:162
3
作者 李博 高蕊 +4 位作者 李睿 陆芳 訾明杰 李庆娜 唐旭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65-1470,共6页
为探讨药物临床试验不良反应(ADR)因果判定关联性,明确当前最佳的ADR因果判定方式,本文检索了国外既往ADR因果关系关联性判断的文件及标准,梳理其源流,并对国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论述总结。在分析当前最佳的国际国... 为探讨药物临床试验不良反应(ADR)因果判定关联性,明确当前最佳的ADR因果判定方式,本文检索了国外既往ADR因果关系关联性判断的文件及标准,梳理其源流,并对国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论述总结。在分析当前最佳的国际国内ADR因果判定方法的同时,并对今后的ADR因果判定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展望。本研究显示国内相关研究部门能够组织专门讨论,以利于ADR关联性判断的更规范化,也有利于临床试验及药物警戒的发展。2012年版《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减少了ADR事件项,建议修改;并开发研究可操作性更强的ADR因果判定综合方法;同时根据各期的临床试验特征,以制定不同的ADR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因果关系 关联性判断
原文传递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149
4
作者 刘玲玲 朱学骏 +5 位作者 姜薇 陈喜雪 李明 彭振辉 郭在培 李福秋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6-309,共4页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氯雷他定进行比较。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5个研究中心共入选慢性荨麻疹患者213例,纳入疗效分析共206例,其中咪唑斯汀组104例,氯雷他定组102例。治疗结束时,...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氯雷他定进行比较。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5个研究中心共入选慢性荨麻疹患者213例,纳入疗效分析共206例,其中咪唑斯汀组104例,氯雷他定组102例。治疗结束时,咪唑斯汀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为80.8%,氯雷他定组为74.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1.16,P=0.28)。咪唑斯汀组于治疗后第1周时,对控制风团大小、每周发作次数及直观模拟标尺法(VAS)瘙痒程度平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P=0.03和P=0.02)。至第2、4周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咪唑斯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25.5%,差异无显著性(χ2=0.25,P=0.62)。结论口服咪唑斯汀或氯雷他定10mg/d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相似,但咪唑斯汀似乎比氯雷他定组起效更快,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表现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斯汀 慢性荨麻疹 不良事件 药物疗法 氯雷他定
原文传递
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24
5
作者 龙艳芳 李映兰 郭燕红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5期16-20,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为完善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8家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检查的所有医院已全部开展了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最早开展...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为完善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8家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检查的所有医院已全部开展了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最早开展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277家医院中,分别有152家(54.9%)和132家(47.7%)医院实施了给药差错和压疮上报制度;目前,分别已有248家(89.5%)、245家(88.4%)、227家(81.9%)、215家(77.6%)和216家(78.0%)医院实施了给药差错、压疮、跌倒、管路滑脱和意外事件上报制度;省部级、市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较县级、民营医院高。结论: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45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被引量:99
6
作者 宋慧娟 刘雪琴 +2 位作者 李漓 毛惠娜 赵晓琳 《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第7期56-57,共2页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7年1~12月上报的45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有4类,其中最常见的为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46.7%),护理核心制度不落实...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7年1~12月上报的45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有4类,其中最常见的为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46.7%),护理核心制度不落实占33.0%。结论: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患者安全,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安全 不良事件 护理方法 护理服务品质
下载PDF
复方聚乙二醇用于内镜检查前结肠准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96
7
作者 周丽雅 杨云生 +3 位作者 袁耀宗 李兆申 胡品津 林三仁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 验证评价复方聚乙二醇进行结肠准备的清肠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服用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研究组)及105例甘露醇(对照组)作为结肠镜前准备的患者进行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整体结肠准备质量为主要疗效评... 目的 验证评价复方聚乙二醇进行结肠准备的清肠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服用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研究组)及105例甘露醇(对照组)作为结肠镜前准备的患者进行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整体结肠准备质量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研究组结肠整体准备的总有效率为92.4%(98/106),对照组为80.0%(84/1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6)。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5%(9/106),6例为恶心呕吐,3例为用药后实验室检查异常,均在短时间内自然缓解,对肠镜检查无影响,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15/105),4例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例为胸闷,10例为用药后实验室检查异常,并出现1例严重不良事件。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是用于各种临床检查肠道准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事件 结肠 对照组 准备 复方 发生率 多中心
原文传递
患者安全相关问题的国外研究现状 被引量:91
8
作者 丁力 姜安丽 叶旭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4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患者安全 不良事件 医疗差错
下载PDF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92
9
作者 戴慧珊 施雁 毛雅芬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9年第8期2137-2138,共2页
从护理角度出发,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分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充分保障病人安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病人安全 不良事件 报告系统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预防 被引量:93
10
