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7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4
1
作者 田亚茹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1,64,共4页
中国歌剧从1920年诞生至今,已有无数作品问世,但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当数《白毛女》《江姐》《原野》。这三部作品分别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每部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们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歌剧作品。 《白... 中国歌剧从1920年诞生至今,已有无数作品问世,但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当数《白毛女》《江姐》《原野》。这三部作品分别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每部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们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歌剧作品。 《白毛女》于1945年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等人共同创作完成。1948年5月首演于延安中央学校礼堂。该剧系根据流传于晋察冀选区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而写成的。 《江姐》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196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舞团首次在北京上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剧本的主要素材来源于长篇小说《红岩》,这部小说曾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说的情节、人物深为广大人民所熟悉,所以在这部小说基础上改编过来的歌剧,从剧本内容上本身是颇受欢迎的。《江姐》突破了《白毛女》"话剧加唱"的固有模式,在民族歌剧宣叙调的写作上给予了更多的探索,并为以后民族歌剧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泛的道路。《原野》由万方编剧,金湘作曲,根据我国剧作家曹禺名著改编创作而成。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较多地使用宣叙调的形式,较我国以往歌剧创作有所突破,作曲家采用多调性思维与旋律片段相结合的原则,使宣叙调在不同调性的游移中进行纵向的叠置和横向的延展,同时注意了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史 《白毛女》 《江姐》 原野 审美情趣 创作风格
原文传递
歌剧《原野》音乐探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贻鑫 李道松 《中国音乐学》 1988年第1期15-24,共10页
根据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名著改编的歌剧《原野》(万方编剧、金湘作曲)以它大胆的探索创新,精巧的整体构思,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人们的关注,赢得了广泛的赞许。 曹禺这部著名悲剧曾以话剧和电影的艺术形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歌剧《原野... 根据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名著改编的歌剧《原野》(万方编剧、金湘作曲)以它大胆的探索创新,精巧的整体构思,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人们的关注,赢得了广泛的赞许。 曹禺这部著名悲剧曾以话剧和电影的艺术形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歌剧《原野》没有受话剧、电影的局限,而是按照歌剧的艺术规律,从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宏观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 歌剧 音乐形象 名著改编 探索创新 艺术形式 艺术规律 宏观把握 整体构思 曹禺
原文传递
中国西体歌剧音乐创作的得与失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吉提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117,共17页
中国西体歌剧是中国歌剧的重要分支,其创作较为注重对西方歌剧音乐体裁和写作技术的全方位借鉴。通过抽样分析,论证这类歌剧自有其与民族歌剧不同的审美取向和其他戏剧音乐无可顶替的存在价值。中国西体歌剧以其国际视野、多元文化和中... 中国西体歌剧是中国歌剧的重要分支,其创作较为注重对西方歌剧音乐体裁和写作技术的全方位借鉴。通过抽样分析,论证这类歌剧自有其与民族歌剧不同的审美取向和其他戏剧音乐无可顶替的存在价值。中国西体歌剧以其国际视野、多元文化和中国情怀的音乐创作实践,已初步呈现题材宽泛、形式多样和个性化特点,以适应国内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赢得了国内观众的认可。又因其能用西方人比较熟悉的音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也受到西方社会的欢迎。重新深入思考西体歌剧的民族性本质,正确处理中国观众与西体歌剧间的隔阂,致力于新时代个性化的精品打造,是作曲家们继续奋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体歌剧 中国品格 多元文化 原野 《苍原》 《骆驼祥子》
原文传递
《原野》论 被引量:13
4
作者 田本相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年第4期122-141,共20页
《原野》写于一九三六年,先是发表在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季月刊》上,一九三七年八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这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早已伸进华北。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危机达到一个空前严重的阶段。
关键词 原野 戏剧冲突 《雷雨》 文季 焦氏 《日出》 奥尼尔 一九 日本帝国主义 戏剧作品
下载PDF
“诗样的情怀”——试论曹禺剧作内涵的多解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邹红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本文认为,将话剧作为诗来写,是形成曹禺剧作多解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曹禺剧作 《雷雨》 原野 易卜生 “诗” 《玩偶之家》 《北京人》 象征性意象 《日出》 《家》
原文传递
原野旷奥感应健康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滨谊 梁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3,共8页
