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改的Q矢量表达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张兴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2-167,共6页
推导出垂直p坐标修改的Q矢量表达式以及用其散度作强迫项的ω方程。用常规气象资料作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地区修改的Q矢量分析化于准地转Q矢量分析.
关键词 修改 Q矢量 准地转Q矢量 ω方程 大气动力学
下载PDF
Q矢量及其在天气诊断分析中应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4
2
作者 岳彩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8,共6页
对Q矢量的理论研究动态及其主要应用结果作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Q矢量 ω方程 诊断分析 天气诊断 天气系统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中国夏季暴雨系统诊断的非地转Q矢量k方程 被引量:10
3
作者 彭春华 洪国平 胡伯威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3-492,共10页
根据中国夏季暴雨系统的有关特点,导出一种适用于低层(850 h Pa 附近)单层ω诊断的非地转ω方程,它有别于迄今各种以“平衡方程”约束的非地转 ω方程。其中还适当地隐含非绝热作用,也包含了低层摩擦强迫。整个强迫场仍可写... 根据中国夏季暴雨系统的有关特点,导出一种适用于低层(850 h Pa 附近)单层ω诊断的非地转ω方程,它有别于迄今各种以“平衡方程”约束的非地转 ω方程。其中还适当地隐含非绝热作用,也包含了低层摩擦强迫。整个强迫场仍可写成一种简洁直观的矢量( Q)散度形式,以便应用于一般气象台业务分析预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转Q矢量 暴雨系统诊断 ω方程 降水分析
下载PDF
高空急流对青藏高原切变线影响的数值试验与动力诊断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雄 李国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1-378,共18页
利用NCEP 1°×1°FNL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一次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切变线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主要研究高空急流强度对高原切变线的影响,并结合ω方程分析了影响高原切变线上垂直上升运动的若干因子。研究得出高... 利用NCEP 1°×1°FNL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一次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切变线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主要研究高空急流强度对高原切变线的影响,并结合ω方程分析了影响高原切变线上垂直上升运动的若干因子。研究得出高空急流的强度对低层风场有重要影响,急流增强会使高原切变线上的风切变增大,切变线变长,同时高空急流强度的增强也有利于高原切变线上水汽的辐合。高空急流可通过影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散度场垂直配置对高原切变线上的正涡度柱与辐合上升运动产生作用。ω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项对高原切变线上的垂直上升运动起主导作用,低层暖平流有利于切变线上产生上升运动。高空急流强度的变化对差动涡度平流项的影响要大于温度平流拉普拉斯项,高空急流强度的增强会放大差动涡度平流项和温度平流项的正贡献,从而更加有利于上升运动及高原切变线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急流 青藏高原切变线 强度 数值试验 ω方程
下载PDF
再论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之间的协调 被引量:10
5
作者 廖洞贤 朱艳秋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在计算域面积为常数的约束下,给出了几种不同精度的平流方程和ω方程的“最优垂直网格距”,以及在极限情况下的“协调垂直网格距”的表达式。还讨论了在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不协调时数值解对能量传播和计算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平流方程 ω方程 垂直分辨率
下载PDF
