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6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一号卫星的技术特点 被引量:152
1
作者 白照广 《中国航天》 2013年第8期5-9,共5页
一、前言高分一号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天基系统中的首发星,其主要目的是突破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5~8年寿命高可靠低轨卫星... 一、前言高分一号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天基系统中的首发星,其主要目的是突破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5~8年寿命高可靠低轨卫星技术,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关键技术,推动我国卫星工程水平的提升,提高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技术 卫星技术 对地观测系统 高分辨率 高空间分辨率 高时间分辨率 天基系统 融合技术
下载PDF
高分二号卫星的技术特点 被引量:87
2
作者 潘腾 《中国航天》 2015年第1期3-9,共7页
一、前言 高分二号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首批启动研制的卫星,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空间分辨率最高、观测幅宽最大、设计寿命最长的民用遥感卫星。其主要目的是突破亚米级高分辨率大幅宽成像、长焦距大F数轻小型相机... 一、前言 高分二号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首批启动研制的卫星,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空间分辨率最高、观测幅宽最大、设计寿命最长的民用遥感卫星。其主要目的是突破亚米级高分辨率大幅宽成像、长焦距大F数轻小型相机设计、高稳定度快速姿态侧摆机动、图像高精度定位、低轨道遥感卫星长寿命高可靠设计等关键技术,大幅提升我国遥感卫星观测效能,打破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推动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及应用水平的提升,提高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定位 亚米级 高分辨率 对地观测数据 轻小型 侧摆 长焦距 定轨 信号噪声 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4
3
作者 王崑声 袁建华 +1 位作者 陈红涛 蒲洪波 《中国航天》 2012年第11期52-57,共6页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一直是国外航天和国防领域所惯常采用的研制管理方法,保障了自“大力神”导弹及阿波罗计划以来众多项目的成功。然而,自1969年形成美国军用标准《系统工程管理》(Mil-Std-499)以来,该方法变化很小。...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一直是国外航天和国防领域所惯常采用的研制管理方法,保障了自“大力神”导弹及阿波罗计划以来众多项目的成功。然而,自1969年形成美国军用标准《系统工程管理》(Mil-Std-499)以来,该方法变化很小。与此同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却在显著地增长,传统系统工程(TSE)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方法 基于模型 国外 系统工程管理 美国军用标准 阿波罗计划 大力神 复杂性
下载PDF
深空探测的进展与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战略 被引量:49
4
作者 欧阳自远 李春来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8-32,共5页
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深空探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对深空探测的五个重点领域-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水星和金星探测,巨行星及其卫星探测,小行星及彗星探测的进展和探测成果分别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深空探测... 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深空探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对深空探测的五个重点领域-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水星和金星探测,巨行星及其卫星探测,小行星及彗星探测的进展和探测成果分别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对月球和火星的探测。根据国际上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目前深空探测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入认识太阳系各类天体,探讨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深空探测的重点是月球与火星,而对巨行星的卫星,小行星与彗星侧重探测水体与生命活动信息,探讨太阳系生命的起源与变化,我国深空探测近期应以月球探测为主导,取得突破性进展,筹备火星探测的预研究,选准科学目标,水星与金星、巨行星的卫星和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不是深空探测的主潮流,可适当参加国际合作,以期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月球探测 彗星探测 深空探测 发展战略
下载PDF
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3
5
作者 夏新仁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4,共5页
随着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防御体系的探测、跟踪、攻击能力越来越强,陆、海、空各兵种地面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以及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国防体系中地面军事目标的生存力与武器系统的突防和纵深打击能... 随着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防御体系的探测、跟踪、攻击能力越来越强,陆、海、空各兵种地面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以及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国防体系中地面军事目标的生存力与武器系统的突防和纵深打击能力,发展和应用隐身技术成为国防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美国为首的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研究隐身技术,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继研制出了隐身战斗机、轰炸机、巡航导弹等。隐身是用于描述“减少目标特征信号”的一个专用术语。飞行器的隐身主要是减缩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和降低发动机排气口的红外辐射等,它不仅决定了作战飞行器的生存能力,而且还是确保战争中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重要条件。隐身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各种防空探测系统和防空武器系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航空和电子战领域中的一大突破。目前,美国在隐身技术方面还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已有F-117A、B-2和侦察机TR-3A等装备部队,并在海湾和科索沃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21世纪隐身战斗机F-22猛禽也已完成了试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技术 发展现状 雷达隐身 红外隐身 发展趋势 隐身材料
下载PDF
近空间飞行器成为各国近期研究的热点(上) 被引量:42
6
作者 曹秀云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空间飞行器 空间范围 行空间 航天器 航空器 俄罗斯 空域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红涛 邓昱晨 +2 位作者 袁建华 赵滟 蒲洪波 《中国航天》 2016年第3期18-23,共6页
