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城市: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 被引量:68
1
作者 姜斌 张恬 威廉.C.苏利文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1期24-35,共12页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所导致的大众健康问题,从促进身体锻炼、舒缓精神压力、减轻精神疲劳、提供生态产品与服务、提升社会资本5个理论机制来解释城市绿色景观对公众健康及福祉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框...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所导致的大众健康问题,从促进身体锻炼、舒缓精神压力、减轻精神疲劳、提供生态产品与服务、提升社会资本5个理论机制来解释城市绿色景观对公众健康及福祉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和一系列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健康 城市绿色景观 影响机制 理论框架 研究问题
原文传递
从可食景观到活力社区——四叶草堂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实践 被引量:40
2
作者 刘悦来 范浩阳 +4 位作者 魏闽 尹科娈 严建雯 张健 萨拉.雅各布斯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3期72-83,共12页
本文基于四叶草堂近年完成的不同类型的社区花园,探讨在当下中国的高密度都市区中,公共参与及可食景观营造的可能性和方向。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的社区花园实践均是在"都市的朴门"理念下展开的,通过赋权给社... 本文基于四叶草堂近年完成的不同类型的社区花园,探讨在当下中国的高密度都市区中,公共参与及可食景观营造的可能性和方向。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的社区花园实践均是在"都市的朴门"理念下展开的,通过赋权给社区居民,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并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相互协作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花园 可食景观 城市更新 公众参与
原文传递
(新)城市科学:利用新数据、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新”城市 被引量:34
3
作者 龙瀛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19年第2期8-21,共14页
以互联网产业化和工业智能化为标志、以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颠覆性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城市:人们的思维方式从传统的机械思维向大数据思维转换,认知方式也逐渐向虚实结合的体验过渡,而我们赖以生存... 以互联网产业化和工业智能化为标志、以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颠覆性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城市:人们的思维方式从传统的机械思维向大数据思维转换,认知方式也逐渐向虚实结合的体验过渡,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其资源利用、社会状况和空间利用也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多源城市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数据的迅猛发展,(新)城市科学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逐渐兴起,成为一门融合了城市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方向的交叉学科,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了变革可能。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涌现了多家聚焦于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多个研究项目。同时,世界各大院校也先后设置与(新)城市科学相关的学位、开设相关课程,培养更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城市研究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市科学 第四次工业革命 城市空间的重构与转型 大数据 颠覆性技术
原文传递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愿景与传统 被引量:33
4
作者 沃夫冈.F.盖格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2期10-21,共12页
通过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这二者的意义进行了阐述;进而总结了低影响开发规划和设计技术的近期发展,并通过国内外范例对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的效果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本文对包括将景观... 通过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这二者的意义进行了阐述;进而总结了低影响开发规划和设计技术的近期发展,并通过国内外范例对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的效果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本文对包括将景观/城市规划设计与技术相融合的原则在内的最优规划和设计策略提出了建议;最后,本文通过对实践设计与不同案例的评述,指出了提升海绵城市实践与LID理念的关键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水敏感城市设计 城市水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自然,让自然做功: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之本 被引量:26
5
作者 俞孔坚 萨拉·雅各布斯(翻译) 张健(翻译)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1期4-9,共6页
笔者近来造访了三座在人居环境上颇具挑战性的城市,对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为应对洪水、满足城市供水,城市建设日渐侵蚀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导致当地水资源逐渐耗尽、城市下沉,当地富有特色的水... 笔者近来造访了三座在人居环境上颇具挑战性的城市,对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为应对洪水、满足城市供水,城市建设日渐侵蚀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导致当地水资源逐渐耗尽、城市下沉,当地富有特色的水上田园也消失殆尽;在孟加拉首都达卡,水体污染问题严峻,城市公园弥足珍贵,成为了人们少有的喘息之地;在泰国首都曼谷,为应对洪水而增建的闸门使得昔日繁荣的运河光景不再,水上社区和街市逐渐荒废,城市道路拥堵和大气污染随之而来。所有这些都是国土空间的规划问题,其核心和关键是如何在自然基底中为发展中的城市选址,以及如何在城市的基底中保留和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之根本是让自然做功,并收获自然所提供的免费生态系统服务。这是人类福祉的基础,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生态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 共生关系 国土空间规划 自然系统