广西一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维亮 农孟松 屈梅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结合2013年3月23-24日广西一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运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实况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资料计算准地转ω方程的两个主要强迫项:涡度平流的垂直差动项(简称"涡度平流项")和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项(简称"... 结合2013年3月23-24日广西一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运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实况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资料计算准地转ω方程的两个主要强迫项:涡度平流的垂直差动项(简称"涡度平流项")和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项(简称"温度平流项")。结果表明,天气尺度的抬升运动主要是温度平流项的贡献,500 h Pa高空槽前的负变温造成了斜压性加强是抬升运动加强的主要原因,也是桂北强对流范围增大的主要原因。用ω方程结合数值预报回报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天气实况,说明上述方法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ω方程 涡度平流项 温度平流项 负变温 数值预报
下载PDF
一次北上江南气旋的结构特征与演变机理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郭达烽 熊秋芬 张昕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3-424,共12页
利用常规的高空、地面观测、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和FY-2E水汽图像等资料,分析了一次北上的江南气旋降水分布、生成环境、结构特征及气旋发展和移动的成因。结果表明:(1)气压场形状和强降水落区的演变类似于Shapiro-Key... 利用常规的高空、地面观测、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和FY-2E水汽图像等资料,分析了一次北上的江南气旋降水分布、生成环境、结构特征及气旋发展和移动的成因。结果表明:(1)气压场形状和强降水落区的演变类似于Shapiro-Keyser气旋模型。(2)江南气旋发生并向北发展,表现为250 hPa高空辐散,500 hPa西北槽与高原东部槽东移合并、下游脊加强环流的背景。(3)这次气旋虽然没有出现Shapiro-Keyser气旋模型中明显的暖锋后弯现象,但在低压中心附近存在弱的暖核,该核主要位于850 hPa以下层次。(4)当正相对涡度区随高度向西倾斜、地面气旋中心西侧的冷锋锋区增强、高层相对涡度值增大时,气旋处于快速加深过程中;当高低层正相对涡度中心几乎垂直重合、且对流层低层冷锋锋区减弱,则气旋缓慢发展。(5)暖湿气流向北发展和垂直于暖锋的次级环流加强使得暖锋附近的降水增强。(6)用准地转ω运动方程诊断得到,在气旋的初生阶段,地面气旋上空垂直上升速度几乎为0,气旋基本不发展;但其下游暖平流和高低层涡度平流差值大,有利于气旋快速向东北方向移动。在气旋发展阶段,地面气旋上空垂直上升速度加大,气旋快速发展,但其下游暖平流和高低层涡度平流差值减小使得气旋移速缓慢。在气旋发展停滞阶段,地面气旋上空垂直上升速度微弱,气旋发展趋于停止,且其下游暖平流和高低层涡度平流差值继续减小,气旋移速进一步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气旋 暖核 相对涡度 成因 ω方程
下载PDF
应用ω方程对爆发性气旋与非爆发性气旋的诊断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永刚 孙成志 +1 位作者 吕美仲 欧阳子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8,共8页
对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中高纬度海洋上的两个爆发性气旋和一个非爆发性气旋进行了非地转ω方程诊断分析.认为强的温度平流、涡度平流、位涡平流和凝结潜热释放是使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因子,爆发性气旋发展过程是一特殊的斜压过程,存在... 对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中高纬度海洋上的两个爆发性气旋和一个非爆发性气旋进行了非地转ω方程诊断分析.认为强的温度平流、涡度平流、位涡平流和凝结潜热释放是使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因子,爆发性气旋发展过程是一特殊的斜压过程,存在着某种自我激发的机制.非爆发性气旋不但其发展因子(如涡度平流、温度平流、位涡平流、潜热释放等)在量的方面较爆发性气旋要小,自我激发性机制表现得也不明显.爆发性气旋与非爆发性气旋的发展,不但强度上存在量的差异,而且其发展机制也存在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气旋 温带海洋气旋 ω方程 温度平流 气旋