以寻找自然原野在风景园林推动人类健康中的源头与基本作用,以及基于原野旷奥空间、建立风景感应健康世界的"元素周期表"为目标,尝试以风景旷奥空间感受及其测度为主线,探寻自然原始空间环境的健康与疗愈作用。追溯分析了&qu... 以寻找自然原野在风景园林推动人类健康中的源头与基本作用,以及基于原野旷奥空间、建立风景感应健康世界的"元素周期表"为目标,尝试以风景旷奥空间感受及其测度为主线,探寻自然原始空间环境的健康与疗愈作用。追溯分析了"景分内外""景分旷奥""主客合一"的中国风景源头;回顾了风景旷奥理论的研究进程,从空间环境促进生命健康出发,探讨了风景旷奥的健康作用,提出并分析了空旷型、奥秘型和复合型3种原野的旷奥感受特征及其在生理、心理和精神3个层面上对于人类健康的作用,揭示了原野旷奥感应对于人类健康与疗愈的积极作用和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原野 风景旷奥度 人类健康
下载PDF
论演员塑造舞剧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舞剧《原野》中焦大星的形象塑造谈起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岩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7-93,共7页
舞剧是综合性艺术,它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方式,综合多种艺术手段,按照戏剧形式展开。作为戏剧的一种,舞剧中剧情的发展和结构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述说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探究人物心理,而舞剧主题的开掘和对观... 舞剧是综合性艺术,它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方式,综合多种艺术手段,按照戏剧形式展开。作为戏剧的一种,舞剧中剧情的发展和结构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述说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探究人物心理,而舞剧主题的开掘和对观众的启发也必须通过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来实现。可见,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舞剧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诚然,舞剧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编剧、编导、演员和舞台服装设计人员等多方面合作,但贯穿作品创作、最终承载剧作的,却非舞剧演员莫属。因此,本文着重探究演员塑造舞剧人物形象时的诸多可行方法。笔者以出演舞剧《原野》中焦大星的实践体会为切入点,在与原作和话剧、戏曲的对比中,针对舞剧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演员的特殊作用,提出了几个可供参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人物形象塑造 原野 焦大星
原文传递
淡妆浓抹总相宜——论中国歌剧的多元化发展 被引量:8
8
作者 于善英 《戏文》 2005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歌剧 金湘 《杨贵妃》 舞剧 演出 音乐创作 作曲家 原野 古典 浪漫
下载PDF
论《原野》的精神内涵——兼评《原野》研究中的某些观点 被引量:11
9
作者 董炳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88-108,共21页
长期遭受冷落或责难的《原野》近年倍受青睐了。研究它的论文颇有几篇,几部曹禺研究专著设专章专节论述它,对于它的总体评价也由“最失败”之类的贬斥而变为“基本上是成功的”、“金子终归是金子”之类的赞美。但是,对于《原野》的许... 长期遭受冷落或责难的《原野》近年倍受青睐了。研究它的论文颇有几篇,几部曹禺研究专著设专章专节论述它,对于它的总体评价也由“最失败”之类的贬斥而变为“基本上是成功的”、“金子终归是金子”之类的赞美。但是,对于《原野》的许多评价并非建立在对作品精神内涵的准确把握之上,对于评价对象真实涵义的曲解或漠视,导致了评价本身的种种偏差。因此,对《原野》的精神内涵进行科学的、符合作品本意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重评《原野》,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 焦母 创作动机 《雷雨》 焦大星 戏剧冲突 田本相 人物形象塑造 向善 宇宙意识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反现代倾向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健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舞台上虽然偶有新的火花闪耀,叫人看到一线生机,但总体的状态仍不出两个字:失魂!记得1997年戏剧界在北京聚会,纪念话剧90周年,会上有一位戏剧家呼吁:“回到曹禺!”那意思当然是回到创作《雷雨》、《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舞台上虽然偶有新的火花闪耀,叫人看到一线生机,但总体的状态仍不出两个字:失魂!记得1997年戏剧界在北京聚会,纪念话剧90周年,会上有一位戏剧家呼吁:“回到曹禺!”那意思当然是回到创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曹禺,而不是回到1949年之后的曹禺,因为后者不过是一个失魂的戏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戏剧家 当代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雷雨》 中国戏剧 话剧 舞台
原文传递
论作为一种文人生存模式的“曹禺现象”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0-49,共10页
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从缤纷的文学世界走向非文学的世界,他们的共同发展轨迹是以极富个性和独立品格的文学创作冲上文坛,显示出勃勃朝气;而随着世界观的转变,又以呆板、单一、缺乏个性的标语口号化的功利主义... 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作家从缤纷的文学世界走向非文学的世界,他们的共同发展轨迹是以极富个性和独立品格的文学创作冲上文坛,显示出勃勃朝气;而随着世界观的转变,又以呆板、单一、缺乏个性的标语口号化的功利主义文学结局,从而失却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力,而代之以政治的附庸.这是让海外许多中国学家困惑的现象.人们不明白,是什么有这么大的诱惑力使有独立品格、追求过自由的人们那么虔诚地皈依.有这么一批富有个性的作家主动拒绝文学而愿被政策所束缚,这是二十世纪中国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禹 前期剧作 《雷雨》 《王昭君》 生存模式 《北京人》 曹禺 原野 《日出》 独立品格
下载PDF
中原地区概念的形成 被引量:9
12
作者 薛瑞泽 《寻根》 2005年第5期10-12,共3页
中原地区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原"一词由过去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转向了专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一转变的呢?根据现存的史料分析,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 中原地区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原"一词由过去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转向了专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一转变的呢?根据现存的史料分析,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到六朝时期,"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概念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 黄河中下游 史料分析 两汉时期 六朝时期 原野 史书