国外把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视为系统工程的"革命"、"系统工程的未来"、"系统工程的转型"等。本文首先对"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这一定义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探究系统工程的本质是什么... 国外把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视为系统工程的"革命"、"系统工程的未来"、"系统工程的转型"等。本文首先对"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这一定义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探究系统工程的本质是什么,进而从系统建模的角度认识系统工程与系统建模技术的关系,从系统建模技术的颠覆性发展来对比MBSE和传统系统工程,分析MBSE的基本原理,阐明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建模 组织管理 技术过程 管理过程 设计方案 认识系统 建模环境 系统仿真 活动图 建模思路
下载PDF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冯贵年 于志坚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是20世纪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其“天基”设计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测控、通信的高覆盖率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高速数传和多目标测控通信等技术难题,并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TDRSS系统使航天测控通信...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是20世纪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其“天基”设计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测控、通信的高覆盖率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高速数传和多目标测控通信等技术难题,并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TDRSS系统使航天测控通信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不断地拓宽自己的应用领域。现在,美国与俄罗斯两国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均已进入应用阶段,正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类卫星的发展中采用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本文主要介绍这些国家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并据此对我国正在研究的跟踪与数据卫星系统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现状 美国 覆盖率 测控通信 TDRSS系统 中国
下载PDF
国外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发展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祝彬 陈笑南 范桃英 《中国航天》 2013年第11期28-32,共5页
本文讨论的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是一种能够在20km以上的临近空间长时间持续飞行的无人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可以深入敌方纵深,设计飞行时间可达数天甚至半年以上,在区域持续信息获取或传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外经过多年的探索,主要发... 本文讨论的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是一种能够在20km以上的临近空间长时间持续飞行的无人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可以深入敌方纵深,设计飞行时间可达数天甚至半年以上,在区域持续信息获取或传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外经过多年的探索,主要发展了以太阳能为动力、以螺旋桨为推进系统、依靠气动升力飞行的太阳能无人机和以液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以螺旋桨为推进系统、依靠气动升力飞行的氢动力无人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国外 无人飞行器 太阳能无人机 飞行时间 推进系统 气动升力 氢燃料电池
下载PDF
小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来兴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小卫星技术 应用 现代小卫星 发展历史 社会效益
下载PDF
美国惯性导航与制导技术的新发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祝彬 郑娟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5,共3页
惯性导航与制导技术虽然是一项军民两用技术,但由于它拥有明显的军用属性,其发展一直受到军事需求的牵引,并作为一项特别敏感的军用技术受到美国国防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由美国国防部发布并不断进行重新修订的《军用关键技术清单》、... 惯性导航与制导技术虽然是一项军民两用技术,但由于它拥有明显的军用属性,其发展一直受到军事需求的牵引,并作为一项特别敏感的军用技术受到美国国防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由美国国防部发布并不断进行重新修订的《军用关键技术清单》、《发展中的科学技术清单》、《军用技术管制条例》等文件中都有单独的章节来对惯性导航与制导技术进行描述与阐释。2006年、2007年公布的《军用关键技术清单》分别提出了要发展的下一代惯性传感器以及十个类别系统、装置和器件现阶段应当达到的关键技术参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防部 制导技术 惯性导航 军用技术 军民两用技术 军事需求 科学技术 清单
下载PDF
美国预警卫星探测器及其相关技术 被引量:25
12
作者 钟建业 魏雯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27,30,共7页
关键词 卫星探测器 相关技术 美国 国防支援计划 导弹预警卫星系统 导弹预警系统 1989年 2010年 导弹探测 发展历程 卫星群 第三代 发射
下载PDF
热电制冷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小群 杜善义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24,共3页
在各种冷却技术中,热电制冷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作用速度快、可靠性高、寿命长、无噪声和无需维护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另外,热电制冷属于固态制冷,抗震性能优良,尺寸精确,特别适合替代超重状态下不能使用的常... 在各种冷却技术中,热电制冷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作用速度快、可靠性高、寿命长、无噪声和无需维护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另外,热电制冷属于固态制冷,抗震性能优良,尺寸精确,特别适合替代超重状态下不能使用的常规制冷方式。目前,热电制冷器在航空航天领域已开始获得实际应用,并且发展迅速,有取代机械制冷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制冷技术 航天领域 应用 航空 热电制冷器 冷却技术 作用速度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种类及军事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焱 才满瑞 佟艳春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9-44,共6页