原文传递
城市荒野景观:内涵与价值审视 被引量:25
6
作者 邵钰涵 徐欣瑜(翻译) +2 位作者 袁嘉 朱亦婷(翻译) 田乐(翻译)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1期14-25,共12页
城市的扩张、转型和收缩等进程为城市荒野景观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可能。在物理范畴上,城市荒野景观指生态过程基本维持以自然为主导,且具备类似自然荒野野性表征与功能类型的城市空间。隐含在城市中的荒野景观片段,其存在与持续得益于... 城市的扩张、转型和收缩等进程为城市荒野景观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可能。在物理范畴上,城市荒野景观指生态过程基本维持以自然为主导,且具备类似自然荒野野性表征与功能类型的城市空间。隐含在城市中的荒野景观片段,其存在与持续得益于有限程度的人工管理和对自然做功的最小干预。由于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共同作用与相互抗衡,城市荒野景观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荒野度"。这类景观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生态、人文、审美、经济及健康价值,引发了多学科关注和广泛认同。本文对城市荒野景观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其内涵的构建与衍生历程,并在价值认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荒野景观的复合效益。内涵辨析与价值审视能够为城市荒野景观的实证研究打下重要的认知基础,为城市居民、规划设计者和管理者发现、欣赏、体验与可持续管理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网络提供科学支持,对中国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城市 城市自然 城市荒野景观 再野化
原文传递
基于植被再野化的城市荒野生境重建——以野花草甸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袁嘉(文/翻译) 游奉溢 +3 位作者 侯春丽 欧桦杰 尹渊 田乐(翻译)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1期26-39,共14页
城市环境中残存着一些以自然过程为主导的荒野生境片段,在生物多样性保育、维持城市生态过程、连接人与自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植被再野化提供了重建城市荒野生境的重要途径,旨在恢复严重退化的城市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及... 城市环境中残存着一些以自然过程为主导的荒野生境片段,在生物多样性保育、维持城市生态过程、连接人与自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植被再野化提供了重建城市荒野生境的重要途径,旨在恢复严重退化的城市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及功能,使其逐渐野化并达到自然过程基本不受人类干扰的程度。本文以野花草甸景观为例,提出了主动利用景观生态流、拟自然设计与最小限度干预进行城市植被再野化的技术框架;从自我设计、微地形设计、拟自然群落设计、植物–动物关键种协同共生设计,以及自然柔性材料运用等5个方面详细探讨并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以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湖岸公园绿地为例,阐述了在"自然–人工"斑块复杂镶嵌的城市景观中进行植被再野化与荒野生境重建的实践原则与应用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荒野 城市植物景观 再野化 生境 草本植物群落 野花草甸
原文传递
城市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作用途径:理论框架与实践启示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金光 余兆武 赵兵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也能提升人群健康。当前,已有大量研究论述了城市绿地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尚缺少对两者复杂潜在作用途径的探讨。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其次从鼓...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也能提升人群健康。当前,已有大量研究论述了城市绿地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尚缺少对两者复杂潜在作用途径的探讨。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其次从鼓励体力活动、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社会凝聚力和提供生态系统调节/支持服务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作用途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健康导向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对策略,具体包括:1)提升城市绿地的可获得性;2)提高城市绿地的可达性;3)增强城市绿地的可视性;4)优化城市绿地的空间要素组成;5)构建网络状城市绿地空间格局;6)降低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的消极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人群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启示,让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更大的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健康 城市绿地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原文传递
基于国外文献综述的社区环境儿童出行安全评价指标 被引量:24
9