下载PDF
2010年9月河南暴雨过程Q矢量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孟祥翼 张金平 马月枝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第B09期105-111,共7页
应用Q矢量理论对2010年9月河南省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湿Q矢量的正负散度区,分别对应下沉和上升气流区,负散度绝对值大值区与暴雨落区对应;利用850 hPa湿Q矢量散度纬向剖面图可分析出中低层低值系统的移动;Q矢量锋生... 应用Q矢量理论对2010年9月河南省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湿Q矢量的正负散度区,分别对应下沉和上升气流区,负散度绝对值大值区与暴雨落区对应;利用850 hPa湿Q矢量散度纬向剖面图可分析出中低层低值系统的移动;Q矢量锋生函数正值区与强降水落区对应,但其值与暴雨强度并非呈线性增长关系,其值逐日演变可反映冷暖空气交汇及锋面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转Q矢量 暴雨系统诊断 ω方程 Q矢量散度 锋生函数
下载PDF
潜热在准地转ω—方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绍凤 M.A.Pedder 《热带气象》 CSCD 1991年第1期88-93,共6页
本文讨论准地转ω—方程在中低纬地区的应用问题,认为考虑了潜热加热的湿ω—方程可以比干ω—方程更好地反映大尺度垂直运动的概况。在湿ω—方程中,同时考虑三维平流的加热作用比只考虑垂直平流的加热作用效果好,尤其能较好地确定出... 本文讨论准地转ω—方程在中低纬地区的应用问题,认为考虑了潜热加热的湿ω—方程可以比干ω—方程更好地反映大尺度垂直运动的概况。在湿ω—方程中,同时考虑三维平流的加热作用比只考虑垂直平流的加热作用效果好,尤其能较好地确定出与降水有关联的较强的上升和下沉运动的区域和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地区 潜热 准地转 ω方程 天气
下载PDF
一种在天气图上估计Q矢量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F.Sanders B.J.Hoskins 朱复成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1-26,共6页
本文论述了如何从有等压线和等温线的图上来估计 Q 矢量的方向和相对数值。这种矢量场的辐散代表了准地转ω方程中的强迫函数。某一点的 Q 矢量方向是由沿着等温线(在北半球较冷的空气在共左侧)所取的地转风矢量的变率所确定的。Q 矢量... 本文论述了如何从有等压线和等温线的图上来估计 Q 矢量的方向和相对数值。这种矢量场的辐散代表了准地转ω方程中的强迫函数。某一点的 Q 矢量方向是由沿着等温线(在北半球较冷的空气在共左侧)所取的地转风矢量的变率所确定的。Q 矢量方向指向风矢量变率的右侧90°。它的强度正比于矢量风变率的数值和温度梯度的数值。文中论述了一个实际形势中的应用,并把本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用温度和涡度平流的传统推断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发现两者有普遍的一致性。文中概略绘出了地面高低压理想形势场及高空为槽脊形势下的 Q 矢量和相应垂直运动的分布,给出了对流层低层鞍形气压场和高空急流入口区的汇合锋生的例子,还提到了在锋生和锋消形势下 Q 矢量和垂直环流的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平流 锋生 矢量方向 变率 ω方程 锋消 地转风 高空急流 地面锋 垂直环流
下载PDF
Helmholtz方程差分解的迭代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金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04-412,共9页
本文提出几种Helmholtz方程差分解的迭代方法。用Banach空间线性算子的观点,提出了算子迭代方法。最常用的逐步超松弛迭代法是我们提出的算子迭代法的一种。本文并提出了可变超松弛系数的思想,解决了因可变Helmholtz系数难以确定最佳超... 本文提出几种Helmholtz方程差分解的迭代方法。用Banach空间线性算子的观点,提出了算子迭代方法。最常用的逐步超松弛迭代法是我们提出的算子迭代法的一种。本文并提出了可变超松弛系数的思想,解决了因可变Helmholtz系数难以确定最佳超松弛系数的问题。本文还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迭代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 预报 ω方程 差分解 迭代法
下载PDF
