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1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21
1
作者 陈佑启 杨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5-100,共6页
进入 9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LUCC)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课题。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出现了很多新的趋势。本文将对目前国际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 进入 9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LUCC)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课题。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出现了很多新的趋势。本文将对目前国际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履盖 国际研究 新进展
下载PDF
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40
2
作者 郭焕成 刘军萍 王云才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 ,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改变单一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 ,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 ,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改变单一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 ,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所。目前观光农业按其功能可分为观光、品尝、购物、务农、娱乐、休闲、疗养、度假等多种类型。观光农业多集中在大城市郊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区。北京市是特大城市 ,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 ,类型多 ,效益高 ,是全国观光农业较发达的地区。观光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发展观光农业必须强调因地、因时制宜 ,充分考虑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尽量与旅游业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农业景观学是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 ,创建、改善和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自然景观和农村人文景观 ,是发展观光农业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农业 发展 中国 北京
下载PDF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505
3
作者 陆林 余凤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6-410,共5页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分析 经济差异 中国旅游 2002年中国 旅游经济 经济地理学 旅游业发展 区域研究 结构特征 总体水平 分异规律 产业地位 经济水平 区域旅游 空间差异 地区差异 大陆 省际
下载PDF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被引量:323
4
作者 卢云亭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完整定义,从范城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以及内容上的专业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旅游从业者和从游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应作出的奉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 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完整定义,从范城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以及内容上的专业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旅游从业者和从游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应作出的奉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展示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
下载PDF
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 被引量:437
5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6-193,共8页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生态环境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192
6
作者 王缉慈 童昕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0-553,共4页
全球经济中 ,国家竞争优势不能只依靠国内的全球性企业 ,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企业集群。如何提高地方企业集群内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企业集群的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 ,加强企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分工与合作 ,以... 全球经济中 ,国家竞争优势不能只依靠国内的全球性企业 ,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企业集群。如何提高地方企业集群内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企业集群的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 ,加强企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分工与合作 ,以及如何寻找发展内力和整合外部信息的接合方式 ,成为区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问题。这个当今公共政策的重要课题需要多学科跨领域地商讨解决 ,急需经济地理学者的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企业集群 中国 专业化分工 产业协作 公共政策 经济全球化 产业集聚 范围经济 规模效应
下载PDF
论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 被引量:258
7
作者 崔凤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作者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给出了它的定义、特征、组成体系及技术实现途径。
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 持续发展 旅游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99
8
作者 周玲强 黄祖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2-576,共5页
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而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既包含自然生态旅游,也包含人文生态旅游,旅游者选择这种旅游方式的原始动机是对大自然和先祖生活方式的双重回归。乡村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存在着投资与经营... 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而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既包含自然生态旅游,也包含人文生态旅游,旅游者选择这种旅游方式的原始动机是对大自然和先祖生活方式的双重回归。乡村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存在着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以及活动项目形式单一、环境卫生面貌亟待改善、接待设施城市化、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市场信誉不良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引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质量管理、服务指导、监督保障;规范经营、保持特色、提高质量;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中国 生态旅游 农业旅游 旅游产品 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 被引量:369
9
作者 翁钢民 李凌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8-185,共8页
在探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理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市区2005—2013年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和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与... 在探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理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市区2005—2013年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和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均衡,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偏低;两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向集聚性,且空间集聚程度呈逐年递增趋势;东西部融合程度差距较大,东南沿海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较快、新兴业态丰富,为"高—高"关联区域,形成带动全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溢出效应明显;中部地区旅游与文化资源丰富,是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西部地区则重在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寻找创新发展点,打破"低—低"集聚僵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 耦合协调度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6
10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4,共6页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省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89
11
作者 谈明洪 李秀彬 吕昌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5-639,共5页