作者 徐梦一 沈瑶 +1 位作者 廖堉珲 海伦·伍利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2期10-25,共16页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以维护儿童权利为核心,旨在推进有益于儿童发展的城市及社区环境建设,而"安全"是最基本的儿童权利。本文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中社会、健康、出行三大层面的安全要求为基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以维护儿童权利为核心,旨在推进有益于儿童发展的城市及社区环境建设,而"安全"是最基本的儿童权利。本文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中社会、健康、出行三大层面的安全要求为基础,重点探讨如何在社区环境层面评价儿童的出行安全。研究从41篇国外指标类文献(含18项评价工具)和82篇其他类文献中提取出评价社区环境下儿童出行安全的相关指标,构建含有"机动车交通环境""步行/骑行环境""其他指标"三项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框架,并根据出行安全的不同维度,将其进一步分为11项二级指标、29项三级指标,以及若干四级指标。这一基于国外语境的出行安全指标框架虽然有待在地性验证,但将有助于对中国现有环境建设规范中出行安全的相关要求进行系统性完善、建立更为精细化的分层指标体系,为项目实践中的各阶段评估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型城市 出行安全 社区环境 步行与骑行 评价指标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亲自然的景观设计对改善健康与福祉的作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乔.克兰西 雷康铃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1期54-61,共8页
截至2007年,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随着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全球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而城市中心的绿色空间与自然环境却不断减少。亲自然设计的目的是在我们建造与设计的环境中恢复自然刺激,以保护、维持、恢复、提高我们与自... 截至2007年,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随着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全球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而城市中心的绿色空间与自然环境却不断减少。亲自然设计的目的是在我们建造与设计的环境中恢复自然刺激,以保护、维持、恢复、提高我们与自然世界在生理、认知和心理上的联系。作为助益健康的一种途径,亲自然设计可以催化景观设计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公众健康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爱自然的天性 景观设计 城市 健康 复杂系统
原文传递
与荒野共生:城市绿地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22
11
作者 英戈·科瓦里克 崔婧沄(翻译) 田乐(翻译)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1期92-103,共12页
"荒野"(wilderness)是一个根植于人类社会的文化概念。对于当代景观设计师或是景观设计先驱来说,荒野一直以来的重要性既在于其与人工景观元素的鲜明对比可以为自然主义植物设计提供灵感,也在于如今为协调城市、城市居民与自... "荒野"(wilderness)是一个根植于人类社会的文化概念。对于当代景观设计师或是景观设计先驱来说,荒野一直以来的重要性既在于其与人工景观元素的鲜明对比可以为自然主义植物设计提供灵感,也在于如今为协调城市、城市居民与自然做出的贡献。人们习惯上将城市和荒野视为对立面,因此有必要采取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与城市语境下荒野相关的机遇和挑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荒野是未受明显人类干扰的、具有生态系统过程高度自我调节特性的区域。由此可以区分出两种主要的荒野类型:以许多城市中的自然遗迹为代表的"古老荒野",以及工业城市中诞生的"新生荒野",在设计和管理绿地时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场地区别对待。古老荒野一直以来都是保护和修复的对象,以及自然主义种植的灵感来源;相对地,新生荒野长期被视为疏于管理和社会经济衰退的产物。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德国的早期先锋项目开始将城市新生荒野融入绿色基础设施,产生了将荒野与设计相结合的、前所未有的绿色空间,既可以吸引游客,又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支持许多生态系统服务。本文旨在说明将荒野元素、过程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相融合—以便城市适时与自然恢复联系—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设计干预 自然动力学 自生植被 城市荒野 野性城市
原文传递
从所有到所用的共享未来——诸大建谈共享经济与共享城市 被引量:22
12
作者 诸大建 佘依爽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3期32-39,共8页
随着共享经济在中国及世界范围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其定义、目的和如何构建成为城市公共管理学科讨论的方向之一。此次访谈基于共享经济的概念展开,指出共享经济产生的背景是从拥有导向转向使用导向的消费社会的转型,是消费模式和... 随着共享经济在中国及世界范围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其定义、目的和如何构建成为城市公共管理学科讨论的方向之一。此次访谈基于共享经济的概念展开,指出共享经济产生的背景是从拥有导向转向使用导向的消费社会的转型,是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以提高生活的效用与福祉为最终目的。因此,在中国现阶段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的城镇化过程中,顺应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以最低的“物质拥有”完成最高的“使用效用”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共享城市 存量规划
原文传递
景观绩效研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是否总是相得益彰? 被引量:22
13
作者 罗毅 李明翰 孙一鹤 景观设计中英文)》 2014年第1期42-56,共15页
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两个部分:1)介绍景观绩效的背景和景观设计学基金会的案例研究调查计划:2)探讨景观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可持续性方面是相互冲突还是相互触合。根据景观设计学基金会的定义,景观绩效是用来"衡量景观设计措施在... 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两个部分:1)介绍景观绩效的背景和景观设计学基金会的案例研究调查计划:2)探讨景观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可持续性方面是相互冲突还是相互触合。根据景观设计学基金会的定义,景观绩效是用来"衡量景观设计措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既定目标,并且是否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学基金会根据可持续性概念,通过景化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了调查景观绩效的研究框架。目前常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通常围绕着探讨环境、经济和社会这三方面的效益展开,但是尚难以了解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大量文献证实了人类活动已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这意味着,在获得某些效益的同时,其他一些效益将受到阻碍,因而有必要在景观绩效中权衡各个方面。了解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间的相互关系能够使设计师提升这三者的共容关系,缓和冲突关系,并在未来创造出高绩效景观。本研究中,我们运用景观设计学基金会在2011年案例研究调查计划中发表的39个景观绩效案例研究对4种假设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 冲突 让步 景观设计基金会 高绩效景观