原文传递
价值走向原野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晓明 霍锋 李立男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7,共7页
价值走向原野[美]罗尔斯顿编者按HolmesRolston,Ⅱ,是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系杰出教授、著名环境哲学家、他的名著《哲学走向原野》一书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价值走向原野》是该书中的... 价值走向原野[美]罗尔斯顿编者按HolmesRolston,Ⅱ,是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系杰出教授、著名环境哲学家、他的名著《哲学走向原野》一书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价值走向原野》是该书中的一篇杰出论文,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走向 原野 人类中心主义 亲缘关系 自然界 中枢神经系统 脂肪细胞 生命形式 工具价值 呼吸作用
下载PDF
歌剧《原野》的旋律创作对声乐表演的良好导向——兼论声乐旋律创作的三种类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石惟正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关键词 原野 声乐表演 歌剧 西方音乐文化 创作 旋律 种类 导向
原文传递
中国歌剧事业如何走出低谷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39,共4页
中国歌剧事业如何走出低谷的几点思考徐平歌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于一身的既古老又年轻的一种艺术。说其古老,是因为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类似于歌剧性质的众人伴唱,尽管那只是歌剧艺术的雏形;真正称得上较完美的音乐戏剧... 中国歌剧事业如何走出低谷的几点思考徐平歌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于一身的既古老又年轻的一种艺术。说其古老,是因为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类似于歌剧性质的众人伴唱,尽管那只是歌剧艺术的雏形;真正称得上较完美的音乐戏剧的歌剧,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艺术 中国歌剧 走出低谷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民族音乐语言 音乐文化 原野 二度创作 大众化 表现手法
下载PDF
从误读到误解:理论与创作的互动——以曹禺现象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巧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中国带有意识形态化特性的文学批评始于三四十年代 ,它过多注重切近时势 ,对作品的解读虽然也强调其“艺术性” ,但往往更重视其思想性 ,而所谓的思想性又被简缩为某种单一的理论兴趣 ,由此很容易造成对作品的误读 ,这种误读又反过来影... 中国带有意识形态化特性的文学批评始于三四十年代 ,它过多注重切近时势 ,对作品的解读虽然也强调其“艺术性” ,但往往更重视其思想性 ,而所谓的思想性又被简缩为某种单一的理论兴趣 ,由此很容易造成对作品的误读 ,这种误读又反过来影响并制约作家的创作。本文以“曹禺现象”为个案 ,探讨其艺术创造力从 30年代爆发到 4 0年代中期之后很快衰退的原因 ,认为理论批评界对作家的误读所形成的强有力的社会舆论使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力产生了误解 ,由此偏离了他自己所熟悉的轨道而进入他人设定的轨道 ,最终制约住了他富于原创性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现象 文学批评 戏剧文学 《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基督情怀 戏剧理论 戏剧创作
原文传递
重评仇虎的复仇悲剧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建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8年第2期1-22,共22页
在曹禺的剧作中,评价最不公正的莫过于《原野》了。前些年,“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失败之作”几乎成了定论。近年来,尽管唐弢先生热情呼喊“我爱《原野》”,不少评论也有意为《原野》“翻案”,但由于涉及到《原野》
关键词 原野 创作道路 我爱 父债子还 唐弢 思想意义 心理变态 朱老忠 《红旗谱》 犯罪感
下载PDF
《原野》和表现主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克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3年第3期76-92,共17页
耐人寻味的现象恐怕很少有几部戏的命运象曹禺的《原野》那样耐人寻味的了。《原野》自1937年4月开始在《文丛》杂志上问世以来,评论界多数人都给予了基本上否定的批评。认为由于作者不熟悉。
关键词 原野 表现主义 《雷雨》 《日出》 戏剧冲突 欣赏习惯 文丛 奥尼尔 焦母 潜在意识
下载PDF
“伦敦原野”上最后的死——评《伦敦原野》 被引量:6
19
作者 阮炜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1-76,共6页
“伦敦原野”上最后的死——评《伦敦原野》阮炜在80、90年代英国文坛上,马丁·艾米斯(MartinAmis)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已成为近年来英美文学创作界和研究界的热门。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界对他的介绍几乎尚... “伦敦原野”上最后的死——评《伦敦原野》阮炜在80、90年代英国文坛上,马丁·艾米斯(MartinAmis)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已成为近年来英美文学创作界和研究界的热门。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界对他的介绍几乎尚未开始,本文拟就其《伦敦原野》(L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 马丁·艾米斯 “作者” 《恋爱中的女人》 《四个四重奏》 原野 幸运的吉姆 《法国中尉的女人》 世界末日 “爱”
原文传递
《原野》中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原野》新释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8-84,共7页
《原野》被认作现实主义的或“现实主义融合表现主义”的剧作 ,是该剧研究讲不透的原因。《原野》中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因素 ,是一部兼有四种创作方法因素的浪漫主义剧作。《原野》是曹禺剧作中艺术探索最放手大胆 ,关于人类... 《原野》被认作现实主义的或“现实主义融合表现主义”的剧作 ,是该剧研究讲不透的原因。《原野》中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因素 ,是一部兼有四种创作方法因素的浪漫主义剧作。《原野》是曹禺剧作中艺术探索最放手大胆 ,关于人类思想的表露最清晰直接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自然主义 原野 真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