文章用较为详实的资料,对中国近15年城市土地扩张的基本态势及其3个影响因子,即人口、经济增长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近15年来,中国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年均扩张速度为850km2。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城市用地(城市建成... 文章用较为详实的资料,对中国近15年城市土地扩张的基本态势及其3个影响因子,即人口、经济增长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近15年来,中国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年均扩张速度为850km2。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城市用地(城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市人口和GDP皆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但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GDP增长更能解释城市用地的扩张,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展最重要、最根本的驱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这也将刺激城市对土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驱动力 城市人口 GDP 城市环境 城市化 中国 经济增长 土地需求
下载PDF
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被引量:197
12
作者 汪宇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2-375,共4页
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认知模型。运用这种空间结构模型 ,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景区土地利用功能配置与都会城市旅游圈层构造、以及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方面可取得满意的实践成果。核心... 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认知模型。运用这种空间结构模型 ,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景区土地利用功能配置与都会城市旅游圈层构造、以及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方面可取得满意的实践成果。核心与边缘地区应该是一种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赢的空间关系。发展核心 ,带动边缘 ,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中地区要注意培育旅游核心区 ,形成旅游创新活动基地 ,带动边缘区域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认知模型 区域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 被引量:225
13
作者 万绪才 李刚 张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5-358,共4页
本文探讨了定量方法在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中的运用。文章首先构建了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接着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 ,并介绍了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 。
关键词 区域旅游业 国际竞争力 定量评价 江苏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和GIS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空间分析 被引量:301
14
作者 杜挺 谢贤健 +2 位作者 梁海艳 黄安 韩全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47,共8页
以重庆市4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实力水平、投资消费水平和人民富裕水平构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分析比较2000—2010年重庆市县域经济指标权重和县域发展水平的变化,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格局进... 以重庆市4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实力水平、投资消费水平和人民富裕水平构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分析比较2000—2010年重庆市县域经济指标权重和县域发展水平的变化,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格局进行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结果表明:指标权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重庆市县域经济呈现显著的两极差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其中高值聚类显著性更强,空间出现"俱乐部趋同"现象;热点分析显示,重庆市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为全区的热点区域,东北翼和东南翼发展滞后,同时东南翼发展速度较东北翼快。最后,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熵权TOPSIS法在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及改进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熵权TOPSIS GIS ESDA 重庆
原文传递
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分析——以茂名市沙滩开发为例 被引量:252
15
作者 保继刚 梁飞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9-93,共5页
本世纪五十年代起,世界大部分沿海地带经济水平迅速提高,随着社会旅游条件的成熟,使滨海旅游业得到了普遍而又迅速发展。西班牙每年吸引5000多万外国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50亿美元,靠的就是地中海沿岸温暖宜人的气候,和煦明媚的阳光... 本世纪五十年代起,世界大部分沿海地带经济水平迅速提高,随着社会旅游条件的成熟,使滨海旅游业得到了普遍而又迅速发展。西班牙每年吸引5000多万外国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50亿美元,靠的就是地中海沿岸温暖宜人的气候,和煦明媚的阳光,清新舒适的空气,柔软细润的沙滩,蔚蓝洁净的海水等优雅愉悦的环境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资源开发 滨海旅游 沙滩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208
16
作者 吴泓 顾朝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在此基础上,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分析了淮海经济区区域背景和旅游竞合条件,对跨行政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淮海经济区 区域旅游竞合 旅游资源 产业集聚 产业关联度
下载PDF
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和在中国应用的探索 被引量:288
17
作者 孙久文 孙翔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共9页
区域经济韧性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兴概念。很多学者试图解释,为何遭受外部冲击后,有的地区能成功复苏,重新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有的地区却从此锁定于经济下行轨道中难以摆脱。文章对该概念出现10多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 区域经济韧性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兴概念。很多学者试图解释,为何遭受外部冲击后,有的地区能成功复苏,重新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有的地区却从此锁定于经济下行轨道中难以摆脱。文章对该概念出现10多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2010年为界分为起步发展阶段和探索研究阶段,探讨了这一研究热点形成的原因,总结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和不足,重点介绍了第二阶段国外区域经济韧性研究的新近研究进展。首先,是厘清概念,明确了区域经济韧性的定义和研究维度;其次,系统总结了相关文献对区域经济韧性测算的贡献;第三,评述了产业结构、制度环境、社会资本、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第四,各国学者将区域经济韧性概念应用于本国实践。虽然区域经济韧性研究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其蕴含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经济地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评。最后,对区域经济韧性应用于中国现实的研究进行探索,从区域经济韧性视角分析当前东北地区经济下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韧性 区域锁定 研究进展 中国应用
原文传递
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 被引量:278
18
作者 麻学锋 张世兵 龙茂兴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8-681,共4页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业态,当前各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四条路径。在纷繁复杂的旅游产业融合实践中,有效探寻旅游产业融合路径,需遵循摸清市场、找准"融点"...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业态,当前各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四条路径。在纷繁复杂的旅游产业融合实践中,有效探寻旅游产业融合路径,需遵循摸清市场、找准"融点"、善于创新三个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旅游产业融合 路径
原文传递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被引量:225
19
作者 李国平 王立明 杨开忠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 (包括劳动力 )以及市场方... 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 (包括劳动力 )以及市场方面的广泛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过去深圳经济发展的关键 ,更是深圳持续发展 ,实现第二次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它所紧密依托的区域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本文从深圳同珠江三角洲及香港两个层面 ,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以及投资及旅游联系等实际测度了深圳对外区域经济联系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联系 定量分析 政策建议 深圳市 测度分析
下载PDF
耦合度模型的形式、性质及在地理学中的若干误用 被引量:250
20
作者 丛晓男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5,共8页
耦合度模型在区域经济、城市科学、环境政策、科技政策等地理学相关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对该模型表达形式和性质的讨论却鲜有涉及,且模型应用存在较多错误。文章从耦合度的物理意义出发,给出其两种一般化表达式C_1和C_2,并详细分解其计... 耦合度模型在区域经济、城市科学、环境政策、科技政策等地理学相关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对该模型表达形式和性质的讨论却鲜有涉及,且模型应用存在较多错误。文章从耦合度的物理意义出发,给出其两种一般化表达式C_1和C_2,并详细分解其计算过程。研究发现并证明耦合度具有零阶齐次性,且满足C_1,C_2∈[0,1]。当系统个数为2时,C_1和C_2具有相同的表达式,当系统个数大于2个时,C_1≤C_2。鉴于耦合度模型被大量误用且目前这一状况仍无改观,作者结合近年有关文献,对一般化表达错误、不同耦合度模型混淆、耦合度取值范围错误及耦合阶段划分错误等问题给予阐释与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协调 数学性质 零阶齐次 系统 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