原文传递
景观绩效:湿地治理系统和自然化景观的量化效益与经验总结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明翰 布鲁斯.德沃夏克 +2 位作者 罗毅 马特.鲍姆加登 苏博 景观设计中英文)》 2013年第4期56-68,共13页
根据景观设计基金会的定义,景观绩效是一项"衡量景观解决方案在实现其预设目标的同时满足可持续性方面的效率的指标"。景观绩效在近些年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焦点,其理论框架建立在可持续性的三元体系之上:环境、经济和... 根据景观设计基金会的定义,景观绩效是一项"衡量景观解决方案在实现其预设目标的同时满足可持续性方面的效率的指标"。景观绩效在近些年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焦点,其理论框架建立在可持续性的三元体系之上:环境、经济和社会。建成景观设施的绩效可通过其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量化结果得到体现。本文记述了一项对一个范围约1 300hm2、采用了湿地治理系统和自然化景观的总体规划性社区所进行的景观绩效调查,并对其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团队确定了环境、经济和社会衡量标准,收集了能够反映出该系统绩效成果的数据,并对水质、土壤肥力和草本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此外,研究团队还对潜在和实际利益进行了量化,包括固碳,以及通过减少草坪修剪、肥料施用和用于灌溉的饮用水而节省成本。文中对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成果进行了讨论,并对建设过程中和建成之后各个阶段的管理和维护事项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 水质 景观维护 草原 景观感知
原文传递
适应水位变化的多功能基塘系统:塘生态智慧在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恢复中的运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袁兴中 杜春兰 袁嘉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1期8-21,共14页
自然界有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塘,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在传统农耕时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各种塘系统,如陂塘、多塘系统、桑基鱼塘等,它们发挥了储蓄水分、控制雨洪、净化污染、调节微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自然界有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塘,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在传统农耕时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各种塘系统,如陂塘、多塘系统、桑基鱼塘等,它们发挥了储蓄水分、控制雨洪、净化污染、调节微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如今,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地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及水生态失调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及景观建设?我们不仅需要从自然塘系统中获取灵感,更需要从传统文化遗产,如各种塘系统的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多功能基塘系统是应对环境变化、优化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明自然界塘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发掘传统乡村各种塘系统的生态智慧,结合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带多功能基塘的设计与实践案例,探讨塘生态智慧在具有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水库消落带的生态恢复和景观优化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多功能基塘系统 消落带 三峡水库
原文传递
生态安全格局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 被引量:20
16
作者 俞孔坚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5期6-9,共4页
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八大)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非常具体而专业地表述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并使用了“生态安全格局”这样的专业词... 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八大)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非常具体而专业地表述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并使用了“生态安全格局”这样的专业词汇,明确提出其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的地位:“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空间开发 安全格局 格局优化 国土 社会生态效益 农业发展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韧性设计:重新连接人和环境 被引量:20
17
作者 卡特琳娜·巴克 安琪·施托克曼 +2 位作者 田乐(整理) 王胤瑜(译) 李欣(译)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18年第4期14-31,共18页