Petterssen锋生函数的推广及其与垂直运动强迫项的关系
13
作者 D.Keyser 杨雪亚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6-49,共14页
Petterssen 的锋生方程,建立了水平位温梯度大小的拉格朗日变率(称为锋生函数)与水平速度场中运动学不变属性间的关系式。根据标量锋生函数的空间分布推断锋区中垂直环流的存在,在天气业务中是不罕见的。另一方面,Hoskins 及其同事引入... Petterssen 的锋生方程,建立了水平位温梯度大小的拉格朗日变率(称为锋生函数)与水平速度场中运动学不变属性间的关系式。根据标量锋生函数的空间分布推断锋区中垂直环流的存在,在天气业务中是不罕见的。另一方面,Hoskins 及其同事引入了一种准地转ω方程,其中动力强迫项与 Q 矢量的水平散度成正比。所谓 Q 矢量,定义为矢量水平位温梯度沿地转气流的拉格朗日变率。Q 矢量的形式,启发我们把 Petterssen 锋生函数推广成适用于矢量水平位温梯度的情况。这种推广后的锋生函数称为矢量锋生函数,包括新引入的水平位温梯度方向的拉格朗日变率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生函数 Petterssen 位温 水平散度 垂直运动 变率 锋区 ω方程 强迫作用 斜压扰动
下载PDF
准地转Q矢量的分析
14
作者 寇正 《教学与研究(南京)》 2002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介绍了准地转Q矢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给出了一般形式的准地转Q矢量表达式,同时详细讨论了Q矢量的物理意义。另文将发表以一次气旋快速发展过程为例,说明了准地转Q矢量在实际天气过程诊断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准地转 Q矢量 ω方程 天气过程诊断 锋生 非地转运动
下载PDF
准地转Q矢量的计算及其在强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15
作者 滕卫平 卢家麟 李清泉 《浙江气象》 1989年第4期1-3,共3页
一、前言在强天气的诊断分析和预报中,常常要了解上升运动、锋生函数及非地转运动等物理量的分布与强度,由于计算这些物理量所需求的资料量较大,给日常的应用带来不便。Hoskins等提出的“Q矢量分析方法”就是用Q矢量来描述这些物理量的... 一、前言在强天气的诊断分析和预报中,常常要了解上升运动、锋生函数及非地转运动等物理量的分布与强度,由于计算这些物理量所需求的资料量较大,给日常的应用带来不便。Hoskins等提出的“Q矢量分析方法”就是用Q矢量来描述这些物理量的分布和强度,其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清楚,能弥补传统准地转ω方程的缺点,而且计算简便,资料需求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转运动 矢量分析 锋生函数 上升运动 ω方程 对流云团 诊断分析 涡度 辐合区 大值区
下载PDF
工程设计暴雨中尺度动力气象模型
16
作者 谢承迪 《西北水电》 1992年第4期15-20,共6页
本工作从推求工程设计暴雨出发,根据动力气象学原理,提出以“对流加速长度”计算热对流运动的方法,并导出气压梯度力公式和中尺度ω方程.由此组成的暴雨计算模型能较确切地反映中尺度系统的特性,为从成因上推求暴雨量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本工作从推求工程设计暴雨出发,根据动力气象学原理,提出以“对流加速长度”计算热对流运动的方法,并导出气压梯度力公式和中尺度ω方程.由此组成的暴雨计算模型能较确切地反映中尺度系统的特性,为从成因上推求暴雨量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途径.验算表明,本法精度较高,且对于缺乏资料地区,尤具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暴雨 中尺度动力气象 上升运动 对流加速长度 ω方程
下载PDF
■矢量与湿ω方程及其应用
17
作者 陈忠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1991年第2期9-14,共6页
一、引言用准地转ω方程诊断大气的垂直运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但用常规ω方程进行垂直运动的定性定量分析时,有其不可忽视的缺陷。Hoskins等指出这些缺陷,并对此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ω方程作了重新推导,用一种新的表示方... 一、引言用准地转ω方程诊断大气的垂直运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但用常规ω方程进行垂直运动的定性定量分析时,有其不可忽视的缺陷。Hoskins等指出这些缺陷,并对此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ω方程作了重新推导,用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描写强迫项。经改写后的ω方程,不仅强迫项的形式简单,而且还有物理意义明确等优点。大气中的垂直运动仅依赖于Q的散度,通过考虑等压面上的高度场和温度场即可推断出天气图上垂直运动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方程 锋生函数 垂直运动 大气运动 暴雨预报 大值区 等压面 散度 准平衡 生消