近两年,世界各国掀起了临近空间开发热。美国已经计划将临近空间飞行器作为未来空间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希望将未来作战空域在扩展到空间的同时也扩展到临近空间。2005年,美国空军在施里弗-3太空战模拟军事演习中,首次引入了临近空间... 近两年,世界各国掀起了临近空间开发热。美国已经计划将临近空间飞行器作为未来空间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希望将未来作战空域在扩展到空间的同时也扩展到临近空间。2005年,美国空军在施里弗-3太空战模拟军事演习中,首次引入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美国导弹防御局也准备在其导弹防御体系中使用临近空间飞行器用于早期预警。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可用于战区侦察、预警、通信以及全球快速打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飞行器 军事应用 临近 美国导弹防御局 种类 导弹防御体系 早期预警 组成部分
下载PDF
空间碎片观测综述 被引量:19
15
作者 祁先锋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4-26,共3页
空间碎片又称轨道碎片,是指宇宙空间中除正常工作的飞行器外的所有人造物体,包括飞行着的各种残骸和碎片,大到废弃的卫星、运载火箭末级,小到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后的氧化铝小颗粒或从航天器上剥落下来的漆片。这些人造物体长期运行在空... 空间碎片又称轨道碎片,是指宇宙空间中除正常工作的飞行器外的所有人造物体,包括飞行着的各种残骸和碎片,大到废弃的卫星、运载火箭末级,小到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后的氧化铝小颗粒或从航天器上剥落下来的漆片。这些人造物体长期运行在空间轨道上,并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扩展日益增多。据估计,目前地球空间轨道上空间碎片的数量在数十万至数百万之间,而地面能够观测到的在轨运行的人造物体却不到1万个。以2003年6月24日美国公布的资料为例,登录在案的在轨物体数目有9106个,其中真正有效的航天器为1003个,即89郾0%的在轨物体为空间碎片。空间碎片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它们和航天器的碰撞能直接改变航天器的表面性能,造成表面器件损伤,导致航天器系统故障,对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空间碎片的不断产生对有限的轨道资源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当某一轨道高度的空间碎片密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时,碎片之间的链式碰撞过程将会造成轨道资源的永久破坏。因此,为了安全、持续地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就必须不断提高对空间碎片的跟踪监视技术,增强对空间碎片环境的分析预测能力,同时寻求控制空间碎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观测 轨道碎片 航天活动 人造物体 地基观测 天基观测 航天安全
下载PDF
中国导航定位卫星系统的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童铠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10,共8页
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和国家集团不惜巨资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中,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建成这种系统,欧洲也即将组建他们自己的系统。中国已建成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解决了自主系统的有无问题,但它是一个投资很少的初级区域性卫星定位系... 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和国家集团不惜巨资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中,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建成这种系统,欧洲也即将组建他们自己的系统。中国已建成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解决了自主系统的有无问题,但它是一个投资很少的初级区域性卫星定位系统,尚不能满足今后中国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进一步要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挑战,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新一代性能更高的卫星导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导航定位卫星系统 卫星导航 发展
下载PDF
空间交会对接概述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婷婷 魏晨曦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空间交会对接 航天器 物理仿真 测量技术 在轨对接
下载PDF
红外隐身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世良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1-44,共4页
红外隐身技术发展综述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公司刘世良60年代以来,红外非成像和成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种具有很高探测精度、分辨率的红外探测和遥感设备相继出现。目前,世界上已服役的各种类型的红外制导导弹多达70余种,红外... 红外隐身技术发展综述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公司刘世良60年代以来,红外非成像和成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种具有很高探测精度、分辨率的红外探测和遥感设备相继出现。目前,世界上已服役的各种类型的红外制导导弹多达70余种,红外跟踪设备已成为当代防空武器最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 发展
下载PDF
激光制导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翼飞 邓方林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43,共4页
激光制导技术和各种激光制导武器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最早的研究工作是美国陆军导弹司令部在1962年开始的,1964年已在实验室完成了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的方案研究,而第一个实用的激光制导系统是在激光制导航空炸弹上实现的。由于采用... 激光制导技术和各种激光制导武器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最早的研究工作是美国陆军导弹司令部在1962年开始的,1964年已在实验室完成了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的方案研究,而第一个实用的激光制导系统是在激光制导航空炸弹上实现的。由于采用激光制导技术的武器系统具有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因而各军事大国都竞相开展研制,尤其是在最近的几次局部战争中激光制导武器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使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制导技术 发展趋势 炸弹 发展史
下载PDF
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婷婷 魏晨曦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0-34,共5页
空间交会对接是多种航天高技术的集成,涉及到很多高技术领域。从控制观点来说,交会对接涉及到追踪航天器进行最多具有六个自由度的轨道和姿态控制问题。要想成功实现对接,必须精确测量两个航天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与相对姿态。尤其是在最... 空间交会对接是多种航天高技术的集成,涉及到很多高技术领域。从控制观点来说,交会对接涉及到追踪航天器进行最多具有六个自由度的轨道和姿态控制问题。要想成功实现对接,必须精确测量两个航天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与相对姿态。尤其是在最后逼近段,位置与姿态测量的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对接过程的成败。所以,交会对接测量系统就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用于空间交会对接的测量敏感器及测量方法,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交会对接 测量技术 姿态控制 相对姿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