本文强调了对动态变化的生态过程的积极形象和感知对于建立和维护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城市区域的重要性。这些生态过程反过来也确保了我们城市环境的韧性。将生态变化、过程和周期强调并展现出来的审美体验可以提升公众对于城市可持... 本文强调了对动态变化的生态过程的积极形象和感知对于建立和维护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城市区域的重要性。这些生态过程反过来也确保了我们城市环境的韧性。将生态变化、过程和周期强调并展现出来的审美体验可以提升公众对于城市可持续目标和项目的接受程度和兴趣。因此,一些欧洲城市目前不仅力求提高其绿色网络的生态服务能力和韧性,而且最重要的是,旨在加强公众对绿色网络覆盖地区的接受和积极利用程度。他们正在鼓励公众参与到关于在绿色网络中建设新的、拥有迷人外观的生态设施的公开讨论中,并激励景观设计师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来实现重要的生态过程和功能,从而使人们注意到自然的动态变化和周期,并将韧性所具有的艺术和文化特征呈现在世人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生态美学 自然体验 动态过程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街道图像与深度学习的城市景观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小江 蔡洋 +2 位作者 卡洛·拉蒂 王颖(译/整理) 刘姝(译)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18年第2期20-29,共10页
城市街道不仅是人类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居民与城市建成环境发生社会交互的主要界面。因此,加深对于城市街道景观的了解在城市研究工作中至关重要。街道图像获取性的大大提高为城市景观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高了街道景观研究与分析的... 城市街道不仅是人类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居民与城市建成环境发生社会交互的主要界面。因此,加深对于城市街道景观的了解在城市研究工作中至关重要。街道图像获取性的大大提高为城市景观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高了街道景观研究与分析的准确性与多样性。本研究基于街道图像,呈现了新近研发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景观分析中的应用。利用经过训练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我们能够准确地从街道图像中识别出不同的城市特征。根据图像分割技术处理结果,我们进一步测算出了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街道绿化空间分布情况,并对街谷开阔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诸如上述人工智能与大规模采集的街道图像的结合,将为世界范围内的城市景观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城市街道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图像分割
原文传递
疗愈性街景元素识别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殷雨婷 邵钰涵 +2 位作者 薛贞颖 凯文·斯韦茨 张克新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4期76-89,共14页
街道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疗愈潜能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之一。本研究从注意力恢复理论出发,以其提出的疗愈性环境的4个特征因子—“远离性”“延展性”“迷人性”“兼容性”为依据,阐明了街道空间具有疗愈性对于高密度城市环境中... 街道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疗愈潜能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之一。本研究从注意力恢复理论出发,以其提出的疗愈性环境的4个特征因子—“远离性”“延展性”“迷人性”“兼容性”为依据,阐明了街道空间具有疗愈性对于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居民的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将传统的疗愈性量表问卷与移动式眼动仪相结合,了解使用者在城市街道环境中能够获得的疗愈性体验,并识别出与疗愈性相关的街景元素,用以探究不同元素对人们疗愈性体验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绿植”“人”“汽车”等是显著影响街道使用者疗愈体验的街景元素。此外,不同街景元素对疗愈环境4个特征因子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如:对于远离性、延展性和迷人性三个维度来说,“绿植”的影响最为重要;而对于兼容性维度来说,“人”是核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归纳提升街道疗愈性的设计导则提供参考,并帮助专业人员依据不同类型街道的疗愈性侧重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改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性 街景元素 感知评价量表 移动式眼动仪 注意力恢复理论
原文传递
小尺度公园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基于南京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肖逸(翻译) 戴斯竹 +2 位作者 赵兵 田乐(翻译) 冉玲于(翻译) 景观设计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3期26-43,共18页
城市化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而城市绿地能够发挥重要的微气候调节功能。为探究小尺度公园的面积与形状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城区的社区公园为例,选取2019年Landsat8-OLI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借... 城市化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而城市绿地能够发挥重要的微气候调节功能。为探究小尺度公园的面积与形状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城区的社区公园为例,选取2019年Landsat8-OLI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借助ArcGIS 10.4识别52个社区公园,并以核建筑密度估计法对社区公园进行分类,探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最佳社区公园面积阈值和形状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社区公园缓冲带距离的增加,降温强度逐渐减弱,降温范围多在0~180m;2)面积、形状、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公园降温强度的重要因素;3)高核建筑密度的社区公园降温强度更佳,且面积阈值(0.848hm^2)大于低核建筑密度的社区公园(0.384hm^2);4)社区公园形状趋于圆形或正方形时,降温效果显著。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面,建议在高建筑密度区域合理规划小尺度的公园绿地,精细化的存量设计与管理有助于发挥城市区域的最佳生态效益,能更好地缓解局部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园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城市热岛效应 微气候调节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