作者 李小花 王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5-7,11,共4页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及不良事件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150例,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2组...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及不良事件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150例,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2组分别以各自的方式护理6个月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价2组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记录患者心脏不良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率。结果 2组护理前SDS和SAS评分、心绞痛发生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得分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显著降低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缓解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心绞痛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PDC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9
11
作者 刘晓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3期1803-180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6月的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手术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6月的手术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手术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比较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5个项目风险优先指数(RPN值)变化,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调查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标识错误、术中感染预防准备和措施不到位、术中低体温、术中压疮、术前欠缺安全访视评估RPN值均低较对照组下降。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手术护理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护理管理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PDCA 不良事件 满意度
原文传递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3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被引量:78
12
作者 袁强 王莉 +6 位作者 成岚 崔小花 钟大可 李媛媛 商洪才 张伯礼 李幼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32-139,共8页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3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的基本情况和文献研究趋势,为中药注射剂研发、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1~2009.4)...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3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的基本情况和文献研究趋势,为中药注射剂研发、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1~2009.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1~2009.4)、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1~2009.4)、中国中医药数据库(1984.1~2009.4)。同时检索卫生部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网站,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22期中药注射剂ADR/AE相关信息。描述性分析我国中药注射剂ADR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和文献类型及出现ADR的中药注射剂和相应管理措施。结果①上述4个数据库共检出5405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2160篇后,再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查文题、摘要和全文,最终纳入1010篇。②自1991年起,中药注射剂ADR年文献发表总量和年文献累积量均明显递增。③纳入的1010篇文献分布在297种期刊,其中55种药学类期刊共发表399篇(占文献总量的39.50%),64种中医、药类期刊共发表197篇(占19.5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医药卫生类收录的22种期刊共发表129篇(占12.77%)。④该1010篇文献分属8种类型,包括348篇个案报告(34.46%),254篇系列病例(25.15%),119篇综述(11.78%),116篇RCT(11.49%),78篇横断面研究(7.72%),61篇ADR文献分析(6.04%),28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77%)。⑤《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医药导报》和《中国药业》ADR文献发表量居297种期刊前三位(分别占5.84%、3.76%和2.67%)。⑥双黄连、清开灵和鱼腥草ADR报道最多,均超过200篇文献,占总文献的41.95%,国家卫生部和SFDA分别对其ADR进行管制。⑦双黄连、刺五加、鱼腥草和茵栀黄4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被撤市或叫停,其ADR文献发表量与监管作用相辅相成。结论①中药注射剂ADR研究呈增长态势,但总的数量少、发表分散、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基本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下载PDF
病人安全的概念与措施 被引量:70
13
作者 刘丽杭 党勇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22,共3页
随着病人自主意识的提高,病人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最重视的课题,关注病人安全,共创医患关系双赢的局面, 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服务所追求的目标。文章在阐述医疗不良事件的基础上,明确了各种不良事件的概念,国际社会就病人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随着病人自主意识的提高,病人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最重视的课题,关注病人安全,共创医患关系双赢的局面, 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服务所追求的目标。文章在阐述医疗不良事件的基础上,明确了各种不良事件的概念,国际社会就病人安全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病人安全的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安全 医疗 不良事件 健康保健
下载PDF
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72
14
作者 魏斌 田卓平 《中国医院》 2011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当前医疗不良事件的一种分类方法。方法:在总结分析医疗不良事件概念、分类现状的基础上,将有无过错事实、是否产生后果作为当前医疗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则。结果:建立了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包括I~IV四个级别,其严重...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当前医疗不良事件的一种分类方法。方法:在总结分析医疗不良事件概念、分类现状的基础上,将有无过错事实、是否产生后果作为当前医疗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则。结果:建立了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包括I~IV四个级别,其严重程度逐步递减。结论:SH9分类法符合现阶段国情,并重视III、IV级隐患事件及其上报,有益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及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事件 患者安全
下载PDF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9
15