下载PDF
基于准地转垂直运动方程对Q矢量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小刚 柳士俊 +1 位作者 王秀明 陶祖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95-2502,共8页
Q矢量是诊断大气大尺度垂直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在f平面近似下,从原始运动方程组出发可以推导出Q矢量以及相关的半地转Q矢量、非地转Q矢量和湿Q矢量等表达式,但这种传统的推导方法没有考虑大气准地转运动的属性.本文利用数学物理变换,直... Q矢量是诊断大气大尺度垂直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在f平面近似下,从原始运动方程组出发可以推导出Q矢量以及相关的半地转Q矢量、非地转Q矢量和湿Q矢量等表达式,但这种传统的推导方法没有考虑大气准地转运动的属性.本文利用数学物理变换,直接从准地转"方程出发推导出Q矢量及其相关表达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方法在大气准地转运动属性表达方面的缺陷,并进一步讨论了传统方法在Q矢量相关表达式推导和物理意义表达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 准地转ω方程 半地转Q矢量 非地转Q矢量 湿Q矢量
下载PDF
准地转k方程中的变形项
19
作者 Mart.,JE 岳彩军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27,共6页
在一个典型中纬度气旋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持续监测对流层中层变形项的数值发现,在气旋生命史的早期阶段,中层变形项的数值一般来说很小。可是,当气旋接近和处于它的成熟阶段时,变形项对总的准地转垂直运动强迫产生了较大的、局部占... 在一个典型中纬度气旋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持续监测对流层中层变形项的数值发现,在气旋生命史的早期阶段,中层变形项的数值一般来说很小。可是,当气旋接近和处于它的成熟阶段时,变形项对总的准地转垂直运动强迫产生了较大的、局部占主导地位的影响,特别有趣的是在高位温(气旋成熟之后具有的水平热力结构特性)轴中,变形项达到了较大的数值。在此区域中变形项数值较大,证明在气旋内存在一个变形项数值较大的无锋对流层中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地转ω方程 变形项 中纬度气旋 气旋
下载PDF
基于混合网格Navier-Stokes方程的并行隐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冠男 邓守春 +1 位作者 韩同来 杨国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1-218,323,共8页
针对结构网格很难处理复杂外形和非结构网格无法计算具有边界层的粘性流动的缺点,发展了基于混合网格格点的隐式算法,成功地解决了在工程应用中难于处理的复杂外形粘性流场计算和效率问题。同时针对大规模的工程问题,发展了基于MPI通信... 针对结构网格很难处理复杂外形和非结构网格无法计算具有边界层的粘性流动的缺点,发展了基于混合网格格点的隐式算法,成功地解决了在工程应用中难于处理的复杂外形粘性流场计算和效率问题。同时针对大规模的工程问题,发展了基于MPI通信技术的染色分层通讯并行计算方法。其中空间离散采用基于Roe格式发展的三阶迎风HLLEW(Harten-Lax-Van Leer-Einfeldt-Wada)或AUSM格式,湍流模型采用k??两方程湍流模型,时间推进考虑到LU-SGS并行等效较困难则采用基于DP-LUR(Data-Parallel Lower-Upper Relaxation)格式的隐式算法,计算CFL数可取到105量级,从2个到128个CPU的并行加速效率都保持在90%以上,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算例对标模M6机翼模型流场进行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然后对标模DLR-F6翼身组合体进行混合网格粘性与无粘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混合网格方法;最后计算了DLR-WBNP外挂发动机翼身组合体模型,准确模拟了外挂和超临界机翼的相互干扰流动问题,采用4 CPU 16 CORE到24 CPU 96 CORE,2000步计算时间都不超过3小时。为民机跨声速气动弹性分析的计算效率提升提供了基本的数值模拟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网格 k-ω方程湍流模型 DP-LUR隐式方法 MPI 染色分层通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