作者 刘辉 姚璐 +3 位作者 张薇 武云涛 吕京会 张亚丽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陆军总医院干四科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GA护理模式进...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陆军总医院干四科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GA护理模式进行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猝死)及护理不良事件(压疮、坠床、跌倒、烫伤、误吸窒息、拔管等)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伴随基础疾病、服药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干预后,干预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vs.50.0%,P<0.05),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vs.44.74%,P<0.05)。结论 CGA护理模式能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 老年 冠心病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4
16
作者 王永琼 代昱虹 何跃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依从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不良心脏事件,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依从性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17
作者 王国钰 秦薇 +1 位作者 徐建鸣 卢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4期522-526,共5页
根本原因分析法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对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改进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对于根本原因分析法理论及其在护理风险应用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根本原因分析法的相关概论及在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系统地阐述了国外及... 根本原因分析法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对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改进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对于根本原因分析法理论及其在护理风险应用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根本原因分析法的相关概论及在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系统地阐述了国外及国内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现况、对护理风险控制的作用及以后应用的建议,以期望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风险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63
18
作者 黄水清 张小庄 聂川 《医院管理论坛》 2008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调查我院2006和2007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方法:从2006年开始,我院在护理管理中采用了内部网络不良事件报告直报制度,统计比较2006年和2007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和分类情况。结果:2006年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为0.23%,排... 目的:调查我院2006和2007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方法:从2006年开始,我院在护理管理中采用了内部网络不良事件报告直报制度,统计比较2006年和2007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和分类情况。结果:2006年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为0.23%,排前三位的是护患沟通、药物事件和病人识别事件;2007年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为0.43%,排前三位的是护患沟通、药物事件和公共设施事件。2007年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较2006年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98,P<0.05)。结论: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正逐渐为护理人员接受,目前护患沟通和药物事件在不良事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成为护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隐患,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技巧,严格落实护理工作制度,加强对药物的核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事件 护理管理 发生原因分析 护患沟通 护理工作制度 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人员 报告率
下载PDF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2
19
作者 赵海玲 王春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统计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上报的172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每百张床年上报率为10.41%;不良事... 目的:统计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上报的172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每百张床年上报率为10.41%;不良事件的种类及所占比例主要为:坠床/跌倒41例(23.8%),液体外渗28例(16.3%),给药错误26例(15.1%);不良事件的级别主要为未造成后果事件(60.5%);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为8:00-11:59,高发年龄段为<3岁(45.9%);工作时间<3年的护士值班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41.9%)。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右美托咪定镇静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0
20
作者 杨明全 周洁 +2 位作者 曹建伟 曾永红 郑刚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9-844,共6页
目的观察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时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人选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成人重症患者。按计算... 目的观察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时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人选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成人重症患者。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号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咪达唑仑组(Mid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1~2μg/kg缓慢静脉推注诱导麻醉行气管插管,然后以咪达唑仑0.06mg·kg-1·h-1+芬太尼20—50μg·kg-1·h-1或舒芬太尼0.1~0.2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镇痛镇静;次日,Dex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起始量0.4μg·kg-1·h-1,维持量0.1~0.7μg·kg-1·h-1)30min后停用咪达唑仑;Mid组保持原有镇静镇痛方案不变。镇静目标为Richmond躁动一镇静评分(RASS)维持在-2~1分或Ramsay镇静评分维持在3~4分;患者如果出现明显躁动则给予咪达唑仑,必要时联合丙泊酚镇静;每Et进行唤醒试验。观察终点为患者转出ICU、死亡或机械通气时间≥28d。观察两组患者镇静期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共纳入383例患者,Dex组190例,Mid组19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计病死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x组咪达唑仑、丙泊酚及芬太尼用量均较Mid组减少,两组舒芬太尼用量基本相似。Dex组Ramsay和RASS评分均较Mid组明显降低(分:3.34±0.63比3.95±0.86,-1.33±0.87比-1.98±1.27,均P〈0.01)。Dex组以心率(HR)减慢为突出表现,51.1%的患者用药之初(1~2h)即表现为HR减慢;HR〈50次/min需异丙肾上腺素处理者比Mid组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镇静 不良事件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